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瑾已回到了蓉城,但渝城的烟火气仿佛还缭绕在指尖。
出租屋因为几日无人而显得格外清冷,她打开窗,让新鲜空气流通,同时也让那股属于蓉城冬季特有的、带着些许尘嚣的寒意涌了进来。她没急着开暖气,反而让这股冷意刺激着自己,保持着在渝城被激活的敏锐感官。
她几乎立刻投入了工作。摊开从渝城带回来的所有“收获”——写满潦草笔记和旋律片段的纸页,录音笔里丰富的环境音,还有手机里数百张照片。防空洞火锅的辛辣仿佛还在舌尖,老茶馆的茶香似乎还未散去,江风的潮润感也依旧贴在皮肤上。这一次,她不再是凭空想象或依赖曾经模糊的记忆,她的创作有了坚实的土壤。
《城南旧事》的修改变得顺畅而充满激情。她将渝城录制的素材精心挑选、处理,那段模拟城市节奏的鼓点被融入了更真实的轻轨运行声和码头隐约的号子;间奏部分,她大胆地采用了老茶馆里铜壶续水的声音和茶客们模糊的闲聊,经过效果器处理,变成了一种奇妙的、带着时光回响的节奏铺垫;歌词更是大刀阔斧,加入了“石阶蜿蜒叠成通往旧时光的线”、“防空洞里煮沸了江湖的流年”这样更具象、也更富质感的句子。她写的不仅是外公,更是那座城的骨骼与血脉。
季节也给了她新的灵感。蓉城的冬天,天色总是阴沉得快,下午四五点,暮色便四合而来。她看着窗外光秃秃的树枝在冷风中摇曳,行人裹紧大衣匆匆而过,这种萧瑟与她心中那首因追寻而变得丰盈、温暖的歌曲,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张力。她在编曲的最后,加入了一段若有若无的、如同冬日暖阳般柔和而持续的和声铺底,让整首歌在叙事感和力量感之外,又多了一层抚慰人心的温度。
这期间,她和黄知璟保持着一种默契而简单的联系。通常是她深夜修改完一段,会发一条简短的消息,比如:“今天把江风的声音嵌进去了。” 或是:“歌词终于改到满意了。” 他回复得并不及时,有时是几个小时后,有时甚至是第二天凌晨,内容也极其简洁:“好。”“期待。”“注意休息。”
但苏念瑾能知道这不是敷衍,她印象中的黄知璟并不是一个话多的人。有一次,她凌晨三点多发了一句:“搞定!最后一段和声搞定!” 几乎在她准备放下手机睡觉时,屏幕亮了,黄知璟回复:“恭喜。早点睡。”
她看着那四个字,猜测着他可能也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在深夜里看到她的消息,然后回了过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并肩作战的感觉,在她心底悄然滋生,驱散了冬夜的孤寂。
林晓薇成了她的第一位正式听众。听完最终版的《城南旧事》小样,林晓薇沉默了很久,然后用力抱了抱她:“念念,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歌,它活了!真的,我能听到渝城的味道,感受到你说的那种力量。”
得到闺蜜的肯定,苏念瑾心里更踏实了几分。
遴选会的日子定在了一周后。随着日期临近,紧张感不可避免地开始蔓延。她反复练习弹唱,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偶尔,在练习间隙,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她会忍不住想,黄知璟的公司怎么样了?他渡过融资的难关了吗?但他不说,她也从不主动问及,生怕触碰到他沉默背后可能隐藏着的压力。
遴选会前三天,蓉城下起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小雨,淅淅沥沥,更添寒意。苏念瑾决定去那家初遇的咖啡厅练习,换个环境,也寻找一点“幸运加持”。她特意选了个靠窗的角落,点了一杯热拿铁。
咖啡厅里暖气很足,爵士乐依旧慵懒。她戴上耳机,闭着眼,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在心里默唱着歌曲。不知过了多久,她感到对面有人坐下,下意识地睁开眼,愣住了。
黄知璟就坐在那里,穿着深色的呢绒大衣,肩头还带着些许未干的雨渍。他看起来比前两次见面更清瘦了些,眉宇间的倦色难以掩饰,但眼神依旧沉稳,此刻正静静地看着她。
“你,你怎么在这?”苏念瑾惊讶地摘下耳机。
“路过,看到你在。”黄知璟语气自然,他招手向服务员要了杯美式,“准备得怎么样了?”
“还好,”苏念瑾深吸一口气,老实说,“就是有点紧张。”
“正常。”他端起服务员送来的咖啡,抿了一口,“把你修改后的歌,唱给我听听。”
不是询问,而是一个平静的陈述句。
苏念瑾的心跳骤然加速。在这个初遇的地方,在他面前清唱?这比面对任何评委都让她感到无措和羞赧。她也不懂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明明第一次相遇在他面前唱歌是很自然的。但她看着他的眼睛,那里有关切,有鼓励,还有一种不容置疑的信任。
她咬了咬下唇,点点头。她没有用吉他,只是清了清嗓子,微微闭上眼睛,开始轻声哼唱。她唱江风,唱石阶,唱防空洞里的烟火,唱老茶馆里听来的故事,唱那份融在血脉里、经过寻找而愈发清晰的思念与乡愁。她的声音在温暖的咖啡厅里流淌,清澈依旧,却多了一份历经沉淀后的厚度和故事感。
唱完了最后一句,她缓缓睁开眼,有些不敢看他的反应。
黄知璟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她,目光深邃,仿佛在回味。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声音比平时更低沉了些:“很好。”
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更准确的词:“比我想象的更好。它不只是好听,它有‘重量’。”
“真的吗?”苏念瑾的眼眶有些发热,他的肯定,对她而言意义非凡。
“真的。”黄知璟肯定地点头,“不用担心,就这样唱给他们听。”他看着她,补充了一句,“你现在的声音里,有那座城的回响。”
这句话,像一道光,瞬间驱散了苏念瑾心中所有的忐忑和阴霾。她用力地点了点头,笑容在她脸上绽开,比窗外的冬日还要明亮。
他们又坐了一会儿,大多数时候是沉默,偶尔聊几句无关紧要的话。雨渐渐停了,云层缝隙里透出些许夕阳的金光,洒在湿漉漉的街道上。
“你家在哪?”黄知璟站起身:“我送你回去。”
“我家在华森小区,不用麻烦了,我坐地铁就好。”
“我住秋水湾,顺路。”他拿起大衣,不容置疑。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雨后的街道上,车内暖意融融,播放着舒缓的钢琴曲,苏念瑾有些诧异:“你会喜欢听这种音乐吗?”
黄知璟眼神带着温柔看了她一眼,又继续看着前方的路:“我想你们学音乐的应该会爱听。”
苏念瑾感觉这句话仿佛带着温度,让她的心暖暖的,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心情是许久未有的平静与充实。
到了楼下,苏念瑾解开安全带,轻声道:“谢谢你,知璟哥。”
“谢什么?”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听众,喜欢我的歌,还有,所有的鼓励。”
黄知璟转过头,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唇角似乎微微牵动了一下:“是你自己抓住了灵感。加油,苏念瑾。”
他叫了她的全名,带着一种郑重的味道。
就在苏念瑾刚摸到车门把手,准备打开车门时,黄知璟突然开口:“我以后可以叫你念念吗?”
苏念瑾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脸红:“可,可以,朋友都是这么叫我的。”
苏念瑾下车,与黄知璟道别,他让苏念瑾先上了楼,坚持要等看见她回到家他再走,就在苏念瑾转身走了两步以后又叫住了她:“念念,可以把最后的demo发我一份吗?”
苏念瑾笑了笑,声音带着愉悦:“当然。”
她转身上楼,脚步轻快而坚定。回到小屋,她看着电脑屏幕上《城南旧事》的最终文件,窗外是蓉城清冷的冬夜,但她的心中,却燃着一团温暖而明亮的火。
遴选会,她准备好了。无论结果如何,她已经唱出了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旋律。但她没想到那个温暖她这个寒冬的男人,也会是她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