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恋爱基本公理 > 第23章 公理的宣告

第23章 公理的宣告

毕业典礼结束后的校园,像一场盛大派对落幕后的场地,喧嚣褪去,留下满地彩带的碎屑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混合着激动与感伤的气息。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拍照、拥抱、互道珍重,穿着统一毕业服的年轻身影遍布在草坪、林荫道和教学楼前,仿佛一群即将离巢、飞向四方的雏鸟。

江宥礼和阮溪白穿着略显宽大的毕业服,走在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校园小径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点。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走着,目光流连于每一处熟悉的角落——他们初次正式讨论课题的图书馆窗口,曾因苏扶颖琴声而驻足的艺术楼旁,那次激烈争吵后不欢而散的林荫道,还有星空下确认心意的草坡方向……每一处,都承载着独属于他们的、由思想碰撞与情感滋长共同编织的记忆。

一种淡淡的离愁,如同清晨的薄雾,萦绕在江宥礼心头。并非因为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他们的大学去向已然明晰,而是对这段纯粹、专注、充满了智力激荡与情感萌动的青葱岁月,即将正式画上句号的怅惘。

阮溪白似乎察觉到了他情绪的细微变化。他不太擅长处理这种弥漫性的、非逻辑的情感,但他能感觉到江宥礼周遭的气压比平时略低。他沉默地走在江宥礼身侧,手指在宽大毕业服的袖子里无意识地蜷缩又松开,像是在进行某种复杂的内部运算。

走到图书馆后那片僻静的、可以俯瞰大半校园的小山坡时,阮溪白停下了脚步。这里曾是他们在备考压力巨大时,偶尔会来透气的地方,也是校园里较少人知的“秘密据点”。

“在这里等一下。”阮溪白对江宥礼说,他的声音听起来比平时紧绷一些,眼神里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类似于“执行重要程序前的自检”般的郑重。

江宥礼有些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看着他转身快步走向不远处他们存放个人物品的长椅。

几分钟后,阮溪白回来了。他的手里拿着一个东西,不是书,不是笔记本,而是一个看起来极其考究的、深蓝色布面硬壳的册子,尺寸比常见的笔记本要稍小一些,厚度适中,封面上没有任何文字或图案,只有布料本身细腻的纹理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阮溪白走到江宥礼面前,没有说话,只是双手将那个册子递了过去。他的动作带着一种近乎仪式感的庄重,眼神专注地看着江宥礼,里面翻涌着紧张、期待,还有一丝孤注一掷般的决然。

江宥礼的心跳莫名地漏跳了一拍。他接过册子,入手是微凉的、坚实的触感。他低头看着这没有任何标识的深蓝色封面,又抬头看看阮溪白那副如临大敌却又强作镇定的模样,一个荒谬又令人心跳加速的猜想浮上心头。

“这是……?”他轻声问,指尖有些发颤。

“打开看看。”阮溪白的声音干涩,他避开了江宥礼探寻的目光,视线落在册子的封面上,仿佛那上面有什么极其吸引他的图案。

江宥礼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开启一个神秘的宝盒。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硬壳封面。

扉页上,是阮溪白那标志性的、工整清晰如同印刷体般的字迹,用的是他绘图专用的极细黑色墨水笔。标题赫然映入眼帘:

【关于合作者江宥礼的观察报告与系统适应性分析 (绝密档案 )】

江宥礼愣住了。这个标题……太过“阮溪白”,以至于他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他带着一种混合着好奇、好笑和隐隐期待的心情,翻开了下一页。

然后,他仿佛踏入了一个由数据和逻辑构筑的、却无比真实地记录着他自己的时光长廊。

册子的开始部分,风格极其“硬核”。

·时间戳:[日期:高二下学期,学科融合大赛组队初期]

·观察对象:江宥礼 (哲学思维个体,暂定合作者)

·观察记录:

·行为模式A:倾向于使用大量模糊性哲学概念(如“存在”、“本质”、“意义”)进行沟通,初始沟通效率低下,存在严重语义歧义。

·逻辑冲突点:无法接受“爱”或“情感”等概念缺乏可操作定义和实证基础。

·初步优化策略:尝试建立“元语言”框架,将哲学命题转化为可讨论的逻辑结构。效果:待评估。

·备注:合作者长时间沉默(>57秒)后提出的观点,具有较高突破概率(估算83%)。建议:在讨论中预留必要沉默时间。

江宥礼看着这些冰冷客观、如同实验室记录般的文字,仿佛看到了最初那个试图用纯粹理性来解构一切、包括他们之间关系的阮溪白。他忍不住抬头看了对方一眼,阮溪白正紧张地注视着他的反应,耳根泛着明显的红色。

他继续往下翻。

记录的时间在推移,内容也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 [艺术楼外,听闻苏扶颖演奏后]

·数据更新:观察到合作者对非逻辑性美感刺激产生积极情绪反应。其提出的“理性骨架与感性血肉”比喻,有效提升了课题框架的兼容性与解释力。该比喻已被纳入核心模型。

·新变量引入: “审美共鸣”可能作为促进跨范式理解的催化剂。需进一步研究。

· [深夜食堂,非学术语境交流后]

·系统状态更新:在非工作语境下,与合作者进行非结构化信息交换(俗称“闲聊”),未导致效率下降,反而观测到系统整体愉悦度有微小提升。原因未知,暂记为“正向噪音”。

·观察:合作者将其不喜欢的青椒自然转移至我方餐盘的行为,符合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且未引发排斥反应。此交互模式可保留。

看到这里,江宥礼的嘴角已经忍不住弯了起来。他能想象到阮溪白当时是如何严谨地分析着“青椒转移”这一行为的“优化”本质。

再往后,记录的风格越发偏离最初的冰冷。

· [辩论赛备赛,深夜准备室]

·关键突破:合作者提出“地图与目的地”核心比喻。该模型成功整合了理性与感性在认知过程中的协同作用,论证效力极强。

·内部状态记录:在协同构建论证框架过程中,观测到思维同步率显著提升,产生类似“心流”的高效愉悦体验。与合作者的智力协作,被系统标记为“高回报活动”。

·假设修正: “江宥礼”变量可能并非普通合作者,其存在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有超出预期的正向影响。

· [星空下,对话后]

·系统颠覆性更新:

·无法量化“爱”。

·但可确定:“江宥礼”为所有决策函数中的唯一最优解。

·内部指令:不惜一切代价保留此变量。

·新状态定义:系统进入“恋人”模式(试用版)。该模式下,非逻辑交互容忍度提升,生理接近倾向增强。

记录到此,笔迹似乎比前面更加用力,仿佛书写者在下定某个巨大的决心。而最后几页,不再是连续的记录,而是一些零散的、更像是随笔的片段,充满了更多的主观感受和……笨拙的诗意:

· “其笑容出现时,环境亮度主观感知提升约30%。此光学效应无法用现有物理定律解释。”

· “无法定义‘想念’,但确认在其物理距离超过50米且时间持续超过3小时,系统会启动名为‘寻找江宥礼’的后台进程,占用资源,降低其他任务效率。”

· “共同沉默不再被视为‘沟通中断’,而是一种……共享进程。能耗低,舒适度高。”

· “结论:所有关于‘幸福’、‘意义’的复杂函数,其最简形式,似乎都可收敛于‘与江宥礼共处’这一状态。”

一页页,一行行。江宥礼的手指微微颤抖着,目光贪婪地掠过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他看到了阮溪白如何从一个试图用逻辑解构一切的旁观者,一步步被拉入情感的漩涡,如何困惑、挣扎、尝试理解,最终如何笨拙而又无比真诚地,用他唯一熟悉的方式——观察、记录、分析——构建起了这座关于“江宥礼”的庞大而精密的数据库。

这哪里是什么观察报告?这分明是一部用数学语言写就的、独一无二的情书。是一部理性向感性缓慢、艰难而又无比坚定投降的白皮书。

他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

呼吸在那一刻停滞。

最后一页,异常干净。没有复杂的数据,没有冗长的分析,没有图表,没有代码。

只有一行字。是用那种他熟悉的、极其工整严谨的印刷体写就,黑色的墨水在白纸上显得无比清晰、坚定,仿佛一个经过无数次演算和验证后,最终被刻印在基石上的、不容置疑的宇宙真理:

“公理 1:我爱江宥礼。”

在这行字的正下方,还有一行稍小一些的字,像是这条最高公理自然而然的推论:

“推论:我余生的所有定理,皆由此展开。”

没有问号,没有假设,没有证明过程。它就那样被宣告了。如同数学世界里那些最基础的、不证自明的起点,它本身不需要证明,它是一切推理的根基。

江宥礼怔怔地看着那两行字,感觉全身的血液似乎都涌向了头顶,耳边嗡嗡作响,视线瞬间变得模糊。心脏像是被一只温暖而有力的大手紧紧攥住,酸涩与甜蜜交织的巨大浪潮汹涌澎湃,几乎要将他淹没。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能用力地、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那简洁到极致、却又沉重到极致的宣告。

阮溪白就站在他面前,紧张得几乎要停止呼吸。他看着江宥礼泛红的眼眶,微微颤抖的肩膀,和那死死盯着册子、仿佛要将那两行字刻进灵魂里的眼神,心中的忐忑达到了顶点。他不知道自己这份过于“异常”的礼物,是否能够被理解,被接纳。

他声音干涩,带着微不可察的颤抖,小心翼翼地求证:“……这个论证……你……能接受吗?”

江宥礼猛地抬起头,泪珠终于不受控制地滚落下来,但他却在笑,笑得无比灿烂,仿佛所有的星光都瞬间落入了他的眼底。他用力地、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地点头,声音哽咽却无比清晰:

“接受……阮溪白……我接受……”

他上前一步,不顾一切地紧紧抱住了眼前这个用整个理性世界为他献上最感性告白的数学家,将脸深深埋在他的颈窝里,感受着他同样剧烈的心跳和微微僵住后又缓缓放松的身体。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毕业礼物。”他断断续续地说着,泪水浸湿了阮溪白肩头的毕业服布料。

阮溪白在被抱住的瞬间,身体僵硬得像块木头,大脑再次出现了短暂的“宕机”。但很快,江宥礼温热的体温、哽咽的声音、以及那紧紧环抱住他的力度,像一道强指令,覆盖了他所有的不安和混乱。他犹豫地、生涩地抬起手臂,轻轻地、然后逐渐用力地,回抱住了江宥礼。一种难以言喻的、巨大的安心感和圆满感,如同温暖的潮水,将他彻底淹没。

他不需要再寻找证明了。江宥礼的眼泪和拥抱,就是对他这条“公理”最完满的呼应。

在这个栀子花飘香的毕业午后,在即将告别高中时代的门槛前,阮溪白用他独一无二的数学语言,完成了关于“爱”的最终论证。而江宥礼,则以他全部的眼泪与笑容,给出了哲学意义上的最终确认。

公理,就此诞生。定理,即将展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春坊怨

宁得岁岁吵

白月光指南【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