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112章 池边遇文人,吟诗作画显风雅

第112章 池边遇文人,吟诗作画显风雅

小船划离湖心亭时,正午的阳光已变得柔和。萧景琰坐在船尾,注视着林薇将采来的桃花小心翼翼地放入竹篮。花瓣上的晨露虽已蒸发,却依然保持着粉白娇嫩的色彩。

“湖心亭的那几位书生,多是长安城内颇有名望的文人。”他忽然开口,打破了船上的宁静,“其中那位身着青衫的,是去年科举的探花郎,名叫沈修文,其一手好字在长安颇为闻名。”

林薇抬起头,回想起方才在亭中沈修文温文尔雅的风范,点头说道:“观其言谈举止,便知是饱读诗书之人。方才他欲邀我们共赏诗词,倒是我打扰了你们的文人雅兴。”

“不必这么说,”萧景琰笑着摇头,“我本就是陪你赏春,与文人应酬不过是其次。不过,若你感兴趣,咱们不妨再去池边的‘墨韵轩’看看,那里常有文人雅集,今日或许还能见到有人挥毫作画。”

林薇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她虽然听闻过许多关于文人雅士的传说,却从未亲眼目睹他们作画吟诗的情景。此刻,她欣然点头应允:“好啊,正好借此机会见识一下长安文人的风雅。”

乌篷船缓缓靠岸,两人沿着湖边的石板路向墨韵轩走去。沿途的春色愈发浓郁,岸边的柳树垂下万千柔枝,随风轻舞,仿佛在向行人致意;成片的迎春花在草丛中绽放,金黄一片,与粉白的桃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绚烂的春日画卷。

墨韵轩坐落在曲江池的西岸,是一座临水而建的雅致楼阁。楼阁外翠竹环绕,风拂过竹林,发出“沙沙”的轻响,显得格外清幽。楼阁内已聚集了不少文人雅士,他们大多身着长衫,有的围坐在桌旁品茶论诗,有的则站在窗边,对着湖面即兴挥毫。

“萧公子!” 刚踏入墨韵轩,便有人认出了萧景琰。说话者是一位身着白袍的老者,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正是长安知名书画家柳承宗。他快步上前,笑容满面地拱手道:“今日怎有空光临墨韵轩?这位姑娘是?”

“柳老先生安好。” 萧景琰拱手回礼,侧身介绍身旁的林薇,“这位是仁心堂的林大夫,医术精湛,还在流民安置点开设培训班,教授流民学医自救。今日陪同她来曲江池赏春,便顺道来墨韵轩一访。”

柳承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向林薇拱手致意:“久闻仁心堂林大夫的美名,没想到竟是如此年轻的姑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林薇连忙回礼,谦逊道:“柳老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尽了医者本分,比起老先生在书画界的卓越成就,实在微不足道。”

柳承宗含笑摇头:“姑娘真是太过谦虚了。医者救死扶伤,造福百姓,这份功绩,远比我们这些舞文弄墨之人更有意义。今日能在此与姑娘相遇,实乃缘分,不如一同坐下品茗,欣赏他们作诗作画如何?”

萧景琰与林薇欣然答应,随柳承宗来到二楼的雅间。雅间临水而建,推开窗户便能尽览曲江池的秀丽风光。桌上早已备好了精致的茶具,柳承宗亲自为两人斟茶:“这是今年新采的雨前龙井,姑娘请品鉴,看看是否合乎您的口味。”

林薇轻轻端起茶杯,浅啜一口,只觉茶香浓郁,回甘绵长,比起平日所饮的粗茶,不知雅致了多少倍。“真是好茶,多谢老先生。”

雅间外的大厅内,几位文人正围聚在一张大案前。案上铺展着一张洁白的宣纸,一位身着蓝衫的书生手持毛笔,正对着窗外的春色挥毫作画。他笔法流畅,寥寥数笔,便将曲江池的湖光山色勾勒得淋漓尽致——远处的湖心亭、岸边的桃林、湖上的游船,无不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

“这位是苏明远,长安知名的山水画家,”柳承宗介绍道,“他尤擅描绘春日景色,笔下的桃花格外灵动,素有‘苏桃花’之美誉。”

林薇凑近细观,只见苏明远笔下的桃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绽然盛开,花瓣层次分明,仿佛能闻到淡淡花香。她不禁赞叹道:“苏先生的画作真是传神,明明是静态画面,却让人感受到春日的生机扑面而来。”

苏明远听到夸赞,转过头,笑着对林薇拱手致意:“姑娘过奖了。能将曲江池的春色留住纸上,也是得益于这春日美景的恩赐。”

就在这时,另一边传来一阵吟诵声。沈修文手持折扇,立于窗边,正对着湖面吟诵其新作的诗篇:“曲江三月春光好,碧波荡漾映桃红。画舫轻摇随波去,清风送暖入怀中。”诗句浅显易懂,却将曲江池的春日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周围的文人纷纷鼓掌称赞,有人甚至取出纸笔,将诗句一一记录。

“沈探花的诗果然清雅脱俗,”柳承宗赞叹道,“仅凭数语,便将曲江池的春色尽收眼底,不愧为去年的探花郎。”

萧景琰望向林薇,含笑问道:“林大夫,你以为沈探花的诗作如何?”

林薇略一沉吟,答道:“沈先生的诗清新自然,巧妙地将春日美景与闲适心境融为一体,实属难得。尤其是‘清风送暖入怀中’一句,令人仿佛真切感受到春日的暖风,极具感染力。”

沈修文听到林薇的评价,眼中掠过一丝惊喜,随即走到她面前,拱手施礼:“姑娘竟也对诗词颇有研究?不知姑娘可有佳制,能否与我们共赏?”

林薇微微一愣,随即摆手道:“我只是随口说说,谈不上什么研究,更没有所谓的佳作,怕是要让沈先生失望了。”

“姑娘不必过谦,”柳承宗也适时插言道,“能对沈探花的诗作有如此独到的见解,想必姑娘在诗词方面也颇有功底。今日难得一聚,不如即兴赋诗一首,为这春日美景再添几分雅致情趣?”

周围的文人们纷纷附和,目光期待地落在林薇身上。林薇心中难免有些紧张——尽管她在现代读过不少诗词,却从未亲自创作,更别提在这众多文人面前即兴赋诗了。

萧景琰察觉到她的窘迫,连忙开口为她解围:“诸位不必强求林大夫。她平日里忙于行医,恐怕无暇钻研诗词,今日能来墨韵轩赏画听诗,已属难得。”

林薇感激地望了萧景琰一眼,心中却泛起一丝不甘。她回想起在现代读过的那些描绘春天的诗词,再结合今日在曲江池的所见所感,忽然灵感迸发。她深吸一口气,对众人说道:“既然诸位盛情难却,那我便斗胆献丑了,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众人闻言,立刻安静下来,期待地望向她。林薇缓步走到案前,拿起一支毛笔,稍作思索,便在宣纸上挥毫写下诗句:“曲江春景醉人心,桃红柳绿映碧波。泛舟湖上赏春色,清风伴我乐逍遥。”

这首诗虽不及沈修文之作那般雅致,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将今日在曲江池赏春的闲适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周围的文人初时一愣,随即纷纷鼓掌喝彩。

“好一句‘清风伴我乐逍遥’!”沈修文赞叹道,“姑娘的诗虽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却充满生机与惬意,比那些堆砌辞藻的诗作更胜一筹!”

柳承宗也点头称赞:“姑娘真是多才多艺!不仅医术精湛,还能即兴赋诗,实属难得。这首诗若流传开来,定会成为长安文人热议的佳作。”

林薇脸颊微红,轻轻放下毛笔:“诸位太过抬举了,这只是我随口之作,实在不值一提。”

萧景琰目光落在林薇身上,眼中闪烁着欣赏与骄傲的光芒。他从未料到,林薇不仅在医术上造诣深厚,在诗词方面竟也展现出如此过人的天赋。此刻,她站在一群文人雅士之中,从容自信,仿佛天生就属于这个圈子。

随后的时光里,林薇与萧景琰留在墨韵轩,与文人雅士们一同赏画、听诗、品茶。苏明远将刚刚完成的曲江春景图赠予林薇,沈修文则为她的诗作题字,柳承宗更是特意为她绘制了一幅桃花图,作为此次相聚的珍贵纪念。

夕阳西下,两人依依不舍地告别墨韵轩。马车缓缓行驶在返程的路上,林薇手捧画作与题字,心中感慨万千:“今日真是大开眼界,没想到长安的文人雅士不仅才华横溢,还如此平易近人。”

“他们大多是性情中人,只要你拥有真才实学,他们便会真心与你相交。” 萧景琰凝视着她,眼中洋溢着温柔,“你今日的表现,令他们对你刮目相看,也让我对你有了全新的认识。”

林薇好奇地追问道:“全新的认识?具体是指什么?”

萧景琰含笑答道:“以前我只知晓你医术精湛、心地纯良,今日方才发现,你竟如此多才多艺。无论是你对诗词的独到见解,还是即兴创作的诗篇,都令人眼前一亮。”

林薇脸颊微红,轻声细语道:“我只是运气好,恰好有些灵感罢了。比起那些文人雅士,我还差得远呢。”

马车缓缓前行,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车厢内,温暖而舒适。林薇斜靠在车窗边,凝视着外面渐渐远去的曲江池,心中洋溢着满足感。今日不仅饱览了春日美景,还领略了长安文人的风雅,更获得了他们的认可,这对她而言,实属意外的惊喜。

她转过头,目光落在萧景琰身上,他正注视着窗外的夕阳,侧脸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和。林薇心中忽然涌起一丝甜蜜——若非萧景琰的邀请,她或许永远不会有如此美妙的经历。这个男人,总是能带给她意想不到的惊喜,总能在她需要时为她排忧解难,总能让她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支持。

她深知,自己对萧景琰的情感已日渐深厚。这份在春日美景与文人雅趣中悄然滋长的情愫,宛如曲江池的春水,再也无法掩藏其波澜。或许,不久的将来,她会鼓起勇气,向他坦白自己的心意,与他携手,迎接更多美好的时光。

马车驶入长安城区时,天色渐暗。街边的灯笼次第亮起,温暖的灯光洒满街道。林薇凝视着窗外的夜景,心中满怀期待——她期待着下一次与萧景琰一同出游,期待着能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这个时代的文化与风情,更期待着与萧景琰的情感能够更进一步。

马车在仁心堂门口停下,萧景琰目送林薇下车,轻声说道:“今日感谢你陪我游览曲江池,也感谢你让我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你。明日我再来找你,我们一起商讨《流民医疗手册》的编写框架。”

“好。”林薇点头回应,“萧公子也早点回侯府休息,今日真是辛苦你了。”

萧景琰目送她步入医馆,随后示意车夫驾车离去。林薇立于医馆门前,凝视着马车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涌动着阵阵暖意。她深知,今日的这段经历,必将成为她在这一时代最为珍贵的记忆之一,而这份记忆,因有萧景琰的相伴,更显得格外美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