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七零之农学大佬 > 第7章 第 7 章

第7章 第 7 章

公社干部手忙脚乱地在维持着秩序,但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了人海里…

“大家伙儿冷静,冷静!公社正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公社干事拿着破旧的喇叭,声嘶力竭地吼道。

“解决?怎么解决?麦子都死透了!”

“让王主任出来!让王技术员出来!”

......

公社干事的声音刚刚响起,就被反驳声所淹没。

王主任透过窗户缝隙看着外面黑压压的人群,急得手都在发抖,额头上全是冷汗。

一转头,看到了同样面如土色的王技术员,瞬间气不打一处来:

“老王!看看你干的好事!你告诉我现在怎么办,怎么解决!要是闹出事来,咱俩都得完蛋!”王主任气急败坏地指着王技术员。

“主...主任,这...我也没想到今年会这么严重啊,往年都是这么治的,谁知道今年能...”

“你不知道?人家红星大队的女知青怎么知道!你在农科院学习学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你一个专业的技术员还比不上人家一个女知青?要你有什么用!”王主任气得直拍桌子。

就在这时,窗外的喧哗声突然放大。

原来是有情绪激动的村民开始冲击公社大门,木制的大门在人群的推搡下摇摇欲坠,仿佛下一秒就会被冲开。

“完了...全完了。”王主任绝望地瘫坐在椅子上,面如死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汽车的引擎声从远处传来。

“是县里来的车!”

“县里来人了!”

有眼尖的村民看到两个绿色的吉普车卷着尘土,从远方疾驰而来,不由大声地喊道。

汽车猛地停到了公社大院外,人群安静了一瞬后,突然像是炸开了锅!

积蓄已久的委屈和愤怒瞬间爆发。人群的声音汇聚成了一片震耳欲聋的声浪。

“领导,为我们做主啊!”

就在这时,吉普车的车门打开,几个穿着中山装,神色严肃的干部快步走了下来。

看着公社门前混乱的景象,眉头紧锁,为首的那位五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的中年干部示意身后的工作人员。

工作组的干部立马上前,将喇叭递出去。

“乡亲们,我是县农业局的副局长,我们县里派出了专业的调查组,专门来处理此次的问题。

请大家保持冷静,选出几个代表出来,把情况给我们反映一下,我们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

听到这话,躁动的人群终于慢慢平静下来,自动让开了一条通道。

工作组并没有在此长时间停留的打算,而是带着走出人群的几个大队干部和村民代表,直接驱车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大队的麦田。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工作组成员都倒吸一口凉气。

麦田里成片成片的麦苗完全枯死,麦秆倒伏在地,轻轻一碰就碎成了粉末。

张副局长蹲下了身,拔起一株麦苗,看到根部已经完全坏死发黑,脸色凝重地能滴出水来。

“这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病的,怎么没人上报!”他问身边陪同的东风大队李队长。

“领导...已经快一个月了。一开始只是轻微的发黄,我们就按照王技术员所说喷了点六六六粉。

结果越打越严重。等到发现不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李队长痛心地说到。

“红星大队那边是什么情况?”张副局长又问。

“他们...他们在麦苗刚开始泛黄就用了石硫合剂,麦子基本没怎么受影响。”李队长的声音低了下去。

工作组又驱车来到了红星大队的麦田。

虽然这里的麦子也带着病斑,但病斑下夹杂着新绿,麦秆也顽强地挺立着,穗头顺利进入了灌浆期。

这鲜明的对比,让专家都开始啧啧称奇。

“奇迹,真是奇迹。”农业局的老专家们摸着麦苗,连连感叹着。

“在这么严重的锈病面前,能保住这样的收成,不简单啊!”

当晚,工作组在公社会议室,紧急召开了会议。王主任和王研究员丧气地站在会场的正中央。

“王建国同志,请你解释一下,遇到这么大的问题为什么不上报!

在明知六六六粉不生效的情况下,为什么仍坚持推广?”

“张局长...我主要是考虑到,这新方法风险未知,并且要统一部署...”

“统一部署?统一部署就是眼看着几千亩的麦子死掉?红星大队的汇报你看没看!听没听?他们麦子样本你们看过没有?”

“看过...”王主任额头上的汗珠止不住地冒了出来。

“那为什么置之不理?”

“这个...当时王技术员说是过去的老方子,效果不稳定,操作不当还容易烧苗...不科学...”

“王技术员!你的履历我们来之前看过,作为农业学校毕业的。

还不知道六六六粉只是杀虫剂,对锈病这种真菌病害基本无效。这么基础的常识,你都不懂吗!”

“我...我以为只是普通的叶锈...”王技术员的声音细若蚊蝇。

“你以为?就凭一个你以为,就让这么多大队一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你知不知道,这些粮食关系到多少人的生死!”张副局长被气地站了起来。

“张局长,我想说两句!当时我们发现麦子不对劲,就去隔壁的红星大队取经。

人家林知青二话不说就来指导我们,并且把给公社准备的除病虫害的方法和石硫合剂的比例都给我们了。”

东风大队的李队长说着将兜里那张已经变皱的纸递给了张副局长。

“要不是她,我们大队的收成连这一半都保不住!可咱们公社呢?不但不支持,还说人家是土方子,不科学!”

“对!人家一个知青都能明白的法子,咱们的专业技术员却把整个公社的麦子治死了!这说得过去吗?”

会场顿时炸开了锅,离得远的大队干部第一次听说此事,激动地站了起来!

张副局长示意大家冷静下来,沉痛地说:同志们,这次麦子的事件,教训是深刻的。

他暴露了一些我们干部之间存在的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不调查、不研究、脱离群众做决策,凭想象一拍脑袋做决定,造成了如今这个不可挽回的后果。

经过紧急讨论,工作组当场宣布:

公社王主任和王技术员撤销一切职务,调离原岗位。

立即成立灾后生产自救小组,统筹调配现有资源,优先保障受灾村民的基本生活。

鉴于此次红星大队在此次锈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要求他们总结经验,将有效的防治方法形成书面报告,供全县学习。

散会后,张副局长特意让赵有才请来了林听淮。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姑娘,张副局长简直难以置信。

“林听淮同志,我代表县委感谢你!你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被质疑也勇于争取。

用你的知识保护了集体财产,我再次代表全县村民感谢你!”张副局长郑重地握着她的手。

“张副局长,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那些从旧书上看到的知识,能帮助大家,我也很高兴。”林听淮平静地说。

“现在的年轻人,不简单啊!”张副局长感叹道。

“很多专业人员做不到的事,你一个知青做到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得时刻地保持着谦虚学习的态度。”他转头对着身后的专家组说道。

“要把林听淮同志的经验好好总结,在全县推广。特别是这个石硫合剂的配置方法,做成小册子,发到每个生产队。”

工作组离开公社时,外面还有一些村民还未散去。看到工作组出来,大家都围了上来。

“乡亲们,这次的事情,县里一定会严肃处理。同时,我们也会努力开展灾后自救,工作组会留下来帮助大家共渡难关。

并且县委已经决定,从储备粮中调拨一部分,确保大家的基本口粮,请大家放心。

听到这话,村民们的情绪终于平复了下来,甚至有些人鼓起了掌。

县工作组也在红旗公社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灾后自救工作。

张副局长为了感谢林听淮的付出,破格让林听淮也参与到工作组的讨论和决策中来。

起初,工作组的几位老专家对这个女知青的参与,并没有太过在意,直到...

“同志们,我们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利用夏季这段时间,补种一季晚秋作物,尽量弥补社员们的损失。

大家都谈谈各自的想法。”张副局长坐在长条会议桌旁,开门见山地说道。

张副局长、几位农业局的老专家,各个大队的队长以及被特意邀请来的林听淮围坐在公社大院东侧那间最大的会议室里。

看着桌面上摊开的受灾情况汇总数据和几张简陋的土壤分布图。

头发花白的李专家率先开口:

“按照我们地区的传统和现有条件,我认为补种荞麦是最稳妥的选择。

荞麦生长期短,对地力要求不高,虽然产量低点,但总能收上一些。”

另一位王专家点头附和:“我同意老李的意见。另外,晚薯也可以考虑一部分。薯藤能喂猪,块茎能当口粮,比较实在。”

几位专家基本都倾向于这两种常规方案。

赵有才吧嗒着旱烟,没吭声,他对这些技术上的事不太懂,只觉得专家们说得在理。

张副局长目光扫过一直安静坐在角落、认真看着资料的林听淮,和蔼地开口:

“听淮同志,你也列席了会议,有什么想法,大胆说说看。你之前提出的石硫合剂就很有见地嘛。”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个瘦弱的女知青身上。

林听淮放下手中的资料,略作思索,抬起头,眼神清亮而谨慎:

“张局长,各位研究员,赵队长。我仔细看了一下咱们这里的气象记录和土壤情况。

咱们公社的无霜期到十月底,现在才七月中,有效积温还够。光照条件也充足。”

她顿了顿,见几位专家没有打断的意思,才继续缓缓说道:“除了李老师、王老师提到的荞麦和晚薯。

我认为,或许可以引导那些靠近水源、灌溉方便的生产队,在小范围内尝试种一季速生绿豆,或者矮生豇豆。”

“绿豆?豇豆?”李专家眉头微蹙,显然有些意外。

“小林同志,这两种作物,产量可不高啊,而且管理起来比荞麦费工得多。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尽快见到收成,稳定人心。”

这个问题在林听淮意料之中。她从容解释,语气平和却条理清晰:

“李老师,您说得在理,单看当期产量,豆类确实不占优势。但我考虑的是几个方面:

首先豆类,尤其是绿豆和豇豆里的早熟品种,生长期非常短,五十到六十天就能有收成,能抢出种植时间。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她稍微加重了语气,“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共生,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现在咱们的麦田刚经历过锈病打击,又喷洒了大量药剂,地力有损伤。

补种豆类,它们的根瘤就等于给土壤开了个小化肥厂,豆荚和嫩叶能应急当菜吃,改善社员伙食;

等收获后,把豆秆粉碎还田,是上好的绿肥,能有效恢复地力,为下一季的冬小麦或者明年春播打下好基础。

这算是一举多得,既顾及眼前,也考虑了长远。”

“固氮?”“恢复地力?”林听淮这番话,让在座的几位老专家交换了一下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惊讶。

报告!存稿耗尽,弹尽粮绝。

是时候公布一个悲伤的消息了:日更的时代落幕,正向我们走来的是一周两更或三更[可怜]

但慢工出细活,咱会好好保证质量的[求求你了][求求你了][求求你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 7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宁得岁岁吵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貂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