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婆家有我超安心 > 第13章 进学酒

第13章 进学酒

陈家在安仁县的进学酒办得极尽体面,朱红绸带绕满门庭,院内外摆满桌案,鹿州府的官员乡绅、陈家与元娘的亲友悉数到场。

陈思文身着宝蓝色长衫,亲自立于府门前迎客,脸上堆着周全的笑意,眼底却藏着几分复杂,今日的主角,终究是他曾忽视的大儿子李景明。

李景明一袭青布儒衫,身姿挺拔地随陈思文迎客,眉宇间既有少年得志的清朗,又不失读书人特有的沉稳。

前来道贺的人见状,无不主动上前见礼,言语间满是赞叹。

“李贤弟年纪轻轻便中了府试案首,真是后生可畏!”州学的张先生握着他的手连连点头,“观你气度,颇有当年李县令的风骨。”

“张老先生过誉了。”李景明拱手回礼,言辞谦逊却不卑不亢,“晚辈不过是侥幸得中,还需多向老先生请教。”

一旁的陈思文刚要接话,却见另一位乡绅抢着开口:“李案首不必过谦,安仁县多少年没出过这般出色的人才了!将来进京赴考,定能再创佳绩。”

众人纷纷附和,目光始终聚焦在李景明身上,竟无一人提及一旁的陈景昭。

陈景昭身着锦缎袍子站在角落,十三岁的年纪本应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此刻却成了彻彻底底的背景板。

他攥着衣袖,望着被人群簇拥的李景明,小脸涨得通红,满心委屈却不敢发作。

元娘看在眼里,气得指尖发凉,却只能强装笑颜应酬,先前宣扬的“神童”之名,此刻反倒成了刺向自己的利刃。

宴席开席后,李景明更是成了全场核心。

文人雅士们邀他行酒令、赋诗词,他从容应对,即兴吟出的诗句引得满堂喝彩。

陈思文端坐主位,看着大儿子游刃有余的模样,又看了看角落里萎靡落寞的小儿子,端着酒杯的手微微收紧。

他忽然想起李景明幼时便显露的聪慧,若非当年自己执意让他除族随母姓李,如今这份荣光本该更顺理成章地归于陈家,悔意如潮水般漫上心头。

酒过三巡,陈思文起身举杯:“今日多谢诸位赏脸,犬子……景明能得案首,实乃家门之幸。”

他刻意略过姓氏加重“景明”二字,目光扫过众人,“日后景明、景昭兄弟俩,还望诸位多多提携。”

“陈师爷放心!”左吏典率先响应,“李案首这般才学,将来定是栋梁之材,我等自然会鼎力相助。”

说着便让人送上一份厚礼,冲着“案首”的名头,其他官员乡绅也纷纷跟进,金银、笔墨、典籍堆满了一旁的案几,皆是给李景明的赴考之资,无人提及陈景昭。

李景明一一谢过,这些资源与人脉,正是石瑶与他所谋之物。

前院觥筹交错时,后宅的宴席却气氛微妙。

元娘看着端坐末席的石瑶,见她虽衣着朴素,却举止端庄,心底的火气再也按捺不住,故意端着茶盏发难:“石氏,听闻你是乡下长大的,怕是没见过这般精致的茶点吧?”

石瑶放下手中的茶碗,抬眸看向元娘,嘴角噙着浅淡的笑意:“夫人说笑了。茶点虽精致,终究是吃食,贵在合口,与出身无关;就像这茶水,不论用何等名贵的茶具冲泡,滋味好坏,终究要亲口尝过才知。”

元娘一噎,又指着石瑶头上的素银簪子道:“如今景明中了案首,你身为他的妻子,倒该好好置办些首饰衣裳,这般素净,反倒显得他们家怠慢了你。”

“多谢夫人关心。”石瑶轻抚发间簪子,语气平和,“夫君进京赶考需耗费颇多,妾身想着能省则省,把银钱用在正途上才是正经;况且,读书人重品行而非服饰,妾身若是穿金戴银,反倒失了书香人家的本分。”

这番话引得席间几位夫人心生好感,纷纷点头称是。

元娘气得脸色发白,正要再开口,却见陈思文妹妹陈思琪端着茶碗缓缓开口:“元娘这话就不对了;景明媳妇持家节俭是美德,哪像有些人,不过是得了点虚名就大肆铺张,到头来还不是闹了笑话?”

陈思琪顿了顿,目光扫过元娘略显局促的神情,语气添了几分犀利:“再说了,待人接物讲究真心实意,而非摆场面做样子;有些人在陈家待了这些年,怎么还是改不了外室的做派,净想着争脸面、挑是非?”

这话正中元娘痛处,她当年是以外室身份入的陈家,最忌旁人提及此事,此刻被夫君亲妹妹当众点破,顿时面红耳赤,再也说不出一句刁难的话,只能恨恨地瞪着石瑶,却无可奈何。

见场面过于尴尬,陈老夫人出口制止:“够了!今天大好日子,我们大家来是为了听你们姑嫂吵嘴的?”这女儿自从嫁去王家开始,自己是越发管不动了。

目光又对上石瑶:“景明媳妇也是,这长辈多说几句,也是出于关心为了你们好。”

石瑶硬声回答“我的长辈姓李,可不姓元。”

眼光扫过众人继续开口:“这种关心我可不敢受,还是留给贵府以后的媳妇为好。”

在座的夫人们,皆是安仁县乃至鹿州府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闻听此言,纷纷低头私语。

石瑶这话说得直白,元娘作为母亲,本就是外室上位,如今又是这等不容人的作态,往后陈景昭再想求娶名门闺秀,恐怕得多费不少周折了。

暮色渐浓,前厅的宴席依旧觥筹交错。

石瑶按捺着内急离了席,这是她头一遭踏入陈府的门,等她在茅房整理妥当出来,方才引路的婢女竟已没了踪影,那模样,分明是故意留她一人在府中瞎撞。

寻路间,石瑶无意间绕到一处僻静院落。

她本就比寻常女子高挑些,听到些讲话的动静,借着院墙上一方小窗向内望去,恰好见陈思文引着三人进了正屋。

她那双没有近视的眼睛亮得很,一眼便认出其中一人竟是安仁县县令刘谨。

石瑶心下一动,还想再探,可她空有一身蛮力,既无轻功飞越院墙,也无顺风耳能听声,只能暂且按下疑虑。

念及离席太久恐惹闲话,她顺着隐约的喧闹声寻回宴席上。

元娘原以为她定会迷路慌张,见她归来时神色如常,连衣角都不见半分狼狈,那些早已备好的讥讽话,终究是硬生生咽了回去。

李景明将满桌贺礼收整妥当,又谢过众人席间的许诺,便起身告辞。

石瑶紧随其后,与他并肩向外走。

陈思琪一直送到府门前,晚风拂着她的衣摆,语气里满是怅然:“我与你母亲也有好些年没见……陈家当年对不住她,更对不住你们兄妹俩,这些年我始终没敢去打扰你们。”

说到此处,她忍不住转过头,悄悄拭去眼角的泪,声音又低了几分:“景明,当年姑姑在陈家半点话语权都没有,既劝不动你父亲和祖母,也拦不住元娘进门;如今我已嫁去了王家日子安稳,往后咱不管陈家的事,你回去后帮我问问云舒姐姐,她……是否还愿意见我?”

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又看向两人:“若是你们往后遇着难处,尽管去王家找我。”

又褪下手上的玉镯当见面礼交给石瑶,转过头对李景明说“瑶丫头是个好的,景明你好好待她!时候不早了,我已让人备好马车送你们,再晚些,你母亲该担心了,快回吧。”

马车内,石瑶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轻声与身旁的李景明说起方才的事:“你那位姑姑,倒与陈家其他人瞧着截然不同;方才在后院,若不是她开口帮我回怼了元娘,场面怕是还要难堪些。”

李景明闻言点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母亲当年嫁进陈家时,姑姑才刚满十周岁;祖母一心偏疼儿子,对唯一的女儿疏于照料,唯有母亲把这位小姑子放在心上,不仅手把手教她读书识字,更耐心点拨她通晓人情事理,待她如亲妹。”

石瑶这才恍然,难怪陈思琪的气度与陈家众人那般不同。

她正思忖着,便听李景明继续道:“当年母亲决意离开陈家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姑姑,怕元娘在她婚事上作梗,在和离前就做主为姑姑定下了亲事,对方是鹿州书院山长的儿子王仁礼。

如今姑姑日子过得安稳,心里也一直念着母亲的这份恩情。”

“这么说,这些年姑姑与你们从未有过交集?”

石瑶顺着话头问。

李景明嘴角勾起,眼底藏着暖意:“姑姑虽从未主动与我们联系,可这些年暗中帮了我不少;我能顺利进县学读书,背后全靠她和王家悄悄奔走相助。”

石瑶听完询问“我们回去问问母亲吧,或许她也很想念姑姑。”

李景明点头答应,看向身旁的妻子,目光里满是赞许:“今日这事,我收获良多,说到底还是多亏了你。”

石瑶浅笑:“这都是夫君应得的。人脉已结,资财已备,接下来,只需安心备考便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