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汉面朝墙,背对着门口睡的,姜迎花进屋没听到鼾声,知道他还没睡着。
“爹,你晚上没吃多少东西,朱伯娘给了桃子,可甜了!您起来吃两个吧。”
她数了三息,那头姜老汉终于闷闷地回话:“歇下了,明日再吃。”
看来真的是很不高兴了。
姜迎花不做勉强,四个桃儿都给了姜承香,轻轻转身关上门。
次日,姜迎花面上既无忧色,也无喜意,踩着与平时分毫不差的点,汇合了住在巷中的表嫂们推着货物出门。
到了铺子中把生意铺陈开来,直忙碌到午后。
简单用过饭食,拿起早包好的一油纸包酱肉,与嫂子们打了声招呼,提上菜篮子去了集市。
这会儿去买菜,很难买到如早晨一般新鲜水灵的,不过有一宗好,那些被挑剩下的菜蔬会便宜些。
县城住了几百户人家,难免有日子过的差些的,便会挑菜贩子要收摊的点来买菜。
日头毒辣,刺的姜迎花几乎睁不开眼,只好一路挑着树荫、屋檐下走。
她走这一趟醉翁之意不在酒,本不期盼能买到些什么,却在集市口看到一名老翁带着孙子在卖甜瓜。
估摸着是入城晚了,一担甜瓜卖得还剩十几二十个。
“老人家,甜瓜怎么卖?”
坐在扁担上拿草帽扇风的老翁忙站了起来,“原卖十文一斤,时候晚了,我还要带着孙子赶路回去,算你八文一斤如何?”
姜迎花点点头,又问:“瓜甜不甜?”
老翁从箩筐里捡出一个来,“女娃娃,你尽可尝尝,不甜不要钱。”
姜迎花伸手接过去,却没有咬,只是放在鼻尖下嗅了嗅,闻到一股成熟的瓜果才能散发出的果香,爽快道:“您先给我称两斤带走,如果等会儿我从集市里出来,您的瓜还没卖完,那剩下的我全包圆了。”
能顶着毒日出来的人实在是少,老翁只悔恨今天出门前耽搁了些许,心里已经做好了今天卖不完瓜的准备,所以听到姜迎花的话,一瞬间喜上眉梢了。
他不仅按重称了两斤,还捡了两个白嫩嫩、圆滚滚的送给了姜迎花。
瓜不小,三个就将近一斤了。
姜迎花本就不爱占便宜,如今日子脱贫了,手里存下一笔不小的余钱了,出手更是大方。
她付了瓜钱,得了老人家送的两个瓜后,走进集市买了四块巴掌大,软乎乎的桂花糕,两碗凉茶给了老人和他的孙子。
在人家的道谢声中又约定了一遍等会儿出来会买下所有瓜,才进了集市。
她目标很明确,只关注青菜摊子。
缓行一段,前端视野中出现了一个矮矮瘦瘦的小不点。
她正蹲在地上,从一个装着发黄、带虫眼菜叶子的篓子中,翻找些还能食用的菜叶。
都是被人挑拣剥落下来的烂菜叶子,摊主收集起来想回家喂喂鸡鸭,女童翻捡半天仅勉强挑出一把能凑合吃的,却半点不沮丧,反而其乐融融。
她兴高采烈对摊主道:“阿婆,我要买你的瓜子菜!”
在翻捡装菜叶子的篮子前就说好了,要是她能从中找到些尚能食用的蕹菜叶,就买下摊主婆婆这里剩下的最后一捆瓜子菜。
如此阿婆可以早点收摊,她得到了免费的菜。
“行,一文钱,阿婆给你放到篮子里。”
当下时节能食用的叶菜极少,一种蕹菜即现代所说的空心菜,需要乡民种植,一种瓜子菜,即马齿苋,是当季生长的一种野菜,乡里田间地头到处都是。
早上集市开市,马齿苋卖两文一捆,快收摊了,摊主婆婆抱着三分同情,七分能换一个钱是一个钱的想法,愿意只卖一文钱把这捆菜甩卖给可怜的小主顾。
女童很高兴能捡到这个便宜,作揖谢了阿婆,珍重地掏出一文钱递出。
姜迎花一直躲在旁边静悄悄看着,尽量降低存在感不打扰这一桩交易,等着双方银货两讫了才冒出来。
她如同刚刚到此一般,笑容满面地问:“安安,今天买了什么菜?”
女童把千挑万选出来的蕹菜小心掩放在篮子里,抬首就看到了姜迎花。
只见女童肉眼可见的兴奋起来,雀跃地招呼道:“花花姨!”
她们隔了五六步的距离,女童几个蹦跳凑过来,把刚提上的菜篮子展示给姜迎花看。
“我买了瓜子菜,阿婆送了我蕹菜,等下还要去买两只伽。”说话间轻轻拨开上面那捆瓜子菜,给姜迎花瞧底下小心放好的蕹菜。
姜迎花摸摸她的脑袋,“一个人出来的?”
“不是,和刘阿婆一块儿来的,她老人家叫我买素菜。”
“嗯,你跟我来。”
把人径直牵往自家摊子方向去。
想是生意还不错,陈乘风已经不在摊位,货物也全收走了。
姜迎花叫安安坐在空摊里面的凳子上,做贼般摸出酱肉来打开,往她的方向递:“快吃。”
“咕嘟。”
五岁的孩子还没开口,先咽了几口条件反射分泌出的口水。
“花花姨……这是肉呀?”小孩捏着衣角,没有伸手。
姜迎花眉目一转,深深叹了口气出来。
“是的啊,你闻到臭味了吗?”
“啊?”安安简直下巴要掉地上了,连连摆手:“没有呀,是香的!”
姜迎花做出一副很是怀疑的表情,“那就怪了,我还以为馊了你不敢吃呢。”
“嗐,花花姨昨天被人哄骗了,买了一块臭肉回去,不想浪费了,所以今天做了酱肉压一压臭味,勉强自家吃一吃,家里人都说吃不出来臭味呢,我还怕你闻到了。”
姜迎花声音小小地说着,最后凑到她耳边去讲:“闻出来了也没关系,新鼻子是会比我们这种老鼻子灵一点。”
安安吓得再重复了一遍,真的没闻到臭味。
“唔,这样啊,那你尝尝看,看吃到嘴里有没有变味。”
姜迎花没带筷子,但带了小木签。
用木签尖的那头扎了两块切得薄薄的酱肉递到安安嘴边。
小女孩张开嘴衔住肉片,吃进嘴里嚼咽,姜迎花飞快又用木签扎了几块肉放到她嘴边。
臭肉什么的,当然只是个借口。
安安被一口接一口的投喂,好不容易张开塞满肉的嘴巴:“花花姨……是香的。”
姜迎花笑道:“是吗?那就好。快吃完,等下你刘阿婆要到了。”
……
姜迎花从不打无准备的仗,打她提议要领养个孩子的时候,其实心里已有了领养人选——眼前这个无父无母的女童安安。
人们提起一个人时,常常顺嘴评论一句他命苦或是命里带福。
按这一套说法来讲,安安是命苦那一类。
出生不久母亲早亡,父亲另娶,继母生子。
她被拐后家里人只觉得少了张嘴吃饭,个个高兴,无人期盼她被找回,甚至官府把她送回家里也不愿意要。
没错,这个女童就是王多福那个拐子团伙曾经拐骗来的孩子。
前年被拐时还只有三岁半,现如今五岁。
自打封水府府衙将她退回汨阳县后,县衙里苦恼了一段时间,放出过话想给她找个家,却没有正派人家愿意领养这样一个既记事了,又年龄尚小,做不了什么活的小女娃。
打着歪主意想养她的倒是有一些,比如把她领回去充做童养媳的。
知县当然不同意。
他任职期间剿灭了一个拐子团伙是一份实打实的业绩,如果扫尾工作做不好,以后升职上去了也容易被人抓住这个痛点参一本。
最后知县大人把她安置在,在县衙做饭的一名厨子家中,每月知县夫人走私账,给那名后厨多发一笔抚育安安的抚养费。
那名厨子姓刘,刚刚姜迎花和安安言谈间提到的刘阿婆就是他的婆娘。
前边一年安安的日子过得还不错,知县夫人偶尔问起她的情况,刘阿婆虽然吝啬,却不敢过分苛待她。
变故发生在今年。
知县大人在汨阳县的任期已满,考评得了个优。他必定会往上升任,只是如此一来,便不可能再待在汨阳县了。
近来知县很忙,知县夫人也一样。他们夫妻一条心,都期望着能谋一个好差事,为此一直在往这个方向使劲儿。
紧要关头连儿女婚事都得放到一边排队,至于安安过得好不好,便实难分神照料到了。
刘厨子近来下完工回家后常跟婆娘愁悔抱怨,恨不该当初接下养育安安的事儿。
这一年多得到了好处是不假,可要是因为这一年多得的好处,以后就要养这娃娃一辈子,未免太亏了吧?
刘婆子听自家男人抱怨两回后,对安安没了好脸色,不仅一家人衣物全丢给安安洗,还叫她午时过后顶着烈日来买便宜菜。
似今日般,买回去的伽、瓜子菜是他们一家子吃的菜,从篓子里翻出来的一把蕹菜才是安安的口粮。
炒完一家人的菜后锅里倒一瓢刷锅水,就着灶里的余烬把水烧开,蕹菜放里面燎一遍,不放油不放盐,捞起来,再盛几粒米饭便打发了她。
姜迎花想要领养安安,去年便找机会认识这孩子了。
虽然一年多来姜老汉没有松口让她领养,但是姜迎花坚信他总会有松口的那一天。
许是天意,本来如果姜老汉死咬着不松口,到了九、十月份知县调任书下来后,姜迎花只能来一出先斩后奏,把安安领养回家再说。
当下她马上要成为别人口中县城里独一个的老姑娘了,姜老汉心里憋闷不已,既然受不了这个难听的名头挂在她身上,那么离妥协让她收养也不远了。
一包酱肉并不多,大概只有二十多片,并非姜迎花舍不得,而是担心安安平时吃的差,突然吃很多肉不消化。
全部喂她吃完后,姜迎花把油纸叠一叠收到了身上,催促安安去买伽。
篮子里的甜瓜是来不及给她吃了。
刘婆子知道自己待安安不好,所以使唤她出来买便宜菜,有时会跟着出来。
一是怕安安不老实,贪了买菜钱私饱中囊,二是怕平时苛待她了,她悄悄跑去县衙找知县夫人告状。
刘婆子节省爱贪便宜,她男人却好面子,时常在街坊邻居里吹嘘在县衙做厨子如何风光,他们一家又因为他这份好工作过得多么多么体面。
万一被邻居撞见她大中午来捡便宜菜买,那自家男人的牛皮可就吹穿了。
所以刘婆子掩耳盗铃般,使唤安安在这里买便宜菜,自己则是不会在场的。
她会到卖鸡禽、生肉那一片儿去晃几圈,有时还跟摊贩们聊聊闲天,直至估摸时间差不多了才出来领着安安回去。
因为吃肉耽误了会儿,她们在菜摊前问伽价如何时,远远就看到刘婆子过来了。
姜迎花提醒安安一句,自己也蹲下选菜。
这个小摊剩得有丝瓜和伽,热天买两条丝瓜回去弄个丝瓜汤吃倒也清热,姜迎花选了两条稍嫩些的,还了一番价。
由她开头把价还下去了,后头安安再买便不必多言。
各自完成交易,刘婆子也走到了边上,招呼安安跟她回家。
“哟!”姜迎花装不认识安安的模样,与刘婆子搭话:“这孩子是您家的啊?看着乖巧。”
又不是自家亲孙、亲孙女,所以有人夸安安,刘婆子并不如何高兴,扯着嘴皮子皮笑肉不笑地往上扬了一下,压根懒得开口搭腔。
如果能跟刘婆子聊几句,姜迎花便能顺手推舟装作聊得投机的样子塞几个甜瓜给安安吃,但是刘婆子这幅样子,塞甜瓜出去太生硬了。
唉!反正给了甜瓜也并不一定有机会进安安的肚子。
姜迎花索性歇了心思放慢脚步,等刘婆子牵着安安走出集市,再慢悠悠去集市口买下那老人家所有的甜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