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菀之听了那话,自然知晓这残念知道的事已然远超他人许多。而她与江朔的师徒缘分,放眼当世除了天尊,也就只有师兄桓清玄知晓一二。此时再结合江蕙真说的话,与那阵熟悉而诡异的清风,江菀之可以断定桓清玄一定已来过东极妙严宫了。
可又为什么要将这事说出来呢?
有师兄这样一位白玉京少主屈尊降贵前来为她作证身份,江鸣当然不会质疑她的身份。甚至看在曾经那段同门情谊的份上,保不准还会有问必答,知无不言。
但究竟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江菀之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她从不是个大度的人,玉京山巅的那一箭早将她与桓清玄两人间师兄妹的情谊断了个干净。
“在白玉京时,东华万象妙形真君入门比菀之早;在太岳江氏,东华万象妙形真君更是菀之的前辈。因此,一切但随真君心意便是,不必过问菀之。”
残念一听,笑道:“未曾想到了今日,你依旧像在白玉京时一般——也不嫌绕口,早知如此,当年这尊号便再长些了。”调侃完,这残念难得也正经了几分,“如你所说,我倒是如何都难逃身为长者指点迷津的职责了,你今日有什么想问的便一并说了罢。”
江菀之对这位万象妙形真君的为人也算是略知一二。万象妙形真君向来不爱与人说些虚话,但凡是他敢说出的、认真的话,大可放心相信他会知无不言。江菀之也不再矫情推辞一二,径直抛出第一个问题。
“请问真君,苍梧卫氏第一次找上太岳江氏是什么时候?又是什么时候开始表露想用人情换点睛之笔的?”
万象妙形真君的回复也再一次让江菀之确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想——早在卫四前苍梧卫氏就开始了铺垫,但也确实是在卫四发现她有临摹的天赋后才正式点明自己的目的。
“不知这些年来江氏可曾有弟子叛逃的?”
“这些事那些晚辈还不曾知会过,但太岳虽壮丽,画道修行久了也总有画到山穷水尽的那一日,江氏从不曾对弟子多家拘束,谈不上什么秘法。”
“熹平四年春,苍梧卫氏的长老请了一位哑女教菀之作画,从技法上看多半是师从真君。不知真君座下是否有这样一号人物?”
“我那几位徒弟,你都是知道的。至于那些徒孙,或许你得亲至白玉京上问我本尊了。”
在五百年前江菀之“陨落”前,万象妙形真君座下已有两位亲传弟子,但特征都与那位哑女并不相符。克即使只是那两位徒弟的弟子,在太岳江氏内的地位也绝不会低,怎可能随意被卫四聘来?
“齐师兄知道下界九丘齐氏被天行司灭门一事吗?”
江菀之口中的齐师兄便是九丘齐氏的老祖齐嵩,按入门前后来算是万象妙形真君的师弟。因此期满学成的时候也自然比万象妙形真君要晚,当时齐嵩学成时,天尊命白泽将《万兽无疆图》交付给他时,江菀之也算是个见证人了。
“齐氏代代相传,血缘渐薄,至今不过共用一姓氏罢了。且无论知道与否,齐师弟领天尊之令镇守上界,难以干涉下界。况且,如果是天行司动的手,齐师弟的想法也就不重要了。”
江菀之便顺其自然地又问了句天行司。在万象妙形真君口中,天行司隶属于人族雍朝,其中人员统称为“天行者”,顾名思义乃是替天行道者。而这些天行者并非都是修士,甚至说即使是修士修为也并不高,之所以能声震天下主要还是依赖于天行司中所收藏的各类法宝。至于这些法宝的来源,就又得说起归墟。
四海之中,五域之内,仙门以十二世家为首,海外仙山便一并由归墟管辖。归墟和天行司是如何搭建起联系的万象妙形真君没有提及,但却给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天宫宝库的“钥匙”就在归墟。
江菀之想知道的都已问得差不多了,其实那些问题说到底也不过是从万象妙形真君那再确认一遍,问与不问差别不大。江菀之没了问题,万象妙形真君那边却犯了难,他身上可还担着师兄对师弟、臣下对少主的两重责任,有些突兀地将生花妙笔拿了出来,交给江菀之。
“当真没有其他想问的了吗?”
生花妙笔,其形状似枯木,又如新生枝干,半枯半荣,不经雕饰,有如天成。无论何人,只需一眼,便知这定非寻常之物。江菀之毫不推辞地收下这支笔,就像她曾经在那间茅屋里徘徊多日无果后,最终拾起这支师父常用的笔,带着《山河社稷图》离去一样。
收好笔,她盯着那如烟缥缈的残念。
她该问万象妙形真君是如何得到生花妙笔的。
但江菀之问不出口,她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这世间知道这根笔曾在她身上的只有那人。
她也真想有朝一日能亲自问问桓清玄,既然寻回此笔,她也自认自己从来不是那是非不分之人,如果当年真是有苦衷,为何不肯现身一见与她说清?是不愿还是不敢,连她自己也说不清。甚至提及五百年前玉京山巅的那一箭,江菀之心中有怒、有恨、有怨,但她心中,直到如今依旧深藏着一点希冀,期待着知道师兄也是被逼无奈的。
可这世上又有谁能去逼迫衍天君去做违心之事呢?
“桓清玄今日是否来过?”
这一问实在太直白,万象妙形真君的残念也是一惊。从桓清玄的表现来看,定是犯了大错,江菀之对他少说也得到“死生不复相见”的决裂程度,可江菀之这表现哪像是耿耿于怀的样子?
这个问题,他也只需要说出“是”或“否”即可,但万象妙形真君的残念此刻在神通“天宪”的控制下什么也说不出口。如果他硬要用肢体动作来表态,最后也只会陷入一个不停摇头或点头的癫狂状态。
江菀之知道这就是桓清玄的神通,却依旧坚持问了一句。
“这根笔也是他让真君转交给我的吧?”
这句话说出时,江菀之奇窍中却有了些非同寻找的变化。五行灵气凝聚成水,平滑如镜,此刻却隐隐生出一道裂痕,从最初的微不可查,到最后带着深处的波涛汹涌一并迸出。自重生后藏在奇窍中的那团模糊缥缈的“白雾”,终于也生出了实体——一条鱼。或许那是一只将要化为鹏鸟的鲲,否则难以解释它的躯体为何如此之大,它的影子仿佛要将整个水镜撑破。但最终,它只是浅浅探出水面,短暂地显露出那漆黑如深渊般的眼睛,而后沉入水中。而重新归于平静的水面,就像一层层落下的纱,将一切又重新掩藏起来,一如往初。
可就在这条“白鱼”短暂地浮出水面的那一刹那——万象妙形真君自然不知江菀之奇窍中暗藏的秘密,但毋庸置疑的是,就在那一瞬间,连远在上界的万象妙形真君本君都能清楚地感知到自己身上的桎梏消散了。尽管只有那一刻,而后桎梏重新将他束缚。
万象妙形真君都要怀疑早已半步通天境的自己是否也会如凡人一样产生错觉。
桓清玄的神通“天宪”,即使是广德应乾天尊也无力消解。
正是因这神通的独特稀缺,让天尊认定桓清玄便是上天钦定的命世之子,后来才选定了他与其他师兄弟姐妹共十二人为桓清玄的护道人。天尊身合天道,乃是古往今来第一人,遍数世间都不会再有人更能比天尊知天命的了,天尊的决断绝不会有错,从桓清玄在白玉京的表现来看也确实是天命之子。
至少,万象妙形真君在见到桓清玄前从来不曾料想会有这样一位少年天骄,无论他如何努力,数百年的修行甚至也难以抵上他这位师弟一日精进之远。论天赋,纵使是年少时以运道借了天地一时运气的天尊也难以与之媲美;论地位,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都已是他囊中之物,却仍能不骄不躁,谦和有礼。
所谓君子之道,“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莫过于此了。
当然,在所有人看来衍天君桓清玄“死”的那一天,最多也不过是归隐天外天,化作一段神话流传世间,再无人得见其身影而已。毕竟换谁也找不出能比他更厉害的人了,世间无人能敌,又如何会像其他人那样尘归尘、土归土的死去?
再者,神通“天宪”可无视修为境界之差。哪怕只是一个凡人,若能得到神通“天宪”,就算面对通天境的仙人也依旧能言出法随。此外,“天宪”神通不仅对人,也能对世间万物,沧海桑田不过一话之间。通常修士运用自己先天得到的神通都会有副作用,神通威力越大,反噬的后果也越严重,更不用说他人仿照神通而成的奇术,有时须得燃精、气、神为祭方能催动。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人知道使用神通“天宪”会有什么影响。
桓清玄倒也并不常用这神通,也没人需要他用这神通才能降服的。
可既然动了神通,为何那一瞬间会仿佛神通失效了一般?
从常理上而言,万象妙形真君只能想到一个答案——江菀之的神通将“天宪”的作用抵消了。
可这世上能抵消“天宪”的神通,除了“天宪”自己再无其他。
万象妙形真君的残念端详着江菀之,见她面上并无异样——想来就算江菀之天赋之非凡天尊和江朔认证,在白玉京时也和桓清玄交情匪浅,也不可能创造出与神通“天宪”一般的奇术。
万象妙形真君想自己一定是疯了,一定是分出去的残念影响了他的神智,要不然他怎么会认为江菀之也拥有神通“天宪”?
古往今来,还从未有过两人同时具有同一先天神通的传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