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啥兴致摸田螺了。
她懒懒地翻着水草,慢慢挑拣大颗的田螺,听耳边惊喜欢快的咋呼声。
她隐约明白创业计划停滞不前的原因。韩保国悄悄跟她提过。
无非两点:穷和庸。
老岩生产队穷,账面赤字。
欠年公粮交不齐倒欠公社钱,丰年交够公粮后还账。但是欠的总比还的多,账面赤字越来越大。
大队干部除了韩保国一个四十几岁的壮年汉字,其他都是五十往上的老年人。
老年人思想陈旧,习惯了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觉得能吃饱不饿就很美好了,反对改变。
他们害怕开拓创新,害怕失败,他们承担不起失败的后果。
而且他们觉得办辣椒酱作坊是一定会亏本的。
因为这儿家家种辣椒,每家每年都制作辣椒酱,做得多的,还会分给亲戚朋友。
没有人发癫掏钱买辣椒酱。
注定亏本的生意,肯定反对。
晏驰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谈谈?”
苏月莫名其妙:“谈什么?”
“你为什么疏远我?”青年眸色深沉,纠结的眉有几分委屈。
苏月移开目光,不看他:“没,没疏远你。”
“呵,骗子。”晏驰冷笑,转移话题,“辣椒酱作坊很难办起来。”
苏月:“嗯”
“想到对策没?”晏驰揪掉小腿上的蚂蟥,嗖地抛向远方。淡红色鲜血漾开,引来更多蚂蟥。
苏月头皮发麻,离他远了一点儿,问:“你有好办法?”
晏驰:“众筹。”
苏月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果不愧是未来种花国首富,头脑睿智,思想先进。
她怎么没想到呢?
高兴地直拍手:“对呀,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老干部们害怕亏本反对建设集体作坊,我们就激励年轻敢做的人一起创业。”
“这两天正好有空,回去我们挨家挨户动员。”
烦恼的事情解决了一半,苏月心情好了,高高兴兴摸田螺。
这儿的田螺真多真肥呀,翻一块杂草,能捡一把。
水草地下还有成群的小鱼仔,三四厘米长,小小一条,可可爱爱。
就是碰到蚂蟥,都不觉得讨厌了。
太阳渐渐爬到头顶,田螺摸了一背篓,肚子也饿了,知青们高高兴兴回家去。
武绍庭顺手折一把黄精,龇牙灿笑,露出大牙花儿:“邓超文告诉我,黄精泡水能加速田螺吐泥。”
经过一个月的劳作,他们的力气和耐力有了很大提高。
如今背四五十斤的背篓走四十多分钟路,中途只需要休息两三次,不觉得特别累。
而且因为背的是肉和竹笋,都是好吃的,就更加不觉得累了。
劲头满满回到家。
先把田螺用木盆泡水,再处理其他食材。
这一个月,他们定做的家具、工具陆陆续续做好,空旷的房间、天井多了很多人气。
大家分工合作,女知青们切竹笋,晒笋干。
男知青处理竹鼠,煮饭。
开膛剥肚,剥去皮毛,剁去首尾,斩成小块,加生姜辣椒大火爆炒至熟透。
肥肥的竹鼠肉,热锅大火爆炒几分钟便炒出油脂,油脂淋在肉上,浓香喷薄,在空气中迅速传播。
不一会儿,小半个村子都闻见知青院那里传来的霸道浓香。
小孩子们馋哭了,大人们也忍不住流口水。
鼻子灵的,闻出是竹鼠独特的香味,笑骂知青崽子们馋猫,打算明儿也去套几只打牙祭。
大门口慢慢挤满小孩子、狗。
也不闻人讨肉吃,只巴巴看着人,好像看人吃肉,自己闻闻香也算吃到肉了。
知青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把第一锅分给孩子们吃。
竹鼠肉小小一块,一锅有好多好多块,每个小孩分两块还有剩余。
“谢谢哥哥姐姐。”
小孩子们吃到了肉,就跑回自己家去了,狗子们跟着跑回家等骨头。
两大盆香辣竹鼠肉端上桌,大家筷子挥出残影,你争我抢,饿狼进食。
等吃了五分饱,肚子里有了点油水,不那么馋了,才稍稍放慢速度,品味滋味。
加辣椒大火爆炒的竹鼠肉,滋滋冒油,肉质紧致弹牙,焦香有嚼劲。
叫人吃了一口想下一口。
绝。
苏月一口竹鼠肉,一口大米饭,好美。
其他知青也是一口肉一口饭,风卷云残,两大盆肉,一大锅饭,一扫而光。
菜盆都用米饭沾干净,一滴油都不剩,光滑干净仿佛洗过。
“嗝——”
“太好吃了。”
“神仙美味。”
吃饱喝足,美美睡一觉,下午太阳不辣了,大家拿上竹虫跟村里人换鸡蛋去。
第一站是大队长韩保国家。
“叔、婶儿——”人未到,声先闻。
四眼铁包金听见熟悉的脚步声,尾巴甩成风火轮跑出来迎接。
苏月一把抱起来,揉揉捏捏撸撸毛。
四眼铁包金兴奋地舔她手,舔她脸。
“哈哈哈——”
韩保国吃味:“对你比对我热情。”
四眼铁包金听得懂人话,苏月一放它落地。,它就跑韩保国脚边讨好。
韩保国揉揉它狗头,笑问:“你们一帮小崽子全部来有什么事儿?”
苏月笑嘻嘻捧出两竹筒竹虫:“叔,吃竹虫不吃?”
“吃啊,”韩保国揭开竹筒盖,视觉被满满登登一竹筒竹虫冲击了下,头皮有些发麻,“竹,竹虫是个好东西。”
继而皱眉:“今年闷热雨水多,竹虫也多。你们在水牛岩找的?”准备找人也找干净,不然泛滥就坏了。
苏月竖拇指称赞:“叔,你好厉害,不用问我们就知道我们在哪里找的。”
韩保国好笑:“那里需要问了,这么肥大个竹筒对我眼睛,不瞎的都知道在哪儿找的。”
说完皱眉看向背篓里剩下的几个竹筒:“这不会都是竹虫吧?”
“嗯。”
韩保国:“难搞咯,这么多。”
李肖梅捧出十个鸡蛋,跟他们换了两竹筒竹虫:“今晚烤给你下酒。”
竹虫油炸最好吃,但现在缺油,干烤竹虫也不错。干巴焦香,很下酒。
韩保国吞吞口水:“给大哥送一筒。”
目送李肖梅离开,苏月开门见山:“叔,我们想到了个绝好的办法创建辣椒酱集体作坊。”
韩保国卷烟的手一顿:“说说。”他有野心,希望促成此事。可是只他一个人心有余,力不足。
大队那帮老人全部反对。
不管他吹得天花乱坠,那些人无动于衷,甚至骂他异想天开。
他苦恼、无力。
“叔,你的烦恼我们知道。”苏月正色道,“卢会计他们反对。”
“他们太老了,思想僵化,固守成规。我们可以动员年轻人,获得年轻人的支持。然后召开队员大会,少数服从多数,辣椒酱集体作坊就能办起来。”
“光同意没用,没钱。”说着叹了口气。
老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大队没钱啥事儿办不成。
苏月说出众筹的想法。
韩保国思考良久,觉得风险太大。若赚钱,大家伙儿高兴;若亏本,他就成了罪人。
大队原本就穷,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分花。若亏本,他不敢想。
可他实在想带领队员们赚钱,这些年他想方设法赚钱,想不出办法,赚不来钱。
现在有办法,又需要成本。
成本代价太大……
苏月:“叔,能申请公社支援不?”
“想得美。”
苏月:“叔,其实我们可以从小开始,小打小闹成本低,以后赚钱了再扩大生产规模。前期投资真的很少很少。这样,你们只管跑手续,别的我们来办,行不行?”
语气近乎哀求。
韩保国动容:“妹崽,你知道办作坊有多辛苦吗?你不会因此多获利。”
苏月摇头:“叔,你错了。作坊若办起来,办大了,以后我、我们会获利丰厚。我看好这个项目。”
韩保国又陷入沉思。
许久许久,韩保国抬起头,血红的眼睛激射出一股狠劲儿:“叔陪你们搞!”
“好耶!”知青们大笑。
决定搏了,韩保国挺直身板,招呼:“走,我带你们去换鸡蛋。”
第一家就去会计卢旺达家。
卢旺达六十三岁,是反对创办集体作坊最激烈的人。
今天韩保国不找卢旺达,找他老儿子卢小弟。
卢小弟今年二十岁,是卢旺达老来子,也是村里为数不多初中毕业的人。
他好吃懒做,有点小聪明。
韩保国等人把创建辣椒酱作坊的事跟他一说,他立马同意:“我搞定我老头。”他小小的飞鼠眼闪烁着精光,若有轻松活儿干,谁乐意下地干苦活儿?
何况他粗略想想,就知道这是个挣钱的法子。
韩保国哈哈大笑,拍拍卢小弟的肩膀:“好小子,叔看好你。”
连续动员七家后生仔,得到十几个人支持,换到四五十个鸡蛋。
太阳落山了。
韩保国背着双手,脊背挺直,领头走着,踌躇满志。
夜间休息,韩保国感叹:“苏月同学和晏驰同学聪明哦。”
李肖梅:“是啊。聪明又漂亮,不知道以后便宜哪个小伙子?”
“谁知道?”
集体作坊创建进程推进一大步,苏月神情振奋,仿佛看见钱钱在向她招手。
灵感顿时如泉涌。
干农活的辛苦,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创办集体作坊的困难,村里可爱的人和狗,一庄庄、一件件、一幕幕,生动活泼地演绎着。
化作一顿感悟。
苏月笔下生花,落字成文。
写完了,她诵读一遍。
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讲究的措辞,白描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至少,苏月感动到了自己。
“哈哈哈哈——”
“笑啥呢?”肖亚楠问。
苏月眼睛亮晶晶:“我写了一篇文章,我想投稿,你帮我看看。”
“哇——快给我看看。”
“我也看看。”
“我也看。”
四个女知青头碰头,肩挨着肩,逐字逐句认真诵读。
“好生鲜活。”读完称赞,“苏月你文笔真好。”
苏月有点害羞:“明儿有空,我去投稿。嗯,就投龙城日报。”
肖亚楠:“明天我跟你一起去,正好给我爸妈寄信。”
“我也去。”范晓娟,“顺便去供销社买东西。”
李桂英:“我就不去了,我没有需要买的。如果有我的信帮我领回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