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慈商哑口无言。
林谙朝对方一笑:“放心,好歹还有我在,死不了你。”
陈慈商呵一声:“你若是真有那么神通广大,自己就不会死了。生死无常,谁又能料到。”
话音未落,林谙刚想呛他几句,只见桃林中一黑影快速掠过又消失不见,沉默片刻,他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又竖起耳朵,仔细听林中声响,半晌才道:“有东西在西南边,我们走。”
陈慈商深吸一口气,也道:“……那快走。”
林谙连忙叫住:“哎哎哎哎,你干嘛往反方向走,我说在西南边,西南边在这呢。”
陈慈商不可置信地看他一眼:“你有病吧!明知道有危险不逃走,还亲自上门送死。”
林谙心里暗道,多年不见,你真是越来越惜命了。他苦口婆心道:“在幻术中要惜命,但是也不能太过惜命,不然就等着一辈子耗在这吧!”
见他迟迟没有动作,林谙心里一阵恨铁不成钢,索性迈开步子等陈慈商自己赶上来。
这桃林眼瞅得挺眼熟,却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到过。越是像这样对某件事情某个人有熟悉的感觉,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发生过什么,又或者是无法证明事情发生过,他的内心就越是难以平静。
人活在世上,靠各种关系的存续,靠能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起初,林谙无比相信自己只是误入仙门世家,就像无端起的一阵风,总会有风停的时候,而等到尘埃落定,他又能回到那个磨塘村,成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少年。
可是事到如今,林谙似乎无法再自欺欺人下去,他记不清自己在磨塘村生活了多久,他记不清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他甚至记不清自己的前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而这记不清的前尘往事,都让他像一叶浮萍,无奈地被命运的那阵风吹往未知的漩涡。
他渐渐看不清前路……闭上眼睛,再缓缓睁开双眸,前方好像是一对中年男女的背影,他们衣袂飘飘,就静静地站在不远处,清晨的雾气还未消散,林谙闻到了空气中冷峭的寒意,他低声喃喃:“爹,娘。”
“师尊,师尊!别过去!”
混乱中,林谙感觉一双带着温度的手猛然将自己往一个方向拉回,他下意识旋出青扇,两指扣住扇隙,扇面呈现出淡绿色光晕,狠厉地划向抓住他的那人,而后一股温热的液体淌向他的手指间。
眼前视线渐渐清明起来,林谙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他刚才中了“幻中幻”!
“幻中幻”只是民间的俗称,与梦中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林谙前世只是听说过,从未想到还能在此栽上一回。
顾清的白衣上是一道细长的伤痕,血迹濡染了他的手臂,显得触目惊心。林谙后退两步,莫名有些警惕意味。
顾清将受伤的手放至身后,关切地问道:“师尊,这桃花谷好生古怪,你刚才看见了什么?”他说着话慢慢地拉开距离,不让林谙感受到压迫,可是目光却凝然不动地落在林谙身上。
林谙却没有马上接话,顾清知道他在试探,便耐心地等着他确定自己的身份。世人皆疑惑,为什么横音仙君与临玉公子不过相差三岁,甚至在修为上都相当出众不分伯仲,后者却是前者的弟子。
此事的确算是阴差阳错,但只有顾清知道,十五岁那年,是林谙将他救回长平,那时他修为被废身受重伤,一个不知出处的毛头小子突然被带回仙门世家,没几个人将他看在眼里。顾清独来独往惯了,本就无所谓人事纷扰,甚至抱着死就死了死了就清净了的念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如此一来,他的处境更加艰难。
林谙知道后,一边把那几个惹事的外门修士罚去给他唱戏,一边抓住顾清这小兔崽子就是痛斥一顿,简直是丢脸丢到家了,这么大个人了,整天浑浑噩噩地不知道想些什么,从前种种又如何,谁不是迫不得已被逼到悬崖尖上,就算如此,也不能当怂包还自诩高尚!
林谙告诉他以后他们就是家人,长平就是他的家,如果外头人不待见他,就回竹风阁,师尊会给他出气。
后来的几年,林谙教导他君子礼仪,教习他仙门剑法,顾清只不过是把走过的路重拾起来,学起来很快,没多久就是世家当中佳名远扬的君子楷模。
那时候其他人很是疑惑,徒弟身上都会有师父的影子,可是他们却没有在顾清身上找到林谙的影子。
林谙是个怎样的人呢?风流肆意抑或是潇洒自在,从来不把世家大族的规矩放在眼里,有时又显孤傲清高,让人看不透彻。甚至师主音修,徒为剑修,要不然说顾清天赋出众呢,在一个半吊子师尊手中也能成为一代高手。
这么多年过去了,顾清其实忘记了许多当时相处的细节,或许是觉得日子就会一直那样平淡地过下去,谁也没有想到,师徒俩唯一一次不欢而散,等来的是十年的诀别。
“你怎么在这?陈慈商呢?”林谙回过神来,低声问道,似还有些恍惚。
顾清默然半晌,露出一个安抚性的微笑,缓缓道:“他跟你走了完全相反的方向,半路上正好碰到我,我就来找师尊了,他现在和那群小弟子待在一处破庙里,我在外设了结界,结界若破,我会有所感应,他们现在应当是安全的。”
林谙目光落在顾清身上,淡淡道:“原本以为他惜命,不过还是和以前一样,事事都要和我唱反调。”
顾清顿了顿,他不知道林谙是什么时候和陈慈商相熟的,稍感受挫,问道:“师尊很了解他?不过陈大夫妙手神医,的确名满天下。”
林谙知道他受伤了,也知道他是因自己所伤,但他还是若无其事地装出一副没有察觉到的模样,不因为别的,林谙这时候也不知道该以何种身份对待顾清。
是敌是友?恩怨纠葛?他一概不清。
索性不闻不问,晾在一边,以顾清的本事,还不至于丢了性命。
这时,一阵突兀的琴音出现,琴音随着桃浪此起彼伏,林谙与顾清相视,先是确认了彼此都听到了这声音。不得不说,这声音清逸无拘,偶显高亢,更增荡气回肠之意,若不是在幻象之中,当要好好感慨一下这番意境。
林谙闭目辨声,细听了片刻。这桃花谷地势复杂,很难仅凭声响判断方位,但好巧不巧,林谙从小就锻炼出来如何在杂音中辨认,果然,片刻后他道:“是在高处,我们过去探探。弹奏的这首曲目大有来头,你可知晓?”
顾清点点头,配合林谙的步伐向那古琴曲寻去,道:“此为《祭相思》。”
林谙肯定道:“不错。”他不自觉眉头微蹙,因为想到了这古琴曲目的来源。
相传,“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人间佳话,此外还有一仙门改版,名为“仙山桃林逢知己”。虽说取了个如梦似幻的名儿,但实际上这是一段仙门凄叹。更巧的是,这段故事与永安温家有着大大的关系。
当年永安温家的少主温言悯,年纪轻轻主管家事,也是温家年轻一辈修为至高的少年,不仅如此,他待人谦和良善,虽家财万贯但从不挥霍,搭建粥棚救济灾民,坊间对他的评价甚至是“歹竹出好笋,庸父生奇才”。
那时永安初立仙门,根基未定,温言悯便带上几位家仆云游四海、求仙问道。得道归来时经过一片秀丽桃林,结识了一位年纪相仿的桀骜公子,两人不打不相识,积淀了深厚的情谊,缔结下了“若无前世盟约,今朝共赴仙道”的诺言。
一年永安大旱,农田颗粒无收,城外饿殍遍野。温言悯赶往永安的路上,大散义财,救下无数奄奄一息的灾民,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前途似锦内心纯良的少年,却也因此患上恶疾。
好在恶疾并非无药可医,而可医之药恰在那片桃花林。
原来那位和温言悯不打不相识的桀骜公子,乃是药谷谷主方绪生,加之二人本有情谊,想来怎样金贵的药材都并非难事。可人算不如天算,温家费尽艰辛前往药谷,求谷主相助,谷主方绪生却已经出山,众人苦等数日,未能寻得,而永安那边也传来噩耗——温言悯病逝,满城哗然!
这位常人眼里一面难求的药谷谷主,得知消息后异常悲恸,不远万里来到永安,赶上温言悯的丧仪,可是棺椁已封,万没有再开启的道理,所以方绪生连他最后的遗容也没有见到。
之后,方绪生居然当众扶棺而泣,留下《祭相思》后再无音信。
昔日人已白骨,而今一曲长留。
还来不及细想下去,林谙果然见得桃花缤纷的半山腰处有一小亭,他远远地瞧见了亭中抚琴的一人,素衣长衫,安坐拨浪,随着突兀地“铮”一声,琴声戛然而止,那人回头看向林谙和顾清,像是在刻意等着他们二人的到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