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纽约沉浸在冬日的冷冽之中,窗外的风卷着细雪掠过街角,街灯在积雪尚未融化的路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城市仿佛被一层柔光包裹,安静得只剩下偶尔驶过的车灯和风声。
公寓里暖气运行的声音轻微而规律,杨琳坐在书桌前,窗帘半掩着,外面的雪影偶尔透进来。她低头看着摊开的笔记本,笔悬在手中,却迟迟没有落下。几行字迹停在前一页的末尾,像是被突然中断的思路。她的神情凝重,眉心微蹙,眼神不自觉地飘向窗外。
这几天,纽约大学发来的研究助理邀请像一块石子,落入她原本稳定而清晰的生活轨迹中。它带来了令人心动的可能,也悄然改变了她对未来的预设。
是接受,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更大的学术网络,甚至可能意味着在纽约重新开始博士阶段?
还是留在波士顿,继续推进已有的研究,在熟悉的体系中稳步完成接下来的路?
她轻轻合上笔记本,指尖敲了敲封面,又顿了顿,发出一声近乎无声的叹息。
这不仅仅是一次关于城市或学校的选择,而是一次全然的生活重塑。
沈奕从厨房端着两杯热茶走进来,看到她坐在桌前出神,悄声将其中一杯放在她面前。
“还在想这件事?”他问。
杨琳点了点头,双手接过茶杯,暖意透过瓷壁缓缓传进掌心,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手竟有些冰凉。
“我有点犹豫。”她坦白道,“我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是……波士顿的研究也很重要,我已经走了这么远,真的要在这个时候转变方向吗?”
沈奕坐在她对面,端起茶杯没有立刻作声,只是静静听着她说。
“而且……”杨琳轻轻吸了口气,“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还是只是因为现实、推荐、机会这些外力推着我走到这里。”
沈奕听着,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轻声说道:“可现实从来都不是外力,它就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我们不是站在一个真空的理想空间里做选择。”
他看着她的眼睛,语气沉稳却不失温度:“真正成熟的决定,从来不是排除掉所有干扰之后的理想,而是在复杂的局势里,找到自己真正能承受、也愿意承担的那个方向。”
杨琳怔了一下,她望着沈奕,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这个回答不带劝说,却像是某种深层的提醒,温柔地把她从犹豫和焦虑中拉回现实,也拉回自己。
她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茶,杯沿已经微微染上了一层白雾,她轻轻吹了口气,然后抬头,嘴角扬起一点微不可察的弧度。
“你总是这样,”她轻声说,“让我把复杂的事想得清楚一些。”
沈奕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握住她的手,指腹温热,像是坚定又安静的回应。
“我支持你。”他说,“不管你选哪条路,只要那是你真正想走的,我都愿意陪你一起。”
这句话像是冬夜里的一束灯光,照进她心里某个一直发凉的角落。
杨琳深吸一口气,仿佛终于卸下一些压力。她点了点头,轻声回应:“我想再认真想一次,但这次,不是逃避选择,而是面对它。”
沈奕握着她的手,轻轻一笑:“好,我们一起想。”
窗外的雪仍在缓缓飘落,灯光在落地窗上映出他们两人的倒影。
决定的重量,从来都不是靠独自背负才显得有意义,而是在有一双温暖的手,愿意在你犹豫时托住你,在你坚定时并肩同行。
而此刻,他们已经在光与雪之间,悄然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下一段路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