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女相 > 第62章 第 62 章

第62章 第 62 章

两人就这么你一句我一句的拌嘴。

晋王妃见了便说:“四弟和四弟妹怎么争竞起来了?方才不还有说有笑吗?”

齐王侧目而视,有些纳闷。

这晋王妃怎的偏盯住他们夫妻不放?他们两口子恩爱,她要管,吵架她也要管?

哦,是了,晋王顾着太子那边,没空理会他们。

晋王妃便做了晋王的另一双眼睛。

“三嫂误会了,我与王妃何曾有什么不愉?不过是王妃劝我莫要多饮酒罢了。”

许回也接口道:“三嫂你来评评理,他才好些,就贪杯,半点儿不把自个的身子当回事。我劝他莫要多饮,难不成还错了吗?”

晋王妃的笑容差点儿凝固了,她干笑了两声,“四弟妹说的有道理,四弟是该保重身体。”

谁要管你们那些狗屁倒灶的芝麻小事?

她还以为有什么正经事儿呢!无聊!

晋王妃一时有些没精打采的,她转头一看,晋王和太子倒十分热闹。

熙宁帝不得不出言呵斥,两人这才稍稍收敛。

“你们也大了,该把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莫要整日里计较这些蝇头小利!”熙宁帝语重心长地训话,“下个月,辽国的使臣就要进京了,你们也要小心预备,莫要令我大魏蒙羞!”

太子和晋王听了不以为意,自真宗定下“澶渊之盟”,大魏和辽国常年互派使臣,谁不知道谁?有什么可预备的?

熙宁帝见状了,又是一叹,大魏和辽国几十年没有战火,可辽国寻了好几次麻烦,迫使大魏割让土地。虽不多,在史书上到底不好听。除此之外,从每年送给辽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增至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名义上是兄弟之国,可哪家的兄弟是单方面送礼的?辽国可不会给大魏送银送绢。

后世少不了骂名啊!

“尔等日后该勤学苦练、驰马试剑。辽国的使臣来了,免不了一场比试,我大魏宗室子弟断不可落后于人!”熙宁帝沉着声音警告在场所有人。

要是你们和辽国人对上了,只许赢,不许输!就算输,也不能输得太惨,否则太丢人了!

“唯。”所有人肃然而立,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管心里怎么想。

哪里就轮到他们下场比试?难不成满朝文武都是摆设吗?

许回听了,颇为不快。

如今承平日久、兵备松弛,燕云十六州何日能光复呢?

难道故地子民曾经不是圣天子之民吗?

回程的马车上,齐王疑惑地问:“这是怎么了?好端端为什么不高兴?”

许回诧异非常,“我何曾不高兴?今日乃中秋之夜,我得蒙官家荣恩赐宴,已是诚惶诚恐、感激不尽,如何会不高兴?”

齐王耸了耸肩膀,“这儿只有我们两个人,你又何必勉强微笑?我们是夫妻。”

许回卸下了伪装,以手扶额,尖锐地问:“王爷如何看待‘澶渊之盟’?”

齐王双眼无神,“这不是老黄历吗?签订此合约后,魏辽再无战乱,不好吗?”

“好?好在何处?昔年若无寇忠愍,我等怕是只能龟缩江南一隅,等死而已。”

“噤声!掉脑袋的话你也敢说?无论如何,只消花费几十万两银子便可安享太平,这笔帐很划算。”

许回讥讽道:“初,汉高祖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武帝北击匈奴,从此匈奴远遁,祖先之辱除矣。唐太宗与颉利可汗杀白马而设盟誓,深以为耻,四年后便活捉颉利可汗至太庙献俘。唯有我大魏,祖先割地赔款、称臣纳贡,后世子孙竟无一人想要雪耻!痛哉哀哉!悲哉惜哉!”

齐王眼眶欲裂,指着许回的手指微微颤抖,“你,你,你怎么骂人?这样‘呜呼哀哉’的话可不能往外去说!”

许回侧过脸,冷笑道:“你且安心,我断然不会连累你。照如今的架势,便是想打也不能了。”

军队都糜烂成什么样了?拿什么去跟辽国硬碰硬?

齐王觉着这话刺耳,转而问道:“你一个孔门子弟,怎么张口闭口都是打打杀杀呢?澶渊之盟都几十年了,倘若真有不妥,满堂大臣为何竟无一人上书呢?”

许回凄凉一笑,“寇忠愍当日力排众议,反对南迁,劝帝亲征,才不致使家国灭亡。当年本可一举挫败辽国,收回燕云十六州,怎奈群臣畏辽如虎,构陷寇忠愍以战博名、拥兵自重,故而功败垂成。如今想来,谁人之过?假使真宗信重寇忠愍,抵抗到底,如何会有近百年的耻辱?”

齐王已经不敢说话了。

许回接着说:“不止我深以为耻,王文公与富文忠也是如此。我们四人都是孔门子弟,并非喜好战争,而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可不察也。圣人治鲁国时,七日而诛少正卯,足见圣人亦有血性,不似世上迂腐之辈。圣人不喜子路勇猛鲁莽,可也曾言:‘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为何?究其原因,不过是孔子周游列国,有子路执长剑护佑,这才得以平安。如此,王爷还要贬低武力吗?”

齐王百口莫辩,只得说:“我何曾贬低武力?”

许回自认为该说的都说了,不欲再分辩,只是闭上了双眼。

方才还有说有笑,一转眼,又变成泥塑的菩萨了。齐王腹诽不已。

怎么办?难不成她真是下凡来点化自己的吗?见自己不堪造就,便欲乘风而去?

“你既然有心整顿边防,不如扶我做太子?”齐王试探性地问。

许回瞬间睁开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齐王。

“想必你也看出来了,太子和三哥早已习以为常,愿意每年费几十万两银子消弭战争。而我就不一样了,我支持你的想法。毕竟,人要有骨气么,总不能永生永世给辽国纳贡吧?”

许回双眸发亮,“你,王爷也是血性之人。”

齐王松了口气,“自然,孤可是皇子,如何肯甘为人下?将来,你也可顺势改革,不必担心处处碰壁。”

所以,不要对我失望,快来跟我一起夺嫡吧!

许回沉吟许久,太子心胸狭窄,纵然不似人君,可晋王与齐王难道就有明君之相吗?更别提晋王与齐王野心勃勃,不堪辅佐。唉,难道大魏就不能降生一个贤明的君王吗?

“此时展露野心,不合时宜。王爷倘若有为君之志,也该有为君者的禀赋和心胸。”

齐王努努嘴,“我这不是正在学吗?”

许回顿时心如死灰,照齐王现在的学习进度,大约等她入土,才就大成。

齐王被许回的眼神一刺,也有些心虚。

“你以尧舜禹汤的标准来要求我,自然觉得我处处不好。可史书上分明记载了更多碌碌无为,甚至荒淫无度的暴君,他们不也是皇帝吗?我总不会不如他们吧?”

许回捻了捻手指,低头思索。

齐王不如文皇帝多矣,文不成武不就。然而为君者,文韬武略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用人,知人善任。

汉高祖能取得天下,正是因为他网罗天下英才而重用之。

“汉高祖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祖是如何回答的,王爷可还记得吗?”

齐王连忙回答,“当然记得。高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因为汉初三杰么,说书的说过他们的故事。”

许回郑重地点头,“王爷要学会知人善任。”

齐王虚心求教,“怎么学?”

许回诚恳地摇头,“我也不知,只能靠王爷自己。”

齐王默然。虚怀若谷倒是简单,就是捏着鼻子挨骂呗。可进言上书的人那么多,我怎么知道谁是忠,谁是奸呢?又如何分辨哪一种于国有利,哪一种后患无穷呢?

只是,当皇帝有这么麻烦吗?我看很多皇帝蠢笨无比,不一样寿终正寝吗?

望着许回脸上凝重的神情,齐王没有问出口。

她忧国忧民,这样的问题只会令她生气。

齐王灵光一闪,呀,难道这就是知人善任?

如许回这般正直耿介之人,他应该展现出自己以民为本的仁爱精神。

而有些人追求权势富贵,他便要不吝惜高官厚禄,对症下药!

难道我真的是当皇帝的好苗子?

嗯,是应该好好看看史书,看看以往的皇帝都是什么样的。

许回见齐王一会儿忧,一会儿乐,颇为不解。

“你笑什么?难不成王爷已有了对策?”

齐王连忙收敛神情,“没什么。”他知晓这些盘算不能说给许回听。

“我只是高兴。宫宴散了之后,我不是一个人归家。”

话音刚落,马车便停下来了。

“王爷、王妃,王府到了。”

齐王便一马当先下了马车,转头去搀扶许回。

许回被齐王方才的话勾起了伤感的情绪,大脑混沌,便顺从地扶着他的手腕下车。

今日是团圆之夜,我与阿父却分隔两地,一个人归家。

齐王却很快活,牵着许回的手,兴冲冲地回房。

“我记得你买了金三娘一壶酒,酒呢?”

许回吩咐金香将酒壶端来,又问:“你问这个做什么?方才还没喝够吗?”

齐王将许回按在床边坐下,满怀憧憬地凝望着许回。

“咱们还没饮合卺酒呢!”

宋真宗和辽国定下“澶渊之盟”,每年送给辽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来增加了赔款。

寇忠愍——寇準。 王文公——王安石。 富文忠——富弼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论语》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2章 第 6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水摇摇晃

狩心游戏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