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德的供状,像一块烧红的烙铁,揣在孟寰海怀里,烫得他坐立难安。他知道,这东西一旦递上去,就再没有转圜的余地。要么,扳倒对手,清川县拨云见日;要么,就是他孟寰海粉身碎骨。
他在二堂里踱了一夜的步,天快亮时,他停下脚步,眼中血丝密布,却异常清明。他铺开纸,磨墨,不是写呈给府衙的文书——那无异于与虎谋皮。他写的是给省城按察使司的密信,将沉船案、仓库旧账、王有德供词的关键内容,一一列明,附上部分账册抄本和供状副本为证。他写得极快,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和决绝都倾注其中。
写罢,他用火漆封好,叫来赵铁柱。
“赵铁柱,本官待你如何?”
赵铁柱噗通跪下:“大人对小的恩重如山!”
“好!”孟寰海将密信郑重交到他手中,“你立刻动身,骑最快的马,走西边那条老官道,避开府城,直奔省城按察司衙门!将此信,亲手交到按察使大人手中!记住,除非见到按察使本人,否则,信在人在,信亡人亡!”
赵铁柱双手接过信,紧紧抱在怀里,眼圈发红,重重磕了个头:“大人放心!铁柱一定送到!”说完,起身头也不回地冲了出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送走了赵铁柱,孟寰海像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踏上了最终的刑场。他整理好官袍,戴正乌纱,平静地坐在二堂上,等着该来的一切。
暴风雨前的宁静,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时辰。
日上三竿时,县衙外传来急促杂乱的马蹄声和呵斥声。郑押司去而复返,这次带来的不再是几个差役,而是足足二三十号府兵,盔甲鲜明,刀枪出鞘,瞬间将县衙围了个水泄不通!
“孟寰海!出来!”郑押司骑在马上,厉声喝道,脸上再无上次的顾忌,满是杀气。
王主簿和衙役们吓得面无人色,瘫软在地。
孟寰海缓缓从二堂走出,站在台阶上,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明晃晃的刀枪。“郑押司,好大的阵仗。这是要剿匪,还是要造反?”
“孟寰海!你勾结胥吏,贪墨漕粮,伪造账目,陷害上官!现奉周通判令,革去你清川县知县之职,锁拿回府衙受审!拿下!”郑押司根本不与他废话,直接下令。
几名如狼似虎的府兵冲上前,就要拿人。
“我看谁敢!”孟寰海猛地一声暴喝,声震屋瓦,竟将那几名府兵吓得顿住了脚步。他指着郑押司,须发皆张,“尔等假传命令,构陷朝廷命官!可有吏部文书?可有圣旨?!”
“休要狡辩!拿下!”郑押司脸色铁青,再次下令。
府兵们不再犹豫,一拥而上。孟寰海奋力挣扎,官袍被撕扯,乌纱帽滚落在地,但他兀自骂不绝口:“周扒皮!郑走狗!你们沆瀣一气,贪赃枉法!老子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混乱中,谁也没有注意到,县衙对面的茶楼雅间,窗户微微开着一道缝隙。崔敬祜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县衙门前发生的一切,看着孟寰海像一头困兽,被那些府兵粗暴地捆绑、押走。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握着窗棂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家主……”身后的管家低声道。
“我们的人,跟上去了吗?”崔敬祜的声音有些沙哑。
“跟上了,会确保孟大人在路上……不受额外的苦楚。”
崔敬祜点了点头,沉默片刻,又道:“省城那边,打点好了吗?”
“七叔公已经安排妥当,只要信到,立刻就能呈上去。”
“好。”崔敬祜缓缓关上了窗户,隔绝了外面的喧嚣。茶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和空气中弥漫的、冰冷的茶香。
孟寰海被押走了。清川县的天,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塌了下来。百姓们远远围观,议论纷纷,惊恐而又茫然。孙掌柜站在钱庄里,看着空荡荡的县衙大门,长长叹了口气。
王主簿等人如同没了主心骨,惶惶不可终日。
而就在孟寰海被押往府城的当天下午,一匹快马冲入了省城。赵铁柱灰头土脸,嘴唇干裂,却死死抱着怀里的密信,一路嘶喊着“八百里加急!清川县令密奏!”,不顾一切地冲向了森严的按察使司衙门。
惊雷,终于在层层乌云压抑之后,乍然炸响!
这盘棋,孟寰海掷出了他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一子。接下来,是满盘皆输,还是绝地翻盘?决定权,已经不在清川县,也不在府城,而在那更高、更远的地方。
清川县的故事,进入了最惊心动魄的时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