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战战兢兢。
宇文宪盘腿坐在地上的席子上。
二人争吵了很久。
与其说是争吵倒不如说是宇文宪在教育皇帝。
皇帝很委屈,自己虽贵为皇帝可是说了不算。
宇文宪也很生气,自己完全是为了皇帝,可说的话他竟然不听。
二人各自沉默了很久,宇文宪终于先开口:“皇上啊,过往的历史你不是没有听过,就从最近的来说,先皇也就是你祖父,他是我的父皇,他呕心沥血、南征北战开疆扩土,只是因为太过相信自己的部下,在大功将成之际被部下背叛,不仅导致大片江山落入他人之手,还使太子也就是你的父亲身首异处。战争失利,再加上失去太子,先皇气急攻心,不长时日就与世长辞,那年你才只有5岁,众臣蠢蠢欲动,已看我们就要分崩离析,我只能召回征北大将军周昭,在周昭大将军的支持下,我扶持你为皇上,由于你年幼,我只能暂时代为理政,待你年长以后在还政与你。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召回了周昭,但北方战事吃紧,不可长时间无将领,周昭给我推荐了军中先锋铁铉,我那时候急于稳住朝中局面,又对周昭比较信任,就册封了他为征北大将军,没想到这个铁铉比我想的有能力,几年下来就把北方失去的领土全部收复回来,在后来他又带兵征服了南陈,奠定了我们现在的版图。期初我没有顾及对他的辖制,导致他现在权势滔天,天下百姓只知铁将军,而不知皇姓,就连敌国畏惧的都是铁将军,而不是我们北朝,他要造反岂不是易如反掌!从他征服南陈朝回来以后,我开始对他进行辖制,限制他的兵权,可惜早已迟了,三军之中将领大部分都是他的人,他还网罗天下奇能异士用来对付他的敌人。经过这几年的布局,趁他现在还没有造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削去他的兵权,才可能保住我们的天下,甚至我们的性命”。
宇文宪苦口心婆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皇帝他现在面临的处境有多么危险。可是他那里知道,在皇帝心里,他面临最大的危险不是他口中的铁将军,而是他自己的摄政王叔叔。
皇帝听他说了这么多以后,还是一言不发,但他心里却想着:你口口声声说铁将军要造反,但你现在不是已经造反了吗,至少铁将军从来没有忤逆过我,倒是你,天天在朝堂上反对我,到底谁才是我最大的危险。
宇文宪眼睛直直地看着他,脸色有些难看,很显然他对皇帝一言不发感到不满意。
皇帝看见宇文宪脸色难看,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自己不说话肯定是不行了,于是说道:“皇叔说的极是,那铁将军居功自傲,不把朕在眼里,张茂弹劾他结党营私、拥兵自重、蓄意谋反,其罪当诛,但是这些需要证据,如果没有切实的证据,一但逼急了铁将军,他真的造反,岂不是得不偿失”。
宇文宪缓缓说道:“皇上担忧的是,可是我们担心的正是他要造反怎么办,所以我们要削走他的兵权,以防后患,古人有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趁着张茂弹劾他,我们就以澄清事实为由,让他暂停执掌兵权,逐渐削去他的兵权,以绝后患”。
皇帝说道:“可他现在要辞官还乡,我们批准了他,岂不是正好?”。
宇文宪道:“我看没有那么简单,铁铉表面是辞官,实际上是要造反,皇上批准他辞官的日子就是他造反的时刻,我们不能让他得逞”。
皇帝道:“我们让他暂停执掌兵权,他就不会造反了吗?”。
宇文宪道:“人犯错,就要调查事实,调查清楚了就没事了,总不能就因为要查清事实就要造反吧?”。
皇帝没有说话。
二人再次陷入了沉默。
宇文宪站起来,抱拳鞠躬对皇帝说道:“皇上,人心难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还请皇上三思啊,老夫告退”。
皇帝点了点头,一言不发。
看着宇文宪走了,这位小皇帝松了口气,他望着宇文宪的背影,想起了很多,皇叔这些年老了不少,他对自己严加管教,读书、识字、礼仪、理政,可以说面面俱到,确实为了自己操了不少心,可是,皇叔啊,您不知道,现在对我危险最大的根本不是铁铉,而是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