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儿一热,虫豸就多了起来。孟寰海后院的番薯叶子,前几日还绿得喜人,这天早上他照例去“巡视”,却发现不少叶片被啃得七零八落,还有些黏糊糊的虫屎。
“坏了!”孟寰海心里咯噔一下,蹲下身仔细查看,果然在叶背发现了几条肥硕的、颜色跟叶子差不多的青虫,正蠕动着大快朵颐。
他顿时火冒三丈,伸手就去捏,那虫子软腻腻的手感让他一阵恶心。捏死了几条,可叶子背面、根茎处,还藏着不少。照这个吃法,没等块茎长大,叶子就得被啃光了!
他急得在垄沟边转磨。照着之前那份“崔家庄子心得”,上面提过一句“若有青虫,可于清晨露水未干时,人工捕捉,或撒草木灰驱之”。他赶紧去灶膛掏了些草木灰,手忙脚乱地撒在叶子上,弄得自己满头满脸都是灰。
正忙活着,王主簿循例过来请示公务,见到自家县太爷这副尊容,差点没忍住笑出声。“大人,您这是……”
“看什么看!”孟寰海没好气地瞪他一眼,“没见着闹虫灾吗?去,问问衙门里谁家有养鸡的,借几只来!吃虫!”
王主簿忍着笑,应声去了。心里却想,这位爷,对这几垄“破庄稼”可真上心,比升堂断案还紧张。
鸡是借来了,两只半大的芦花鸡,在番薯地里一阵扑腾,确实啄食了不少虫子,可也踩坏了好几棵苗。孟寰海心疼得直抽抽,赶紧又把鸡轰走了。
折腾了一早上,虫害算是暂时控制住,但苗也伤了些元气。孟寰海看着那些残缺的叶子,心里堵得厉害。这玩意儿,看着好活,真伺候起来,也不省心!
消息照例传到了崔敬祜耳中。他正在听庄子上的管事汇报番薯长势,听闻孟寰海后院闹虫,鸡飞狗跳,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咱们庄上,虫害如何?”他问。
“回家主,按照您之前吩咐,提前在垄间撒了石灰和草木灰预防,只有零星几条,都及时捉了,无大碍。”
崔敬祜点了点头。预防为主,这是老农的经验,他特意让写进了那份流传出去的“心得”里,看来,那位孟大人只看到了治,没看到防。或者说,看到了,也没太当回事,或者,是没那份精细管理的人手和条件。
他沉吟片刻,对管事道:“选两个经验最老道、嘴巴最严的农户,让他们‘偶然’路过县衙后墙,若是碰见县衙的人,便聊聊防治虫害的土法子,尤其是……石灰和草木灰何时撒,如何撒,效果最好。”
管事心领神会,躬身退下。
崔敬祜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他帮孟寰海,并非纯粹出于好心。清川县不能乱,番薯试种不能出大纰漏,这关乎他的计划,也关乎……某种连他自己也尚未完全明晰的期待。他想看看,在有限的帮助下,那个混不吝的县令,能把这“希望之苗”守护到什么程度。
当日下午,孟寰海正对着后院发愁,就听见墙外有两个老农打扮的人,坐在树荫下歇脚,大声聊着天。
“老哥,你这法子灵啊!提前撒了石灰,那青虫果然少多了!”
“那是!种地讲究个时令和预防,等虫子上来了再治,就晚啦!就跟那治病似的,防大于治……”
孟寰海竖着耳朵听完了墙根,心里豁然开朗!原来重点在预防!他之前只看到“捉虫”,没细想“防虫”这步!他赶紧又钻到灶膛,弄了更多草木灰,仔仔细细地在每棵苗周围都撒了一圈,连叶背也没放过。
干完这一切,他才松了口气。看着那些重新被“保护”起来的苗,他忽然想起这“墙外之音”来得未免太巧。是崔行川?他又在暗中递招?
孟寰海心里滋味更加复杂。一方面,他确实受了启发,解决了眼前的麻烦;另一方面,这种仿佛时刻被人“关照”着的感觉,让他非常不自在,像被人牵着手学走路。
“妈的,人情越欠越多了。”他嘟囔一句,拍了拍手上的灰。这份“人情”,他记下了,迟早得还。
虫患的小风波过去,番薯苗继续顽强生长。孟寰海照料得更加精心,几乎把后院当成了第二个县衙大堂。
而崔敬祜,则开始着手处理另一件更重要的事。他翻阅着族中旧档,目光停留在几份与县衙仓库、漕运相关的陈旧契约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父兄的死,那些看似“意外”的线索,似乎隐隐指向了某些盘踞在清川县乃至府城更深处的阴影。引进番薯,稳定民生,只是他棋盘上的一步。下一步,他需要更多的“棋子”,也需要……或许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搅局者”。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屋宇,落在了那个正在县衙后院,对着番薯苗较劲的身影上。
风雨欲来,虫患只是序曲。这清川县的棋局,黑白双方,都开始悄然落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