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诗相枢天下 > 第8章 金榜题名

第8章 金榜题名

曲江春意浓,

花下两心同。

金榜题名日,

相约此地逢。

“二圣”(唐高宗与武则天)召见的次日,天际尚笼罩在一片深邃的幽蓝之中,长安城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纱轻轻覆盖,沉睡在未醒的梦乡。夜空中,星辰点点,闪烁着微弱而神秘的光芒,偶尔传来的更夫梆子声,在这宁静的夜晚里显得格外清晰,伴随着远处偶尔的犬吠,交织成一首独特的夜曲。

然而,在这宁静之下,礼部北院却已悄然苏醒。一阵阵低沉而有节奏的鼓声,如同远古战场的号角,穿透了夜的寂静,回荡在空旷的街道上,激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涟漪。六名身着绯袍的官员,步伐整齐划一,神色庄重而急促,从礼部北院的大门中鱼贯而出,他们的身影在微弱的晨光中拉长,显得格外肃穆。

走在最前方的,是礼部侍郎,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头发稀疏且花白,但那双深邃的眼睛中,却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紧张。他双手微微颤抖,捧着一个华丽的鎏金木匣,匣子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龙凤纹饰,在微弱的晨光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秘密与荣耀。木匣的一角,朱砂书写的字迹在熹微的晨光中若隐若现,预示着即将揭晓的命运。

当他们抵达礼部南院时,那里早已是人声鼎沸。东墙之下,人群如潮水般涌动,有面色憔悴、眼神焦虑的书生,他们夜以继日地苦读,只为这一刻的荣耀;有身着华丽衣裳、带着期盼神情的官员家属,他们希望家族的光辉能够延续;还有不少好奇的围观百姓,他们渴望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寒风中,人们瑟瑟发抖,但那双眼中透露出的渴望与紧张,却让整个氛围显得格外炽热。

礼部侍郎郑重地将鎏金木匣放置在一张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双手轻轻揭开黄绸,那朱砂书写的名字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宛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叹,随后是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礼部侍郎深吸一口气,缓缓取出了榜文,其他官员迅速上前,协助将四张竖向黄纸书写的“金榜”张贴在高约一丈余的东墙上。黄纸在晨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是知识与荣耀的象征,吸引着在场每一个人的目光。

“放榜了!”人群中有人率先喊出了这句话,声音穿透清晨的空气,瞬间点燃了整个场地的气氛。一瞬间,等待放榜的人群如潮水般向前涌去,尽管有禁军横戟组成防线,试图维持秩序,但在汹涌的人潮面前,这些冰冷的武器显得如此无力。顷刻之间,防线便被冲得七零八落,人们拼命地向前挤,都渴望第一时间看到自己或亲朋好友的名字。有人大声呼喊着,有人面色紧张地踮起脚尖,还有人被挤得东倒西歪,却仍死死地盯着皇榜的方向,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苏味道,一位来自河北赵州的年轻书生,此刻也在这拥挤的人群中奋力挣扎。他面色通红,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但那双眼睛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让一让,劳驾让一让!”他一边说着,一边努力地向里挤去,周围的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根本无暇顾及他的请求。苏味道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朝着东墙前的矮墙靠近,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不安。

终于,他挤到了能看清皇榜的位置,目光急切地在榜单上搜寻着。他的心跳加速,仿佛要跳出胸膛。很快,他一眼就看见了自己的名字:第一甲赐进士及第,郑方迕(福建兴化县)、苏味道(河北赵州)…… 苏味道看到自己排名第二,心中虽有些许遗憾,毕竟他一直渴望能独占鳌头,但更多的还是兴奋与激动。多年的苦读,无数个日夜的挑灯夜战,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回报。他的目光继续向下移动,看到杜审言排名第四,崔湜排名第六,而此次本科进士由于“科举舞弊案”的影响,仅有6人。

就在人群因为放榜而陷入混乱之时,一个跛脚书生突然被挤掉了幞头,凌乱的发丝垂落在满是冷汗的额角,映衬着他苍白的脸色。他仰头望向皇榜,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愤怒。“为何崔湜之名仍在榜上?!”他嘶吼着,这一声质问像是一枚投入沸油中的冷水珠,瞬间引发了全场的震动。周围的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他,有的露出惊讶的神色,有的则露出不屑的表情,但更多的人是一脸的疑惑。“就是啊,崔湜他们不是参与舞弊了吗?怎么还能上榜?”“这科举难道真的如此不公?”人群中开始窃窃私语,不满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开来。

苏味道听到这声质问,心中也不禁一震。他也对崔湜仍在榜上感到十分意外,但此刻他更想尽快把自己进士及第的消息告诉卢承庆和裴行俭。于是,他抑制住内心的复杂情绪,兴奋地一路小跑到了刑部。

进入刑部大堂,苏味道看到卢承庆和裴行俭正在商议事情。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说道:“卢大人,裴大人,我中了!我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士及第了!”卢承庆和裴行俭听到他的话,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恭喜苏公子,果真是不负所望啊!”卢承庆笑着说道。裴行俭也点头称赞:“苏公子才华出众,高中进士乃是意料之中的事。”

就在他们交谈之际,尚书省符史疾驰而至。符史神色严肃,展开诏书宣读起来:“朕膺天命,临御万方,赏罚必明,刑德惟允。近者御史台奏‘科举舞弊’一案,鞫问崔湜等,证据未明,事多暧昧。崔湜既无实迹,不加刑责,以全大体。其余崔氏子弟十数人,虽涉嫌疑,然念其累世簪缨,勋在社稷,特宥其过;然科场乃国器之阶,不可轻渎,永绝科场,不得复预贡举,以儆效尤。”听到这个诏书,满堂皆惊。苏味道的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崔湜明明参与了舞弊,怎么能就这样轻易放过?”他愤怒地说道。

还没等众人从这个消息的震惊中缓过神来,符史又接着宣读关于“军粮虚报案”的处置:“至若‘军粮虚报’一事,所劾皆风闻无据,勘验无实,徒生滋扰。着即停推,案卷销废,相关吏员各归本职,勿使清流蒙垢,将士寒心。”这道诏书更是让苏味道、卢承庆和裴行俭三人气愤不已。裴行俭气得满脸通红,他一拳砸在桌子上,说道:“这是什么道理?明明证据确凿,怎么能说风闻无据?这背后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卢承庆也是一脸的无奈和愤怒,他摇着头说:“看来这朝堂之上,权力的争斗已经影响到了公正的裁决。”

前面尚书省符史刚走,又有符史匆匆赶来,传来武则天的密旨:“朕闻边州军粮,国之命脉也。今有司奏报安北诸镇仓廪虚耗,账目淆乱,奸吏隐没,恐损军实,摇动边陲。此弊不除,何以安将士之心、固疆圉之防?事关军国,务须慎密。主者施行,不得泄于外。”看到武则天的密旨,刑部尚书卢承庆犹豫起来,他神色凝重地对裴行俭说:“高宗皇帝不让查了,武后却让秘密进行。介于两者的矛盾之中,怎么办?”裴行俭毫不犹豫地大声说道:“当然查下去!军粮虚报关乎国家安危,怎能因为皇帝和武后的态度就半途而废?”卢承庆又说:“现在这个案子变成了李唐系与武后派之争焦点了,不得不慎重啊。”裴行俭正气凛然地说:“什么李唐系还是武后派,都与我无关。我之所为只看是否利国利民。若因为怕得罪人就放弃调查,那我有何颜面面对大唐的百姓和边疆的将士?”苏味道听得热血沸腾,心中暗自佩服。这一刻,他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文臣之道。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裴大人说得对,我们不能让真相被掩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将调查进行下去。”

刑部内气氛凝重如铅。既然皇帝的诏书己下,卢承庆和裴行俭不得不执行。于是下令:释放参与“科举舞弊案”的十几名博陵崔氏弟子。

刑部的门前,那些崔氏子弟鱼贯而出。他们关在狱中多日,脸色苍白,身形萎靡,此刻努力的想在神态中透出世家大族的倨傲,仿佛这不过是一场闹剧。

前来迎接的崔湜,身着崭新的锦袍,正负手而立,目光扫过被释放的族人,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他特意选在此时来接人,就是要在苏味道面前炫耀。当他看到苏味道阴沉的脸色时,缓步上前,故意提高声调:“苏兄这是为何板着脸?我崔氏子弟清白昭雪,你该替他们高兴才是。”

苏味道冷笑回应:“清白?崔公子怕是忘了贡院那场闹剧?圣上虽宽宏,但天下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天下人?”崔湜嗤笑一声,折扇“唰”地展开,扇面上“文曲临凡”四字刺得苏味道眯起眼,“苏兄读了这么多年书,还不明白?这朝堂之上,圣意才是秤砣。今日能赦崔氏,明日……”他刻意拖长尾音,眼中闪过威胁,“也能让某些妄图攀附的寒门蝼蚁,永无翻身之地。”

苏味道向前半步,两人鼻尖几乎相触:“崔湜,你可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军粮案虽暂被压下,但裴大人与我手中证据确凿,幕后黑手……”

“证据?”崔湜突然放声大笑,引得周遭崔氏子弟纷纷侧目,“苏味道,你以为证据能敌得过世家百年根基?看看这长安城,”他折扇横扫,指向朱雀大街,“每一块砖下都埋着人脉,每一阵风里都飘着密信。你一个从赵州来的穷书生,终将成为这棋局里的弃子。”

苏味道整了整衣襟,字字如凿:“崔湜,你看这刑部大门上的獬豸纹,传说它能辨是非、触奸邪。今日你得意,不过是暂借权势;他日若违天道,纵使崔氏树大根深,我苏味道也愿做那把斩根的斧!”

崔湜的笑容僵在脸上,折扇重重敲在掌心:“好个苏味道!希望你到时候还有这等牙尖嘴利。走!”他一甩袖,带着崔氏众人扬长而去,锦袍下摆扫过苏味道鞋面,扬起一片尘土。

苏味道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指甲几乎掐进掌心。身后传来裴行俭沉重的脚步声:“别与他们置气,只要军粮案的证据还在,我们就还有机会。”苏味道转身,目光坚定:“裴大人,我绝不会让他们得逞。就算前路荆棘遍布,我也要跟着你奋勇向前。”

黄昏时分,苏味道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刑部,但是金榜题名的喜悦又让他兴奋得难以自抑。他突然想到了与裴采薇的曲江之约,裴采薇的形象不断地在他眼前浮现,裴采薇在灵感寺对他说的那句话“曲江畔杏花盛时,若见有人埋核种树…… 不妨来看一看”仿佛在他耳边回响。于是,他不知不觉地朝着曲江池畔走去。

此时的曲江池畔,在夕阳的余晖下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曲江池位于唐代长安城东南部,是隋唐时期开凿的人工湖泊,水域广阔,波光粼粼的湖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无数颗珍珠在闪耀。周边环绕着亭台楼阁与园林景观,雕梁画栋的亭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湖边,飞檐斗拱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古朴典雅。湖边的柳树依依,柳丝轻拂着水面,像是温柔的少女在对镜梳妆。唐代文人雍裕之曾以“年年此地是瀛洲”形容其宛若仙境的景色,此刻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曲江池不仅是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还是唐代皇家游宴的核心场所。唐高宗常携嫔妃、重臣登紫云楼赏景,并与民同乐。虽然此刻没有皇家的盛大宴会,但池畔依然热闹非凡。这里对平民开放,成为长安市民春游、踏青的热门地标。此时,池畔有不少人在散步、游玩,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年轻的男女们则在湖边漫步,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苏味道沿着湖边的小径缓缓前行,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裴采薇的身影。突然,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正是他日思夜想的裴采薇。身着一袭浅绿的罗裙,裙摆随着微风轻轻飘动,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她的头发梳成了精致的发髻,上面插着一支玉簪,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她正站在一棵杏树下,手中拿着一枚杏花核,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苏味道的心跳陡然加快,他快步朝着裴采薇走去。裴采薇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转过头来,正好与苏味道的目光相遇。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两人的眼中只有彼此的身影。裴采薇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美丽而动人。“苏公子,你终于来了。”她轻声说道,声音如黄鹂鸣翠柳,清脆悦耳,带着一丝喜悦和期待。苏味道走到裴采薇面前,有些激动地说:“采薇,我来了。我中进士了,第二名!”裴采薇眼中满是笑意,她轻轻地说:“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苏公子。从见到你的第一眼起,我就相信你有非凡的才华。”

两人并肩走在曲江池畔,脚下的石板路被夕阳染成了金黄色。周围的人们或是在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或是在低声交谈,而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只属于两人的世界。“你看,这曲江池畔的景色真美。”裴采薇望着湖面说道,“每到春天,这里的杏花盛开,就像一片粉色的云霞。”苏味道看着裴采薇,深情地说:“再美的景色,也比不上你在我身边。”裴采薇的脸颊微微泛红,她低下头,轻轻摆弄着手中的杏花核。

“你还记得在灵感寺,你对我说的话吗?”苏味道问道。裴采薇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光芒:“当然记得,‘曲江畔杏花盛时,若见有人埋核种树…… 不妨来看一看’。我当时就希望能在这里与你再次相见。”苏味道笑着说:“我一直都记在心里。从那以后,我就盼着能快点见到你。”说着,他从怀中拿出一片保存完好的杏花瓣,那是他们在灵感寺相遇时,裴采薇不小心掉落的。“你看,我一直留着它。”裴采薇看到那片杏花瓣,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没想到你还留着,我还以为……”苏味道轻轻地握住裴采薇的手,说:“我怎么会舍得丢掉呢?它对我来说,是我们相遇的美好回忆。”

两人来到一片空旷的草地上,裴采薇蹲下身子,开始认真地埋下手中的杏花核。苏味道也蹲下身子,帮着她一起。“等这棵杏树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在它下面乘凉、吟诗了。”裴采薇充满期待地说。苏味道看着她,温柔地说:“好,等它长大了,我们每年都来这里。”埋好杏核后,两人站起身来,手牵着手,沿着湖边继续漫步。

夕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绸缎,倒映在湖水中。曲江池畔的灯火逐渐亮了起来,星星点点,与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远处的亭台楼阁在灯光的映照下,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苏公子,你以后有什么打算?”裴采薇突然问道。苏味道沉思片刻,说:“我想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为百姓做些实事。我要继续调查科举舞弊案和军粮虚报案,还朝堂一个公正,让大唐能够繁荣昌盛。”裴采薇看着他,眼中满是敬佩:“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苏公子。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

苏味道紧紧握住裴采薇的手,说:“有你的支持,我就更有信心了。以后的路可能会很艰难,但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我什么都不怕。”裴采薇微微靠在苏味道的肩上,说:“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就像这曲江池畔的柳树,无论风雨如何,都坚守在这里。”两人就这样静静地走着,享受着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光。他们的身影在灯光的映照下,被拉得长长的,仿佛一幅永恒的画卷。在这充满诗意的曲江池畔,他们的爱情如同刚刚埋下的杏花核,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而他们也将携手面对未来的挑战,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夏第一暴君

特种兵:我,神仙村长!

大明:开局抄家八大蝗商

入骨暖婚:总裁好好爱

独家蜜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