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溃散,战场上的厮杀声逐渐被伤者的呻吟与风声取代。耶律洪基在亲卫的簇拥下,纵马驰下高坡,径直来到独立于尸山血海中的萧峰面前。
他翻身下马,动作因为激动而略显急促,大步上前,竟不顾萧峰满身的血污,一把抓住他的双臂,用力摇晃着,声音洪亮而充满难以抑制的兴奋:“萧兄弟!神勇!真乃天神下凡也!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古之项羽、李存孝亦不过如此!今日若非兄弟,洪基性命休矣,这南院大军亦将尽丧于此!”
他言辞恳切,目光灼灼,那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推崇,几乎要溢出来。
萧峰微微欠身,语气依旧平静:“大王过誉了,萧某只是尽了绵薄之力。”
“绵薄之力?哈哈!”耶律洪基放声大笑,用力拍着萧峰的肩膀,“萧兄弟太过谦了!此等功劳,若在平日,封侯拜相亦不为过!”他环顾四周惨烈的战场,看着那些劫后余生、正用敬畏目光望着萧峰的麾下将士,心中一个念头愈发清晰坚定。
他拉着萧峰,不顾劝阻,亲自检视战场,慰问伤兵,处置俘虏,一举一动皆显露出雄主气度。而萧峰则沉默地跟在一旁,他虽不喜这等场面,却也知这是耶律洪基收拢人心、彰显权威的必要之举。
灵溪的魂影悄然跟随,她的感知扫过那些被俘的叛军将领和士兵,从他们或恐惧、或怨恨、或麻木的眼神中,她能感觉到,萧峰这一战立下的威名,已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了这些辽**人的心中。同时,她也敏锐地察觉到,耶律洪基麾下的一些将领,在看向萧峰时,除了敬畏,还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与审视。
大军休整一日后,拔营返回南院大王府所在的南京析津府。
一路上,耶律洪基对萧峰更是礼遇有加,几乎形影不离,同食同寝,谈论兵法武功,契丹风俗,甚至辽国朝堂局势。萧峰话不多,但每每开口,皆能切中要害,其见识气度,让耶律洪基愈发心折,引为平生仅见的豪杰知己。
灵溪则利用这段时间,更加深入地感知着辽国的风土人情,以及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与中原迥异的能量波动。她确认,塞外确实存在其他妖魂碎片的气息,虽然依旧遥远模糊,但方向似乎……与辽国皇室有关?这个发现让她心中微凛。
抵达南京析津府,这座北地雄城的气势让萧峰也为之侧目。城墙高厚,街道宽阔,虽不及汴梁繁华,却另有一番北地雄浑气象。南院大王府更是殿宇巍峨,戒备森严。
耶律洪基回府后,不顾鞍马劳顿,立刻召集麾下重要文武臣僚,于王府正殿议事。
殿内烛火通明,气氛庄重。耶律洪基高踞主位,萧峰被他特意安排坐在身旁首席,此举立刻引来了众多探究、疑惑,甚至隐含不满的目光。萧峰坦然受之,神色不变。
耶律洪基先将遇伏与平叛经过详细述说,尤其着重渲染了萧峰于万军之中击杀叛王耶律重元、扭转战局的惊世之功。他言辞慷慨,听得殿内众将心潮澎湃,看向萧峰的目光中的敬畏之色更浓。
然而,当耶律洪基话锋一转,提出要上表朝廷,为萧峰请功,并意图举荐他担任南院大王麾下重要官职,甚至隐隐透露出欲与其共享权柄的意思时,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一名身着华贵皮裘、面容精悍的老臣率先出列,他是耶律洪基的族叔,南院枢密使耶律挞烈。他先是对萧峰的勇武表示钦佩,随即话锋一转,沉声道:“大王,萧壮士救命之功,确当厚报。金银珠宝,美人良田,尽可赏赐。然则,官职乃国之重器,尤其南院要职,关乎我大辽南疆安危。萧壮士虽勇,终究是……汉人,且来历不明,骤然授予高位,恐难以服众,亦非朝廷法度。”
他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不少保守派贵族的附和。
“挞烈大人所言极是!汉人岂能掌我契丹权柄?”
“其勇虽可嘉,其心难测啊!”
“还请大王三思!”
质疑之声渐起。显然,萧峰的汉人身份和神秘来历,成了他融入辽国权力核心的最大障碍。
耶律洪基脸色沉了下来,他深知这些部族首领和旧贵族的心思。他正要开口驳斥,却感觉袖袍被轻轻拉了一下。是萧峰。
萧峰对他微微摇头,示意他不必为自己与臣下冲突。他本就不慕权位,对此等争议更觉无趣,甚至心生去意。
然而,耶律洪基却反手按住萧峰的手,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他目光扫过殿内众臣,声音陡然变得威严而冷峻:“尔等只知他是汉人,可知若无萧兄弟,本王早已身首异处,尔等如今又能在何处高谈阔论?!”
他站起身,魁梧的身躯带着强大的压迫感:“本王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萧兄弟之才,胜尔等十倍!今日之功,封侯尚且不足酬其万一!尔等若有谁,能如萧兄弟般,于万军之中取叛王首级,保住南院基业,本王这南院大王之位,让与他坐又何妨?!”
这番话说得极重,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耶律挞烈等人面面相觑,脸色难看,却无人敢再出声反驳。耶律洪基在军中的威望,以及萧峰那实实在在、无人能及的军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耶律洪基趁热打铁,朗声道:“本王意已决!即刻上表陛下,陈述萧峰救驾平叛之大功,恳请陛下册封萧峰为南院大王,与本王同掌南院军政!若陛下不允,本王这南院大王,不做也罢!”
“大王!”众臣闻言,皆是大惊失色。他们没想到耶律洪基对萧峰的看重,竟到了如此地步!以南院大王之位相邀,这可是辽国仅次于皇帝的实权职位之一!
萧峰也是微微一怔,看向耶律洪基。他虽不重权位,但也知这南院大王的分量。耶律洪基此举,可谓是将身家性命与前途,都押在了他的身上。
灵溪的魂影在殿柱的阴影中静静“观察”着这一切。她能感觉到耶律洪基的决心,也感知到了那些贵族隐藏更深的嫉妒与敌意。萧峰这一步踏出,便是真正置身于辽国权力斗争的风口浪尖。
耶律洪基力排众议,表文很快便以八百里加急送往辽国上京临潢府。
或许是因为耶律重元叛乱刚平,辽帝需要倚重耶律洪基稳定南方,又或许是萧峰那“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威名已然传开,产生了足够的震慑。不过半月,皇帝的敕令便到了。
敕令中,辽帝对萧峰之功大加赞赏,但并未完全同意耶律洪基的请求,而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册封萧峰为南院大王,与耶律洪基同位,但明确耶律洪基为主,萧峰为副,共同执掌南院军政大权。
即便如此,这也是一步登天!一个来历不明的汉人,竟一跃成为辽国权势最盛的几位王爵之一!
册封大典在南院大王府隆重举行。萧峰换上了契丹王族的华贵服饰,那玄色王袍以金线绣着雄鹰图腾,衬得他愈发威严英武。他接过象征权柄的印信和敕书,面对下方神色各异的辽国文武官员,面色沉静,无喜无悲。
耶律洪基志得意满,当众宣布,与萧峰结为异性兄弟,共享富贵。
“参见萧大王!”
在耶律洪基的带领下,殿内众人,无论情愿与否,都纷纷向萧峰躬身行礼,声震屋瓦。
萧峰立于高阶之上,目光掠过众人,看到了耶律洪基的真诚与倚重,也看到了耶律挞烈等人眼底深处的不甘与冷意。
他知道,这南院大王的尊位,并非安乐的桃源,而是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危险的漩涡中心。他接受这个位置,并非为了权势,而是为了在这陌生的土地上,寻得一个暂时的立足点,一个能够庇护自己、或许也能完成阿朱嘱托、照顾好那个不知踪迹的阿紫的身份。
他微微侧头,仿佛能感受到身旁那无形的陪伴。
前路,注定不会平静。但他既已踏上,便绝不会退缩。
南院封王爵,孤客掌重权。
这塞外的新篇章,才刚刚掀开充满权力暗流的第一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