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平江路的晚风 > 第2章 光点

第2章 光点

苏逾唇角的笑意加深了几分。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全班,忽然换了语调,那是一种带着独特韵律、柔软又亲切的乡音:“大家好啊,新学期第一课,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苏逾,苏州的苏,逾矩的逾。”

教室里响起善意的低笑声,气氛轻松了些许。

“教你们英语,”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调侃,目光似乎不经意地又瞥向窗边那个安静的身影,“我呢,是巷子里长大的,老城区那些七拐八绕的小弄堂,闭着眼睛都能摸回去。所以啊——”他故意拖长了调子,像说书人卖关子,“以后放学要是顺路,看到我在前头走,大胆喊一声‘苏老师,等等我!’ 说不定我就捎你一程,顺带练练口语。”

“哈哈哈哈哈!”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更响亮的哄笑,空气瞬间活络起来。少年人绷紧的神经被这接地气的玩笑话轻易瓦解。

在这片笑声里,苏逾清晰地捕捉到一丝微小的不和谐音。

靠窗那个位置,那个被阳光勾勒出轮廓的少年,依旧没有抬头,仿佛周遭的欢乐与他隔着一层无形的玻璃。

然而,就在笑声达到顶峰的一刹那,苏逾锐利的目光捕捉到——少年放在《经济学人》页面上的右手食指,极其轻微地、几乎是神经质地,向上蜷缩了一下,指腹边缘压着薄薄的铜版纸页,将那页纸的边缘,卷起了一个小小的、不易察觉的皱褶。

那动作极其细微,稍纵即逝。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苏逾心中微微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笑意依旧温和地挂在嘴角。他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英文名“Suyu”,粉笔划过黑板发出沙沙的轻响,如同春雨落在古老的青石板上。

“好了,言归正传。第一课,我们不急着翻课本,”苏逾放下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声音清朗,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韵律感,“我们聊聊诗。英文诗,中文诗,都是好诗。关键在于,怎么把一种语言的美,用另一种语言‘唱’出来。”

他微微侧身,目光再次扫过靠窗的位置,那个少年似乎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是翻动书页的手指略显僵硬。苏逾清了清嗓子,竟开口哼唱起来。

那不是字正腔圆的英文朗诵,也不是纯粹的苏州评弹,而是一种奇妙的糅合。他用评弹婉转悠扬的调子,轻轻哼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枫桥夜泊》的前半句,咬字却换成了英文:

“The moon sets, crows caw, the frost fills the sky…”

熟悉的吴地腔调,陌生的英文歌词,奇异地交织在一起。那旋律悠扬舒缓,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缠绵悱恻,却又精准地传递着英文词汇的节奏感。

教室里的学生全都怔住了,连那些还在为新老师刚才的玩笑而窃窃私语的学生也停下了交谈,惊讶地张大了嘴。他们从未想过,英语课还能这样上!

仿佛冰冷的语法和词汇,被注入了姑苏城温软的灵魂,变得鲜活而富有情致。

苏逾的目光如同无形的丝线,牵引着教室里每一道视线。他一边哼唱着这独特的“苏式英文评弹”,一边在讲台前缓缓踱步,白色的衬衫袖口随着动作微微晃动。

他注意到靠窗那个位置,那个一直低垂着头的少年,不知何时已经合上了那本厚厚的《经济学人》。他的头抬了起来,目光穿过教室里或惊讶或好奇的同学,笔直地投向讲台,投向苏逾。

那目光不再是之前的漠然,而是带着一种专注的审视,像在分析一道复杂的物理公式,又像是被某种意想不到的旋律骤然拨动了心弦。

哼唱声停下,余韵似乎还在空气中萦绕。

苏逾微笑着环视全班:“感觉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英文的韵律,和我们苏州评弹的腔调,在表达某种情绪时,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张继写‘月落乌啼霜满天’,是孤寂,是羁旅的清寒。我们用英文去捕捉这种意境,节奏和音调的起伏就很重要,不能是平铺直叙的单词堆砌,得像评弹的拖腔一样,有轻重,有顿挫。”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刚才哼唱的英文句子,然后又在旁边写下了对应的中文原句。白色的粉笔字迹清晰有力。

“那么,问题来了。”苏逾转身,放下粉笔,双手撑在讲台边缘,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里带着鼓励和挑战的意味,“谁愿意来试试,把这首诗的下半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也用英文‘唱’出来?试着抓住那种寒山寺钟声穿透寂静夜空,抵达孤舟旅人的意境?”

教室里一片寂静。

学生们面面相觑,有人抓耳挠腮,有人小声和同桌讨论,却没人敢举手。这句诗的意境更空灵,更幽远,翻译难度明显更大。

翻译单词不难,但要抓住那“到客船”的瞬间感、那钟声的悠远和穿透力,还要融入老师刚才强调的韵律感,这对高中生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窗外香樟树叶在微风里摩擦发出的沙沙轻响。

就在这略显尴尬的沉默即将蔓延开来时,一个清冷、平静,带着少年人特有质感的声音,突兀地响起,打破了寂静。

“If we consider the temporal aspect,”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像一块玉石落入平静的水面,“‘the midnight bell rings reaching the traveler’s boat’,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might be more appropriate than the simple past.”

(“如果考虑时间因素,‘夜半钟声到客船’,用现在完成时可能比一般过去时更贴切。”)

所有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唰地一下,瞬间聚焦到声音的源头——靠窗那个角落。

凌澈端坐在那里,脊背挺得笔直,像一株清瘦的修竹。他的目光没有看苏逾,也没有看任何同学,只是平静地落在自己摊开的笔记本上,仿佛刚才那句逻辑严谨、直指核心的英文分析,不过是他在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物理定律。

阳光透过窗外的香樟树叶,在他白皙的侧脸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点,他长长的睫毛低垂着,在眼睑下方投下一小片淡淡的阴影,遮住了眼底可能存在的任何情绪波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水摇摇晃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