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清澜录 > 第5章 第五章 棋局初开

第5章 第五章 棋局初开

清晖阁内,沉香袅袅,余韵悠长。青铜连枝灯的光晕稳定地笼罩着室内五人,将她们的身影投在身后的素壁上,拉长,交织,仿佛一幅动态的夜议图。窗外,夜色已然浓重,风雪似乎也倦怠了些,只余下偶尔卷过屋檐的呜咽,更衬得室内静谧深沉。

王璎、周淑仪、荀文君、袁芷四人将所知情报一一陈述完毕,目光都聚焦在谢风清身上,等待着她的决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忧虑、期待与绝对信任的凝重气息。她们带来的消息并不令人愉快,甚至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但奇怪的是,当看到谢风清那沉静如水的面容时,她们心中的慌乱竟奇异地平复了不少。

谢风清没有立刻说话。她缓缓起身,步履轻盈地走到东侧墙壁那幅巨大的江东舆地图前。地图上山川纵横,城邑星罗,在灯光的映照下,那些用朱砂、墨笔标注的符号仿佛活了过来。她的目光沉静地掠过地图,指尖虚悬,最终落在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那一片区域。

那里,是吴郡、会稽郡的所在,是江东的核心,也是陈郡谢氏、琅琊王氏等侨姓士族南渡后,历经数代经营,与顾、陆、朱、张等江东本土大族利益交织最深、根基最为牢固的地带。她的指尖沿着海岸线缓缓移动,划过那些标注着盐场符号的节点,又顺着纵横交错的水道,划过几个关键的漕运枢纽。

她的动作很慢,带着一种深思熟虑的韵律。王璎等人屏息凝神,她们知道,谢风清并非只是在看地图,她是在脑海中推演,在权衡,在构建一幅更宏大的战略蓝图。

终于,她收回手指,转过身,面向众人。灯光下,她的侧脸轮廓清晰,眼神深邃,不见丝毫面对危机的焦躁,反而有一种成竹在胸的从容。

“陛下的心思,荀俭、崔浩的手段,我们都已明了。”她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他们从盐铁、漕运入手,直指我等命脉,看似凌厉,实则也暴露了其急于求成的心态,以及……根基尚浅的弱点。”

她没有急于谈论如何反击,而是先点出了对手的破绽。这冷静的分析,让周淑仪等人精神一振。

“盐铁之利,根植于地方,依赖于灶户、矿工、运输、销售,盘根错节,岂是度支部一纸空文就能轻易切断?荀俭再精于算计,他的手,暂时还伸不到江东每一处盐场、每一座矿山的实际运作中去。”谢风清的目光转向周淑仪,“淑仪,度支部的核查清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确保我们在江东的管事、合作的家族,能够顶住压力,维持正常的生产和流通。关键不在于账面上如何应对,而在于实际控制力不能丢。”

周淑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谢风清又看向荀文君:“漕运亦然。崔浩可以撤换官员,但漕运依赖的是船工、水手、码头力夫,是多年形成的运作惯例和利益网络。新官上任,若不得人心,不懂实务,必然处处掣肘。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哪些位置被换了人,更是那些被换下来的老人,他们的去向、他们的态度,以及……新的管理者,是否会触动底层漕工的利益,引发不满。”

荀文君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姐姐的意思是……祸兮福之所倚?他们看似夺权,实则可能埋下动荡的种子?”

“不错。”谢风清赞许地颔首,“所以,当前之要务,并非在朝堂上与他们争一时长短,那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我们要做的,是巩固我们的根本,静待其变,甚至……可以引导其变。”

她重新坐回榻上,姿态优雅,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王璎和袁芷身上,开始了具体的部署,语气清晰而果断:

“璎妹妹,”她首先对王璎说,语气郑重,“你方才所言,联络吴郡顾氏、会稽孔氏等江东本土大族,此乃重中之重。但这联络,不能是空泛的示好,更不能显得我们急于求援,落了被动。”

她微微前倾,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点:“就以赏梅为名吧。我记得,城西灵谷寺的梅花,今年似乎开得极好。你以你的名义,也代我下一份帖子,邀请顾夫人、孔夫人,还有朱家、张家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夫人,三日后一同前往赏梅品茗。不必提及朝堂之事,只叙家常,谈风月,论诗画,重温世交之谊。”

王璎立刻领会了其中的深意。主母间的社交,看似闲适风雅,实则是维系和巩固家族联盟最有效、也最不引人注目的方式。通过赏花、宴饮、礼佛这些活动,可以传递信息,协调立场,在轻松的氛围中达成默契。谢风清让她出面,既是利用琅琊王氏与江东士族历来密切的关系,也是避免自己刚归来就过于张扬,显得咄咄逼人。

“我明白,”王璎点头,“顾夫人最喜王右军的字,我正好新得了一幅摹本,可借此机会请她品鉴。孔夫人则素好佛法,灵谷寺的主持与我相熟,可安排一场小规模的法会。”

“甚好。”谢风清眼中露出赞赏之色,王璎的机敏总是能让她省心不少。她随即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更具前瞻性,也更为大胆的想法:

“此外,还有一事,需格外留意。”她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探索的意味,“陛下扶持寒门,固然是为了制衡我等,但寒门之中,亦非铁板一块。荀俭、崔浩之流,是甘为陛下鹰犬、急于上位的幸进之人。但寒门之中,难道就没有真正有才学、有抱负,却因门第之见而郁郁不得志,甚至对当前这种一味逢迎、排除异己的风气感到不满的人吗?”

这个问题,让在座的几位贵女都微微一怔。她们自幼生活在顶级门阀的圈子里,习惯了高高在上,虽然也知寒门士子的存在,但很少会真正去关注、去思考其中是否有可堪造就之辈。

谢风清的目光变得深邃:“顶级门阀的延续,固然依赖于血脉与联姻,但亦需不断吸纳新鲜血液,尤其是……真正有才能的血液。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虽是前朝旧事,亦有其理。如今朝中寒门得势,但那些依附于荀、崔之人,多是趋炎附势之徒,根基浅薄,难成大事。我们需要的,是那些家世清贫,却有真才实学,心存志气,不愿同流合污,因而在现实中可能处处碰壁、心怀郁结的寒门才俊。”

她看向荀文君和周淑仪:“文君,淑仪,你们家中父兄或在朝为官,或结交广泛。请你们暗中留意,特别是那些在太学、或是在各部曹担任低级官吏的寒门子弟,可有这样的人物?不必急于接触,先观察其品行、才学,尤其是观其言论,是否对时局有独到见解,是否存有清正之气。”

她又看向袁芷:“芷妹妹,袁氏门生故旧遍布各州郡,尤其在北来侨民中颇有声望。也请留意那些有学识、有能力,却因出身而难以晋升的寒士。或许,他们现在只是小小的文书、幕僚,但未来,未必不能成为我们的臂助。”

这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布局。在巩固江东基本盘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从寒门中挖掘和培养潜在的人才。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危机的需要,更是为谢氏家族,乃至整个士族集团的长远未来储备力量。此举若能成功,将打破皇权试图制造的“士族-寒门”二元对立,化被动为主动。

王璎眼中闪过一道亮光,她完全明白了谢风清的意图:“阿清,你是想……效仿古之孟尝君,养士于门下?只是更加隐秘,更有选择?”

谢风清微微颔首,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可以这么理解,但目的并非单纯养士。我们要找的,是志同道合者,是能在未来的棋局中,与我们一同落子的人。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墙壁上那幅巨大的舆地图,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尚未被发现的寒门才子,如同散落在棋盘各处的潜在活棋,正等待着被唤醒,纳入这盘关乎天下大势的棋局之中。而寻找这些棋子,将是接下来至关重要的一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