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箐禾枯于家昊 > 第15章 唐家昊爷爷∶十八岁的烽火征程

第15章 唐家昊爷爷∶十八岁的烽火征程

1935年的秋风卷着黄土掠过华北平原,唐家洼村口的老槐树下,唐震正帮着父亲收拾秋收的谷穗。十八岁的少年脊背挺拔,手掌被农具磨出薄茧,额角的汗珠顺着晒成古铜色的脸颊滑落,滴进脚下干裂的土地里。他刚过了十八岁生辰,家里蒸了白面馒头,母亲悄悄在他碗底埋了两个鸡蛋——这是村里对成年男子最郑重的祝福。

那天午后,村口突然传来马蹄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三个穿着灰布军装的士兵勒住缰绳,为首的人掏出一张泛黄的布告,高声宣读着国家征召令。“国难当头,凡适龄男丁皆有守土之责……”声音在空旷的打谷场上回荡,惊飞了槐树上栖息的麻雀。

唐震攥着镰刀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他看见父亲的肩膀微微颤抖,母亲扶着门框的身影晃了晃,手里的簸箕“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晚饭时,油灯的光晕里,母亲不停地往他碗里夹菜,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粗瓷碗沿。父亲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半天才说:“去吧,家里有我。”

临走前一夜,唐震躺在土炕上,听着窗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他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镇上赶集,爷爷给他买的糖画;想起和邻家妹妹在麦垛旁追逐打闹,妹妹塞给他的野酸枣;想起父亲教他耕地时说的话:“土地要守,家更要守。”他不知道“国”到底是什么模样,只知道士兵说,再不去,日本人就要打到家门口了。

第二天清晨,母亲把连夜缝好的布鞋塞进他背包,鞋里还垫着一层厚厚的棉花。父亲往他怀里塞了个温热的熟鸡蛋,粗糙的手掌在他背上拍了拍:“照顾好自己,给家里捎信。”唐震对着爹娘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跟上队伍,不敢回头。他怕看见母亲哭红的眼睛,怕看见父亲强装镇定的脸。

队伍沿着土路缓缓前行,身后是越来越远的村庄轮廓。同去的还有邻村的二柱子、三娃,几个半大的少年一路沉默,只有脚步声在寂静的旷野里回响。唐震摸着背包里母亲绣的平安符,上面歪歪扭扭绣着“平安”二字,针脚密密匝匝,像是母亲没说出口的牵挂。

他们在县城集合,换上了统一的灰布军装。领军装那天,唐震第一次穿上有口袋的衣服,他把家里的地址工工整整写在纸条上,贴身揣着。训练场上,他学着握枪、瞄准、匍匐前进,磨破了膝盖和手掌,血痂结了又掉,掉了又结。夜里躺在营房的大通铺上,他常常望着窗外的月亮发呆,不知道爹娘睡了没有,地里的麦子收完了没有。

有老兵说,这仗打不了多久,等把日本人赶出去,大家就能回家种地了。唐震信了,他数着日子盼,盼着收到家里的来信,盼着战争结束的那天。他把省下来的口粮换成信纸,一笔一划地写着:“娘,我很好,勿念”“爹,地里要多上些肥”,却从来不敢问什么时候能回家。

深秋的风越来越冷,队伍开拔的命令突然下达。唐震跟着大部队登上闷罐火车,车厢里挤满了士兵,空气里弥漫着汗味和煤烟味。火车哐当哐当地向前行驶,窗外的风景从熟悉的平原变成陌生的山川。他扒着车窗向外望,只看见连绵的群山在暮色中渐渐模糊。

十八岁的唐震并不知道,这一别竟是漫长的岁月。他以为的“一阵子”,会变成后来的八年浴血奋战;他以为的“很快回家”,会让爹娘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了无数个春秋。他更不知道,自己胸前的平安符会在枪林弹雨中被打穿一个洞,不知道自己会在冰天雪地里啃着冻硬的窝头,不知道胜利的那一天,他会站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对着家乡的方向深深鞠躬。

火车驶进沉沉的黑夜,唐震把脸贴在冰冷的车窗上,仿佛还能看见唐家洼的灯火,看见爹娘在油灯下等他回家的身影。他握紧了手中的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守住这片土地,才能守住家。只是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这场十八岁开始的战争,会成为他一生最深刻的记忆,会让“回家”两个字,在往后的岁月里,变得如此沉重而滚烫。唐震也因此在战场上落下了病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