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晴日星海 > 第22章 第 22 章

第22章 第 22 章

单反相机取景框里那次短暂的失焦,像一颗投入顾云深心湖的石子,涟漪扩散的速度和范围远超他的预期。那份因近距离接触和林星纯粹喜悦而引发的、被他强行压下的悸动,并未随着林星的离开而消散,反而在独处的寂静中,变得更加清晰和不容忽视。

他意识到,某种界限正在变得模糊。他不再是那个纯粹出于理性、甚至带着一丝居高临下心态的“教导者”。林星的视角,林星的情感,林星的存在本身,正以一种他无法掌控的方式,渗透进他高度秩序化的世界,搅动着深埋于冰层之下的暗流。

这种认知带来了一种陌生的焦灼感。他习惯于掌控,习惯于明晰的定义和边界。而此刻,他感觉自己正站在一片迷雾渐起的领域,脚下坚实的土地变得松软,方向难辨。

然而,另一股力量,一股被林星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和毫无保留的分享欲所点燃的、微弱却顽固的好奇与渴望,又在牵引着他,让他无法彻底退回到安全的距离。

在这种矛盾的心绪中,一种新的互动模式,悄然在他们之间建立起来——线上聊天的常态化。

最初的契机,依旧是摄影。

林星将顾云深教导的技巧投入了狂热的实践。他开始像个小小的探险家,用镜头重新审视他早已熟悉无比的送餐路线上的每一个角落。而他的发现,总会第一时间通过手机,传递到顾云深那里。

「顾老师!您看!我今天发现巷子口那堵破墙上的爬山虎,逆光的时候脉络像会发光一样!(图片)」

「路过小学,抓到一张小朋友们放学排队,一个个小书包晃来晃去,好可爱!(图片)」

「今天阴天,拍出来的街道是另外一种味道,灰蒙蒙的,但霓虹灯提前亮了,感觉有点赛博朋克?(图片)」

这些信息不再局限于固定的送餐时间,它们会在清晨、午后、黄昏、甚至深夜,不定时地闯入顾云深的手机屏幕,像一串串跳跃的音符,打断他原本连贯而单调的工作节奏。

顾云深最初的处理方式是延迟回复。他会等到一个任务段落结束,或者感到疲惫需要休息的间隙,才拿起手机,点开图片,冷静地给出技术性的点评:「构图有进步,但高光部分过曝了。」「动态抓拍不错,焦点再实一点更好。」「色调可以,注意水平线。」

他的回复简洁、客观,试图维持着那条正在模糊的界限。

但林星的分享并未因这种略带距离感的反馈而减少,反而愈发蓬勃。他似乎并不在意顾云深点评的“干货”含量,更在意“分享”这个行为本身。顾云深的任何回应,哪怕只是一个“嗯”字,似乎都能让他获得莫大的满足,继而激发他更多的分享欲。

渐渐地,顾云深发现自己等待回复的间隔在缩短。有时,手机提示音响起,他的目光会不由自主地从电脑屏幕上移开,瞥向那亮起的屏幕。有时,他会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指,鬼使神差地主动点开与林星的聊天界面,看看是否有新的消息。

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照片和文字,像一扇扇开向他无法亲身体验的、鲜活世界的窗口。透过这些窗口,他看到了这个城市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细微的表情,看到了林星眼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与趣味。这是一种奇特的、间接的参与感,让他这个习惯于置身事外的观察者,也被动地、却无法抗拒地,与那个喧闹而温暖的世界产生了联结。

改变发生在一次学术会议期间。

顾云深出差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封闭式学术会议。会议日程排得很满,报告、讨论、晚宴,充斥着艰深的术语和不见硝烟的思维碰撞。他置身于熟悉的学术精英群体中,运用着他得心应手的逻辑和语言,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轨。

然而,在茶歇的间隙,当周围充斥着关于某个前沿理论的争论时,他却下意识地拿出了手机。没有新的消息。他点开相册,里面存了几**星前几天发来的照片——一张是雨后天晴,路边积水洼里倒映着一角蓝天和电线;另一张是傍晚的菜市场,摊主正在收摊,暖黄色的灯光下弥漫着疲惫而安宁的气息。

看着这些与眼前环境格格不入的图像,顾云深紧绷的神经竟奇异地松弛了一丝。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林星的信息。

「顾老师,您开会忙吗?刚刚送餐看到天空有彩虹!虽然只有一小段,但颜色好清楚!(图片)」

照片里,城市灰蒙蒙的建筑背景上,确实架着一弯浅淡却清晰的彩虹,像是匆忙之中被画笔随意抹上去的一道色彩。

顾云深看着那张照片,又抬头看了看会议室窗外阴沉沉、毫无生气的天空。一种强烈的割裂感涌上心头。他身处高规格的学术殿堂,讨论着人类智慧的尖端,而千里之外,一个年轻人正为了一小段转瞬即逝的彩虹而欢欣鼓舞,并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他分享。

哪一种真实更接近生命的本质?他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延迟回复,也没有只做技术点评。手指在屏幕上停顿片刻,他敲下了一行字:「看到了。很清晰。」

发送。

几乎是立刻,林星的回复就跳了出来,是一个憨笑点头的卡通表情。

那一刻,顾云深清晰地感觉到,心底某个坚硬的角落,又软化了一分。那条他试图坚守的界限,在这一次跨越空间的、简单的彩虹分享中,被无声地逾越了。

从那次之后,他们的线上交流变得更加……自然,或者说,更加“私人”。

顾云深开始主动分享。不再仅仅是回应,而是发起。

某天深夜,他结束工作,走到窗边,看到一轮清冷的圆月挂在墨蓝色的天幕上,周围没有一丝云彩。他拿起手机,对着月亮拍了一张。照片拍得并不算好,手机夜景模式的算法让月亮边缘有些模糊,但清辉洒落的感觉捕捉到了。他将照片发给了林星,没有附加任何文字。

几分钟后,林星回复了:「哇!今天的月亮好圆好亮啊!像个大银盘!顾老师您还没休息吗?早点睡呀!」

文字后面跟着一个打着哈欠、揉着眼睛的兔子表情。

顾云深看着那个表情,嘴角微微动了一下。他没有回复关于休息的叮嘱,只是看着那条信息,直到屏幕自动暗下。

还有一次,他在翻阅一本旧版诗集时,看到一句描写星空的诗,意境空灵悠远。他下意识地拍下那一页,发给了林星。

这次林星回复得慢了一些,似乎是在仔细辨认那些繁体字:「顾老师,这诗写的星星真美啊,虽然有些字我不太认识,但感觉好像能看到那片天空一样。」

顾云深看着这条回复,心中泛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他将知识与美分享给了林星,而林星用他最质朴的感知力,直接触碰到了那文字背后的意境。这种跨越知识壁垒的、纯粹的情感共鸣,带给他的触动,远比一次成功的学术研讨更为深刻。

他们之间的聊天内容,也逐渐超出了摄影的范畴。林星会分享他送餐路上听到的有趣对话,看到的有趣招牌,甚至只是抱怨一句今天天气好热,或者开心地报告今天接了个大单。

顾云深的回复依旧简短,但不再冰冷。他会问:「哪个路口?」「招牌写了什么?」「注意防暑。」「恭喜。」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对话,像细密的针脚,将两人原本平行的生活,一点点缝合起来。一种基于日常分享的亲密感,在无声无息中滋生、蔓延。

顾云深的书房,曾经是他隔绝外界、沉浸于思维的绝对领域。而现在,这里却时常回荡起手机信息的提示音,屏幕上会亮起那些与学术无关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图像和文字。他发现自己开始习惯在这种“干扰”下工作,甚至……隐约期待这种“干扰”。

他看着窗外,夜色深沉。手机屏幕安静地躺在书桌上,但他知道,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那个年轻人可能正结束一天的奔波,或者正准备分享他睡前看到的最后一点星光。

他们不再仅仅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见面。一条无形的线,通过掌中方寸的屏幕,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一场跨越空间、持续不断的、无声的对话。

这场对话里,没有宏大的主题,没有复杂的逻辑,只有最日常的碎片,最细微的感受。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分享,像涓涓细流,持续不断地冲刷、侵蚀着顾云深内心那座冰封的堡垒。

他站在理性的悬崖边,清晰地感受到脚下冰层的松动和融化。而悬崖之下,是那片由林星带来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却也因此而显得生机勃勃的温暖海域。

他知道,自己正在坠落。

以一种他无法控制,也……不想再控制的速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我的18岁男房客

宁得岁岁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