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家人原是屏兰府河眙镇普通的人家。
当家人辛大红和其父四十年前从蜀地逃荒过来,父女俩相依为命,凭借着一手杀猪手艺在这边定了居。因着家里就辛大红一个闺女,待她年纪到了便招了上门女婿,也就是现在的丈夫姜大黑。
夫妻俩一红一黑,婚后三十余年有了四个孩子。
老大辛小山,妻子徐柳,底下三个孩子,辛明诚、辛明礼、辛明仁。
他身形高大,人如其名,长得跟山一样,长大后就开始就跟着辛大红一起做杀猪匠,平日也会些养猪谯猪的活。
老二辛小田,妻子邱果果,生有四个孩子,辛明吉、辛明祥、辛明茹、辛明意。
他性子要胆小一些,便是出生屠户家庭,也杀不得鸡鸭,后面被辛大红送去跟着镇上木匠学木活,亲爹姜大黑见多了也会了些,父子俩平日在镇子里打些家具,又去县里找些零活。
老四辛小池,妻子李双儿,只有两个孩子,辛明日和辛明月。
他脑子转得快,学了些字,算数又好,在府城当账房先生,大部分时候带着妻子儿女住在府城。
表面上看,辛家儿女日子都过得不错,一家子和和满满。
三个儿子和妻子感情也都甚好,孩子虽然调皮,大体上也还是听话,一大家子也算是圆圆满满。
除了小女儿辛云,也就是现在躺着的女儿。
辛云十五岁嫁给了隔壁镇冉家三子冉修远,他长得清俊,斯文俊逸,又读书识字,亲爹更是镇上唯一的秀才夫子,家里开了学堂,有钱有地位。
表面上看,她嫁得很好,冉家有钱有地位,丈夫一表人才,温柔体贴。
但冉家情况复杂,公公严苛古板,先后娶妻三人,又有一妾,家里前后六子两女,冉修远生母已逝,又无其他同母兄弟,亲爹更偏心原配和现任的孩子,加上他们夫妻成婚多年仅有一女,夫妻俩在家中并不受他待见。
两个婆婆,一个面慈心狠,一个刻薄事多,没事就喜欢折腾人。
这般十来年下来,往日明媚灿烂的少女,也被规矩生活压得木楞呆板,跟着书里的三从四德,忽视女儿,一心想要儿子。
一个月前,旱了一年的老天爷突然发了怒,暴雨连绵,夹杂着冰雹雷鸣,便是普通穷人再心疼绝望自家田地,也不敢出门乱来,而夫妻俩却被冉家死虔婆逼着雨天去山里清理坟地,不想被雷击中,夫妻俩双双变成了活死人。
辛大红恨啊,早知如此,早知道这般,便是冉家那老头是县令老爷,她也不会把女儿嫁进冉家。
但为时已晚。
看着躺在床上没有生息的女儿女婿,再看看白着脸憔悴的外孙女,辛大红想把人带走照顾,但是冉家人不同意。
夫妻俩生死未知,却被辛家人带走照顾,外面的人该怎么想他们冉家?
冉老爷到底是秀才老爷,是人名正言顺的亲爹,他不同意,辛大红也无可奈何,只能安慰自己,他到底是亲爹,家里又不缺钱不缺粮,有丫鬟小厮,还有小外孙女看着,或许确实比回辛家好。
至于让辛大红每日抽时间过来照顾,或者就留人在冉家照顾,她实在也没法。
今年从年初起就开始干旱,旱了一年,地里的粮食就连一家子吃用都不够,还要抽出来交田税人头税,眼看着吃饱都成了问题,辛家生意也不比往年,今年已经是勒紧裤腰带了。
好不容易熬过大半年,眼看着辛苦一年就要到收获的时候,半个月前的那场大雨冰雹又砸灰了大半的收成。
饥荒避无可避。
辛大红需要操心的东西太多了,首先就是物资,虽然每年她都会陆陆续续屯不少东西,但是真到了荒灾面前还是不够看,她还得准备不少。
情况已经够艰难了,偏偏,半个月前屏兰府乱了。
府内的督查纠结广宁候,联合石桥山上的匪徒们合作杀了原先府尹,直接反了。
现在府城闭门,里面乱成一团。
辛小池在府里,和铺子老板关系好,早早得了消息,带着妻儿赶在闭城前离逃回了家,逃过一劫,但也只是一劫。
河眙镇距离府城不过三十里路,寻常走路也不过一个多时辰,兵马前行更是半个时辰就至,这在往日的优势在这个时候成了催命符。
眼看着府城内兵马开始外探捉男人招兵,辛大红咬咬牙,带着一家老小收拾了东西,扔下其余家业就跑了。
他们家老少男人门体格都大,若真招兵,他们一个都躲不了,到时候剩下她们家一群女人娃娃守着家里粮食家业,在一群快饿死的人中,迟早也是死。
可便是出逃也前途未知,王朝末年,本就征战不断,又恰逢灾荒,出去外面生死也难料。
辛大红前脚刚庆幸自家还好之前没强行把女儿女婿门带回来,后脚趁着夜色去做最后的道别和嘱咐,冒着危险绕了一大圈子,却发现冉家屋里空空荡荡,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半死不活的躺在那儿无人照顾的夫妻俩。
辛家人快要气死了,却也没办法,冉家人已经不在了,他们就算想质问都找不到人,只能带上人日夜兼程,绕着山路林子,险险脱离了屏兰府的范围。
……
辛云靠在石壁上,听着辛大红介绍着山洞里的人,也跟着看了过去,他们大大小小皆蓄着长发,穿着灰扑扑的布鞋袍,面带忧虑惊疑地看着她。
她忍不住揉了揉下巴,口腔里一片酸苦,直直酸到了心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辛云记得,她之前分明是在去离婚的路上,运气不好遇到对面货车失控,那大货车拉满了货朝着他们直直撞来,紧接着她就失了意识,再睁眼,就看到这一大群难民一般的古人。
还都是眼熟的古人。
她揉着额头,避开眼前自称是自己亲娘的女人关切的目光,毕竟,早在一日前,这还是自己的婆婆啊。
辛云想不通,也很难适应。
虽然她得承认,她的这位婆婆平日不挑事,不折腾,对他们夫妻孩子都很上心,甚至在孩子出事后也没怪过她,是一位好得不能再好的婆婆。
但她们俩都是强势,主意多的性子,真的合不来。
现在死了一场,人还变成自己亲娘了。
辛云侧头看向另一位当事人,冉修远,这具身体现在的丈夫。他脸上糊着黑乎乎的药草,但是她也一眼认出,这人和她上辈子的丈夫长得一模一样,甚至就连名字都相同。
两人一起出的车祸,原身夫妻又是一起被雷劈的。
辛云看着他紧闭着眼安详的模样,心中一窒,仿若被针扎了一般,又反应了过来,她趁着人没注意,悄悄伸手探入他的被子,揪着人的腰狠狠一拧。
不过一瞬,她的手就被按住,那拇指轻轻摩擦,和上辈子娇惯的小少爷柔滑的手不一样,这双手更为粗粝,骨节也因为常年干活更为粗壮,却让她很快松了口气。
是他。
“云云,云云?”
辛大红看着清醒的女儿,高兴之余又不免担忧,她唤了几声,才见人反应过来,她松了口气,关切:“怎么了?还是什么都想不起来?”
辛云迟疑一会儿,摇了摇头。
原身什么记忆都没给她留,她也算是‘失忆’了。
辛大红见此,难过之余,心里更是憋着气。
她好好的女儿,嫁进冉家没过两天好日子,倒是给折腾成傻乎乎的了,这次差点没命不说,现在还不记事了。
狗日的天雷,有本事劈冉家去啊。
狗日的冉家,没用的女婿。
想着,辛大红怒上心头,狠狠地瞪向还躺在那儿不动的女婿,气得想把人给扔下去,这没用的玩意儿。
辛云注意到她的反应,莫名还觉得有些新奇。
要知道,在上辈子,她这丈夫是家中老小,长得清俊毓秀,又能说会道,哄得男女老少就没有不喜欢他的,这般被嫌弃的时候可不多。
尤其是现在嫌弃他的人还是他上辈子的亲娘。
立马,像是察觉到了她的辛灾乐活,她那藏于薄被下的手被轻轻掐了一下,不同于报复性的拧人,这般轻掐,更带着些亲昵的意味。
辛云瑟缩地收回了手,放到腿上,轻轻拧着衣服,嘴也抿得紧紧的,一双明亮的眸子黯下。
辛大红很快发现她的不对,担忧:“怎么了?哪儿不舒服?”
辛云摇了摇头,扯了扯嘴角,敷衍道:“没什么力。”
辛大红松了口气:“没力是正常的,你都躺了一个月了,瘦得跟猴子似的。”
说着,她转身过去那边车架,一通翻找之后,拿出藏在最底下的布袋子,然后非常小心的,像是对待什么金块一般,从里面挑出一块巴掌大的白面馍馍,塞到了女儿手里,再看向一旁篝火。
他们一行人运气不算差,赶在被大雨淋湿之前找到了个废弃山洞,刚好可以歇歇脚。赶路的日子艰难,所以这种可以歇息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歇,他们拿了锅碗熬着粥。
说是粥,其实半米不到一半,更多的还是黍米高粱,掺杂在一起,他们家人多,也只能这般吃,不然便是一车的粮食,也坚持不了太久。
煮饭的是大儿媳妇徐柳,她搅和搅和,道:“好了娘,我先给小妹打一碗。”
要说家里这么多人,辛大红其实最高兴的并不是的大家日子都好过,也不是子孙兴旺,而是团结和谐,一家子拧紧了绳子往一处使,没在细枝末节上闹腾。
辛大红:“等下。”
说着,她翻出一旁的坛子,用勺子舀了半个拳头大的猪油,带着些肉渣一起加进粥里,撒上指甲盖大小的盐。瞬间,一股子浓烈的香味弥散开来,崖洞里传来起伏的咕咕声。
辛云靠在崖壁上,轻轻按住发疼的胃,默不作声地打量着所有人。
熟悉,但也不那么熟悉。
公公婆婆,叔伯嫂子都是那些人,就是孩子,都不太眼熟。
上辈子他们家可没有这么多孩子,最大的,看着都十来好几了。
算下来,现在普遍还是十六七岁成婚。
上辈子二十五岁结婚,都已经算得上是早婚的辛云莫名觉得诡异,目光辛家小辈上一一划过。
大房辛小山和徐柳,夫妻俩一看就是豪爽老实的人,也很有长房哥嫂模样,一个承担大部分苦力,一个负责吃食煮饭。
三个孩子,也都人高马大,一眼看去,都是一米七一米八的壮实个头,模样周正,在乱世之中,让人看着就很有安全感。
二房辛小田和邱果果,一个敲打车轮,一个缝缝补补,也是勤快能干的人。
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吉祥如意,倒是会取名字。
至于三房辛小池,在辛云的记忆中,他上个月还在炫耀追了一年,可算是牵到白月光的手了,现在转个头,孩子都两个了?
鉴于其他人都和前世冉家人一样,李双儿应该也就是他上辈子的白月光。
她长得,和想象中的大美人儿不一样,只能说得上清秀,好在皮肤很白,脸型流畅,也说得上一个小美人,但是气质出众,恬静淡雅,整个人带着股诗书气。
她怀抱着孩子,轻声细语地哄着。
辛云虽有些好奇,但也只是简单瞥过两眼,就要收回了目光,却见那被抱着的小崽子辛明月突然转过了脑袋。
她今年不过四岁,圆头圆脑三头身,眼睛大大,脸蛋肉嘟嘟的,看起来古灵精怪,煞是可爱。
辛云却是瞬间懵掉,一双眼直勾勾地看着她:“乐,乐乐?”
辛云:救命,婆婆变亲妈。
冉修远:你说的是我的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