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泥阶 > 第72章 泥阶新步

第72章 泥阶新步

县里关于快速通道线路重新论证的决定,像一阵风似的吹遍了柳湾乡。村民们焦灼的情绪暂时得到了平复,等待着上级的最终裁决。而乡政府里,那股无形的压力却并未完全散去,反而转化成了另一种微妙的气氛。风暴眼,似乎聚焦在了那个提出不同意见的周砥身上。

老陈乡长的心情复杂。周砥的应急报告替他解了围,避免了□□的发生,这是恩;但报告直接质疑了县里既定方案,这种“以下呈上”的做法,在官场中难免被视为一种冒犯,他作为一把手,是否会被牵连?会不会被贴上“管理不力”、“纵容下属”的标签?他心里打着鼓,对周砥,既有感激,又掺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埋怨和忌惮。

周砥自己却仿佛浑然未觉。他依旧按时上下班,骑着那辆吱呀作响的旧自行车,穿梭于村落之间,跟进那些尚未完成的低保核查,去看了那位独居残疾老人新换上的、不再漏风的窗户。快速通道的事情,在他看来,自己只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尽了本职,后续如何,是上级决策的范围。他心无旁骛,脚下的路似乎还和以前一样,只是肩上的担子,在无人知晓时,又沉实了几分。

然而,他这份沉实,落在某些人眼里,却成了“故作镇定”或“心怀叵测”。乡里几位原本与他关系尚可的同事,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打招呼时的笑容淡了些,闲聊时也多了几分谨慎。唯有民政办的老吴,依旧会给他泡上一杯浓茶,念叨几句家长里短,眼神里是纯粹的担忧:“周助理,那路的事……县里会不会怪罪下来?你可得当心点啊。”

周砥只是笑笑:“没事,吴哥,咱们把该做的事做好就行。”

事情的走向,往往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县委常委会上,关于快速通道柳湾乡段的线路问题,确实引发了一番讨论。主管交通的副县长脸色不太好看,认为乡镇一级直接越级提交对比方案,程序上欠妥,助长了下面讨价还价的风气。但县长最后表了态,他提到了上次副市长下来调研时对柳湾乡基础工作的肯定,尤其提到了“扎实”二字。

“基层同志能在压力下,不是简单地把矛盾上交或压下,而是能动脑筋、想办法,拿出有数据支撑的替代方案,这本身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虽然程序上可以更完善,但这种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劲儿,值得肯定。线路重新论证,是为了项目更科学、更平稳地推进,减少后续隐患。”县长一锤定音,“至于柳湾乡的那个同志,叫周砥是吧?我记得他,上次副市长也提到过。是个能做事、也想做事的干部。”

这番话,迅速通过隐秘的渠道传播开来。官场中的风向标,总是敏感而精准的。

几天后,县委组织部的考察组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柳湾乡。谈话对象涵盖了乡领导班子成员、部分中层干部以及几位村干部。谈话内容广泛,既了解乡里整体工作情况,也细致地问及了周砥在果林事件中的具体表现、平时的为人处世、工作能力以及群众基础。

老陈乡长面对组织部的同志,言辞恳切。他充分肯定了周砥的业务能力、责任心和在急难险重任务前的担当,尤其强调了其在民政工作和此次事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委婉地提到了周砥“有时过于坚持原则”、“工作方法上可以更灵活”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评价,在组织部门的解读体系里,往往意味着这是一个有棱角但实实在在干事的干部。

其他干部的谈话则各有千秋,有的由衷佩服,有的语带保留,有的泛泛而谈。考察组不动声色地记录着,不置可否。

考察组离开后,关于周砥可能要提拔的小道消息才开始在乡政府大院里发酵、流传。人们回想起他近一年来的变化,想起那些不起眼的工作改进,想起他在副市长面前的沉稳,想起他在冲突会议上的发言,忽然觉得,这一切似乎都有了一条若隐若现的轨迹。

又过了些时日,县委的任命文件正式下发: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任命周砥同志为柳湾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消息公布时,周砥正在下村核查一户临时救助申请对象的实际情况。他是接到老陈乡长亲自打来的电话才知道的。电话里,老陈的语气热情洋溢,充满了祝贺和期待:“周砥同志啊,不,现在该叫周乡长了!恭喜你啊!这是组织对你工作的充分肯定!以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咱们一起努力,把柳湾的工作搞得更好!”

周砥握着手机,站在田埂上,远处是绵延的果林,脚下是刚刚翻耕过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土地。一阵秋风吹过,带着凉意,也吹动了他的衣角。他沉默了几秒,才对着电话那头说道:“谢谢陈乡长,谢谢组织的信任。我一定尽力而为,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他的声音平静,听不出太多的激动,仿佛这只是另一项需要他去完成的工作任务。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深处有一块地方,微微地战栗了一下。不是狂喜,而是一种更复杂的情绪——有沉甸甸的压力,有跃跃欲试的冲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未知前路的警惕。

回到乡里,气氛已然不同。同事们见面时的称呼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周乡长”,笑容里的热情真切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祝贺之声不绝于耳。周砥一一回应,态度依旧谦和,甚至带着几分过往的拘谨,但眼神里,已多了一份不容置疑的沉稳。

他的办公室从民政办的那张旧桌子,搬到了乡政府小楼二层一间朝南的办公室,虽然不大,但总算有了独立的空间。老吴帮着他把那些积攒了厚厚几大本的笔记本搬过来,眼眶有些发红,喃喃道:“好啊,好啊,周乡长,你是咱们民政办走出去的……”

周砥升任副乡长,在梨安县官场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一个偏远乡镇的副职,在很多干部眼里,依旧是个“芝麻官”。但在柳湾乡,这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事。它意味着权力的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意味着很多事情的决策和执行,将出现一个新的声音。

分工很快明确下来。周砥接手了原先由另一位副乡长分管的部分工作,包括民政、农业农村的一部分(如果林经济)、以及□□□□。这都是直面基层、事务繁杂、极易出问题的领域,但也都是最能接触实际、最能锻炼人的地方。

他没有急于烧什么“三把火”,而是花了大量时间下去调研,更深入、更系统地去了解他即将分管的这些线条的真实家底和症结所在。他走访果农,听他们关于技术、销售、政策的困惑和诉求;他坐在□□接待室里,耐心倾听那些带着怨气、焦虑或无助的群众声音;他翻看历年来的民政档案,试图从冰冷的数字和表格后面,看出政策的落地效果和百姓的真实冷暖。

他发现,许多问题盘根错节,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比如果林的发展,品种老化、技术缺乏、销售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不是一个简单的补偿或扶持政策就能解决的。又比如一些□□积案,背后是经年累月的矛盾纠葛,牵扯到政策的历史沿革、人情世故,甚至个别村干部的工作作风。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副乡长的职位,不是光环,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以前作为民政助理,他更多的是执行者和建议者,而现在,他成了需要决策和拍板的人之一。他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条建议,都可能影响到更多人的生计。

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在办公室里,对着笔记本和密密麻麻的数据资料,眉头紧锁。窗外,是寂静的乡村夜晚,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他想起周家坳村的老屋,想起父母佝偻的背影,想起自己走出大山时的那份懵懂与渴望。脚下的路,似乎清晰了一些,又似乎更加迷雾重重。他知道,这只是又一段泥泞路途的开始,他必须像过去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踩实了,才能走下去。

与此同时,在昭苏省纪委那栋庄严肃穆的大楼里,沈清荷刚刚结束一个重要的案件分析会。她揉着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走在回办公室的走廊上。走廊墙壁上悬挂的廉政警示标语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她的思绪还沉浸在刚才会议上分析的、那个涉及省管干部的重大线索里,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偶尔,极其偶尔的瞬间,某个熟悉的地名会闪过脑海——梨安。那里似乎很久没有传来什么特别的消息了,平静得就像一片深秋的湖水。那个曾经在她职业生涯里掀起过波澜、又悄然隐入基层的年轻人,如今也不知在那一方水土之上,经历着怎样的风雨。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很快就被更紧迫、更复杂的案件线索所淹没。她的战场在这里,在省一级的反腐风暴眼里,那里的波澜,似乎离她很远,又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以另一种方式,悄然交汇。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周砥在柳湾乡迈出的这新一步,看似微小,却已在平静的水面下,激荡起属于他自己的涟漪。这涟漪能扩散多远,能汇聚成多大的能量,无人知晓。只知道,路,已在脚下延伸开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