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待心中激荡的心绪恢复平静,苏曜便侧身对妻子道:“对了,还有一件事差点忘了。今天钓鱼的时候,我跟河里的龙王爷说了,年底要送双倍的东西到慈幼院去,瑛娘你帮我记着,别忘了。”
“忘了龙王爷要怪罪的。”虽然不一定有龙王爷,但这种事可不能忘了。
“知道了。”孙氏应下,并道:“今年的天比往年都要冷,我和几个街坊邻居前些日子还在商量这事呢,到时候多备些炭火,也让他们过个暖年。”
“今年比往年冷吗?”苏曜还真没注意这事,听到妻子已经是第二次提起今年更冷这个话题了,便细问起来。
“冷!”孙氏肯定点头,“韩家媳妇是从北面嫁过来的,她说她娘家那边已经下雪了,比前些年早了好几天呢。”
“往年这样的情况,必是会更冷的。”
“今年家里人的冬衣,我预备着多放棉花。尤其是瑞儿的衣裳,去年他年纪还小多半时间都在屋子里待着,厚衣裳做多了浪费。但今年就不行了,孩子大了每天都要出去玩,冬衣做薄了我怕他一出门就冻着。”
苏曜点头,“是得做厚一些,孩子不能冷着。”
夫妻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又商量了一会儿,才沉沉睡去。
……
第二天,苏瑞醒得比较晚。
虽然他从小就身体健康,很少生病。但前一天毕竟走了那么远的路,中途在河边钓鱼的时候还到处跑,所以疲倦是肯定的。
苏曜和孙氏也知道这种情况,没让人去打扰他,一直让他睡到了日上三竿。
等苏瑞醒来,就看到祖母坐在床的对面缝衣服。
“祖母!”
他顿时惊喜地喊了起来,要知道自从他满了三岁,祖父就说他是一个“小大人”了,不但要开始识字读书,还要自己睡一个屋。自那以后,祖母就不再守着自己醒来,而是在正房等着自己起来后去问安。
苏瑞觉得自己好久好久没有一睁眼就看到祖母了!
“祖母,瑞儿好想好想你啊!”
“一睁眼就看到了祖母,今天好开心!”
听到这话,孙氏从昨晚便高兴着的心情就更高兴了,脸上也露出了情不自禁的笑容。她放下手里的针线,走到床边问道:“祖母也很想瑞儿,看到瑞儿也开心!”
“瑞儿你饿不饿啊?”
“祖母今早让田婶做了你喜欢吃的鱼汤面,香着呢。”
“哇,那我要吃一大碗!”苏瑞还真的有些饿了,连忙爬起来。但他一使劲,便感觉到自己的四肢,特别是两条腿又酸又痛,顿时“哎呦”了一声又倒回了被褥上。
“祖母,我腿疼……”
苏瑞把腿伸出被面,可怜兮兮地道:“好疼好疼,像被蚂蚁咬了!”他以前搬蚂蚁玩不小心被咬的时候就是这么疼,现在都不敢玩了。
“慢点慢点,这是路走多伤着了。”
孙氏紧走几步,心疼地摸了摸苏瑞皱起来的小脸,末了一边揉着苏瑞的胳膊腿一边道:“都怪你祖父那个不着调的,带你走了那么远的路去钓鱼!明明城里也有那些池啊河啊的,哪里不能钓呢,就他偏偏要往城外跑。”
"瑞儿乖,以后可不能再走那么远的路了,你还小呢。你祖父那个老头子也是的,不知道背着你。人家伤筋动骨要养一百天,你这个怎么也得养两三天才能好。”
“你这几日啊就不要出去玩了,好好在家里休息。过些日子是隔壁张老太爷寿辰,到时候祖母带你吃席去。"
苏瑞歪在祖母的怀里,好奇道:“张爷爷要过生辰了?”
“是寿辰,”孙氏纠正,然后道:“年少贺生,年老祝寿,人一过五十便可以过寿辰了,在此之前便都是生辰。”
“张家老太爷今年五十九,老人讲究过九不过十,张家便想着今年给他大办一场,请我们这些街坊邻居们都去贺贺,热闹热闹。”
“帖子都已经送过来了,就在五天后。”
“哦……”
苏瑞恍然,想了想道:“所以我们家只有曾祖父可以过寿辰,祖父祖母、爹娘还有我,过的都是生辰。”因为祖父以前说过,家里只有曾祖父年满六十,其他人都没有。祖父和祖母今年都是四十五岁,比瑞儿大四十一岁半!
“对,不过你曾祖父不过寿辰,等他老人家回来了,你可别在他面前提这事。”
至于为什么不过寿辰,孙氏没解释太多。见苏瑞从刚才的酸痛劲里缓过来了,便让他穿好衣裳,“如今天是越来越冷了,瑞儿你要多穿些衣裳,免得着凉。”
提起衣裳,苏瑞便想起自己昨天穿出去的旧衣。因为在外面又跑又跳,还时不时坐到草地上,跑到草丛中,回来后便发现袖子破了。
“祖母,我昨天穿的旧衣破了。”
“不碍事,补一补也能穿。”孙氏安慰,并随口道:“正好你祖父昨晚跟我说他向龙王爷许了愿,今年要翻倍地往慈幼院送东西。”
“到时候祖母就把你一些穿不上了的衣裳送过去,那边也有和你差不多大的小娃娃呢,我们家的旧衣大都往那边送的。积善行德是好事一件,善事做多了呀,菩萨会保佑你健健康康的,不生病。”
苏瑞高兴道:“那我跟祖母一起去。”他没去过慈幼院呢。
孙氏应下,“行,祖母带你一起去。”
过了几日,苏瑞养好了身体,又继续蹦蹦跳跳了。
而去张家吃席的日子也到了。
这天吃早饭的时候,他在心里跟难得在白天上线的009说话:“009,我们今天要去隔壁的张爷爷和张成大伯父家里,张爷爷就是经常和祖父一起钓鱼的那个张爷爷,他是张成的祖父。009你还不认识他们吧,张成的大伯父是苏州的大商人哦。”
“赚了好多钱,可厉害了!”
“祖父说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张爷爷年轻时候还要厉害。”
009听到苏瑞的话后有些不服气,毕竟苏瑞不肯绑定系统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要向这位‘张伯父’那样,成为一个厉害的大商人。
于是它道:“苏瑞,我们丞相系统也是很厉害的。”
“很多丞相也会赚钱。”
但苏瑞不信。
刚得到这个‘丞相系统’的时候,他就问过祖父‘丞相’是什么了。祖父说丞相、宰辅这些都是前朝的称呼了,如今这个位置上的人叫做阁老,最厉害的又叫首辅。而阁老以下,便是六部尚书、侍郎这些一二品官员。
曾祖父就是正三品的户部侍郎,但苏瑞没看到曾祖父赚钱!
而且上回他还听到祖父和祖母说话,祖父说曾祖父年轻时候俸禄总是不够花,还要曾祖母熬夜刺绣赚钱养家,以至于曾祖母操劳过度,没享几年福就走了。
祖父说到这个时可生气了!
爹就更不用说了,祖父和祖母每年都要存一些钱,就为了给爹在京城买房子呢。他们说京城的房子是皇帝赐下给曾祖父的,等曾祖父致仕了要还回去,到时候爹就没有地方住了,所以要攒钱给爹在京城买房。
由此可见,做官不但不能回家,还没钱!
009:“……”
无法反驳,本朝官员的俸禄确实不高,在京城买不起房的大有人在。若论家底,许多官员还真的及不上商人。
009自闭掉线了,而苏瑞吃过早饭后,高高兴兴地跟着祖父、祖母前往隔壁张家。
说是隔壁,但其实也有一段距离。
因为苏家所在的平安巷家家户户都是齐整的二、三进院子,大的有好几亩,小的也有几分地。那白墙黑瓦的高大院墙内除了住人的房子外,有的还建了亭台楼阁、花园水榭,而后者都占地颇广,小不到哪儿去。
张家也是如此。
他们家是五年前搬过来的,因为家中子孙众多,枝繁叶茂,所以张老太爷当年一口气买下了四座相邻的宅院,打通后连成了一家。是以张家房屋众多,比城里某些四进的宅邸还要宽敞,同时也是平安巷最大的人家。
一路上,苏瑞乖乖地仍由祖父牵着他的手,一边走一边好奇地左右打量。然后发现跟上次来时相比,张家的布置又不一样了——花木、摆设跟以前不同,就连柱子上的红漆都是新刷的,廊上描绘的花纹也不一样。
除了这些之外,沿途的树上、亭子里还挂满了红绿两色的绸带。它们有的被扎成了红花模样,有的又被修成了绿叶模样,风一吹便四处飞舞。
祖父说这是因为张家有钱,可以时常换新,也能让树长出绸花。
苏瑞也想变得有钱,所以一路上他东看看西看看,觉得好的都记下来。这样等他以后赚了钱就可以给祖父、祖母办一个同样热闹的寿宴!
“祖父,等你五十九岁时,瑞儿也要办一场寿宴。”
“请好多人来给祖父贺寿!”
孙子有这份心,苏曜当然不会拒绝,乐呵呵地道:“那祖父就等着了,不过瑞儿啊,过寿最要紧的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平平安安,人多不多倒是不要紧。”
“你有这份心,祖父就很高兴了。”
“哈哈哈……”
苏瑞认真记下。
……
张家不仅房子大,伺候的下人也多。
苏瑞和祖父、祖母被匆匆赶来的张家老太爷、张家大老爷迎进门的时候,从门口到前院,再到二门,就见到了一二十个不同的面孔。
这些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喊张家大老爷和大夫人为“爹”、“娘”。
苏瑞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吓了一跳,怀疑张家大老爷和大夫人是妖怪。不然他们怎么能生那么多孩子,还个个不一样呢?
妖怪才能一胎十八个!
而且外头的人都说张家大老爷是“笑面虎”,还说他会变脸。
会变脸的大老虎,可不就是个妖怪嘛。
后来还是祖父解释了,祖父说朝廷有令‘公侯家奴二十,大夫依品级递减,民间不得蓄奴。若取,则以雇代之’。比如苏瑞的曾祖父现在是正三品的户部侍郎,按制可蓄奴八人。而六品以下,像苏瑞爹的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就只可蓄奴两人。
也就是说苏家可以有签了卖身契的奴仆十人,雇佣的帮佣则不限制。只要有钱,并且依照朝廷律令签订了契约,想雇一百个都行。
不过苏瑞的曾祖父苏樑觉得蓄奴动摇国本,而且家里人少,不必讲究什么排场,所以不管是京城的家还是苏州的家,仆从都很少。
但像苏家这样守规矩的人家不多。
雇佣来的人不但不能随意打骂,还要按时发放饷银,并且朝廷还规定了雇佣一个人的最长期限只有二十年,很多人并不愿意。他们想要前朝那种卖身给自家,不但任劳任怨,生下的孩子也属于自家奴仆的‘家生子’方式。
所以有些聪明人就想出个办法。
你朝廷不是不许蓄奴嘛,那我就将奴仆收做“干儿子”、“干女儿”,并让他们喊自己为‘爹’、‘娘’*。如此一来不但避开了契约,饷银还能省下一些,打骂“干儿子”、“干女儿”更是成了“家务事”,即便打死了人官府也不会太追究,大不了赔一笔钱。
官员家里为了名声、为了不被御史参情况还好些。奴仆的名额不够,他们就从贫苦人家雇佣,认干亲的情况较少。但在民间,将卖身契改为认亲契,将奴仆收做“干儿子”、“干女儿”的现象就很普遍,张家便是如此。
苏瑞当时年纪小,左耳听着“朝廷有令”,右耳听着“家务事”……
最后除了得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结论外,他就只记住了张家不但有张成这样的亲儿子亲女儿,还有很多“干儿子”和“干女儿”。
今天再来到张家,他一边乖乖地让祖父牵着他的手,一边好奇地望来望去,心里悄悄地数张成大伯父又多了几个“干儿子”、“干女儿”。
一个、两个、三个……
等两人坐下来,苏瑞便掰着手指,小声地跟苏曜道:“祖父,张成大伯父又多了六个儿子,八个女儿哦,有的比他还要老!”
让一个老婆婆喊自己“爹”,也不知道张成大伯父会不会折寿。
苏曜:“……”
他抬起头看了看,观察了一番后便用同样小声的声音跟孙子解释:“今天的生面孔应该不是张家的奴仆,是张家临时从外头雇来的。”
“这种临时雇佣的,不用喊张大老爷为爹。”
养奴仆也是一件费钱的事,张家还没富裕到为了长辈偶尔一次的寿宴,新买这么多人的地步。而近些年民间蓄奴之风盛行,有些人家为了排场,就会临时从外头雇人回来,苏曜觉得张家此次便是如此。
苏瑞“哦”了一声,他还以为自己猜对了呢。
不过不等他失落太久,一道熟悉的嗓音就从身后响了起来。
“苏瑞!”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规定,公侯家可以拥有奴婢20人,一品官员可以拥有奴婢12人……以此类推。另外将奴仆认作“干儿子”、“干女儿”的事也发生在明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张家、传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