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号的覆灭,如同一场寒彻骨的凛冬风暴,席卷了云州商界。曾经观望、轻视甚至暗中觊觎寒川商盟的各方势力,此刻都噤若寒蝉。“女财神”沈千澜的名字,不再仅仅代表财富与奇思,更与“杀伐果断”、“手段酷烈”紧密相连。
然而,就在外界以为这位新晋的商界霸主会携大胜之威,继续攻城略地之时,沈千澜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感意外的举动。
她非但没有立刻派人接管林源县的隆昌号产业,反而下令商盟放缓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同时,她亲自撰写了一份《告寒川镇乡亲书》,命人抄录多份,张贴于镇内各处以及周边村落。
这份告示的内容,再次震惊了所有人。
告示中,沈千澜首先以沉痛的语气,追悼了在黑风峡遇害的李头儿及其他受伤伙计,宣布“沈记”将承担其家眷一生的生活,并设立“商盟抚恤基金”,专款用于救助日后因行商遭遇不测的成员及其家庭。
紧接着,她笔锋一转,宣布了三件事:
第一,寒川商盟将出资,招募镇内青壮,与商盟车队共同组建一支护卫队,由军营退下的老卒负责操练,专司保障商路安全,其薪饷由商盟承担。
第二,商盟将设立“寒川助学基金”,每年拨出专款,资助寒川镇及周边村落家境贫寒但聪颖好学的子弟读书进学,无论男女。
第三,开春之后,商盟将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农和懂水利的工匠,免费指导各村农户改良耕作、兴修小型水利,并承诺以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收购采用新法耕种所得的粮食。
此告示一出,整个寒川镇及周边乡村彻底沸腾了!
保障安全、资助求学、扶助农耕!这三件事,哪一件不是直击民生根本,哪一件不是功德无量的善举!
如果说,之前人们对沈千澜是敬畏于她的财富和手段,那么此刻,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拥戴,开始如同春水般在民间蔓延。
“沈东家……不,沈菩萨!这是活菩萨啊!”有老者看着告示,激动得老泪纵横。
“我家娃儿能读书了!能读书了!”贫苦的妇人紧紧攥着孩子的胳膊,又哭又笑。
“沈东家仁义!跟着她干,准没错!”各村青壮摩拳擦掌,纷纷报名参加护卫队。
一时间,“女菩萨”的称呼,竟隐隐有盖过“女财神”之势。
商盟总号内,赵员外看着窗外群情激昂的景象,抚须感叹:“沈东家这一手……真是……高明啊!经此一事,寒川镇民心尽归,根基稳如磐石矣!”
钱叔在一旁,脸上也满是敬佩:“小姐说,商业的终极,是反哺社会。财富取之于民,更当用之于民。唯有让这片土地上的人过得更好,我们的生意,才能做得更大,走得更远。”
沈千澜此刻,却不在总号内。她带着福顺和两名护卫,来到了镇子最西头,那片被称为“漏泽园”的乱葬岗。李头儿和其他几位在商盟初创时期出力甚多、却因贫病早逝的伙计家眷,被她悄悄安置在了附近一个干净整洁的小院里。
她亲自将丰厚的抚恤银钱送到几位泪流满面的妇人手中,又蹲下身,温和地询问几个懵懂孩童的起居学业。
“以后每月,商盟都会派人送来米粮用度,孩子们到了年纪,便可去镇上新设的蒙学读书,一切费用,皆有商盟承担。”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挣扎着要给她磕头,被沈千澜死死扶住。
“使不得,老人家。李大哥是为商盟而死,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
离开小院时,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福顺忍不住低声道:“小姐,您对他们……太好了。”
沈千澜驻足,回望那片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孤寂的坟茔,眼神复杂。
“福顺,你要记住。雷霆手段,是给敌人看的。菩萨低眉,是给自己人,给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
“上位者,若只知索取与压榨,终有一日,会被倾覆的狂澜吞噬。唯有懂得给予与回馈,方能聚拢人心,行稳致远。”
她的声音融在风雪里,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通透与悲悯。
这一幕,恰好被奉命前来寻她、汇报林源县后续事宜的萧执看在眼里。
他骑在马上,立于不远处的坡上,看着那个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单薄,却努力为他人撑起一片安宁的身影,冷硬的心弦,似乎被什么东西轻轻拨动了一下。
他见过她运筹帷幄、冷静算计的模样,见过她面对强敌、寸步不让的刚毅,却从未见过她如此……柔软的一面。
杀伐果断是她,悲天悯人也是她。
这个女子,究竟还有多少面,是他未曾窥见的?
萧执勒住马缰,没有立刻上前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直到那道青色的身影消失在风雪尽头,才调转马头,默默离去。
而他不知道的是,沈千澜这份“菩萨低眉”的善举,所产生的影响,远不止于寒川一隅。
云州刺史府内,户曹参军郑文远看着案头关于寒川商盟设立基金、扶助农耕的详细报告,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闪烁着难以捉摸的光芒。
“设立护卫,可安地方;资助求学,可收士子之心;扶助农耕,可增府库税收……此女,不仅精通商贾之术,更深谙牧民之道啊。”他喃喃自语,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凝重之色,“她究竟,想做什么?”
他原本只将沈千澜视为一个有些手腕的商人,如今却不得不重新评估。一个拥有巨大财富、强大组织能力,并且开始在民间积累声望的势力,无论其初衷如何,都足以引起官府的警惕,或者……兴趣。
郑文远沉吟片刻,提笔蘸墨,在一张空白的拜帖上,写下了几行字。
“来人。”他唤来心腹随从,“将这份帖子,送往寒川镇,面呈沈千澜沈东家。”
随从接过帖子,只见上面写着:闻君高义,心向往之。望腊月初八,于醉仙楼一晤,共商利民之策。
风雪依旧,但一股新的暗流,已悄然涌动。沈千澜以菩萨低眉之姿,却再次将自己推向了更广阔,也更复杂的舞台。
大家多多评论收藏呀[猫头][猫头][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菩萨低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