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你是我的和弦里的留白 > 第7章 夜色里的对话

第7章 夜色里的对话

第七章:艺术展的光与竞赛的答案

十月的风带着秋意,吹得老城区的梧桐叶沙沙作响。艺术展开展那天,暮云冬抱着装裱好的《频谱共振》,许驰拎着便携音箱和投影设备,两人在美术馆门口碰了面。暮云冬穿了件浅灰色卫衣,外面套着许驰上次送他的黑色工装外套,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吉他拨片胸针——是那片刻着π的,在阳光下泛着细闪。

“紧张吗?”许驰帮他调整了一下画框的背带,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腕,能感觉到他轻微的颤抖。

暮云冬摇摇头,却下意识地攥紧了音箱的提手:“还好,就是怕……别人看不懂这幅画。”以前他的画要么藏在画室,要么挂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要被那么多专业评委和观众审视。

许驰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不会的。这幅画里有我们的声音,有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就算别人看不懂频谱的原理,也能感受到里面的温度。就像你听一首听不懂歌词的歌,也能被旋律打动。”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暮云冬紧绷的肩膀慢慢放松下来。两人走进美术馆,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把画挂在二楼展厅的靠窗位置——这里刚好能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梧桐树,和画里舞台背景的暖黄色光线形成呼应。许驰连接好音箱和投影设备,调试时特意把音量调得很轻,让音乐像背景音一样融入展厅的氛围,不会打扰到其他展品。

“你看,”许驰指着投影在画旁的动态波形,“当吉他Solo响起时,波形会变成暖黄色,和画里的色彩刚好对应。”暮云冬凑过去看,屏幕上的波形随着音乐起伏,时而像跳动的火焰,时而像流淌的溪水,和画布上的静态频谱图形成奇妙的互动,仿佛画里的色彩真的活了过来。

布置好展品后,两人在展厅里逛了逛。其他展品大多是传统的油画和雕塑,只有暮云冬的作品结合了音乐和投影,显得格外特别。有个带着金边眼镜的评委站在画前,看了很久,还特意戴上耳机听了整首歌,然后对身边的人说:“这个作品很有想法,把视觉和听觉结合得很好,年轻人的创造力果然不一样。”

暮云冬听到这话,悄悄拉了拉许驰的衣角,眼睛里藏不住笑意。许驰回握住他的手,指尖轻轻捏了捏他的掌心,像是在说“我就知道你可以”。

中午休息时,许驰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数学竞赛组委会发来的短信——竞赛成绩出来了,他拿了省一等奖,下周要去省城参加决赛。

“太好了!”暮云冬看到短信内容,比许驰还激动,拉着他的胳膊在展厅的走廊里转圈,“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他的眼睛亮得像星星,连平时淡淡的语气都变得雀跃起来,完全没注意到路过的观众投来的好奇目光。

许驰看着他兴奋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还得谢谢你,竞赛那天你送我的拨片,还有考前帮我发现错题,不然我可能拿不到这么好的成绩。”他顿了顿,认真地说,“等我从省城回来,我们就去琴行办演出,把我们的歌弹给陈姐和林浩听。”

“好!”暮云冬用力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速写本,翻到新的一页,“我现在就把这个场景画下来,等你决赛的时候带着,就像你带着我的拨片一样。”他快速地勾勒出展厅的走廊,画里的两个少年手牵着手,背景是《频谱共振》的画框和跳动的波形,线条比平时更轻快,连阳光的角度都画得格外温暖。

艺术展的第三天,暮云冬收到了组委会的通知——他的作品获得了金奖,还要在闭幕式上进行现场展示,邀请他带着创作伙伴一起上台,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

“要上台分享?”暮云冬拿着通知,有点紧张地看向许驰,“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平时连跟陌生人说话都觉得不自在,更别说在那么多人面前分享自己的作品。

许驰接过通知,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把笔记本拿出来,在上面写下几个关键词:“我们不用讲复杂的原理,就说我们怎么一起创作的——你怎么从吉他声里找到色彩,我怎么从公式里找到旋律,还有我们在天台排练、在琴行录音的故事。”他指着笔记本上的关键词,“这些都是最真实的东西,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动人。”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利用午休时间在天台排练分享内容。许驰帮暮云冬梳理思路,教他怎么把画画的过程和音乐结合起来描述;暮云冬则帮许驰调整语气,让他讲数学原理时不会太枯燥——比如把频谱比作“声音的彩虹”,把共振比作“两个灵魂的握手”。

闭幕式那天,美术馆里坐满了人。当主持人念到暮云冬的名字时,他深吸一口气,握着许驰的手走上台。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暮云冬看着台下的观众,又看了看身边的许驰,突然不紧张了——有许驰在身边,就像弹吉他时有他的钢琴伴奏一样,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有人和自己并肩。

“我以前觉得,画画和音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暮云冬拿起话筒,声音虽然有点轻,却很清晰,“直到我遇到许驰,他让我知道,色彩和公式可以共振,理性和浪漫可以融合。这幅《频谱共振》,画的是我们第一次一起演出的舞台,里面的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我们一起写的歌里的每一个音符。”

许驰接着他的话,补充道:“我以前觉得,数学是冰冷的公式,直到我听到暮云冬的吉他声,才发现公式也可以有温度——就像共振原理,两个频率相同的物体,会因为彼此而变得更有力量。我们的歌,就是用数学里的频谱概念,和美术里的色彩理论,一起写出来的。”

他们的分享没有复杂的术语,只有真实的故事和情感。台下的观众安静地听着,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轻轻跟着音箱里的音乐哼唱。当他们走下台时,刚才那个戴金边眼镜的评委走过来,笑着说:“你们的故事比作品更动人,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艺术展结束后,许驰开始准备数学竞赛决赛。暮云冬每天都会陪他去图书馆复习,许驰做题时,他就坐在旁边画画,偶尔递一杯温水,或者弹一段吉他帮他放松。有一次,许驰卡在一道关于傅里叶变换的题上,烦躁地把笔扔在桌子上。暮云冬没有说话,只是拿出吉他,弹了一段他们一起写的歌的间奏——那段旋律刚好是用傅里叶变换的频谱概念设计的,低频和高频的音符交替出现,像在提醒他“复杂的问题,拆解开来就能解决”。

许驰看着他专注弹奏的样子,烦躁慢慢消散。他捡起笔,按照暮云冬说的“拆解法”,把傅里叶变换的问题拆成几个小步骤,果然很快就解出来了。“你简直是我的解题神器,”许驰笑着说,“不仅能帮我发现错题,还能帮我找解题思路。”

暮云冬的耳尖微微泛红,低头继续画画:“我只是觉得,解题和画画很像,遇到复杂的地方,停下来看看整体,就会有新的想法。”

决赛前一天,暮云冬送给许驰一个小小的礼盒。里面是一幅迷你的素描,画的是图书馆的场景——许驰坐在书桌前做题,暮云冬坐在旁边画画,窗外的阳光落在他们身上,画的背面写着一行字:“不管结果怎么样,你都是我心里最厉害的学霸。”礼盒里还有一片新的拨片,刻着“决赛加油”四个字,是他用美工刀一点点刻出来的。

“这个拨片你带着,”暮云冬说,“就像我在省城陪你一样。”

许驰接过礼盒,心里暖暖的。他把素描放进钱包里,把拨片放在笔袋里,和竞赛用的文具放在一起。“等我回来,我们就去琴行办演出,”许驰认真地说,“我还想跟你一起写更多的歌,画更多的画。”

许驰去省城参加决赛的那天,暮云冬去车站送他。火车开动时,许驰从车窗里探出头,朝暮云冬挥手。暮云冬站在站台上,抱着吉他,弹起了他们一起写的歌的主旋律,琴声在站台上回荡,像在为他加油,也像在诉说不舍。

许驰坐在火车上,听着渐渐远去的吉他声,拿出暮云冬送的素描,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不管决赛结果怎么样,他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一个人,会用色彩记录他的努力,用音乐温暖他的旅程,用最温柔的方式,和他一起共振。

决赛结束后,许驰立刻给暮云冬打了电话。“题目比想象中简单,”许驰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最后一道题,我还用了我们一起讨论的频谱概念,应该能拿到不错的成绩。”

电话那头的暮云冬笑了起来,声音里带着雀跃:“太好了!我在琴行等你回来,我们已经跟陈姐和林浩约好了,等你回来就办演出。”

许驰挂了电话,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心里充满了期待。他想起艺术展上他们的分享,想起图书馆里的陪伴,想起一起写歌、一起画画的日子,突然觉得,这次竞赛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一个能和自己共振的人,一个能用色彩理解公式,能用音乐温暖理性的人。

当火车驶回熟悉的城市时,许驰远远就看到了站台上的暮云冬。他穿着那件浅灰色卫衣,抱着吉他,手里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欢迎回来,我的学霸”,牌子旁边还画着一个小小的频谱图。

许驰快步走过去,接过他手里的牌子,笑着说:“我回来了,我们的演出,可以开始准备了。”

暮云冬点头,眼睛亮得像星星:“好,我们一起准备,让所有人都听到我们的歌,看到我们的画。”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一起。许驰知道,这只是他们故事的一部分——关于公式与色彩,关于理性与浪漫,关于两个少年在青春里找到彼此共振频率的故事,还有很长很长,要一起写下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我的18岁男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