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荆棘星途
第一节入学评估
市特殊教育中心的评估室比林志远想象的更冷。空调出风口嘶嘶吐着白气,墙上的卡通贴纸已经卷边,角落里摆着架老旧的立式钢琴——不是小星习惯的那架施坦威。林志远看了眼温度计:18.5度,远低于儿子能忍受的最低室温。
“林小星家长?”穿粉蓝制服的女老师推门进来,评估表夹在写字板上,“我是评估组长郑芳。”
陈慧正帮小星脱外套,孩子一进门就盯上了钢琴,但拒绝靠近。他的手指在空气中弹奏着只有他懂的音符,眼睛始终避开评估员。
“先做认知测试吧。”郑芳指向小桌旁的椅子,“小星,过来坐好吗?”
椅子是金属腿的,拖动时会发出刺耳声响。林志远抢先按住它:“能换把塑料椅吗?他对某些频率敏感。”
郑芳皱眉:“所有评估设备都是标准化的。”她翻着评估手册,仿佛那上面写着宇宙真理。
小星开始用后脑勺轻撞墙壁,节奏与空调的嗡嗡声同步。陈慧立刻掏出降噪耳机,但孩子推开它,转而抓住母亲的白大褂下摆——这是他最近发展出的新行为,像抓住救生索的溺水者。
“不如先让他弹琴?”林志远提议,“音乐是他的强项。”
郑芳的圆珠笔在“社交互动”栏画了个叉:“评估流程不能改。先测试,再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这个词让林志远咬紧牙关。对小星而言,音乐不是“活动”,而是与世界对话的母语。
陈慧蹲下来与小星平视,手指在胸前画着星星轮廓——他们约定的安抚手势。孩子呼吸稍缓,但拒绝走向桌子。评估陷入僵局。
“这样吧,”郑芳突然撕下一页纸,“让他画个房子,我们评估精细动作。”
纸和蜡笔递到面前时,小星反常地接了过来。他在纸上画了三十七条精确的平行线——林志远默默计数——然后突然在右下角添了个歪斜的五角星。
“空间感知异常,”郑芳记录道,“无法完成命题绘画。”
林志远看向那张“画”。在他眼里,这分明是钢琴琴弦与音板的抽象表现,而那颗星正是中央C的位置。但评估表上没有“音乐联想能力”这一栏。
“接下来是语言测试。”郑芳拿出图片卡,“小星,这是什么?”
卡片上是只红色气球。小星嘴唇蠕动了几下,突然唱出一个升F音——正是橡胶气球摩擦时发出的频率。陈慧的眼睛亮起来,但郑芳在“语言表达”栏写下“无法正确命名常见物品”。
测试进行到第四十五分钟,小星彻底崩溃。当郑芳要求他“假装给玩偶喂饭”时,他撕碎了所有图片卡,将蜡笔折成两段。尖锐的断裂声在密闭空间里像枪响。
“攻击性行为,象征游戏缺失。”郑芳的笔尖刺破纸张,“建议入读特教班C级,重点训练生活自理……”
林志远听不下去了。他走向那架被冷落的钢琴,按下中央C。琴声让小星停止尖叫,转向声源。
“小星星,”林志远轻声唤道,“弹给老师听好不好?”
没有反应。陈慧从包里取出光谱琴,放在钢琴旁边。蓝光亮起的瞬间,小星的身体放松了些。
“中央C是什么颜色?”林志远继续问。
“……蓝……色……”小星的声音轻如呼吸。
郑芳惊讶地抬头。林志远乘胜追击:“那降E呢?”
小星走到钢琴前,准确按下降E键。光谱琴回应以紫色光效。
“紫……色……”他确认道,手指在琴键上徘徊,“……像……葡萄……”
这个比喻让陈慧捂住嘴。郑芳的笔悬在半空,评估表上的“语言表达”栏突然显得如此苍白。
“能弹《爸爸的星星》吗?”林志远柔声问。
小星的手指落在琴键上。熟悉的旋律流淌而出,比平时稍显生涩,但结构完整。当弹到第三乐段时,他突然加入新的变奏——将郑芳刚才撕纸的哗啦声转化为切分音,将空调的嗡嗡声融入低音部。这不是单纯的演奏,而是对环境声音的艺术重构。
曲终时,评估室里一片寂静。光谱琴的蓝光渐渐熄灭,像退潮的海水。小星的手指仍搭在琴键上,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郑芳的评估表滑落到地上,“他没经过专业训练?”
林志远摇头:“音乐是他的第一语言。”
郑芳弯腰捡起表格,在边缘空白处匆匆写下几行字。林志远瞥见“非凡音乐感知力”和“建议重新评估”的字样。
“我们需要录像资料。”她的语气软化下来,“还有专业音乐老师的推荐信。”
陈慧立刻拿出手机,调出梧桐树下的演奏视频。画面中小星与自然共鸣的样子,与评估室里崩溃的孩子判若两人。
“他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林志远说,“不是不能,而是不同。”
郑芳长久地注视着视频,然后突然起身离开。回来时手里拿着另一份表格:“融合教育实验班申请表。需要专家组复审,但……”她看了眼正在研究钢琴踏板的小星,“……值得一试。”
表格上的要求令人望而生畏:近期录像、专业评估、家长陈述、学校适应方案……林志远的手指在“特殊需求”栏悬停。小星的特殊之处是什么?对声音的敏感?对规则的抗拒?还是那种将世界转化为音符的奇妙能力?
回家的出租车上,小星睡着了,额头抵着车窗。陈慧翻拍评估表发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