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洛下小厨娘 > 第4章 十八罗汉斋

第4章 十八罗汉斋

清晨,天蒙蒙亮,雾色遮挡着有些阴沉。

姜悦盈穿了一件褐色的窄袖短衣,外面套了件浅白色的半臂,刚入季秋月,早晚冷得厉害,又在长裙下套了条白色垮裤保暖方便干活。

她在屋外找了块空地,练起了五禽戏,来源于名医华佗,模仿了五种动物虎、鹿、熊、猿、鸟的神韵而编制的动作,强身健体补充气血,对原主现在的身体来说是最简单也最容易的运动法子了。不到两刻钟,她鼻头和脸颊就出了些汗。

过了会儿,姜悦盈觉着差不多了,拿出香包里的帕子擦擦了顺着脸庞流到脖颈上的汗珠。

有些动作需半蹲着,她腿发麻,想四处走走,顺着石阶路下走到前面,观内供香客住的厢房有两部分,她则住在殿后的山上,人少幽静些。

还未到三清殿就听到道士道姑在诵读经书,具体念了什么她听不出,只感到自己的内心有所触动,前世的她与佛道无缘,没曾想重活一世竟有缘在道观久住,感慨世事难料。

陆陆续续有几个道士走了出来,她拦下一个问了这周围有没有市或集。

道士说山脚下沿着东侧有一集子,这条路能通往周围的村落,也是去洛城的必经之路,他们也时常去买些吃穿用的。

听到这话,姜悦盈来了兴致,想去瞧瞧,也打探下集子上都卖些什么。

这道士正巧也要下山取些炭火,快入冬,观内也要备些,索性带着她一起下去。

他们一行几人,穿过山腰的平台,她扶着一侧的护栏,小步下了石阶,跟着从道观西侧的小石门钻出去,这石门一次能容一人,前来祭拜的香客常走南门,西门人少能快些。

穿过一片密林就到了山下,道士指着左侧的小径,走出去就是。姜悦盈谢过他们几人,走了几步就看到零星的两个摊子。

她往深处走了走,街上人流熙熙攘攘,挑着担卖胡饼的小贩叫嚷着,香气四溢,面食糕点众多,摊位上还摆着些泛着露珠的鲜果蔬菜。

竟还有摊贩现场宰猪,那大汉把好几只猪绑在架子上,利落地把案子上的猪划开一道口子,取出内脏放在大盆里,刀上的血水滴落在地上。

姜悦盈心想也算是亲眼目睹了庖丁解猪,但还是有些血腥,在道观脚下杀生没人管吗?她摇了摇头,走到几家卖山楂的摊位打听了价格。

“阿嫂,这山楂怎么卖?”

“一斤五钱。”

又看到旁边有用草绳串起的山楂,一串六个,底下绑了结。咦,绑结倒是很新奇,“这个呢?”她饶有兴趣的拾起来。

“一个两文。”

“这个做法有趣的很嘞,阿嫂手真巧。”姜悦盈抬起头,认真得看着摊上的女子。

她羞涩得笑了笑,“我想着这样拿着轻巧,没想到卖得很好哩。”

“可细绳怎能穿进去,山楂还完好无损的。”

“用根竹签或针拴在绳子上。”

姜悦盈眼睛微微一动,恍然大悟,买了一串回来。

她又零零总总买了些需要的杂物回到山上,在房内休息了一刻,便去了厨堂。

一进去,不少道士也在帮厨,云梨见她来了一脸委屈,“盈姐姐,你可来了,今日忙得很。”她一问才知,今日京城礼部郎中宋永华的家眷回乡探亲,途径观内想来祈福,现已在三清殿后殿与万坤交谈。

姜悦盈拍拍她的肩膀,接过水盆,“无碍,我来助你。”她把香菇、冬菇、胡萝卜等鲜蔬洗净控干水分,又将洗过的水倒到积水桶中。

云梨边拌着馅料边说:“过会儿我要做罗汉菜,盈姐你帮我泡些木耳、豆腐筋。”

这菜名玄奇有趣,她还真有些好奇何谓罗汉菜,照做后,将蔬类改刀切小片,菇类顺着纹理撕开,捞出泡发后的木耳放置盘内。

只见云梨滴入素油,下菇类耳类,煸炒后捞出,又入青疏,再放入刚炒后的菇类耳类和豆筋,加水焖煮一刻钟,下酱油、盐翻炒均匀后出锅。她称这菜本是佛道斋菜,选用十八道菜类制成,只是今日仓促减少到十种。

姜悦盈尝了一口,蔬菜脆脆的,菇类嫰滑有嚼劲,豆筋吸饱汤汁,作为素斋但没有想象中的挂单无味。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时辰,素斋皆已备好。小菜,凉拌木耳,热菜,罗汉斋、油煎茄子、素什锦煲,主食,汤饼,只剩素包子还未蒸好。

一行道姑将菜肴端了去,姜悦盈抻了抻腰,倚在墙角,腰和手很是疲倦,一恍惚想到今日还未给段昭临送餐,她一忙乎就给忘了,现做也来不及了。

她满是懊恼,没留意一身着浅青袄袍到膝下的男子在门口张望,“姜娘子在吗?”

“我是。”这男子袄袍短些,是武官。

他转过身来,对着姜悦盈,“段郎君说今日不必送菜,他吃观内斋饭。”

姜悦盈心想说曹操曹操就到,她正巧懒得做了。

揭开笼罩,热气扑鼻而来,素包子的香味一点儿不比肉包差。云桃将包子拿出让姜悦盈叫道童送到前殿去,她用剩下的蔬菜煲一锅汤配上素包作今日午膳。

姜悦盈在院子里溜了一大圈,也没见人,想着包子放冷就不好了,索性自己送去。

后殿她也是第一次来,墙上的爬山虎长势很好,郁郁葱葱一片,一颗巨大的柏树立在院中央,树干挺拔结实,挂着些木牌,旁边有张石桌和几个石凳。

听到万坤和一女声的声音,她估摸着正对面的“玄元阁”东侧的这间应是了,外面候着一位穿着浅绿色襦裙的侍女。

她过去说明了来意,只听到一声低沉的“进。”

她进去垂下头,双手放在胸前,左手握住右手拇指,行了叉手礼后拎起食盒递给旁边的侍女。

万坤让她起身,“今日又在厨堂帮忙,辛苦了。”

她摇摇头,瞥见挨着道长的夫人穿着绯红色襦裙,袍身通体织着繁复的牡丹纹样,袖口、领口绣着蝶恋花纹,发髻上攒着一只金钗和红色珠花,耳坠一对翡翠坠子,雍容华贵,约摸三十有余,应就是吏部郎中夫人。

对面的女子身着鹅黄色罗裙,耳垂上坠着珍珠白的耳饰,活泼动人,对着背对着姜悦盈的男子,“明远哥哥,你吃这个。”

她心弦一颤,段昭临怎么在这儿。

宋夫人突问,“包子何馅制成?”

回道,“回夫人,取当季百合和豆腐白菜入馅,百合清热有润喉止肺之用。”

宋夫人就着醋咬了一小口,“口感倒是不错,清爽丰富。”

姜悦盈忙着回话,没留意到段昭临尴尬得点了点头,微微侧过身子,离远了些女子。随后她就退下了。

出来后,她心里升起了一丝莫名的烦躁,段昭临不让她做菜,原是来陪礼部郎中家的妻儿吃。他究竟是何身份呢?那女子还叫他哥哥,关系甚密。这让她对这位段小郎君的身份更好奇了。

她用过膳躺在床榻上,翻来覆去好久睡不着,只感觉心里发闷。干脆找出美味食典随意翻翻打发时间。

嗯?冰糖葫芦,这名字好奇怪,冰、糖和葫芦能放在一起吃吗?

上面写着,山楂串起,熬制糖浆裹在表面。原来此葫芦是山楂也,她看着地上的一筐山楂,反正也要去做山楂膏的,这也一并试试。

姜悦盈将山楂去核,放入陶罐熬煮至用筷子将其戳破,盆内铺一层麻布,倒入盆中,使劲挤压,滤出干净的汁水。

重新倒回,加热搅匀,倒入晨起在集上买的麦芽糖,直至膏体浓稠像买的似的,灌入粗陶罐内。

她尝了尝和阿公吃的差不多,静置一晚放凉明日去卖。

接着就要做这所谓的冰糖葫芦了。

她记着书上讲要用白砂糖熬制,白纱糖是什么呢?就是糖嘛,甜的,还用麦芽糖。可这兑水越拌越黏,黏在筷子上,她尝了尝倒是很甜,可裹在山楂上总是太容易结块,和书里微微发黄薄薄的糖浆不太一样。

还有一大部分麦芽糖沾在陶釜上,她便又熬了几罐山楂膏。

想着这黏糊糊的糖球肯定出了些问题,回想步骤,山楂去核串起来裹糖。我朝现有蜂蜜、麦芽糖、粗砂糖,还有谓是圣人曾命人从印度习得的西域蔗糖,可这糖块如今产量极低,唯有妃嫔大臣可得赏赐食用,她曾在尚食局有幸见得,平民并无机会享用。

白砂糖字面理解,是白色细砂质地的糖块,这糖她从未见过,看来只能将市面能买到的糖都拿来试试了。

打扫好厨堂已是申时末了,两位道姑前来作辟谷餐,她托付其行晚课仪时将山楂膏送给道长。

落日撒在青石板路上,秋风乍起,枯叶顺着风向飞起又飘落。

她提着筐子走到段昭临的住处,这里在山后腰处,厢房更为精致典雅。想着他仪表不凡,又和道长、礼部郎中家交情不浅,想必背景颇深,上次不见她讨厌古楼子,便送些山楂膏,看来可用厨艺攻心,日后摆摊也好有个靠山。

今时不如往日,她不再有曾经高昂的家世和疼爱她的阿公阿婆,想着想着,鼻头竟有些酸了。寒凉的秋风涌入她的衣襟内,姜悦盈夹紧了半臂,走快了些。

院外候着白天见过的那位郎君,见到她行了礼,“姜娘子。”

她也回了礼,让其禀告一声,原来这人是段昭临的人。

突然身后传来一句,“看什么呢?”,姜悦盈被吓得双脚打颤,头皮发麻,低呼一声,“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狩心游戏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