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泥阶 > 第71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71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柳湾乡的秋天,是收获与萧瑟交织的季节。稻田金黄,山野层林尽染,但风里已带了明显的凉意,吹刮着地上枯黄的落叶。周砥的日子依旧围绕着民政办的方寸之地和各个村落展开,但他处理事务的方式,却在细微处发生着变化。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处理好手头具体的申请和纠纷,开始尝试将那些散落在笔记本上的观察和思考,转化为更系统的工作建议。针对低保动态管理中信息核实难的问题,他摸索出一套“四邻印证 交叉比对”的土办法,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极大提高了认定的准确性。针对临时救助申请流程繁琐、时效性差的情况,他设计了一个简化版的紧急情况预审表,并与乡里主要领导沟通,争取到在一定额度内可以先垫付后补手续的灵活空间。

这些小小的改进,起初并未引起太多注意,甚至让习惯按部就班的同事觉得他“多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显现。柳湾乡的低保投诉率降到了全县最低,应急救助的响应速度明显快于周边乡镇。县民政局下来调研时,将这些做法作为“柳湾经验”进行了收集,虽然还未到全面推广的程度,但周砥这个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县局相关科室的汇报材料附件里。

一次,市里一位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轻车简从来梨安县调研,临时起意要到最偏远的乡镇看看真实情况,选中的正是柳湾乡。乡里措手不及,老陈乡长紧张得额头冒汗。

副市长看了乡敬老院,看了新建的村级活动中心,随机走访了几户困难家庭。在走访中,他问得很细,从补助金额发放到看病报销比例,从冬季取暖到子女就业。老陈和几个乡干部答得磕磕巴巴,有些数据甚至前后矛盾。

走到最后一户,是一位独居的残疾老人。副市长照例询问各项补贴是否到位,生活有什么困难。老人耳背,答非所问。陪同的县民政局领导有些着急。周砥这时从后面走上前,蹲在老人身边,放大声音,用本地土话慢慢问,不仅问清了补贴发放分毫不差,还问出老人家里窗户漏风、夜里睡觉冷的小细节。

副市长看着周砥与老人自然熟稔的交流,又拿起桌上放着的、填写工整清晰的“连心卡”(上面有包村干部、医生、邻居的联系方式),问:“这个是谁搞的?”

老陈忙说:“是乡里统一要求……”

周砥接口道:“是统一要求,但我们乡根据实际情况做了细化,要求包村干部每月至少电话联系或上门一次,记录情况,确保真联系、真管用。”他顺手从旁边拿出该户的走访记录本,上面清晰记载着每次联系的时间、内容和发现的问题。

副市长翻看着记录本,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调研结束后,副市长在车上对陪同的县长说:“梨安的基础工作还是有亮点的,尤其是最偏远的柳湾乡,有些土办法看起来很笨,但很扎实,说明用了心。那个年轻干部叫什么?对情况很熟嘛。”

这话很快传到了县里。周砥并未因此得到什么 immediate 的奖励或提拔,但在县领导尤其是组织部门那里,他的“印象分”无疑增加了许多。一个在逆境中沉得下心、在基层中用得上劲、关键时刻还能顶得上去的干部,总是会让人多看一眼。

与此同时,在省城,沈清荷面临的则是另一番景象。升任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后,她直接面对的案子更加复杂,牵扯的利益方盘根错节,阻力也更大。杨国华案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新的线索又不断涌现, often 指向更高层级、更隐蔽的领域。她像一名经验丰富的舵手,驾驶着纪检这条大船,在暗流汹涌的海面上谨慎前行,既要坚定方向,又要避免轻易触礁。

她的时间被无数的会议、研判、谈话和报告填满,压力巨大,但她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把控能力。她越发沉稳练达,在纪委系统内,以其思路清晰、原则性强、又讲究策略著称。偶尔,她会在听取关于某个市县问题汇报时,下意识地关注一下是否有来自梨安县或者平湘市的信息,但周砥似乎彻底沉寂了下去,再无任何特别的消息传来。

她并不知道,就在她于省里运筹帷幄之际,周砥在柳湾乡的深耕,正以一种极其缓慢却坚定的方式,为他下一步的“破土”积累着最原始的资本和最基本的底气。

转机来自一次意外的冲突。县里计划修建一条贯穿南北的快速通道,初步设计方案中,线路恰好穿过柳湾乡一片长势最好、涉及农户最多的果树林,且补偿标准偏低。消息传来,群情激愤,村民们聚集到乡政府,情绪激动。

老陈乡长焦头烂额,一边是县里的重点工程,一边是群众的切身利益,两边都得罪不起。他召开紧急会议,干部们面面相觑,谁也拿不出个好办法,要么主张强硬压下去,要么建议把矛盾往上交。

眼看局面要失控,一直沉默的周砥开口了。他没有直接谈补偿,而是摊开地图,指着规划线路问:“这个方案是基于什么做出的?有没有比选过其他线路?比如从西边荒坡地带绕行的成本会增加多少?对果园的毁坏和带来的补偿压力,与增加的建设成本之间,有没有做过综合评估?”

他接着拿出了一摞数据,是近几年柳湾乡果树种植的规模、产值、带动就业情况,以及受影响农户的家庭构成和收入来源分析。“这不是简单的补偿问题,是关乎几十户家庭生计和乡里一个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需要更扎实的数据和更合理的比选方案,才能向上级争取更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在执行和对抗中二选一。”

会议室安静下来。周砥提出的思路,跳出了非此即彼的困境,指向了问题的源头——规划方案本身是否最优。

老陈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老周,你说得有理!可是……县里定下来的方案,我们能质疑吗?而且时间这么紧……”

“我们不能直接否定,但可以提供补充材料和参考建议。”周砥沉声道,“给我两天时间,我带人把西线方案的初步勘测数据和成本粗算拿出来,做个对比分析。”

两天后,一份数据详实、对比清晰的报告放到了县交通局和主要领导的案头。报告没有否定原方案,只是客观呈现了西线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原方案对地方产业和民生的巨大影响,并附上了恳请县里综合考量、酌情优化线路或提高补偿标准的建议。

这份报告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在县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最终,县长拍板,要求设计单位重新进行线路比选论证。虽然最终结果尚未可知,但柳湾乡避免了直接冲突,争取到了缓冲期和话语权。

这件事,让周砥在梨安县不少干部眼中的形象,从一个“埋头办事的老黄牛”,变成了一个“有点想法、还能解决问题的干才”。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周砥在柳湾乡这片看似沉寂的土地上,凭借一件件琐碎实务和关键时刻的担当,悄然积累着再次起步的动能。

他依旧每天骑着旧自行车奔走于乡间,但目光所及,已不再仅仅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仿佛能感觉到,脚下这条泥泞的乡路,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向着更远处延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