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8:00,申城航天研究院主楼前,周时悦准时走进大门,“滴”刷卡通过。
她左手拎着藏青色的Birkin托特包,右手拿着手机确认今天的测试流程,身穿纯白连领长袖衬衣和黑色高腰阔腿西裤,外套则是一件深灰色长款毛呢大衣,头发用抓夹盘起。
“周总!请等一下!”一个清朗的男声从侧面传来。周时悦转身看到了前几天在传媒公司碰到的陆景年。
周时悦看了一眼手表,问道“你,这么早到?”陆景年在她面前站定,“今天开始来研究院体验生活,可不能迟到了。”男人递过来一杯咖啡,“听说你喜欢卡布奇诺,半糖。”
周时悦愣了一下,随即接过咖啡,温度刚好,她抿了一口,说到“谢谢,非常好喝。”
这时,一名年轻男研究员从大厅快步走来。“陆先生是吧?我是人力资源部小林,负责带您这一周的参观学习。”小林也和周时悦打了声招呼“周总,早。”
“早。”周时悦点点头,“我先去开会了。”她转身走向电梯。
办公室内,周时悦放下包,快速喝完咖啡说到,“来,我们开一个简短的班前会。”
“好。”
“‘南星二号’今天进入总装测试关键阶段,今天的实验项目主要是做热真空试验前的最后检查、展开机构功能性测试、太阳翼展开验证,把这些事情商量一下。”
“李工,热控系统复查重点在多层隔热材料的接缝处,特别是载荷舱与平台接口部位。”周时悦拿着平板说到,“上周的真空热循环测试显示那里有微小形变。”
戴眼镜的李工迅速记录:“明白,我会用红外热像仪重点检查。”
“王工,推进系统管路密封性检查按QJ-3058标准执行。”周时悦调出一份技术规范,“特别注意肼管路焊缝,上次氦质谱检漏有轻微示踪气体泄漏。”
“已经准备了更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案。”王工点头回应。
“张院士等会会去总装查看极紫外望远镜状态。”周时悦切换过平板画面,“赵工,载荷舱的EMC测试数据整理好了吗?”
年轻的女工程师赵工调出一组数据,“周总,太阳敏感器的校准数据出来了,有些偏差。你看。”
周时悦接过赵工的笔记本看到,“这个轨道不太对...不,是姿态敏感器的基准轴偏了0.3度。会导致太阳矢量测量误差约0.5度。重新校准,用星模拟器做基准,确保在±0.1度范围内。”
“明白”赵工回到。
周时悦看了眼时间,“测试数据实时上传至总控系统,任何异常都需报告。9点整搭乘班车前往总装厂房,带齐所有资料。”大家都纷纷行动起来。
前往总装厂房的班车上,周时悦接到张院士的电话。
“时悦,载荷舱的极紫外望远镜有新的测试要求。”电话那头是老人沉稳的声音,“考虑到太阳活动剧烈期,需要增加抗辐射加固测试。”
“明白,我会调整测试序列。”周时悦迅速在平板上记录,“但这样热真空试验要推迟到明天了。”
“正确取舍。”张院士赞许道。
总装厂房内,“南星二号”卫星静静矗立在洁净室中央。周时悦扣好洁净服领口的最后一粒纽扣,透过风淋室的玻璃窗凝视着厂房中央的“南星二号”,卫星被固定在专用测试架上,六边形载荷舱的黄金涂层在无影灯下泛着琥珀色光泽,两侧折叠的太阳翼如同收拢的羽翼。
“周总,真空舱已预热完毕。”李明说到,“但屏蔽层厚度调整后,热沉温度达不到预设值。”
周时悦划过触摸屏调出参数曲线,“把氦气冷却流量提高15%,分三个阶段梯度增压。”转头对正在连接测试电缆的赵工说道,“载荷舱的测温点布好了吗?”
“布了36个,但E3和W5点位数据异常。”赵工指着三维模型上闪烁的红点,“可能是热敏电阻接触不良。”
“先标记。”周时悦的指尖在屏幕上划出红色虚线框,“现在优先做展开机构功能性测试。王工,准备好高速摄像机了吗?”
“两台Phantom v2640,帧率12800fps。”王工拍了拍身旁的银色设备箱,“连铰链上的微米级振动都能捕捉到。”
测试指令通过光纤网络同步传输到各子系统。周时悦深吸一口气,按下总控台上的蓝色启动键,“第一次展开测试,计数开始。”
随着电磁锁释放的轻微咔嗒声,右侧太阳翼的约束装置缓缓打开。十二块折叠的砷化镓电池板像被无形的手推动,沿着铰链轴线逐级展开。高速摄像机的补光灯在洁净室内划出流星般的轨迹。
“展开时间47.3秒,比预期慢1.2秒。”李工盯着数据流皱眉,“右侧第三节铰链扭矩波动超标。”
周时悦放大视频回放。在慢放500倍的画面中,形状记忆合金铰链的作动臂出现了细微颤动。“这个温度不太对...”她喃喃道,调出材料检测报告,“查一下这批**A合金的相变温度曲线。”
赵工突然举手,“周总,左侧太阳翼的展开不同步!”监控屏上,左侧太阳翼的展开角度比右侧滞后了3.5度。周时悦立即拍下紧急暂停键,卫星周围顿时亮起警示黄灯。
周时悦抓起力矩扳手走向测试架,“王工,给我铰链的有限元分析图。”蹲在卫星底部,周时悦用内窥镜观察铰链内部结构。“找到了。润滑剂里有金属碎屑,应该是上次振动测试时产生的。”
“需要拆解清洁吗?”王工递来特制无尘棉签。
“可以先用气相清洗法处理,然后重新涂抹全氟聚醚油脂。”周时悦说到。
“好的。”王工带着总装的工作人员造作了起来。
“那接下来同步问题怎么解决?”周时悦转向正在重算控制参数李工问道。
“可以把右侧的展开速度降低5%,让两侧最终同步到位。”李工这才抬起埋在计算器里的脑袋。
“不行,这样会超出设计余量的。”周时悦摇摇头说道,“嗯......改为左侧提前0.5秒启动,用时间差补偿机械误差。”
这时张院士的身影出现在观察窗前。他没有打扰他们,只是默默戴上老花镜查看实时数据。
“第二次展开测试,开始!”
这次左侧太阳翼率先动作,右侧延迟0.5秒跟进。两组电池板如同默契的舞者,在太空中并不存在的阻力中完美舒展。当最后一块电池板"咔"地锁定在展开位时,监控屏跳出绿色提示框:【两侧展开同步误差:0.08度,达标】
实验室里响起轻微的掌声,在洁净室里剧烈的动作是被禁止的。周时悦也轻轻的拍了拍手嘴角微微上扬,转身时发现了在不远处的张院。
“解决思路很巧妙。”张院士走近总控台,指着屏幕上一组波动曲线,“不过这个高次谐波振动要注意,在轨运行时可能会引起成像模糊。”
周时悦放大频谱图,“是展开机构的固有频率与CMG控制系统耦合了。要加装阻尼器吗?”
“不必。”他从口袋里摸出个小U盘,“用这个控制算法,在软件层面消除干扰。”
插入U盘后,一组新的控制代码被导入卫星计算机。当第三次测试启动时,振动幅度立刻下降了80%,张院士满意地点点头。
测试项目顺利完成,大家一块来到食堂就餐。
“说起来做实验也是枯燥啊。”
“我宁可枯燥,可别给我什么刺激了,我可不想归零。”
“哈哈哈...”
午休的时间总是转瞬即逝,很快便迎来了下午的实验时段。周时悦站在测试舱的控制台前,目光扫过屏幕上那组醒目的红色参数——X28级太阳耀斑模拟参数。这是“南星二号”必须面对的极端环境测试,远超常规卫星的抗辐射标准。
“载荷舱屏蔽层加压至设计值的120%。”她对着通讯器说道,声音在洁净室的静默中格外清晰,“准备注入质子束。”
测试舱隔壁的辐射室内,一台小型质子加速器正在预热,发出低频的嗡鸣声。李工戴着剂量仪,仔细检查屏蔽门的密封性。
“周总,质子能量调到100MeV,通量按太阳风暴峰值设置。”赵工汇报到。
“执行。先做低剂量预照射,确认传感器响应正常。”周时悦点头道。
质子束注入的瞬间,测试舱内的辐射剂量骤升。监控屏上,代表电子器件状态的曲线开始波动。
“FPGA芯片的SEU(单粒子翻转)计数上升。”王工紧盯数据流,“但还在容错范围内。”
周时悦的手指在鼠标上快速敲击,调出卫星计算机的纠错日志,“看这里,存储器出现了位翻转,EDAC(错误检测与纠正)系统已介入。”她放大时间轴,“纠错延迟0.8微秒,比预期慢了0.2。”
“会影响成像数据传输吗?”赵工问道。
“如果连续遭遇三次耀斑,可能会溢出缓冲区。”周时悦思索片刻,“调整EDAC算法的优先级,牺牲一点处理速度,换取更高的纠错率。这样就能抵消这个问题。”
“嗯,马上安排。”随着赵工的确认,技术团队迅速行动起来,调整EDAC算法的优先级。
“接下来是X28级全剂量照射。”周时悦的声音冷静而坚定,“所有人退到次级屏蔽区。”
质子束的强度陡然提升,模拟太阳爆发时的高能粒子暴雨。屏幕上,载荷舱的温度曲线开始爬升,极紫外望远镜的传感器噪声显著增加。
“热控系统过载了!”李工突然喊道,“多层隔热材料边缘温度超限!”
“切断望远镜供电,启用备份热管散热。”周时悦立刻启动应急方案,她的目光锁定在一组疯狂跳动的数据上,CMG(控制力矩陀螺)的轴承温度正在逼近红线。
“轴承润滑剂可能正在电离降解。”她迅速判断,“王工,准备注入惰性气体隔离层!”惰性气体从舱壁的微型喷嘴喷出,在轴承周围形成保护屏障。温度曲线终于停止上升,缓缓回落至安全区。
辐射束关闭后,团队立刻开始数据采集。周时悦站在测试舱的观察窗前,看着工程师们小心翼翼地取出载荷舱的电路板,用电子显微镜检查辐射损伤。
“传感器表面有轻微电荷堆积。”赵雯汇报,“但望远镜的光学元件完好无损。”
“EDAC系统需要优化。”周时悦在平板上记录结论,“另外,CMG轴承的润滑剂要换成抗辐射型号。”
“这次测试虽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但也验证了我们的预案是有效的。”周时悦环视团队成员,眼中闪烁着坚定,“大家辛苦了,今天准时下班。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优化。”
测试舱内的灯光逐渐暗下,但每个人的心中都燃起了希望之火。他们知道,“南星二号”距离真正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那一天又近了一步。
周时悦和同事乘坐班车回到研究所的办公室,“不知不觉又下班了,这明天又是一天体力活。”“全当减肥吧,你。”办公室内,周时悦和同事相视一笑。他们各自整理着桌上的文件,准备结束这一天的工作。
“今天的测试虽然紧张,但也挺充实的。”一个同事感慨道。
“早点休息啊。”对面的同事边走边说。
整理完最后一份文件,周时悦关上了办公室的灯。走出大楼,夜风拂过,带来一丝冷意。周时悦裹紧了大衣外套,走向停在不远处的车。
她打开车门,坐进驾驶座,启动了车子。路上她思索着晚上回家吃什么,想着家里已经没有菜了,便在离小区还有一个路口的时候拐到了附近的超市。
超市内灯火通明,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周时悦穿梭在货架间,挑选着晚上需要的食材。最终,她满载而归,手里提着沉甸甸的购物袋。回到车上,她将购物袋放在后座,发动了车子。随着车子缓缓驶出超市的停车场,周时悦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
一回到家,周时悦首先将食材带进厨房,随后洗净双手,接着进入卧室换上舒适的家居服,最后回到厨房系上围裙,开始准备晚餐。
首先,将青菜、金针菇和香菇彻底清洗干净,然后放放入篮子中备用。接下来,处理鲜虾,将其洗净、去头、去壳,将处理好的虾仁放入碗中备用。从冰箱取出2个鸡蛋,在另一个碗中打散。准备锅具,加热后倒入适量油,待油温升高后炒熟鸡蛋并盛出。在锅中加入少量油,煎炒虾仁至变色,随后加入葱花和蒜末炒出香味。接着,将金针菇和香菇加入锅中炒至软熟,倒入鸡蛋,并加入适量的开水。待水沸腾后,放入面条,加入一勺生抽、少许味精和盐进行调味。最后,加入洗净的青菜。在出锅前,滴入几滴香油提香即可。
晚餐准备完毕,周时悦将热腾腾的面条端到餐桌上,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她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拿起筷子,她品尝了一口,味道鲜美,虾仁的鲜嫩与蔬菜的清新完美融合,面条劲道,汤汁浓郁。
“非常好吃。”周时悦满意地说到,开始享受这顿独自准备的晚餐。饭后,周时悦收拾好碗筷,将它们放入洗碗机中清洗。
随后,周时悦拿出养生壶,煮上了一壶红枣桂圆枸杞茶,煮茶的时间她来到卧室,打开衣柜,挑选了一套舒适的睡衣拿到浴室,准备沐浴。
浴室里,水汽蒸腾,周时悦泡在温热的水中,感觉一天的疲惫都随着水流缓缓流走。沐浴完毕后,周时悦穿上柔软的睡衣,回到客厅,此时养生壶里的茶已经煮好,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她倒了一杯,坐在书桌前,将笔记本电脑打开,然后从包里取出平板,将数据同步到笔记本上。她调出今天的测试日志,屏幕的冷光映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
EDAC系统的延迟数据被她用红色高亮标注,旁边是她随手写下的注释:纠错延迟0.8μs →若连续三次耀斑冲击,缓冲区可能溢出。需优化算法优先级,牺牲部分速度换取稳定性。
她抿了一口热茶,继续翻看CMG轴承的温度曲线。测试过程中,温度曾一度逼近临界值,如果不是及时注入了惰性气体隔离层,可能会导致轴承润滑失效,进而影响卫星姿态控制。
“轴承润滑剂必须更换。”她低声自语,在平板上调出材料数据库,筛选出几种抗辐射型全氟聚醚润滑剂,并标注了它们的性能参数。
她的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将今天的测试结果整理成正式报告。航天报告的要求近乎苛刻,每一个结论必须有数据支撑,每一个建议必须有理论依据。
在X28级质子辐照环境下,FPGA芯片的SEU(单粒子翻转)发生率为1.2×10??/bit/day,略高于预期值,但仍处于容错范围内。建议在轨运行时增加内存刷新频率,以降低累积错误风险。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报告末尾的“后续改进建议”一栏。犹豫片刻后,她又补充了一条:考虑在下一代太阳探测卫星中采用自修复存储器(如MRAM或ReRAM),以进一步提升抗辐射能力。
当时钟跳到01:23时,她终于完成了报告的最后校对。她伸了个懒腰,走到窗前,无意识地抬头望向夜空。
今晚的天气很好,在城市的夜空中都能看到零零星星的星星。“南星二号”未来也会在这样的星空下运行,承受着太阳风的冲击,依然精确地传回每一份数据。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关上电脑,准备休息。躺在床上,周时悦闭上眼睛,在夜色的笼罩下,周时悦渐渐进入了梦乡。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