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如意想象了一下,满院子里鸡鸭鹅跑的场景,也是充满了期待:“好啊,那就多养几只吧。”
李郎中都说吉上进没什么大碍了,一直压在他心上的石头终于卸了。这些东西吉上进自己在家里也能照看得过来,也省得无聊了。
“烧烤摊顶多还能再摆上一个月,我在想以后还应该干些什么。”吉如意最近一直在想这件事,烧烤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东西,天冷了吃的人就少了。
霍云铮给出着主意:“不如开个菜馆?”
吉如意摇摇头:“我觉得没什么特色,我们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菜。”
“谁说非要有特色,咱们又不开那种大酒楼,只开个小菜馆,只要把菜做的好吃就行了。”霍云铮说道。
吉如意还是不太赞成霍云铮的说法:“冬天那么冷,大家都愿意窝在家里不出来,普通的饭菜只怕难以吸引他们。我再想想吧,这也不是着急的事。”
小夫郎认真起来的模样看得霍云铮心里直痒痒,他忍不住用手去捏吉如意的脸。
吉如意往后躲了一下,他又去摸吉如意的腰。
“别闹,在想事情呢。”
吉如意皱着眉又躲了一下,这青天白日地就闹人,也不怕被人瞧见。
霍云铮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该去闹吉如意,可他就是忍不住,这么可爱的小夫郎,谁能忍住啊,再忍不就成王八了。
吉如意步步后退,霍云铮步步紧逼:“你亲我一口,我就告诉你开什么店。”
吉如意满脸狐疑地看着他:“你别不是骗我的吧。”
“怎么会?我何时骗过你?”霍云铮说的很真诚,“你这样说让为夫很心痛。”
吉如意仍旧不信,歪了歪脖子:“我不想听,我想自己想。”
他才不相信霍云铮有什么好主意,就是想占自己的便宜。
霍云铮站起身来,将吉如意环在两臂间。
“大白天的呢。”吉如意轻锤了一下他,言语中有着连自己都察觉不到的撒娇。
“和自己的夫郎亲热,还管什么白天黑夜?”
霍云铮缓缓低下头,吉如意慢慢闭上眼。
“他五伯,在家呢吗?”
院中突然出现的声音吓得吉如意一个机灵,他猛地推开霍云铮,下地跑了。
跑到门口时,又反应过来朝着霍云铮看。
霍云铮一脸受伤的样子,吉如意又跑回来在他的脸上亲了一口,又一边拍着滚烫的脸一边朝外面走去。
明明在自己的屋里,明明没人会看见,明明他们是拜过天地的夫妻,搞的像被捉了奸似的。
来的是一个中年夫郎,别人都叫他柴哥儿,他丈夫也姓吉,是吉如意家没出五服的亲戚。
姜临迎出门去:“柴哥儿啊,快进来。”
他将他让进了屋,俩人东拉西扯地说了会儿话,柴哥儿将话头一转——借钱。
吉如意站在门口听了一会儿,悄悄地走了。
自打他们家摆烧烤摊以后,总会有各种人过来借银子。有的是亲戚,有的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硬过来沾亲的,还有的是本村的村民。
刚开始遇到这种事情时,姜临拿不定主意,还是吉如意说一概不能借,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借钱的人就多了。
借了这个,没借那个,那个就会不满意。
这个借的多了,那个借的少了,借的少了的那个也不会满意。
如果真要是有急事的话,倒是可以借的,可有的人家什么事都没有,分明就是想白拿银子不还,谁的银子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那都是他们一家子辛辛苦苦赚来的。
从吉如意手里借出去的银子只有余小溪一份,他是干正当的事,且人品不错,这是可以借的。
又过了十天,余小溪把剩下的银子都还完了,还额外给吉如意买了一盒手脂。说他总是沾水,不好好保养手该开裂了。
吉如意没有推辞,高兴地收下了。其实这东西他有了好几盒,都是霍云铮买给他的。
“就这么点儿?”赵凤珍数着手里的铜板,一共二百文,“你娘就给你这么点儿?”
“我娘在给小山相看,小川的年纪也不小了,也得攒些银子,”余小溪并不擅长说谎,他说这话时低着头,说出了早已在心里重复了无数遍的话,“等来年相公考童生时,我娘还会再出一笔银子的。”
他都想好了,他现在赚的银子,如果赵凤珍要得紧的话,他就先拿出来一部分抵挡一阵子,剩下的就都攒起来,等来年冯书禹考童生试时,他就拿出来,就说是霍秀兰给的。
听说霍秀兰来年会给一笔银子,赵凤珍这才哼了一声,将银子收了起来。
余小溪见她不再说什么了,松了一口气,带着宁哥儿出去了。
夏哥儿抱着胳膊倚靠在门口:“大嫂,你最近怎么天天不着家?还这么晚才回来。”
余小溪把宁哥儿往上颠了颠:“我去地里干活了。”
夏哥儿伸着脖子凑过去盯着他的脸瞧了半天:“你骗得了那个糟老婆子,你骗不了我。”
赵凤珍拿着余小溪给他的银子去找冯书禹。
“书禹啊,你不是说没纸写字了吗,先拿去买点儿纸。”赵凤珍给了冯书禹一百八十文,自己留下二十文做家用。
冯书禹从书中抬起头来,看着摊在自己面前的铜板,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这么点儿?”
赵凤珍讨好地笑着,又数出十枚铜板:“一共二百文,娘留下十文买盐。”
盐价贵,十文根本买不了多少盐。
赵凤珍又把余小溪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冯书禹这才不情不愿将铜板收了起来。
“我出去了。”
他得了银子,再也不想在这里坐着了。手里没银子,已经很久没出去了。早就让余小溪回去要钱,推三阻四地就是不去要,过了这么久才要回来这么点儿!也就够问情坊的一壶酒的。
赵凤珍关心地问:“天都黑了,明天再去吧。”
“你懂什么!”冯书禹将凳子踢得咣当响,吓得赵凤珍一缩脖,不敢再说什么。
冯书禹换了身衣服,拿着银子哼着小曲出去了。
他都有日子没去了,可憋坏了。
问情坊是平安镇里最大的青楼,之前有银子的时候冯书禹就去那里。
没银子的时候就去一些小的窑子,柳花巷里的窑子很多,大多都很便宜,三四十文就可以被叫作大爷,在这里过夜的。
冯书禹买了半只烧鸡和花生米,提着一壶便宜的酒,去了柳花巷。
一百八十文,也够他潇洒一天了。
***
“哥,等秋收完了以后,你还想去镇里做生意啊?”
姜文远刚才和霍云铮聊天,听他提起过一嘴。他自是十分高兴的,吉如意要是还做生意,那肯定还是要用人的,他就能接着再干了。
吉如意道:“是这么想的,不过我现在还没想好该干什么。”
“那我还能跟着你们干吗?”姜文远不确定地问道,他觉得自己干的挺好的,可不知道在别人的眼里,他干的到底什么样。
“可以啊,你要是还想干那就再接着干,”吉如意笑道,“不过比起跑堂的,我觉得你更适合干别的。”
姜文远有些忐忑,这是觉得他干的好还是不好?是不是想说他说实际上干的不好,又不好意思直说。
“有几次你帮我烤串,食客们都夸你烤的火候好,撒的料也到位。有时候你还会给我们做饭吃,我吃着味道是不错的。所以,你可以尝试一下当厨子。”
姜文远吃住都在吉家,也感激自己有了份赚钱的营生,很多时候都会把早饭做好,有时候午饭他也做。
吉如意的姥爷是大厨,两个舅舅都没有做饭的天赋,倒是姜文远做菜的手艺不错。
“真,真的吗?”姜文远激动地有些磕巴,“我能当厨子?”
“虽然还欠些火候,但我觉得多练练,多学学不成问题。”吉如意笑盈盈的,“如果秋收以后我还做吃食的生意,如果你愿意,不妨先给我当帮厨。”
“愿意的愿意的,”姜文远说的很大声,生怕吉如意反悔,“哥我听你的,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干。”
厨子是门手艺,赚的比跑堂的小二要多上许多。出路也更多,不管是去菜馆,还是自己做门小生意,都能生活的不错。
姜文远原以为当小二已经很好了,没想到吉如意告诉他还能更好。
姜临迈着门槛出来:“你们兄弟俩说什么呢,这么大声。”
“我哥说要带着我当厨子!”姜文远说的很大声,平时沉默寡言,也很少看到他情绪有太大的波动。他这么高兴,是很少见的。
“前几天你哥和我说了,他说你做菜好吃,要是咱们秋收后真能开上店,你就跟你哥干厨子。”
要是姜文远真能干厨子,家里的生活可就有了很大的改善。看着弟弟家一点一点也好起来了,姜临也是说不出的高兴。
姜文远狠狠地点头:“我肯定好好干!”
“哥——哥——哥——”
吉安又是一边喊着,一边风风火火地跑进来了。
吉家人早已习惯他这冒失劲,全都朝他看去。
吉安怀里抱着个篮筐,里面装着一只小猪糕,他咧着嘴笑:“文远要的小猪糕,我给他抓回来了!”
他跑得太急,自己给自己绊了一下,往前踉跄了几步,双手脱力,将篮筐甩了出去,小猪糕被摔在地上嗷嗷叫地跑了。
“快抓猪——”
看着院子里抓猪的几个人,吉如意一边大笑着,一边加入到了抓猪的队伍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0章 第六十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