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裴嘉念准时醒来。
这个习惯从她十岁那年开始,至今已经保持了近十年。窗外的天色还是灰蒙蒙的,她躺在床上,听着远处传来的第一班公交车的引擎声,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那个改变她一生的早晨。
那是一个冬日。
前一天晚上,她因为舞蹈排练回家晚了,作业写到深夜。
清晨的闹钟响起时,她贪恋被窝的温暖,多睡了十分钟。
就是这十分钟,改变了一切。
当她匆忙赶到餐厅时,周曦忱已经坐在那里看报纸。母亲甚至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说:"从明天开始,六点起床。裴家的继承人,连自己的时间都管理不好,怎么管理一个企业?"
没有责备的语气,却比任何责骂都让人难受。十岁的裴嘉念站在餐厅门口,手里还攥着来不及系好的红领巾,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作"失望"。
从那以后,她的起床时间再也没有晚过六点。
即使在伦敦留学期间,即使工作到凌晨,这个习惯也雷打不动。就像刻在骨子里的烙印,提醒着她永远不能松懈。
起床后,她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查看"智慧谷"项目的最新进展。资金链危机虽然暂时缓解,但后续的麻烦依然不断。
看着邮件里那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想起高中时的一道数学题。
那是高二的期末考试,一道关于极限的题目特别难。
她在考场上算了整整二十分钟,草稿纸用了三张,还是找不到解法。交卷后,她躲在洗手间里哭了。不是因为分数,而是因为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那天回家,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遍地演算。晚上十点,周曦忱推门进来,什么也没说,只是递给她一张纸条。
上面是那道题的另一种解法,简洁而优雅。
"遇到难题不要钻牛角尖。"
母亲说完就离开了,仿佛只是完成一个任务。
但裴嘉念后来才知道,那道题是周曦忱特意找数学老师要的竞赛题。
母亲早就料到她会卡在那里,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却非要等她挣扎到绝望才出手。
这种教育方式贯穿了她的整个成长过程。
周曦忱从不直接给她答案,总是让她先碰壁,先受伤,先品尝失败的滋味,然后在最关键的时刻递来一根救命稻草。
"你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是母亲最常说的话。
如今,面对"智慧谷"这个巨大的难题,裴嘉念终于明白了母亲的用心。
商场上的困境,没有人会给你标准答案。所有的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所有的坎都要自己迈过去。
她放下手机,开始做晨间瑜伽。这是她在伦敦养成的习惯,为了缓解焦虑症。
动作间,她想起自己第一次焦虑症发作的情景。
高三的模拟考前夕。
凌晨两点,她突然从梦中惊醒,心跳快得像是要冲出胸膛。她冲到浴室,用冷水泼脸,却怎么也平复不了那种濒死感。
她跌跌撞撞地跑到父母的卧室门口,手举起来,却迟迟不敢敲门。她知道,周曦忱一定会说:"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以后怎么办?"
最后,她回到房间,吞了两颗安眠药,强迫自己睡去。
第二天早餐时,她的脸色很差。周曦忱看了她一眼,说:"今晚早点睡。"再也没有多余的关心。
但现在回想起来,裴嘉念注意到一个细节:从那以后,她的晚餐里总是多了一些安神的食材,百合、莲子、小米......母亲用她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关注着女儿的状况。
瑜伽做完,裴嘉念开始准备早餐。她熟练地煎蛋、烤面包、切水果,动作利落得像是在完成一个标准化流程。这也是周曦忱训练的结果
“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好,怎么照顾一个企业?"
她想起大学申请季的那个冬天。
为了准备LSE的面试,她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某个深夜,她趴在书桌上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自己身上披着一条毛毯,桌角放着一杯温热的牛奶。
书房的门虚掩着,她看见周曦忱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面前摊开着她的申请材料。
“妈?你怎么来了”她轻声说。
母亲的侧脸在台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柔和,手指轻轻划过那些文字,眼神里是她从未见过的担忧。
那一刻,裴嘉念突然意识到:母亲不是不关心,只是不懂得如何表达。
早餐准备好时,天已经亮了。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餐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裴嘉念独自坐在那里,想起小时候的一个周末早晨。
那天她起得特别早,偷偷溜进厨房,想给父母一个惊喜。
做一顿早餐。
九岁的她踮着脚够灶台,打碎了两个鸡蛋,烤焦了四片面包,还把牛奶洒了一地。
周曦忱被声响惊醒,来到厨房时,看见的是满目狼藉和手足无措的女儿。
出乎意料的是,母亲没有生气,而是挽起袖子,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打蛋、如何控制火候。
那个早晨的阳光,也像今天这样温暖。
母亲的手覆盖在她的小手上,指导她翻动煎锅里的鸡蛋。
那是她们少有的亲密时刻,短暂得如同幻觉,却深深地刻在了裴嘉念的记忆里。
"要学会照顾自己。"周曦忱当时说,"因为没有人能照顾你一辈子。"
如今,二十二岁的裴嘉念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重量。在商场上,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女性而手下留情;在生活里,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脆弱而降低标准
母亲是在用最残酷的方式,教会她生存的法则。
吃完早餐,她开始化妆。
粉底遮盖了熬夜的痕迹,口红提亮了气色,眼线让眼神更加锐利。这是她的战袍,是她在商场上的铠甲。
看着镜中那个干练、冷静的职业女性,她忽然想起十八岁生日那天。周曦忱送她的礼物是一套高级化妆品,并亲自教她如何化妆。
"外表是你的第一张名片。"母亲当时说。
"没有人有义务透过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那时她觉得母亲肤浅,现在才明白,这是一种现实的智慧。
准备出门时,裴嘉念在玄关的镜子前停下脚步。她看着镜中的自己,忽然做了一个决定。
她拿出手机,给周曦忱发了一条信息:
"妈,今天下午有空吗?我想去看看外婆。"
几分钟后,回复来了:
"三点,我去接你。"
简单的六个字,却让裴嘉念的心轻轻一动。这是母亲第一次没有问"为什么",没有质疑她的动机,只是单纯地答应了。
她关上门,走进电梯。金属门合上的瞬间,她仿佛看见十三岁的自己站在电梯里,穿着校服,背着沉重的书包,眼神里满是迷茫和不安。
"加油。"她轻声对那个幻影说。
电梯下行,带着她驶向新的一天。
成长的路还很漫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