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复习了一遍以前写的观察日记,现在正盯着电脑发呆。
印象?
什么是印象?
客观描述不算是印象吗?
“……”
“喂。”
耳边传来一个男声,趴桌上的我闻声朦胧地睁开眼抬头。
还是那位先生,他这次穿了一件黑色的夹克和一条黑色的西装裤,脖子上有一根银色的锁骨链,鼻梁上夹着一副茶色墨镜。
我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有点僵直的颈椎。
他拿起桌上的奶茶杯子吸了一口。
望了望四周——我们坐在一家主调为银色的奶茶店门前。店里开着暖黄色的灯,显得恰到好处的温馨,店里坐了一半的客人,员工正在制作饮品。门口摆放了桌椅,桌子是实木的,椅子是藤条编织的,坐起来很舒服。天空湛蓝,出着太阳,耳边有风声,但风是微风,打在脸上就像一支细如柔荑的手在抚摸着脸颊。周围有行道树,路上熙熙攘攘地有一些行人,不过并不拥挤。
“你怎么在这啊?”我打着哈欠,含糊不清地说,“哈欠……在喝什么,我也要喝。”
“果茶。已经点了,过会叫你你去拿就行。”
“哦。”
我俩沉默了一会,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穿着一件湖蓝色的毛衣和一条很有剪裁感的白色裤子。
“你的状态不一样了。”他忽然说。
“嗯?”我看着他,想了想,觉得他说的没错,于是点点头,“嗯。”
“你把工作辞了?”他问。
“嗯。”我点点头,“辞了有一段时间了。”
“从没交日记的那个月开始,对吧。”他向后靠在椅子上,翘起了二郎腿,一副带着审视的洗耳恭听的模样,“说说吧,这几个月在干什么,为什么不提交日记。”
“这几个月啊……”我想了想,“在养身体,在运动,在看书、学习,在做新的尝试。至于观察日记——实在是上次反馈给我的要求我看不大懂,客观描述不算印象吗。”
“新的尝试?尝试了什么。”他问。
“就……探索一下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
他的眼睛隔着墨镜在盯着我,示意我接着往下说。
“就……短暂地尝试了一个新工作,然后去考了两次公务员,第二次因为是去外省考试,所以也算出去旅了个游,顺便在旅途中面了个试,还去逛了个景点。”我简单描述了一下。
“有结果吗?”他追问。
“没有。”我摇摇头百无聊赖地说。
“好吧。”他极轻地叹了一口气,“上次提交的日记,没有你对他们的评价,评价才算印象。”
“可是……我和他们又不熟,怎么评价?”
“就是你觉得他们的行为是怎么样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啊?”我往后一缩脖子,摇头说道:“这……写不出来,就见了一面,怎么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充分发挥想象力。”他说,“知道为什么今天一见面就说你状态不一样了吗?”
“为什么?”我顺着他的话问。
“因为今天的衣服不一样了。”他说,“黑色有隐藏的意思,而这个颜色今天没有出现在你身上,而是被安排在了我身上。”
“也就是说,这次你的注意力绝大部分在你自己身上,而不在别人身上。”他接着解释道,“更巧的是,这次的配色和上次见面时的配色刚好是反过来的。”
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我自己,想了想:确实。
“所谓评价,就是像这样的。你可以通过衣着、行为、神态来推断他们的心境,推断他们最近发生的事情和内心的想法。”他说。
我犹豫了一下,反驳道:“可是……‘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啊。”
不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不知道他们的人际关系,没有明确的前因后果,就无端地给人下定论,未免太过草率了些?
“不是让你给他们下定论,只是推论。”他说。
我眨巴了两下眼睛:“随意推论……听起来像是下偏见。”
“不是偏见,”他耐着性子解释,“就是一种推断,只是摆在那里,作为线索,就像是侦探一样,先设想可能,然后再验证。”
我想了想:“也就是说,就像是做实验一样,先提出多种假设,然后再一一验证?”
“……”他愣了一下,“差不多。”
“这样啊。”我点点头,沉默了一会补充道:“不过这次隔得太久了,很多细节我都忘记了,一定要补交吗?”
他有些为难地斟酌了一下:“不补交的话,这次的积分就没有了。”
“这样啊……”
再次相对无言。
周边的风短暂地变大了那么一点——就像一个平静呼吸的人忽然轻叹了一口气。
点的奶茶这时候做好了,于是我起身准备推开店门去取。
“上次你不是问怎么称呼我吗?”他突然说。
我回过头,没说话。
“鄙姓陈。”他补充道。
我反应了一下,点头回应道:“哦……好的。”然后转身进了店里。
点的是一杯杨枝甘露,插上吸管之后立即喝了一口。
嗯,还是一如既往选的无糖。
再推门出去,他已经不见了——那位陈先生。
抬头看向天空,天空中一点淡淡的呈丝状的云吸引到了我的注意力。
画面不断朝那拉近……
深吸一口气,睁开了眼睛。
目光缓慢聚焦,眼前是电脑屏幕,word里的光标在跳动。
嗯,是梦。
“主席,人已经见过了。”陈说。
“哪个?”主席问完又马上反应过来,“哦,上次你提到的那个,情况怎么样?”
“这次见面的场景里出现的人明显比上次的多,说明更有‘容人之心’了。生活习惯也变了,上次是喝咖啡,这次是喝果茶。风景、磁场和天气也不一样,明显更为平和稳定,说明情绪和思维更稳定了。最重要的是,生活重心现在在自己身上。”
“嗯。”主席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长发,“听起来像是已经达到通过第一阶段的标准了。”
她低头翻看手上的屏幕:“不过……日记提交量和任务完成量这些定量数据,好像都没达标。”
陈看着主席又黑又圆的眼珠,诚实地说:“对,都没达标,只交了两次日记和一次自拟的MBTI的样本报告。”
“你的意见呢?”主席问,“要不要给通过第一阶段。”
陈犹豫了片刻:“一阶段通过的标准是考核官定性考核通过,并且达到定量标准,最低量化标准是活动和任务共达成五次。上次的活动应该不算是达成,所以满打满算,也只达成三次”他顿了顿,“还是等定量指标达标后再通过吧。”
主席微微偏了一下头,微笑着说:“没达成量化指标你就去定性考核,还以为你会说直接给通过第一阶段呢。”
陈惭愧地笑了一下,没接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