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会昌四年阴历七月十日(西元844年阳历七月二十八日),沔王李恂下葬于京兆府万年县崇道乡赵村界的皇家墓园内,和他的愛妻郭敏合葬。李恂享年虚岁只有三十七。他的生母杜秋与养母郭莹都活过了他。
这时候,他的养母郭莹已是太皇太后,不必参加亲王的葬礼,也就没有驾到。他的生母杜秋则加入了送葬行列。
到场的皇亲国戚们都以为,杜秋是远从润州(后世的江苏省镇江市)赶来。这自是由于他们都听说过,杜秋已被贬为平民、遣归故乡了。他们皆不知,杜秋在离京九年后悄悄回到了长安,寄住在三弟杜悰家。不过即使他们知情,也不会大惊小怪。既然,裁决杜秋返乡的文宗皇帝已驾崩,谁还会在乎杜秋是否仍然待在润州呢?
在大暑节气的烈阳下,杜秋戴着帷帽,却没放下帷帽附带的面纱,露出了憔悴的面容,让认识她的皇亲国戚都看见了她。这样,无论以前他们知不知道李恂的生母到底是谁,现在都知悉了。
李恂的墓志铭是他三舅杜悰的亲信孙瑴所撰写,就写明了生母姓杜。这篇墓志铭写道:
周尊叔父,独举龙章之旗;汉建诸王,亦裂犬牙之地。我唐制法,兼而行之,亲亲之隆,有自来矣。沔王恂,宪宗皇帝第十子,母杜氏。惟王毓德皇闹,禀方紫极,其幼也,克岐克嶷;其长也,曰孝曰忠。容止必慎于闲邪,周旋未尝乎逾矩。自锡之土宇,懋乃宠光,满而不盈,谦以自牧。方期永锡难老,长庇灵根;如何景命不融,奄随物化?以会昌四年四月十六日薨,盖春秋卅七矣。皇情恸哀,罢朝三日。感曲阜之遗美,悼河间之令名。乃命侍臣,志于幽石。以今年七月十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崇道乡赵村界。臣瑴次当执笔,谨为铭日:
昔在帝宪兮,圣祚益昌;上嗣飞天兮,其下惟王。
惟王之德兮,芬馥汪洋;如松之茂兮,如兰之芳。
帝曰叔父兮,锡尔南方;翼子承孙兮,受福无量。
如何不淑兮先秋霜,卜佳城兮白云乡,于嗟灵兮归此堂。
唐朝的墓志铭总是辞藻华丽,而语焉不详。这一篇亦如是,根本没写李恂的卒因,只用“景命不融,奄随物化”八个字匆匆带过。杜秋含泪凝视着李恂的墓碑,默默阅读到了这八个字,不禁越发泪如泉涌…
李恂是虔诚的佛教徒。然而,他的墓志铭只字不提这一点,因为,他的侄子皇帝李瀍正在大力铲除佛教。
笃信道教的李瀍一方面不信佛,另一方面也不满佛寺占用了太多土地,又不纳税,况且民间还有很多壮丁只为逃避兵役或徭役,出家为僧,以致在人力物力方面,佛教都不仅毫无贡献,反倒予以大量耗损。在雄心勃勃的青年皇帝李瀍眼中,国家很需要兵源,也需要财源,才做得到扫荡藩镇、平定边疆。简言之,李瀍自认出发点是为国为民除害,才要消灭佛教。
从会昌二年(西元842年)开始,李瀍就着手没收佛寺财产,并且派人调查各地僧尼,勒令不够严守清规者一律还俗,迫使京城长安一地就有三千多名僧尼还俗。李瀍既在民间大举拆除了一座又一座佛寺,自不容许皇室成员拜佛。大明宫的佛寺大福殿上了锁,十六王宅的安福寺则干脆铲平了,土地改为兴建新屋之用。
沔王李恂很难忍受安福寺在一天之内被夷为平地!那是他为亡妻郭敏供奉长生牌位的庙宇,曾让他朝夕祈求将在来生重逢敏妹。一旦没有了安福寺可去日日敬拜,李恂就像失去了灵魂的归属,一颗心变得恍如孤魂野鬼一般飘飘荡荡…
原来,李恂从小就很有佛缘,他很喜欢从襁褓时期就一直戴在胸前的白玉小佛塔坠子,而大明宫的大福殿更是他童年最愛去的地方。李恂的童年过得很寂寞,虽有个同父异母弟弟李怡是养母郭莹的侍女郑萸所生,也住在郭贵妃寝宫,但李怡有口吃的毛病,最怕讲话,总躲在他生母郑萸身边,不出来玩,李恂小时候就没有玩伴,只有父皇驾临郭贵妃寝宫时,会逗他玩。
李恂的父皇李纯很早就明言了郭贵妃只是恂儿的养母,但说要等恂儿长大成人才讲出生母是谁,免得恂儿跑去找生母,郭贵妃会不高兴。这是儿童听得懂的话语,李恂就不多问了。他从此悟出了为何自己与母妃之间总有距离,不像李怡与他的同母妹妹李玄能够整天围绕着他们的生母郑萸打转,跟进跟出,而从不惹郑萸厌烦。
童稚的李恂经常自怜孤单,唯有让保姆带到大福殿去烧香祈福之时,他望着佛像的慈眉善目,就感受到了关注。随着他识字越来越多,他主动钻研宫廷学堂并未列入教材的佛经,而在虚岁十一那年读到了佛祖的传记。他获知了佛祖原本是一位王子,却抛弃了荣华富贵,到处流浪,只为寻求关于人生种种疑问的解答,进而普渡众生。当时尚是孩童的李恂深受感动,决心将要努力效法…
从那一天起,李恂就有心远离杀生罪孽,不沾荤腥,只是此一想法暂时不易实行,因为每当他父皇来享用郑萸做的麵点,他都必须和母妃、弟弟、妹妹一起陪侍父皇用膳,而父皇总说恂儿正在长个子,要多吃肉!直到他父皇驾崩后,他在虚岁十四那年受封沔王、迁入十六王宅,每天得以自行选择食物,他才总算做到了三餐纯素。
在十六王宅,亲王们的起居皆由太监们服侍,也趁机监视,但凡是发育接近成熟的少年亲王,皆可委讬宦官总管从大明宫挑几名宫女来作婢妾。他们成婚之前,都拥有姬妾成群。只有李恂例外。年少的李恂自从听信了养母郭莹对生母杜秋的毁谤,愤恨生母杜秋跟皇兄李恒私通,他对女色就起了强烈的反感,而他对男色也没兴趣,宁可守身如玉,甚至上书给皇兄,禀告有意出家。偏偏,他的皇兄李恒非但不准,反而敦请母后尽快为十弟物色对象。
彼时的太后郭莹从娘家大族选出了远房堂侄女郭敏,强迫李恂订亲。李恂原先不情不愿,但母后安排他见了郭敏一面,他就再也无心去找藉口推讬了!
郭敏不仅一张瓜子脸长得秀美,还有一种特别讨男性喜愛的柔弱气质,唤起了李恂天性中潜在的保护欲!信佛的李恂为此默然自语:或许,这是命中注定的缘份?
李恂与郭敏订婚不久,他皇兄李恒暴崩,母后郭莹伤心过度,到了李恒安葬后,情绪还是低迷不振,就一直搁置着李恂的婚事。过了五年,李恂才终于娶到了郭敏。
婚后,李恂才得知,体弱多病的郭敏为保平安,也习于茹素礼佛。李恂甚感惊喜!小俩口起初决定在家修佛,不生儿女,以免孩子堕入生命轮廻之苦。然而,避孕方法偶尔难免会出差错,婚后第三年,郭敏意外怀孕了。夫妻俩一致认为这是天意,就顺其自然,生下了长子李瀛。
有了小孩的家庭生活充满乐趣,使得李恂和郭敏不再刻意避孕,而造成郭敏怀上了第二胎。纵然郭敏第一胎怀得特别辛苦,但最终顺产,夫妻俩就推测第二胎将亦然,万万料想不到,郭敏第二次产子后会血崩!
郭敏去世后,李恂无比自责!他自恨没有坚守初衷,才会害得纤纤弱质的敏妹二度苦熬生产难关,终致送了命!
满怀愧疚的李恂不但不续弦,也不纳妾。他过着恰似和尚的生活,尤其到了次子夭折后,他对人世更加心灰意冷,只打算等到养育长子成年,就奏请侄子皇帝恩准剃度为僧。
李恂迥异于常人的愿景,在他认了生母杜秋之后,都坦白告诉了母亲。尽管杜秋极为心疼,很想劝阻,却什么话也说不出口,因为不曾抚养恂儿,母子之间实在不亲。所幸李恂并非马上要出家,杜秋就暗自希望他会慢慢改变。
那时候,杜秋怎么也意想不到,李恂竟会活不到他预设要遁入佛门的岁月!
虽然杜秋晓得,当朝天子李瀍的灭佛政策很伤李恂的心,却一时没能体会李恂所受打击有多深!后来在会昌三年(西元843年),李瀍下令诛杀京城内所有戴帽子或包头巾的僧人,理由是,据报有藩镇派来的一些奸细假扮沙门,图谋不轨。结果,长安城内约有三百多名裹头僧无辜丧命。李恂闻讯,悲伤难过得连日吃不下饭,夜间也睡不着,大病了一场。杜秋这才豁然明白,李恂不止有出尘的慧根,更有柔软的佛心…
为了预防更多坏消息刺伤李恂的佛心,杜秋写信给目前贵为宰相的李德裕,恳求李德裕劝谏皇帝停止迫害僧人。不料,李德裕居然不回信!此后,李德裕再也没约过杜秋见面。杜秋可想而知,他就是唯恐秋娘当面提出同样的请求,才宁愿不见。
李德裕是类似韩愈的儒家学者,排斥佛教。灭佛政策有一大部份出自于他的建议,他怎会发言反对他自定的立场?
杜秋为李恂求助无门,只能盼望李恂想开一些。然而很不幸,李恂越来越钻牛角尖。会昌四年(西元844年)阴历二月有一道圣旨禁止供养和瞻仰佛牙或佛指骨,更加导致李恂鬱闷不已。
到了会昌四年阴历四月初八(西元844年阳历四月二十九日),李恂面临佛祖诞辰,格外自觉不能坐视佛教毁灭!他在下午进宫求见侄子皇帝,不得接见,就跪在延英门外,长跪不起。
决意灭佛的皇帝李瀍很清楚十叔是为何而来。正因为不想听十叔为佛教进言,本来亲王可以参加早朝,李瀍都特地命令不在官位的亲王免于早朝,当然更不给十叔单独面圣的机会。
李瀍派遣太监去请沔王回十六王宅去。李恂不肯走。天黑了,李瀍吩咐太监去送干粮和茶水给沔王。李恂也拒收。李恂不吃不喝,一直跪到两天后,终归体力不支,倒了下去…
两名宫廷太监用担架把李恂抬回了十六王宅的沔王府。沔王府的太监们知晓,沔王每个月至少会去探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于三位宰相之一)杜悰大人一两次。他们据此判断,沔王在亲友之中最亲近的是杜大人,就赶快去杜府禀报。
当杜悰与杜秋赶到沔王府时,李恂已然奄奄一息了。御医奉旨前来,尽力治疗,却只能让李恂多活了几天而已。李恂临终前,说不出话,但把本来预备亲自呈给侄子皇帝的万言书交给了三舅杜悰,显然想要拜讬三舅转呈。
李恂意在死谏,难怪御医救不活,他的生母杜秋也唤不回。杜秋肝肠寸断,悲痛之餘,也怨恨恂儿太傻!杜秋断定恂儿这是白白牺牲。果然,李瀍虽免不了心生歉疚,而为十叔薨逝罢朝三日,却毫不修改灭佛政策。
在李恂出殡这一天,全国每一所房间数目不到两百的寺院都在皇帝最新指示之下,正在拆毁的过程之中。杜秋风闻了此一诏令,真是满心太为恂儿不值,而在葬礼进行时,差点哭倒在地!
及时扶住杜秋的是李瀛。李瀛这一年虚岁才十二,却已经很懂事了。杜秋让瀛儿扶着,渐渐觉得,冥冥中有一种新生的力量,透过了自己给瀛儿手掌所握住的臂膀,冉冉上升至心房…
本章之中李恂的墓志铭出自于史料。李恂英年早逝,墓志铭却丝毫没交代为什么,实在可疑!不过,李恂对皇位毫无威胁,应当不是遭到了皇帝侄子谋害。于是,本书作者仔细研究李恂去世前后的时事,发现那正是皇帝大力灭佛的时候,加上又注意到了李恂薨逝的日子很接近佛祖诞辰,只差了八天,就据此编写李恂是虔诚的佛教徒,以死谏的方式劝阻皇帝。这或多或少可能符合实情...
本书连载快要结束了,敬请读者们下周来看结局!
说来小说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传奇的,另一种是写实的。本书属于写实派,也许就因为过度写实而不像传奇小说那样能够满足读者的幻想,比较难以广受欢迎,但应能带给愿意定心细看的少数读者们不少启示。对了本系列下一部小说《迟来真情》传奇成份较浓,因此盼望点击数目将会较高!
在此预告:《迟来真情》是采纳長期读者天谕的建议所写,女主角是辽国甄皇后,她到虚岁四十一才遇到真愛。那假如放到现代都算很晚,更别说古代了。相信她的故事能够激励大龄单身女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难忍丧子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