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喻的电脑屏幕在深夜泛着冷光。
“绳结束缚艺工作室——安全、美学与权力边界”
页面设计极简,没有露骨的图片,只有几段干净的文字:
“绳结不是束缚,而是对话。”
“绳师的第一课:学会聆听皮肤的呼吸。”
她想起周叙白在法庭上分析证据链的样子——那种近乎冷酷的专注,和这里描述的“绳师准则”莫名重合。
鼠标悬在“预约申请”上,犹豫三秒,点击。
问卷跳出来,问题出乎意料的学术:
“您认为‘疼痛’在束缚艺术中的作用是?”
A. 惩戒手段
B. 感官唤醒
C. 信任测试
温喻的指尖在键盘上停顿。
她忽然想起周叙白领针上的锁链——精致、冰冷,却暗含某种秩序。
选了C。
下一题:
“如果被要求保持某个姿势,您更关注?”
A. 体力的消耗
B. 造型的美感
C. 指令者的意图
她选了C,又删掉,改成B——她不想显得太急切。
提交前,最后一题是填空:
“您想尝试绳结的深层动机是?”
温喻盯着空白框,想起许多事——
?母亲捏着她手腕调整表带的力度
?周叙白说“应当”时微微扬起的眉峰
?论坛里那张血绳照片带来的战栗
她慢慢打字:
“我想知道,被规则塑造和自愿臣服……有什么区别。”
发送。
页面弹出提示:
“您的申请已进入评估,我们将于72小时内联系您。”
温喻合上电脑,发现窗外天已微亮。
第二天上班,主编兴奋地拦住她:
“市政厅要做反暴力公益展,点名要你的‘血绳玫瑰’系列!”
温喻一怔:“那是……未完成的草稿。”
“正好!他们说就爱这种‘疼痛与治愈’的冲突感。”主编压低声音,“听说评委里有法律界人士。”
温喻的钢笔滚落在地——周叙白上周刚被聘为市法律顾问。
当晚,“绳结束缚艺工作室”回复了邮件:
“您的问卷答案很有趣,但我们注意到您缺乏实践经验。建议先参加本月27日的‘绳结安全讲座’(地址:青松大厦18B)。
PS:请勿穿高领衣物。”
温喻点开附件地图,瞳孔骤缩——
青松大厦,正是周叙白律所的所在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