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会昌五年(西元845年)仲秋,当朝天子李瀍密令国内十五个道(唐朝的行政区域)进献十五岁童男童女的心脏和胆囊,作为长生不老仙丹的药引子。由于这是密旨,直到后世才经由日本旅唐僧人圆仁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公诸于世。此一残酷至极的密旨发出之时,京城长安的中央政府官员一概不知。他们只听闻了皇帝正在追求永生、服用丹药,而为皇帝的健康担忧。
李瀍没有记取他皇祖父李纯和父皇李恒中毒的教训,主因是,他从不相信他们两位中了丹药之毒。李瀍与他哥哥李昂都认定了皇祖父是被宦官谋害。这正是为何李昂在位时诛除了涉嫌弑杀宪宗皇帝的宦官陈弘志。至于父皇驾崩的原因,李瀍则清晰记得父皇中了风,也不归咎于丹药。
何况,李瀍曾经得过心热病,浑身燥热,御医治不好,却有一名来自青城山的道士献上了紫花梨,榨汁饮用,很快就见效了。这难免使得李瀍信任道士甚于御医。
既然李瀍对丹药并无戒心,倒是对道士很有信心,难怪他醉心于道教炼丹术。尤其在他击败了回鹘、平定了边疆、制住了藩镇之后,他越发自视为比得上太宗皇帝的霸主明君,理当永远活着,才好确保大唐永续。基于这种过度自负的心理,他积极催促他信赖的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合力炼制仙丹。
结果,虚岁三十二的李瀍服用了以多条人命为代价的仙丹,并未回春到十五岁,反而病倒了。他全身骨骼发痛,简直痛得摧心裂肝!
道士们串通好了,一律谎称:“这证明丹药有效!皇上正在脱胎换骨,快要成仙了。”
李瀍听信了,继续服食丹药,体力越来越差。他必须取消会昌六年大年初一(西元846年阳历一月三十一日)的元旦大朝会。
就在大年初一早晨,皇室妇女们都到兴庆宫去,联袂向郭太皇太后拜年。这一年过了年,郭莹的虚岁就算是六十九了,而显老的郭莹完全像是八十岁老妪。郭莹身量缩到后世公制的一米四五以下,主因是郭莹的驼背定型了,以致即使试着要挺直片刻也不行,只能测量弯驼的个子。尽管郭莹并未在皇室妇女们面前站起来,坐在上座的郭莹却也让人看得出虾背弓腰,驼得很厉害,加上一头白发、满面皱纹,着实衰老得无以复加!
不过,老迈的郭莹倒是变慈祥了,眼神再也不像过往那么锐利,不再让人望而生畏。显然,郭莹平常日子过得很寂寞,而极为高兴见到皇室妇女们。
众人拜过了年以后,郭莹开口吩咐杜秋单独留下来谈话。杜秋内心不禁猛然一惊,唯恐又要遭到郭莹羞辱了!
不料,等到别人都散去之后,郭莹居然对杜秋展开了罕有的笑容,温和笑道:“秋娘呀,你今天气色很不错,最近过得还好吧?
杜秋差点怀疑自己听错了!认识郭莹这么多年以来,这是杜秋第一次听到郭莹的赞语。杜秋未免受宠若惊,战战兢兢回道:“秋娘还过得去,讬太皇太后的福!”
“嗯,你的确讬了哀家的福。”郭莹点头应道:“若非哀家下了一道懿旨,特准你留在京城,住在十六王宅照顾你孙子,那你参加过沔王的葬礼,就该遵照文宗皇帝的圣旨,回润州去才对。多亏了哀家,你才总算还能享有天伦之乐。”
“是!”杜秋连忙下跪道谢:“太皇太后的大恩大德,秋娘万分感念!”
“免礼,平身吧!”郭莹低声叹道:“若说大恩大德,哀家倒不是全为了你,而是念着长兴(李恒的表字)。如今在这世上,最怀念长兴的人,除了哀家以外,就只有一个你了!”
杜秋站直身子之时,听着这几句话,不由自主显示出了讶异的眼神。
郭莹则不等杜秋回话,接下去感慨道:“假如长兴今天还在,今年五十二岁了,该有不少白发了吧?或许,他这时候头发会有一半白了?真难想像啊,他长白发会是什么样子?”
“就算穆宗皇帝须发斑白,想必也是英明神武的模样。”杜秋由衷回道。
“应该是!”郭莹深表同意:“他呀,长相虽然并不俊,但是从小就长得很神气,就有皇帝该有的那种气派。”
说着,郭莹扫视了杜秋一眼,忽然问道:“你对他,可是真心?”
这实在是杜秋意想不到的问题!杜秋只能深深点一点头,不知该回答什么最妥当?
“真心就好!那就不枉他为你煞费周章了!“ 郭莹喃喃说道:“最近哪,哀家记性越来越坏,昨天有什么人来请安,说了什么话,今天都想不起来了,却就是常常记起长兴小时候顽皮的趣事。那些趣事,讲给别人听,别人表面上恭听,并不见得真有兴趣听,可你总会想听吧?”
“当然!”杜秋连忙答道:“秋娘当然想听。”
“那就好!” 郭莹甚为欣慰笑道:“他小时候的玩具,哀家都还保留着,待会叫宫女拿来给你看看。”
然后,郭莹果真叫唤宫女去拿了一些旧玩具来,一件、一件展示于杜秋眼前。杜秋一边端详这些玩具,一边聆听郭莹细说李恒的童年…
郭莹越讲越起劲,直到宫女来提醒午膳时间已到,才暂停,嘱咐杜秋留下来一道用膳。午膳后,郭莹又继续谈李恒,以及他的同母弟弟李悟…
李悟也不在人间了。杜秋早已风闻,李悟是被拥立文宗皇帝的宦官王守澄所诛杀。
由于杜秋先后丧失了养子李凑与亲生儿子李恂,杜秋很能体会郭莹为何需要诉说李恒与李悟的往事。原来,既狠心又毒舌的郭莹也是个怀有母爱的女人!杜秋当场有所领悟,对郭莹积压多年的旧恨顿时消减了不少…
杜秋一直在兴庆宫待到天色转暗,才终于返回十六王宅。回程途中,杜秋忽有感触:打从自己承蒙李恒青睐的秘密让郭莹获悉以来,这是唯一的一次,没听到郭莹动不动怒喊“老女人”!
过去,在杜秋岁数才坐三望四、外貌还像刚到三十那几年,众人皆有目共睹杜秋是个艳光照人的少妇,唯独郭莹口口声声硬说杜秋是“老女人”!倒是目前,杜秋刚到暮年,已然多少有点老态,却反而不再被郭莹批评太老了!这是为什么呢?杜秋自能推论得出,这必定是郭莹不再嫉妒所致。那么,不再招忌,是否等于不再美丽?杜秋转念至此,顿生感伤...
同时,现任皇帝李瀍在病榻上叫痛不已。李瀍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从正月十三日(阳历二月十二日)起,李瀍再也无力上朝。
这一年阴历三月初一(阳历三月三十一日),众臣见不到的皇帝李瀍从深宫发出了一封诏书,宣布改名为李炎。理由是,瀍字有水字旁,而大唐的土德克水,所以要改名为火字旁的炎,这样依据“火能生土”的原理,即可“以君名生王气“,正如汉光武帝刘秀有鉴于汉朝属火德,而将洛阳的“洛”为“雒”。大唐既属土德,必然不该让王气压过君主之名。
就在同一天,宦官马元贽等人矫诏,册立李炎的十三叔李怡为皇太叔。此一重大消息迅速传遍十六王宅。杜秋既然住在十六王宅陪伴孙子,自会得知。这引起杜秋的第一个反应是:看来,郑萸会生天子的命中预言将要成真了!
光王太妃郑萸这么多年一直住在十六王宅的光王府。不过,依据杜秋听到的一些流言,光王李怡倒有几年时间不在十六王宅,不见踪影,谁也不晓得李怡到底去了何方?但有一种说法是:皇帝怀疑李怡痴傻的行为都是装傻,有意除掉他,而他逃避皇帝的追杀,出家当了和尚!
杜秋乍听此言,陡然记起了会昌三年(西元843年)皇帝下达的杀沙门令!那道旨令导致三百多名裹头僧丧生,也害得李恂寝食难安、大病了一场,原来起因竟不是官方宣称的捉拿藩镇奸细,而是要搜捕李怡啊!政治权谋真是超乎常人的想像!尤其是心地纯善的李恂,怎能看得透?
念及恂儿的佛心,杜秋不禁又一次潸然泪下,太痛惜恂儿不明究竟、枉送了性命!
正在杜秋垂泪之际,郑萸来访。杜秋连忙擦干了眼泪,出去迎接。
虚岁同样是六十一的杜秋与郑萸这次见面,两人之间容貌差距并不像过去那样显而易见。杜秋天生亮丽的大眼睛已让鬆垂的上眼皮复盖得变小了不少,眼形不再胜过郑萸了,倒是和郑萸一样外眼角稍显下垂,变得有点像三角眼,而且眼底微肿,还有黑眼圈从一层薄粉底下透出了淡灰色。两人的颧骨位置也都降低了一些,下颔底下也都有少许赘肉。
基本上,她们俩肌肤状态很相似,看来都还像五十多岁,只有法令纹和嘴角纹比较明显,并无太多皱纹,倒都不算太显老,也都用黑豆汁染出了深褐色头发。至于两人曾是娇艳美女和端庄贤妇的显著区别,则变得荡然无存了。杜秋未免为此暗自伤怀,表面上却平静望向郑萸,淡淡一笑。
郑萸带来了一篮木兰花糕,每块巴掌大的糕饼上面都洒满了浸过蔗浆又切成碎片的紫红色木兰花瓣,煞是好看!正好时间是下午,木兰花糕搭配木香花茶,真是春日当令的极佳茶点组合。
两人一起到花厅共用茶点,刚刚坐定了,杜秋就向郑萸道喜:“恭喜太妃娘娘,快要荣升太后了!”
“请别太早道喜了!天下事都很难说,随时都有变化。”郑萸谨慎回道。
“听说,光王曾有几年不在光王府?”杜秋按捺不住好奇心,探问道。
“皇上看他不顺眼,幸亏有一位内官救了他。”郑萸简答:“还好他傻人有傻福!”
李怡都已经当上皇太叔了,距离皇位这么近,郑萸却还不肯承认李怡并非真傻!杜秋一方面佩服郑萸的忍功,另一方面却也明白了,自己从未让郑萸信任到愿意倾诉秘密。回顾过往,每一次谈话,郑萸都不忘强调光王智力不足...
到这一刻,杜秋才恍然大悟:那些年郑萸说的那些话,其实主要是说给光王府内端茶送水的小太监听,为的是要小太监传话给当权宦官…
这样看来,当前的对话亦如是。显然,郑萸依旧想要宦官们认为李怡愚笨,大概是因为,宦官们选中了李怡,就是看他比较容易控制,所以,郑萸才要在李怡迈向皇位的最后一里路上,维持伪装。杜秋暗忖至此,未免感到自己被郑萸利用了,内心很不痛快,但得要保持礼貌,就顺着话题,不管能否得到真实的答案,而提出了疑问:“这几年,光王都躲在哪儿呢?”
“他出家当了和尚,雲游四方。”郑萸轻描淡写答道。
“噢,那么,决定拥立他的内官们要请他回来,还能找得到他,可真不容易!”杜秋淡然置评,掩不住语气带刺的意味。
郑萸猜得出杜秋为何不悦,而不予计较,只管点头轻叹道:“是不容易啊!前几年,皇上大力灭佛,逼得光王天天东躲西藏,日子过得很苦。”
这两句话,杜秋相信是实话,就不想再出言讥讽了。无论如何,郑萸与李怡母子苦尽甘来,杜秋还是为他们高兴。毕竟,郑萸虽有心机,却从不曾处心积虑陷害过杜秋,倒还帮过杜秋应付郭莹。因此,杜秋真心祝福李怡顺利登上皇位。
二十二天后,中毒过深的皇帝李炎于阴历三月二十三日(阳历四月二十二日)驾崩。李怡在太极殿宣告继位,由宰相李德裕为他捧着典册。在隆重的登基大典进行时,李怡改名为李忱。
李忱即位后,居然在次日早晨罢相,贬黜李德裕为荆南节度使!众臣无不惊骇,因为李德裕对朝廷实在贡献良多,辅佐先帝击败回鹘、平定泽潞,用兵五年期间征调兵力、选用将帅、起草诏令,皆由李德裕独自决断,其他两位宰相(唐朝官制等于总共有三位宰相)并未参予决策。李德裕还主张裁汰冗官,促使先帝下诏在十天之内裁掉了一千两百人,节省了大量支出。李德裕既有大功,又毫无过错,新皇帝怎能突然剥夺他的相位?
偏偏,新皇帝李忱一意孤行!一度藏身佛门的李忱容不下曾是灭佛主力的李德裕。在皇权至高的封建制度之下,李德裕只能遵旨。
当天早朝结束后,李德裕回到了将要准备迁出的官邸,就写了一封信,派遣小厮送到十六王宅去给杜秋,邀约杜秋次日下午前往长安城东南隅的曲江池畔彩霞亭。李德裕很希望在离京之前,能见杜秋一面。李德裕知晓,十六王宅固然门禁森严,但是目的在于监控亲王,而杜秋既非亲王,就不会有小太监到处跟踪。
果然,杜秋只须向十六王宅大院门口的守卫报备,即可单独出去。她在约定的时间雇了一辆马车,驶向曲江池。
曲江池南北长而东西短,靠近西岸之处有汉武泉,不断涌出泉水。池中水深波碧,加以沿岸遍植柳树和杏树,周围还有起伏不平的地形,以及鳞次栉比的高楼低宇,风景十分优美。
时值暮春,杏花期将尽,但依然有少数粉红花朵留在枝头。彩霞亭两侧的牡丹花圃则正要进入巅峰期,丰圆华美的各色牡丹花怒放争艳。
杜秋走向彩霞亭时,李德裕已在亭子内等候。杜秋瞧见李德裕未染的头发几乎全白了,忽然联想到了四十多年前的李锜!四十多年前的杜秋总是暗嫌年过六十的李锜太老,但目前虚岁六十的李德裕却让杜秋看得很顺眼。杜秋自知,这种心境转变起于本身经历的流年沧桑,未免甚感惆怅…
李德裕望见了杜秋,就从亭子内的座位站起身,迎向杜秋。在李德裕眼中,杜秋的面容虽比十餘年前初识之时苍老了一点,但由于杜秋勤于练舞,保持着身材紧实,天癸终竭后只是微微发福而已,三围尺寸都略增,就并无水桶腰,而仍有凹凸曲线,照旧足以吸引李德裕的目光。
“好久不见了!”李德裕感慨道。
“是呀,李大人太忙了。”杜秋忍不住讽刺道。
“秋娘!请谅解,两三年前你那封信,我真没法回。”李德裕怀着歉意,陪着小心,解释道:“那时候,我承蒙朝廷重用,身负重责大任,实在身不由己。”
“我了解。”杜秋由衷回道:“要是不了解,今天我就不会来了。”
“假如今天你没来,我会很遗憾。”李德裕诚挚说道:“我想告诉你,这次贬官,让我回首前尘,这才发现,过去引以为豪的那些丰功伟业,无非都是过眼雲烟。唯有真心动过情的时光,才真正最难忘!我这辈子,最知心的女人有两个,一个是故去的小妾盼盼,另一个就是你了。要不是我家有夫人,而你要陪你孙子,我还真想干脆辞官退隐,带你远走天涯,游遍名山大川!”
“那确实行不通。”杜秋淡淡笑着回道:“今天我来,是特地来向你道别,因为你启程那天,我不宜去送行。”她并未明说要廻避李德裕的夫人刘致柔,但确定李德裕听得懂言下之意。
“今天你肯来,我已经很安慰了。”李德裕恳切说道:“往后真难说,还能不能再见?对了,秋娘,你在宫廷教坊待过,想必很会唱歌吧?我们在润州那些日子,你常吹紫竹箫给我听,却从没唱过歌。”
“你想听我唱歌?可是,我太久没唱了,嗓子不如从前了。“ 杜秋委婉推辞道。
“唱不好也无妨。只请你小声唱给我一人听!”李德裕鼓励道:“说不定,这是我们今生最后一次见面了。我很想,将来在人生尽头的回忆之中,有你的歌声。”
杜秋听了此言,很受感动,就点了点头,随后放轻了声音,启口唱道: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有缘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她把第二句歌词之中的“少年时”改成了“有缘时”,因为彼此都早已远离少年时代了。她的歌声也不复少女时期的甜润,但所幸她具有女性激素较为丰富的体质,在初入暮年的阶段,声音频率稍降的细微改变倒是让人听不出来,音域大致如前,依然在女高音范围之内,甚至还能超越许多年轻女子的嗓音,而她的成熟则带给了此曲更多深度,令李德裕沉迷其中…
一曲终了,似乎仍有餘音绕梁。隔了片刻,李德裕才如梦初醒,赞叹道:“太美了!秋娘,我会记住这首歌,即使哪天被贬到蛮荒之地去,回想你的歌声,就不会太寂寞。”
李德裕顺口说着,浑然意想不到这将是一语成谶,更预料不到己身最终贬谪地点会是海南岛。此时此刻,李德裕只顾去从亭子旁边的花丛中摘一朵酒红色牡丹花,献给杜秋。
杜秋容颜不比当年,已不适合在黑豆汁染过的鬓边插花了,李德裕就把花枝插到杜秋的衣襟内,让这朵牡丹作为胸花。杜秋则任由李德裕仔细调整胸花的位置,没有插手。
胸花戴好了,两人相视而笑,都笑出了皱纹,却丝毫不减在彼此心目中的不灭印象。在无声胜有声的对望之际,日头逐渐偏西,金光斜斜照进了亭子,洒落于两人身上,正是夕阳无限好…
《莫惜金缕衣》到此连载完毕。特别感谢读者靖江建议在最后一章呈现女主角杜秋再見了郭莹一面!这段情节实在为本书结局增加了深度,相信看过的读者们皆会同意。
此外,本书结局描写杜秋和郑萸之间外貌差别变得不再明显,灵感来自于将近两年前在网上看到的北一女校庆照片,那张照片裡有两位刚满六十岁的杰出校友,她们两人二三十岁时在电视上的模样还存留于笔者的童年记忆裡,予以对比,未免有些感慨!她們之中一位曾是以美貌著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另一位则是精明干练的新闻主播(有些新聞主播不靠外表、只凭专业能力登上主播台真是值得佩服的),她们两人先天长相原有美女与普女的差别,恰如杜秋与郑萸,況且那位普女主播颧骨非常宽广,刚好就像郑萸,只不过那位美女主持人脸型不像杜秋年少时的心形脸或成年后的锥子脸,而是柔和的鹅蛋脸,给人的印象也不是杜秋所属的艳丽型,而是甜美型。简言之,美女主持人与普女主播的近照裡颜值差距减少了。虽然那位普女主播看样子做过很多医美,有塑胶感,而早已退出演艺圈的那位美女显然除了染发以外都是纯天然,皮肤还相当不错,并不苍老,但是她的外眼角略微下垂就不如年轻时的眼形俏丽,加上她还有点双下巴,以致显不出原本鹅蛋脸轮廓的秀美了。
说来美貌真是一种难以持久的品质,即使皮肤保养得好而皱纹很少,美貌的各项特点也总会随着岁月趋向平凡,比如大眼睛会变小,尖下巴会先变宽而后变鬆。纵然现在有医美,但凡是做过医美的名女人都让人看得出人工痕迹,达不到自然美。所以,真正岁月不败之美不可能在于皮相,只可能在于气质。例如笔者的外婆乃是本人親眼所见过最美丽的暮年女性,就是因为外婆特有贵妇气质,走到哪裡都让人以为她是雍容华贵的官夫人(尽管外公是律师而没做过大官)。这样看来,虽然家母去得太早,可是假如家母能长寿,相信家母的教师气质也必定会给暮年外型加分。至于笔者自己将来呢?笔者一方面天生娃娃脸,怎样也无法像贵妇,另一方面虽有家母的知性,却做不到教师形象那样中规中矩,那要培养什么气质呢?或许可以继续多读古书,增进古典婉约的风格,透过文艺写作与视频创作的熏陶(写作与表演亦可谓艺术),三十年后能有类似赵雅芝阿姨的艺术家气质吧!
想想读者们大概都比笔者还要年轻,谈论这些恐怕过早。不过要是有些读者深谋远虑,这些話就能成为未雨绸缪的参考。毕竟这是每个女人只要活得长,都迟早必须面对的课题。
提到人生课题,情商也是不可或缺。因此,本系列下一部女主角将是一位极具情商的女性。本系列下一部小说“迟来真情“ 简介已刊出(sjjwxc/onebook.php?novelid=10227384),将从下周开始连载。敬请关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惜取有缘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