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接触修士圈后,陆明尘对李逸风那方“军曲侯印”的疑虑更深。那印上的“邪气”与三江口的掠夺气息是否同源?李逸风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恰逢金石社团再次活动。这次,云舒带来了一幅新收集的明代画家项圣谟的《王维诗意图》摹本拓片,请大家鉴赏。拓片气势恢宏,山水氤氲,尤其是一片湖水的刻画,仿佛有烟波浩渺之感。
李逸风照例率先发言,侃侃而谈项圣谟的笔法特点和王维诗的禅意,言辞华丽,却总让人觉得浮于表面。
苏晓听得一脸崇拜,小声对旁边的陆明尘说:“李老师懂得真多!”
陆明尘笑了笑,未置可否。他的注意力全在那幅拓片上。运转蛰龙眠,他隐约感觉到拓片本身蕴含着一股清逸超然的“画意”,尤其是那片湖水,仿佛残留着画家当年“澄怀观道”的心境痕迹。
当传看到陆明尘这里时,他并未立刻评价画作,而是指着画中一片看似随意的水波纹,对云舒问道:“云舒,你看这水纹的走向,与我们在《明州水经注绎图》上看到的古三江口主流涡旋,是否有几分神似?画家是否在借画喻指本地水脉?”
云舒闻言,仔细对比,眼中露出讶色:“确实!项圣谟曾游历明州,此画虽题王维诗,但画中山水气象,确有借鉴本地景致之嫌。陆先生,你竟能看出这一层联系?” 她看向陆明尘的目光,不禁又添了几分欣赏。这种将不同领域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远超寻常金石爱好者。
李逸风见话题被陆明尘引开,且又牵扯到他和云舒私下研究的“水脉”(他隐约感觉这两人有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心中妒火暗生,插话道:“小陆联想力倒是丰富。不过赏画重在笔墨气韵,牵强附会地理,未免失之偏颇。”
陆明尘平静回应:“诗画皆源于生活,感悟天地。若能透过笔墨,窥见画家对脚下土地的观察与情感,或许更能贴近其创作本心。尤其是关乎一地气运的水脉,古之文人墨客,敏感于此者,不在少数。”
他这话,既回应了李逸风,也隐隐再次点出三江口的重要性。
一直沉默的老吴,突然用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画了一个简易的涡旋图,又指了指拓片上的水纹,然后默不作声地擦掉。这个动作极其隐晦,却让陆明尘和云舒心中都是一动!老吴这是在用他的方式,赞同陆明尘的观点!
李逸风脸色有些难看,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尤其是还在苏晓和云舒面前。他强笑道:“看来小陆对风水玄学颇有研究啊。不过,我们金石社还是应该以实物考证为主,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还是谨慎为妙。” 他特意强调了“虚无缥缈”,暗指陆明尘不务正业,是个神棍。
苏晓看着陆明尘与李逸风言语交锋,虽然不太懂其中深意,但觉得陆明尘说得更有道理,而且他认真分析的样子,比李逸风一味的炫耀更有魅力,看向陆明尘的目光不由得多了一丝好奇和好感。
活动结束后,云舒特意走到陆明尘身边,低声道:“李师兄他……可能只是观点不同,你别往心里去。”
陆明尘看着她带着歉意的眼神,笑了笑:“不会。学术讨论,各抒己见而已。”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倒是你,最近气色似乎有些疲惫,可是整理古籍太辛苦了?要多注意休息。”
这句突如其来的关心,让云舒微微一怔,心头泛起一丝暖意和羞涩,轻声道:“嗯,谢谢,我会的。”
看着陆明尘离去的身影,又看了看不远处脸色不太好的李逸风,云舒心中轻轻叹了口气。她并非对李逸风的心思毫无察觉,但以往只觉得是师兄对师妹的照顾。可如今,与沉稳内敛、每每能给她带来新视角和莫名安心感的陆明尘相比,李逸风的那些殷勤和卖弄,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一种微妙的情愫,如同初春的嫩芽,在她心中悄然萌发。
而李逸风看着云舒对陆明尘流露出的那种不同于以往的柔和神色,以及苏晓对陆明尘明显的好奇,心中的嫉妒与怨毒如同野草般疯长。他感觉自己在社团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受到威胁。“陆明尘……你一个半路出家的IT男,凭什么……” 一个阴暗的念头,在他心底滋生。他或许,需要做点什么,来挽回颓势,甚至……让这个碍眼的人从金石社团消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