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陈溯华在安排好养殖场的事后,便提着一桶汽油来到大队部。
她将东西递给魏生,又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
“这是油本,以后加油要先来大队部开批准条。”
“明白了,陈姐。”魏生小心翼翼地将东西塞进口袋。
自从陈溯华让他去学开车后,他便天天喊她姐,陈溯华已经说了他好几次了,对方不改,她也没办法就这样应着了。
村里围观的孩子,见陈溯华过来便凑上去问:“陈姑姑,我们能摸摸吗?我们保证不会弄坏。”
这些孩子虽然看着没比陈溯华小多少岁,但是她们父母结婚早,如果叫姐姐不合适,所以村里的孩子都叫她姑姑。
陈溯华点点头,“小心点别摔着。”
孩子们都小心地将手放在上面,其中一个趁大家都没注意顺着轮子,直接爬进了驾驶座。
“哦!我是拖拉机手,我也会开拖拉机啦!”他边转动方向盘边挥舞着手臂。
陈溯华见到心猛地一惊,好在魏生有随手拔钥匙的习惯。
她皱着眉刚想训斥,就见从外面走来一个带头巾的女人。
她二话不说一把将坐在上面的男孩薅了下来。
“魏刚刚,我让你给我犁地,你跑这干嘛!”
“一干活你就偷懒,吃饭的时候你怎么不偷懒。”
小胖子扭动着身体想从他娘手里逃出来,“娘这犁地的活哪是人干的。”
“不是人干的谁干的,少废话回家!”
陈溯华全程保持微笑,目送着娘俩离开。
魏刚刚这小子,上学逃课,干活偷懒,没少挨他娘的打。
她看了眼天色,太阳快下山了。
想了想张口说:“我记得这台拖拉机能耕地是吧。”
铁牛-55是由苏联的拖拉机改进来的,功能和性能上要比本土的好很多。
不仅能犁地,还能播种和运输。
“对,农机局的前辈都教我了。”
“行,那明天村里的地就交给你了,等过段时间我再想办法买个播种机。”到时候村里就能进入半自动化了。
魏生一脸不可置信,“真的!”
“怎么你不愿意?”
“不是,”他连忙将头摇成拨浪鼓,“只是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让我上手了。”
“别高兴太早,有你忙的。你要是觉得累,就提前找个徒弟到时候可以轮流干。”
“怎么可能,就这些地我分分钟就搞定了。”
陈溯华看他一脸自信,无声地笑笑:“随你。”
将事情交代完,村里下工的时间也到了,她顺着田埂走回去,路过魏山家见大门半开便推门进去。
“叔,叔?”连叫好几声,依旧没人答应,正当陈溯华奇怪时,身后的厨房传来一阵响动。
魏山正端着碗,眼睛半眯着看她,“咋了?”
“你干嘛呢,叫你半天都不答应。这吃的什么。”她走过去往碗里一瞅,白水泡杂粮馍。
“叔你怎么又吃这!”
魏山自从孩子结婚分家,老婆去世便一个人住,前些年他还是村支书,还有些事做。
自从陈溯华顶替了他的位置,他便无所事事甚至连生火做饭都懒得做。
魏山一脸无所谓,“这有啥不好,我从小吃到大。”
见说不动他,陈溯华也有些生气。
这脾气怎么这么倔,跟那个小胖子一样。
小胖子,魏刚刚?
“叔,我有个活,需要你帮忙。”
“嗯哼,什么活?”他一边吃,一边问。
陈溯华一把抢过他的碗,一脸正色道:“你知道,花婶家的孙子魏刚刚吗?”
“知道啊,小胖子。”
“对就是他,花婶儿子和儿媳妇都是能拿满公分的人,现在农忙干的更多。”
“可这段时间他两口子为了他孩子,两个人连八个工分都拿不到。”
“你想让我干嘛?”魏山一脸警惕。
陈溯华笑眯眯,心想不愧是当过兵的人警惕心就是高。
“这不看你没事干,想着让您来管管这孩子。”
魏山虽感到奇怪,但还是答应了,“行吧。”一个孩子有什么好怕的。
陈溯华临走时将自己前段时间买的酥油饼给他留下,又叮嘱让他少吃泡馍。
回去的路上她又专门去了趟花婶家,见来的是她对方热情地招呼进去,陈溯华摆了摆手将来意说了出来。
“那可太好了,陈支书你可不知道整天管着这个皮猴子,我什么事也干不了。”
从旁边挤进来的魏刚刚一脸天真的问:“陈姑姑,我听说你要给你要给魏生找个徒弟,你看我行吗?”
陈溯华弯下腰摸了摸他的脸,“不用他,我给你找了个新师傅。”
回到知青点时天色渐暗。
陈溯华一推门就看到院子里正蹲着的几人。
“干嘛呢,你们?”
为首的魏英抬起头,“奶奶说她想在院子里种些菜。”
正说着堂屋的张庆红推门出来,见到陈溯华打了声招呼便兴奋地她规划的菜地走去。
“来来来,一人一个锄头,今晚上我们把院子给翻完,等到明天我就去镇上买种子。”
就连刚回来的陈溯华手里都被塞了一根,几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凑到一起。
“这是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问魏英。”
“今个奶奶去县里接我回来,路过别人的家里见人家一院子的果树,十分喜欢。我就顺嘴说了一句咱可以种菜,就这样了。”
“啥!”
这边三人还在商量,那边张庆红已经规划着冬天种什么菜了。
“娘嘞,这是要种到什么时候。”林青红惊叫道。
她实在是不想,白天管皮猴子,晚上回来再种地。
“愣着干嘛,快干啊!”张庆红见她们站着不动。
陈溯华也不想,于是她凑过去小心地问:“婶,我们不会天天晚上回来耕地吧。”
张庆红抬头看了她一眼,“想什么呢,你们今天松松土,我明天就种上了,以后你们想帮忙都用不上。”
“现在先种些黄瓜茄子,等下个月再种些胡萝卜。吃不完的就放地窖里,以后我们每个月都要蔬菜吃。”
“真的,不用再吃红薯土豆了!”林青红问。
张庆红看了她一眼,“刚才谁问要种到什么时候的。”
她嘿嘿一笑,“我干,这就干。”
只要不再吃红薯和土豆让她干什么都好,来乡下这几年,她感觉自己把这辈子的红薯土豆都吃完了。
张庆红家是一个十分规整的长方形,左右两边的长分别是女知青的房间和厨房。
张庆红和魏英住在堂屋的左右两侧。
堂屋的前面有着一大片空地,土地是压实的平常走和洒水都没问题。
现在要是翻土以后就走不了了。
陈溯华看了眼院子,提议道:“要不铺一条路?从门口直通堂屋,两边再分个叉。”
尹慧琼探出头问:“用什么铺?”
她在城里见过有人用水磨石板,可这是农村连木板都少见。
“可以用鹅卵石,也就是平滑的石子。我记得大队部还剩些水泥,到时候可以买回来用。”
上辈子她见不少农家乐都是这样装扮的,既保证了卫生又有田园风趣。
张庆红也觉得好,一拍手说:“就按你说的办,今晚上我们先翻这两边。”
第二天上午,陈溯华几人照旧上工。
不过今天有了拖拉机地里活干的快多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耕好了八亩地,这还是在魏生不熟悉的情况下。
要知道这个时候一个壮劳力加一头牛,一天也只能耕两亩多。
而拖拉机一上午就顶的上,四个壮汉四头牛一天的量。
今年的天气不好,就连她们这么干旱的地方都下起了雨。
原本魏华安还担心,今年要延迟播种,夏种的黄金周期也就二十天左右,她们要赶在这将玉米播种完。
在拖拉机里坐了一上午,魏生感觉自己既屁股疼,心里又高兴。
“陈姐,我现在熟练的很,以后地里的活就交给我吧。”
陈溯华看着他一脸臭屁的模样,“行,我跟大队长商量好了,村里平坦地由你来耕,小田地用驴来耕,其他的我们来就行了。”
被幸福砸住的魏生有些不敢置信,他就这样的成为了村里的主力军。
中午地里的太阳正晒,陈溯华站了一会就觉得浑身都是汗,她拍了拍眼前呆愣住的男生。
“你也别站着了,赶紧回家吃饭吧,下午还要干活。”
魏生机械地摇头,“不回去了,我要继续干。”
陈溯华以为他是开玩笑,便没多在意。
回到知青点,张庆红正在院子里种菜,她最后一颗种子埋在土里,用脚轻轻地压实。
“水泥我放着了。”陈溯华顺手将布袋放在门后。
挽起袖子到水井前洗手,去年张庆红觉得去晒谷场节水太麻烦了,便作主张在院子里也挖了口井。
现在村里已经有好几户人家在家里挖水井了。
张庆红面前的篮子里不仅有种子,还有些成熟的蔬菜。
她挑了根干净的黄瓜放在嘴里轻轻咬,汁水瞬间在嘴里溢开。
“这黄瓜哪来的?好好吃。”
张庆红头也不抬的说:“能不好吃吗,我准们在镇上买的种子,这根是人家送我的。”
说着她又将蹲在地上的陈溯华拉起来,“你看看,我这黄瓜架搭在哪里?”
张庆红想搭个黄瓜架,等天热的时候她就可以搬个躺椅在架子下睡觉。
陈溯华看了看,含糊不清地说:“放在那吧。”
靠近院门离水井远的一角,既不用担心躺着的时候被路过的人看到,也不用担心土地被水打湿。
“行。”
“魏英呢?”平时这个点魏英早跑出来说饿了。
“我让她和穗苗一起去捡石头了,在家老是烦我。”
小康大队的后山坡上,魏英牵着穗苗的手,两人各自背着个竹篓,穗苗背的是魏英小时候用过的。
“穗苗我就和你说,奶奶最近情绪不稳定吧。”
“我在书上手看到了,这叫更年期,很吓人的。”
人小鬼大的穗苗,想着奶奶的更年期好像只有姐姐回来的时候才有,不过她没说,而是十分捧场的感叹。
“哇塞,姐姐好厉害,懂得真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