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澡石瑶暂时没有睡意,开始规划起接下来的安排,原主没离开过村子,脑子里只有平安村的信息。
这个地方四季分明,贫瘠山地比较多不适合种植小麦,村民将少量山地开垦成水田种植水稻,也是这里的主要粮食,但缺乏育苗知识,害怕冻坏种子浪费,村民们一般都等到天气彻底回暖后才开始播种。
这里水稻只种一季,收割后会再种下些耐寒的蔬菜以备过冬,或者会播种紫云英、苕子、苜蓿等绿肥,待其生长到一定阶段翻入土壤,为下一季水稻储备肥力。
这时候的农民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收成大多时候不稳定,耕种方式也不如后世,每亩地平均就收获二百多斤粮食,有些人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就会在贫瘠的旱地上种上耐寒作物,维持生计。
理清思路,石瑶心理头已经有了大概的计划。
第二天用过早饭后,石瑶在堂屋与李母和春禾,郑重说起自己要立刻耕种那四亩田的打算,还特意提到,她从李景明书房的书中,学来了一套和传统法子不同的新种田技术。
她语气恳切,希望能得到娘俩的支持,也坦诚村子里或许会对这新方法说闲话,只盼二人能无条件信她。
李母没半分犹豫就应了下来,一边叮嘱石瑶别被外人的闲言碎语扰了心神,一边又特意嘱咐女儿,千万不要把嫂子的事往外传。
春禾在一旁乖巧点头应下。
没费多少功夫就得到了李母和春禾的支持,石瑶心里格外高兴,耕种的干劲也更足了。
石瑶先让李母领着确认了四亩田的位置,又问清了家里的存粮情况。
此时的稻种,多是农户自家留种、邻里互换或是去集市上购买。
李家的存粮动不得,石瑶手里又没钱,思来想去,就只剩邻里交换这一条路。
她最先想到的是张春林家,只是两家离得远,李母早年操劳伤了身子,陪石瑶看完田地后便有些撑不住,没法再跟着跑一趟。
好在春禾认识张春林的小女儿张晓兰,只是往日里李母怕不安全,从不让她独自去张家玩。这会儿春禾拉着石瑶的手,主动说要带嫂子过去。
到了张春林家,春禾上前敲门,开门的正是张晓兰。
一番介绍后,张晓兰引着她们往里走,边走边说:“还没到农忙时候,两个哥哥都进山了,二哥在城里做工,家里就我爹娘和两个嫂子在。”
话音刚落,农家院外并排盖着两座简易土墙房,走出来两个妇人,应是张晓兰的嫂子们。
石瑶平时不常出门,嫂子们不认识她,但春禾和李母以前来过张家做客,嫂子们还有印象。
当年李家把田佃给张春林家,帮张家解了燃眉之急,一家子才没挨过饿,所以见李家来人,嫂子们倚靠在两边墙头热络的打招呼。
这时张婶子从厨房里钻出来,笑着喊:“春禾来啦!这是你嫂子吧?长得可真漂亮!”看得出来,张婶子是个爽朗利落人,说着就催她们进堂屋坐,还忙着沏茶。
堂屋里,一个皮肤黑黄、透着老农户模样的男人正抽旱烟,见两个年轻姑娘进来,怕烟味呛着她们,赶紧把烟灭了,又挥着手散了散烟雾。看清来人后,他带着几分关切问:“春禾怎么来了?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吗?”
“没有,张叔,是我嫂子找您。”春禾连忙说。
原主生病后就没再露过面,之前李家办喜酒时,李景明知道她害怕见外人,提前和家里打好招呼,没让她出来见客敬酒。
张春林愣了愣,才反应过来:“你是景明媳妇?真的好利索了?之前村里传的时候我还不信呢!这事景明知道不?”
“张叔,我今天来,是为那四亩田的事。夫君课业忙,正是关键的时候,等他放假回来,我再跟他说。”石瑶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张春林点点头,“那是想让我们家帮你种那四亩地?”
“不是的,张叔,我是想跟您借些稻种,我自己种,我娘说您家可能有,我就厚着脸皮上门了。”
“稻种倒是有,”张春林诧异的看着她,“你打算自己种这四亩地?”
“对,我现在病好了,力气也足,种地没问题。刚好那四亩田还没安排,我就想着自己接过来试试。”
“病好了是好事,这样景明也能安心读书了。”张春林笑了笑,“稻种在粮仓里,收拾出来得花点时间,你们先回去等,明天我让你们张大哥给送过去。”
石瑶连忙说:“那我们先商量下,这稻种后续怎么还您?”
“嗨,那急什么!你先种着,回头再说。”张春林摆了摆手,“李家对我们家恩重如山,这点稻种算不得什么,你们俩姑娘家也别在这儿待久了,出来时间久,你娘该担心了。”
石瑶看出来张春林性子固执,就没在“还稻种”这事上多纠结,张婶子留她们吃饭,她也婉拒了,带着春禾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张勤安就把七十斤稻种送了过来,直接放在院子里,光线好方便石瑶查看稻种。
“弟妹,我爹说四亩地六十斤稻种直接平均撒种最好,多出来十斤就是后面出苗率如果不高,你在补撒,你看看稻种行吗?”
张勤安身材高大健硕,七十斤稻种放在肩上就抗了过来,两家距离差不多有一公里左右,张勤安脸不红气不喘,看着就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怪不得张春林家得佃田,家里养了三个这样大的儿子确实得费不少粮食。
春禾给张家大朗端了碗水,好奇的站在一旁没有离开。石瑶打开袋子,发现里面的稻种,颗粒饱满且干燥清爽保存的很好。
“稻种很好,你帮我谢谢张叔,也辛苦你帮忙跑这一趟,这是借条你帮我拿回去给张叔”
张勤安憨厚的模模头,“我爹没让我拿什么借条呀?”
害怕张勤安死心眼真的不收,“昨天在你家借稻种时说好的,估计你父亲忘记了”
张勤安果然信了,接过借条就回了家。
“有说这事吗?”春禾疑惑思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