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K市已经一周,陈心怡仍会在清晨醒来时恍惚片刻,以为自己还在北京那间狭小的出租屋里。
她从床头柜上拿起水杯,抿了一口,环顾这个高中住过的房间。书架上还摆着她高中时爱看的小说,墙壁上贴着已经泛黄的明星海报,一切都保留着她离家去北京读大学时的模样。父亲执意不改变房间的布局,说这样女儿回来时才会有归属感。
谁能想到,这一走就是八年。
手机震动起来,是阿黎的来电。
“心怡,今晚同学聚会,六点半在母校旁边的‘时光小馆’,你可别迟到啊!”
陈心怡轻轻“嗯”了一声,“我会准时到的。”
“对了...”阿黎顿了顿,“郑杉也会来。”
电话挂断后,陈心怡握着手机站在原地,许久没有动作。郑杉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她走到衣柜前,手指掠过一件件衣服,最终选了一条素雅的米白色连衣裙。镜中的她比大学时瘦了许多,眼底有淡淡的青黑,是长期熬夜加班留下的痕迹。
傍晚时分,陈心怡提前十分钟到达“时光小馆”。这是一家怀旧风格的餐厅,墙上挂满了老照片,角落里摆放着老式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已经有十几个同学到了,见到她进来,纷纷起身打招呼。
“心怡!这么多年没见,你还是这么漂亮!”
“听说你从北京回来了?以后就留在K市了吗?”
“你现在做什么工作呢?”
一连串的问题让陈心怡有些应接不暇。她微笑着——回应,语气温和却有所保留。在外摸爬滚打多年,她已经学会了如何在不透露太多个人信息的情况下保持友善。
“心怡!”叶欣雨从后面扑上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你可算回来了,想死我了!”
看着好友灿烂的笑容,陈心怡终于放松下来。
大家刚刚落座,餐厅门再次被推开。一个身着深蓝色衬衫的高大男子走了进来。
“郑杉来了!”有人喊道。
陈心怡抬头望去,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八年时光,将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学生会主席雕琢得更加成熟稳重。他的肩膀似乎更宽了,面容更加坚毅,眼角添了几道细纹,却丝毫不减魅力,反而增添了岁月赋予的从容。
郑杉与众人打招呼,目光在包厢内扫视一圈,最终落在陈心怡身上。
“心怡,好久不见。”他走到她身边,声音比记忆中更加低沉。
“师哥,好久不见。”陈心怡努力保持平静,手心却微微出汗。
郑杉很自然地在陈心怡旁边的空位坐下,“什么时候回来的?”
“上周。”
“这次回来,还走吗?”
陈心怡轻轻摇头:“应该不走了。”
郑杉似乎想再问什么,但这时又有一批同学到达,包厢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互相询问近况,聊着工作和家庭,不时爆发出笑声。
陈心怡安静地观察着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大多数人看起来变化不大,只是衣着更加成熟,谈吐间多了生活的烟火气。
“睿思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大家的目光齐刷刷转向刚进门的赵睿思。
赵睿思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套装,妆容精致,笑容恰到好处。她径直走向郑杉旁边的空位:“不好意思,单位有点事,来晚了。”
“我们的赵大主任总是这么忙。”有同学打趣道。
陈心怡从大家的交谈中得知,赵睿思如今在市发改委工作,已经是科级干部。而郑杉则在市政府办公室,两人因工作关系时常碰面。
酒过三巡,气氛越发活跃。不知是谁先起的头,大家开始开郑杉和赵睿思的玩笑。
“要我说,你俩都是单身,又都在政府部门工作,多般配啊!”
“就是,干脆在一起算了!”
“郑杉,你可别再错过睿思了!”
赵睿思板起脸,一本正经地说:“别乱开玩笑,我和郑杉就是普通同事关系。”
郑杉也笑着附和:“就是,大家别闹了。我和睿思太熟了,熟到找不到那种感觉。”
陈心怡注意到赵睿思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但很快又被完美的笑容掩盖。作为旁观者,她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一瞬间的失落。
聚会接近尾声,大家交换着联系方式,约定以后常聚。陈心怡起身去洗手间,出来时看见郑杉等在走廊上。
“还适应K市的生活吗?”他问。
“还好,变化很大,但又有很多没变。”陈心怡回答,“有时候走在街上,恍惚觉得自己从未离开过。”
郑杉点点头:“如果需要帮忙,随时联系我。毕竟我在这里耕耘了多年。”
陈心怡道了谢,心里却有些疑惑。大学时,她与郑杉的交集并不多。郑杉高她两级,又是学生会主席,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而她只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除了在一次科技节活动中与他合作过,再无更多深入接触。他如今的关心,让她有些受宠若惊。
聚会结束后几天,陈心怡正在家里整理从北京寄回来的行李,手机响了。看到屏幕上“郑杉”两个字,她愣了片刻才接起来。
“心怡,没打扰你吧?”
“没有,师哥有事吗?”
“就是想问问,你这次回来,确定不走了吧?”
陈心怡握着手机,走到窗边:“嗯,不走了。”
“工作有着落了吗?”
“还没开始找。”陈心怡如实回答。回K市前,她辞去了北京的工作,本想休息一段时间再做打算。
“我们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有个岗位,主要负责对外接待和文件处理,你的专业背景很合适。有兴趣吗?”
陈心怡有些犹豫。在北京的工作,她早已习惯了快节奏和创造性并存的工作环境。事业单位,听起来就沉闷许多。
“你别急着回答,”郑杉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犹豫,“周末有空吗?见面聊聊,我把具体情况跟你说说。”
周六下午,陈心怡提前十分钟到达母校外的“墨香咖啡馆”。这里曾经是学生们最爱光顾的地方,八年过去,装修已经翻新,但格局未变。
郑杉准时出现,身着休闲衬衫和长裤,比聚会那天少了几分正式,多了些许随和。
“等很久了?”他在陈心怡对面坐下。
“刚到。”陈心怡微微一笑。
点了咖啡后,两人陷入短暂的沉默。八年未见,彼此都已是陌生人。
“听说你在北京发展得很好,为什么突然回来了?”郑杉终于开口。
陈心怡低头搅拌着咖啡:“累了,想换个环境。父亲年纪也大了,想多陪陪她。”
这并非全部真相,但她还不愿向不熟悉的人敞开心扉。
郑杉没有追问,转而介绍起工作的具体情况:“这个岗位在对外交流中心,主要负责外宾接待和部分英文文件的翻译整理。工作环境不错,压力不大,很适合想要安定下来的人。”
陈心怡静静听着,心中五味杂陈。面前的郑杉举手投足间透着事业有成的自信,而自己却刚刚从一段疲惫的生活中逃离,前途未卜。这种对比让她不自觉地感到自卑。
“师哥,”她抬起眼睛,“为什么这么关心我的事?”
郑杉愣了一下,随即轻笑:“别多想,只是同学之间的情谊。看到有能力的学妹回老家发展,能帮就帮一把。”
他的解释轻描淡写,陈心怡却隐隐觉得这不是全部理由。但她也说不出别的可能性。
“你认真考虑一下我的建议,”郑杉补充道,“目前来看,这份工作对你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陈心怡点点头:“我会认真考虑的。”
分别后,陈心怡沿着母校外的林荫道慢慢走着。初夏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面,带着她熟悉的气息。这里的一切都与北京不同,没有高楼林立的压迫感,没有行色匆匆的路人,时间仿佛流淌得更加缓慢。
她拨通了阿黎的电话,将见面详情告诉了她。
“我觉得你可以接受这份工作,”阿黎分析道,“你现在最需要的是安定下来,慢慢调整状态。这种单位工作稳定,压力小,正好适合现在的你。”
“但我担心自己不适应那种环境。你知道的,我在北京文创的公司工作惯了,那种刻板的工作氛围...”
“亲爱的,此一时彼一时。”阿黎打断她,“你先试试,不行再找别的。总比一直闲着强,对吧?”
挂断电话后,陈心怡继续漫步。路过母校大门,她驻足片刻。校园里的银杏树比八年前更加茂盛,隐约可见三三两两的学生穿梭其中。那些曾经的自己,怀揣梦想,以为未来有无限可能。而如今,她却像个逃兵,从生活的战场上退下,不知前路在何方。
两天后,陈心怡拨通了郑杉的电话。
“师哥,我考虑好了,接受那份工作。”
“太好了。”郑杉的声音透着欣慰,“下周一我来接你,带你去单位报到。”
“不用麻烦,我自己去就可以。”
“不麻烦,顺路。”郑杉坚持道,“八点半,在你家小区门口见。”
周一早晨,陈心怡早早起床,选了一套得体的职业装,化了淡妆。看着镜中的自己,她深吸一口气,像是要为新的开始鼓足勇气。
郑杉准时到达,开车载她前往单位。路上,他简单介绍了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注意事项。
“中心主任姓王,人很和善。你的直属领导是李副主任,工作认真,对下属要求严格但很公平。”郑杉停下车等红灯,转头看了陈心怡一眼,“别紧张,你的能力足够胜任这份工作。”
到达单位,郑杉陪同陈心怡办理了入职手续,带她熟悉各部门,最后将她送到中心主任办公室门前。
“我就送你到这了,”郑杉微笑道,“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
陈心怡感激地点点头,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王主任果然是位和蔼的中年女性,她热情地欢迎陈心怡的加入,随后叫来了李副主任。李副主任年纪稍轻,戴着金丝眼镜,表情严肃但举止礼貌。他带陈心怡参观了办公室,介绍了同事,最后将她领到靠窗的工位。
“小陈,欢迎加入我们团队。”李副主任说,“今天你先熟悉环境,看看相关资料。明天开始,我会逐步给你安排工作。”
坐在自己的工位上,陈心怡望着窗外的绿树,轻轻吐出一口气。这里没有北京写字楼的高层视野,但阳光正好,树影婆娑,别有一番宁静。
午休时,她收到郑杉的短信:“还顺利吗?”
“很顺利,谢谢师哥。”她回复道。
“那就好。晚上如果有空,一起吃饭?算是庆祝你入职。”
陈心怡犹豫片刻,回复了一个“好”字。
下班后,郑杉带她去了一家环境雅致的小餐馆。不同于聚会那天的喧嚣,也不像咖啡馆聊天的正式,这顿饭吃得轻松愉快。郑杉聊起大学时代的趣事,聊起工作后的见闻,却巧妙地避开了个人感情话题。
“还记得科创节那次,你负责的舞台设计差点被否决吗?”郑杉笑着问。
陈心怡有些惊讶:“你还记得这么小的事?”
“当然记得,”郑杉眼神温和,“你当时据理力争,说传统的红毯配气球太俗气,坚持要用蓝白色系搭配星空背景。最后效果确实很好。”
陈心怡低头微笑:“那是我第一次和师哥合作,紧张得要命。”
“但你表现得很好。”郑杉注视着她,“我一直觉得,你是个很有想法和才华的女生。”
这句话让陈心怡心头一暖。在北京的这些年,她听过许多赞美,但都不如这句让她感动。
送她回家的路上,夜色已深。街灯昏黄,拉长了两人的影子。
“心怡,”在小区门口,郑杉轻声说,“欢迎回来。”
陈心怡抬头看他,灯光下的郑杉眼神温暖,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那一刻,她忽然觉得,回到K市,或许真的是个正确的决定。
“谢谢师哥。”她真诚地说,转身走进小区。
回到家,父亲还在客厅等她。
“怎么样?工作还顺利吗?”父亲关切地问。
“挺好的。”陈心怡在父亲身边坐下,“同事们都很友好,工作内容也不难。”
父亲欣慰地拍拍她的手:“那就好。多亏了郑杉帮忙,找时间请人家来家里吃顿饭吧。”
回到房间,陈心怡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的点点星光。这个她出生、长大的城市,曾经是她急于逃离的地方,如今却成了治愈的港湾。在这里,没有无休止的加班,没有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绩效指标,没有孤独深夜里的迷茫与自问。
手机响起,是阿黎的消息:“第一天工作感觉如何?郑杉有没有再找你?”
陈心怡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没有多做解释。有些事,她自己还没理清头绪。
躺在床上,她回想这一天的经历,回想与郑杉的重逢。命运似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为她打开了生活的新篇章。而对于这一章的内容,她既期待,又忐忑。
闭上眼睛,陈心怡告诉自己,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开始。在归途的终点,或许也是某种起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