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一早,晨会在公司9楼的大会议室举行。林瑾准时入座,打开资料夹翻到自己的提案页。
她今天穿了一件深灰色西装外套,头发扎得干净利落,神情如往常般冷静,眼里却带着一点锋芒。
“我建议本季度策略重点切换至高频择时模块,同时弱化持仓周期里的中证红利ETF敞口。”她翻页,指尖落在图表中那段回测数据上,“模拟结果显示在当前市况下,高频模型对收益波动的稳定性更强。”
会议室短暂沉默了一瞬,坐在她对面的沈东来微微挑眉。他在公司呆了近十年,是研究部最资深的老员工,也是一直坚持“长线为主、择时为辅”策略的坚定派。
“你这个建议——是不是有点想当然?”他语气不高,却不无质疑,“A股可不是纳斯达克,那套高频博弈在我们的基础设施上能实现吗?流动性、点差、成交量……你考虑过没有?”
林瑾合上文件,淡淡回应:“我在纽约那边实习时处理过类似模型,技术上并不复杂,只是以往国内没有人愿意花精力验证。”
“但这不是美国。”沈东来慢条斯理地说,“你太高估这片市场的效率了。”
空气中浮现出一丝火药味。旁边几位同事面面相觑,却没人说话。
林瑾没有再辩驳,她只是记录下反馈,点头:“我会安排进一步测试,回测报告周五前给出。”
—
这一周她几乎都埋在数据和代码里。为了确保说服力,她亲自处理了十个以上不同频段的策略组合,对照中证指数与沪深300的相关性与滑点测试。
周五傍晚,测试结果出来。验证数据比她预期更接近沈东来的判断。
确实——A股的结构短期内对高频策略不够友好,信息滞后和交易速度的限制影响了她原本设想的回报表现。
她没去辩解,只是在报告上标明“建议暂缓实施该策略”,然后独自一人坐在空了大半的工位前,盯着屏幕发了会儿呆。
她向来不怕失败,怕的是无效的努力。而这次,确实是她在判断上错了。
—
晚上八点,整个办公室已安静下来。林瑾还在整理代码注释,忽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
是许斯宸。
他拎着杯子走过来,语气温和:“今天还没回去?”
林瑾轻轻点头。
“我看你这一周都在调参数,是回测模型出问题?”
她没答话,只合上电脑,转头看了他一眼。
许斯宸抿了一口水,又笑道:“其实我有在看你模型里用的指标,我自己去年也做过类似的测试,不过是在港股的环境下。你用了alpha的双因子打分?”
林瑾“嗯”了一声,神情并不意外,只是冷静地看着他。
许斯宸挠了挠头,试探地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下次我们可以一起跑一版组合。我也挺想看看你原来的策略框架是怎么搭出来的。”
她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轻声说:“我周末还有点别的安排。”
—
他站了一会儿,走到门口,原本想就此离开,却听到林瑾手机在桌上震了一下。
她扫了一眼备注,语气平稳地接起电话:“张秘书,你先跟董事长说,我周六会按时回去吃饭。”
许斯宸脚步一顿。
张秘书,董事长?
他站在原地没动,心里却像突然被拨动了一根弦。公司董事长陆建恒,年约五十五,是集团创始人,一直以来极为低调,却掌握着整个投资与风控链条的最终话语权。
而“林瑾”这个名字……他突然觉得似曾相识。
他悄悄在工位上坐下,打开电脑,搜了一下董事长的家族资料,页面跳出来一则旧新闻:
“陆建恒女儿,曾赴美读金融工程。”
他盯着那张模糊的照片,照片中女孩的轮廓与现在的林瑾有几分相似,只是当时更年轻,也没有现在这份冷冽。
他心跳慢了一拍。
一个念头突然浮上心头——
如果她不是林瑾?
如果她是陆瑾瑜?
他没动声色地关上网页,心里却起了风暴。
—
这一夜,办公室终于归于寂静。
林瑾合上电脑,起身走向电梯,背影如往常一样冷静从容。可当她坐进车里、关上车门的那一刻,目光终于沉了几分。
她知道,许斯宸听到了那通电话。
“董事长”“周六回家”——这些词足够拼出一副轮廓。对一个有野心的人来说,这个身份的诱惑不言而喻。
鱼儿,很快就会上钩。
她原本打算让一切顺其自然,但不知为何,自从遇到唐昀之后,心里便多出了一丝轻微却难以忽视的波动。
那不是计划里的一环。
感情从不是必要项,可偏偏某些时刻,她已经开始分神——比如花园里肩膀上传来的依靠感。
这不该发生。
为了确保继承顺利,她不能容忍任何不可控的变量出现。既然如此,就必须把计划重新拉回正轨。
她需要一个能让父亲满意的结婚对象。
许斯宸——背景尚可、目标感强、控制成本低。
是一枚合适的“婚姻合伙人”,既然合适,计划就可以推行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