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城高大的灰色城墙,在黎明前的浓重雾霭中,如同一头沉默的巨兽。城门尚未开启,只有零星早起的贩夫走卒缩在墙角,呵着白气。
一辆简陋的青篷马车,在寂静中辘辘驶出,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声音,在这凌晨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孤寂。
城墙的阴影里,两道人影默然伫立,如同凝固的雕像。苏伯钧穿着一身深灰色的便袍,他望着那辆渐行渐远的马车,目光复杂得难以形容。
苏伯钧远远望着,只觉得那单薄的身影仿佛随时会碎裂。
苏逸尘站在父亲身后一步之遥,年轻的脸庞上满是未干的泪痕和无法宣泄的痛苦。
他双手死死抠着城墙粗糙的砖缝,指节泛白;他看着那辆承载着他初开情愫和无限愧疚的马车消失在雾气深处,几乎要用尽全身力气才能克制住不追上去。
苏伯钧的回忆,如同潮水般汹涌袭来…
他的思绪飘回了那个改变一切的、血色的黄昏。
也是这样一个雾气弥漫的傍晚,他正准备用膳,心腹管家却连滚爬爬地冲进来,脸色惨白如鬼,手里紧紧攥着一个被血浸透、几乎看不出原色的信封。
“老爷!不好了!黎……黎老爷出事了!这是……这是黎家护卫拼死送出来的……那人……那人送到就断气了!”
苏伯钧的心猛地一沉,夺过那封信。信封黏腻冰冷,浓重的血腥味直冲鼻腔。他颤抖着撕开,里面信笺同样被鲜血浸染了大半,但好友黎砚那熟悉而刚劲的字迹,依然顽强地穿透血污,清晰地烙印在他眼前:
伯钧兄:
提笔时,窗外月色正好,像极了许多年前,你我二人在那书房对饮畅谈的夜晚。那时酒是暖的,心是热的,总觉得来日方长。而今,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看这轮月亮了。
此番前去,凶多吉少,我心里是明白的。说来也怪,想到死,反倒不那么怕了,只是心里有太多放不下的牵挂,像无数丝线缠绕着,扯得生疼。
最放不下的,自然是婉舟和清浅。想起婉舟,我这心里就软得一塌糊涂。她身子弱,性子柔,这些年,没过几天安生日子。我总想着,等忙过这阵子,定要带她去江南看看,她念叨那儿的杏花烟雨念叨了好些年。如今,这承诺是兑现不了了。
往后漫长岁月,留她一人形单影只,我这心里……像被掏空了一般。伯钧兄,若你日后得空,代我多看顾她几分,莫让她太过孤寂。
再说清浅这孩子。看着她一天天长大,出落得越发像她娘,可骨子里的倔强和聪慧,却像我。记得她五六岁时,我教她认账本上的字,她歪着头,小眉头皱得紧紧的,那认真的模样,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是我不好,总跟她说黎家的担子有多重,要光耀门楣,要守信重义……我把这些道理,像种子一样埋进了她心里,却忘了她还只是个孩子。如今这种子长成了大树,也成了困住她的牢笼。
我太了解她了。我若走了,她绝不会哭哭啼啼,她一定会咬紧牙关,把这天大的担子一声不吭地扛起来。她那么要强,宁可自己吃苦,也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好意。
一想到她未来可能要被这重担压得喘不过气,要被这世道磨去眼里的光,我这心……就像在油锅里煎着。我宁愿她恨我,怨我,也不想看她为了一个虚名,耗干了自己的年华。
说来惭愧,我这半生,为家族、为生意奔波,陪她们母女的时间太少;我好想再听听婉舟弹一曲琵琶,好想再看着清浅无忧无虑地笑着,跟我说她那些天马行空的江湖梦;她总憧憬着华山的风光,侠客的潇洒,那才是她该有的样子啊。是我这个做父亲的,亏欠她太多。
伯钧兄,我思前想后,这世间我能安心相托的,唯有你了。如今,为兄却要向你提出一个不情之请,此事……或许会玷污你一生清名,令我九泉之下亦难心安。
清浅这孩子的性子,你我都清楚。我往日教她担当,教她风骨,却未曾想,这些品质会如同一副过于沉重的包袱,将她牢牢困住。
我仿佛已看见,她将如何拖着包袱,在荆棘路上蹒跚独行,直至遍体鳞伤,也不肯呼痛,更不肯卸下。
伯钧兄,或许……唯有让这包袱彻底破碎,她方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她需要经历一场真正的风雨,一场足以让她刻骨铭心、从此对温室不再留恋的狂风暴雨。这非是寻常的挫折,而是需要一把快刀,一把能斩断她所有依赖和幻想的刀,让她明白,有些路,注定只能一个人走。
我知道,这个请求何其残忍;这把刀,竟要由你,她素来敬重的世伯,亲手递出。我仿佛已能预见她那时的眼神……每思及此,便觉心如刀绞,无颜面对你,更无颜面对她。
但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何种方法,能让她放下那该死的重担,去追寻本该属于她的海阔天空。哪怕那条路充满未知,哪怕她会因此恨我、怨我,也总好过看着她被所谓的责任拖垮。
伯钧兄,若你……若你明白我的苦心与绝望,若你肯应下这诛心之请,我黎砚来生结草衔环,亦难报此恩。黎家残存之物,已不足挂齿,只望你能在我力所不及之处,护她一丝周全。
伯钧兄,今生得你为友,是我黎砚之幸。若有来世,盼还能与你把酒言欢,笑谈风月。
清浅,我的孩子……爹对不起你。往后,天高海阔,任你游......
泪已尽,言难尽。
弟黎砚绝笔
读完这封信,苏伯钧如同被惊雷劈中,整个人僵在原地,信纸从颤抖的手中滑落都浑然不觉。他仿佛能看到黎砚在写下这些字句时,满脸的泪水。
他猛地回过神来,像疯了一样召集所有得力人手,连夜冲出宜阳,朝着信中所指的方向狂奔。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下黎砚!不能让老友就这样死去!
然而,当他带人赶到那片预定的山谷时,只看到满地狼藉,断箭残兵,凝固的暗红血迹浸透了泥土。
黎家护卫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卧在地,死状惨烈。他发疯般地翻找,呼喊,却始终找不到黎砚的踪影,生不见人,死不见尸。那种希望彻底破灭的绝望,几乎将他击垮。
随后是漫无目的的搜寻,以及稳定自家局面、避免被黎家仇敌牵连的焦头烂额。等他终于稍稍喘过气,想起宜阳的黎家母女时,噩耗再度传来——苏婉舟承受不住打击,已郁郁而终……
那一刻,苏伯钧只觉得天旋地转。他没能救下兄弟,也没能护住弟妹!巨大的无力感像毒蛇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他唯一能做的,只剩下执行黎砚的遗愿,扮演好这个“恶人”的角色,将清浅“逼”上那条她应该走上的道路。
执行计划的过程,每一步都是在煎熬。看着黎清浅一步步落入圈套,看着她在成功剿灭内贼、解决漕帮麻烦后眼中重新燃起的光亮,再到最后验货时那瞬间崩塌的绝望……
苏伯钧的心,也跟着一次次被凌迟。尤其是儿子苏逸尘那痛苦不解的眼神,更让他有口难言。
此刻,望着那辆消失在晨雾中的马车,苏伯钧缓缓闭上了眼睛,两行浑浊的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滑过他刻满风霜的脸颊。
他低声对身后的心腹护院头领吩咐:“跟上去,远远护着。除非有性命之忧,否则绝不可现身。务必……保她平安。”
“是,老爷。”护院头领低声领命,带着几个身手最好的手下,悄无声息地融入雾气,如同幽灵般跟上了远去的马车。
苏逸尘终于忍不住,哽咽出声:“爹!为什么?!我们苏家难道还护不住一个她吗?!”
苏伯钧缓缓转过身,脸上再无平日的温和,只剩下被巨大压力碾磨后的疲惫与沉痛。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在昏暗中锐利如隼,却又苍老无比。
“护不住?”他的声音沙哑。
“为父何尝不想护着她?我恨不得将她永远留在身边,看着她平安喜乐,想看书就看书,想习武……我给她请最好的师傅,想去江湖看看,我就多派些得力的人护着她去游历,只要她累了、倦了,随时能回家,回来看望我这个日渐啰嗦的老家伙就行…………这曾是我最大的念想。” 他的语气流露出毫不掩饰的真挚和痛楚,让苏逸尘愣住。
“但是,”苏伯钧话锋陡转,眼神凌厉如刀,压低了声音,“我们面对的,是‘白羽卫’,是那个代号‘鹤翎’的谢沧。”
“谢沧……”苏逸尘脸色瞬间惨白。他听过这个名字,那个在洛阳雅集上风姿绝世的谢家公子,竟是白羽卫的人?
“就是他。”苏伯钧的声音带着冰冷的寒意,“你黎伯父坏了他们的好事,折了他们的颜面。白羽卫岂能甘休?我收到密报,谢沧亲自前来,不日便将抵达宜阳。他们的目标就是清浅!他们要的不仅是黎家血脉断绝,更是要借此立威!”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白羽卫杀人,从不用刀剑见血。或许是一次‘意外’,或者……是让她身败名裂,受尽屈辱而死!他们称之为‘以雅止杀’!留在宜阳,她就是明晃晃的靶子!我们苏家倾尽全力,或许能抵挡一时,但能抵挡一世吗?一旦冲突,苏家上下都可能为她陪葬!”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唯有让她‘死’!让她被我这个‘忘恩负义的世伯’逼得倾家荡产、不知所踪!让她成为一个对白羽卫失去价值的‘消失者’!她才能有一线生机!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苏逸尘如遭雷击,踉跄后退。他这才明白,父亲那冷酷无情的背后,是怎样的无奈与撕心裂肺。
“可是……清浅妹妹她该有多恨我们……”
“恨?”苏伯钧闭上眼,浊泪滑落,“就让她恨吧!恨我苏伯钧一个人就好!只要她能活着,活得自由自在,哪怕她此生都不再原谅我,我也认了!”
他猛地睁眼,抓住儿子的手臂:“逸尘,记住!从现在起,黎清浅已经‘死’了!是被我逼死的!你要忘了她!否则,你就是亲手把催命符送到她手上!” 说完,他决然转身,“跟我回府,还有事情要交代你。”
回到苏府祠堂,烛火摇曳,映照着列祖列宗的牌位,气氛庄严肃穆,更添悲凉。
苏伯钧看着尚未从震惊中恢复的儿子,取出一个密封的铁盒和半块云纹鱼形玉佩,郑重放入苏逸尘手中。
“逸尘”他的声音沉稳 “谢沧亲至,宜阳已非善地。你立刻动身,前往江南你外祖父家。这檀木盒里,是为父为你准备的资财和人脉信物。这半块玉佩,将来或许能帮你弥补今日之憾。”
“爹,您呢?”
“我留下。”苏伯钧语气决绝,“我不能走。我一走,等于告诉白羽卫我们心虚。我必须留在这里,稳住他们,应对风波。你放心,为父自有周旋之法。”
他顿了顿,目光深远:“清浅那孩子……我是真的,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如今将她逼走,此心痛楚,甚于刀割。” 他眼神灼灼,“黎家的产业,我分文未取,已为她另行匿藏。他日,若风波平息,若你能找到她,而你……而她或许愿意稍减恨意之时,你需设法,将这些原物奉还。”
最后,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中带着释然与期许:“此去江南,山高水长。记住,我苏家儿郎,要承担家族责任,但也不必为此耗尽一生。若他日,你感到前路迷茫,身心俱疲,不妨遵从本心,去做那件能让你眼中重新焕发光彩的事。无论是什么,只要无愧于心,便不算辜负。”
苏逸尘握着沉甸甸的铁盒和玉佩,重重跪下,声音哽咽却坚定:“父亲保重!孩儿……定不负所托!”
苏伯钧扶起儿子,深深地看着他,仿佛要将他刻入心底。
送走儿子,苏伯钧独自站在空旷的庭院中。晨曦微露,照亮了他眼角的泪痕和一夜增生的白发,他亲手送走了视若亲女的黎清浅,又送走了自己的骨肉。从此,他将独自留守,以身为饵。
苏逸尘离开后不过两日。
黄昏,夕阳如血,将苏家大宅的飞檐染上一抹不祥的赭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寂静,连往日聒噪的蝉鸣都消失了。
苏伯钧独自坐在正厅太师椅上,身着正式的交领袍服,神色平静,像只是在等待一位寻常的客人。他手边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冰凉的边缘。
没有任何通报,也没有脚步声。
厅堂门口的光线,仿佛被什么无形的东西吞噬,微微暗了一下。随即,一个身影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那里。
来人约莫二十三四岁年纪,一身月白儒袍,纤尘不染。容颜俊雅,眉目如画,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温和的笑意。他手中轻摇着一柄洁白的羽扇,步履从容,宛如踏月而来的名士。正是谢沧,谢明晦。
他就像一阵清风,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厅堂,没有带来一丝杀气,却让整个空间的温度骤然下降。
“苏世伯,久仰了。”谢沧开口,声音清越如玉磬,带着恰到好处的敬意,“晚生谢沧,冒昧来访,还望世伯海涵。”
苏伯钧抬眼看他,目光平静无波:“谢公子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只是不知,公子所为何来?”
谢沧微微一笑,目光扫过空荡的厅堂,仿佛随口问道:“听闻世伯府上近日颇不宁静,黎家那位侄女,似乎遭遇了些……不幸?”
“家门不幸,让谢公子见笑了。”苏伯钧语气淡漠,“那孩子福薄,受不住打击,已是……不知所踪。”
“哦?不知所踪……”谢沧轻轻摇着羽扇,笑容不变,眼神却渐渐幽深,如同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世伯可知,这世间之事,有时看似了无痕迹,实则……雁过留声,风过留痕?”
他向前缓步而行,白袍曳地,不染尘埃。“就比如,世伯前几日遣散了大量仆役,又连夜送走了独子……这般动静,想不引人注意都难啊。” 他的语气依旧温和,却像冰冷的蛛丝,一点点缠绕上来。
苏伯钧心头一凛,他稳住心神,沉声道:“苏家家务事,不劳谢公子费心。”
“家务事自然不必费心。”谢沧在苏伯钧面前五步处停下,羽扇轻摇,带起细微的风,吹动了他额前的几缕发丝,“只是,黎家小姐的下落,却并非苏家的家务事。她牵扯到一些……旧怨。有人希望她能‘迷途知返’,或者,至少……有个明确的归宿。”
他微微俯身,靠近苏伯钧,声音压得更低,如同情人间的絮语,却带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寒意:“世伯,您说,一个刚刚经历‘重大打击’,‘心灰意冷’的孤女,能跑到哪里去呢?这世道,一个弱女子孤身在外,怕是……凶多吉少吧?晚生实在不忍见她流落在外,受苦受难。”
苏伯钧与他对视,看到了那双看似温润的眸子里,冰冷如镜湖下的深渊,没有任何人类的情感,只有一种洞悉一切、掌控一切的漠然。
“谢公子,”苏伯钧缓缓站起身,脊梁挺得笔直,一股江湖豪杰的悍勇之气油然而生,冲淡了厅内凝滞的诡异氛围,“苏某不知道清浅侄女去了哪里。就算知道,也绝不会告诉你。黎砚是我兄弟,他的女儿,我护定了!要杀要剐,冲我苏伯钧来!”
谢沧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变,甚至更加温和了。他轻轻叹息一声,如同在惋惜一件精美的瓷器即将碎裂。
“世伯高义,令人敬佩。只是……”他羽扇微顿,一道几乎看不见的银芒从扇骨尖端一闪而逝,快得如同幻觉,“这世间的义气,有时候……抵不过一杯茶的功夫。”
苏伯钧只觉得胸口微微一麻,像是被蚊虫叮咬了一口。他低头,只见左胸心口处的衣袍上,渗出了一点极小的、几乎看不见的暗红。
没有伤口,没有流血,只有那一点微麻,和迅速蔓延开的、冰封般的寒意。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身体的力量正在被急速抽离,视线开始模糊。他最后看到的,是谢沧那张依旧俊雅带笑的脸,和他手中那柄洁白如初、不染滴血的羽扇。
“苏世伯,一路走好。”谢沧的声音依旧清越,如同送别一位故友,“您放心,苏家……不会寂寞太久的。这宜阳城,总会有人记得您今日的‘选择’。”
苏伯钧的身躯缓缓向后倒去,眼中最后的光芒熄灭,带着未尽的话语和沉重的牵挂。
谢沧看也没看倒下的苏伯钧,仿佛只是拂去了一片落叶。他转身,步履依旧从容,走向厅外。在他踏出厅门的瞬间,苏家大宅的各个角落,几乎同时响起了几声极其短促、被刻意压抑了的闷响和倒地声。
随后,是死一般的寂静。
夜色渐浓,吞噬了这座曾经显赫的宅邸。
第二天,宜阳城传出骇人听闻的消息:富商苏伯钧,因“急病”暴毙于家中,其家仆数人亦同时“病故”。苏家……完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