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铺子那里,姜临和吉上进就连一块砖都看得仔仔细细。
几个月前,他们家还欠着外债,这就能在镇上买铺子了?还是这么大的铺子。
这算不算成了镇里人?
姜临想起了他以前挖了野菜来镇上卖,镇里人那鼻孔仰得跟多了俩眼睛似的。村里人都羡慕镇上人,镇上人在村里人面前也有股子优越感。
就这大铺子,这么好的地段,就算镇上人也没几个说买就买得起的吧。
做梦似的,姜临让吉上进掐他一把,吉上进又让姜临掐他一把,俩人又偷偷地乐。
吉如意看到两个爹爹的小动作,抿着唇乐,还头一次看到两个爹爹这么小孩子的一面呢。
赵牙人知道今天这桩买卖是成了,想到自己即将得到的丰厚佣金,也是控制不住的开心。买这么大铺子做的生意,肯定差不了。用不了多久就得买下人,那那时候自己还能赚上一笔。这可是长久的生意,赵牙人也是越想越高兴。
而且这个铺子,放眼镇上也没有几个比它更贵的了。牙行里的人都没卖出去,他竟然给卖出去了,这一年妥了,他在牙行里面也有面子。回头得找刘三喝几杯,感谢他给自己介绍了这么好的客人。
赵牙人高兴,那些好听的话不要钱地往外面说。一口一个大老爷、二老爷的叫着,直把姜临和吉上进说得不好意思,又高兴地合不拢嘴。
看罢多时,姜临和吉上进没什么可说的。
他们俩知道自己已经不如两个小的了,他们做什么,他们只管听着便是。不跟着添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了。
于是,赵牙人将房主找了过来,双方坐下来再好好谈谈。
讲价这方面,霍云铮并不擅长,吉如意口若莲花,最后硬生生讲下来五十两,看得霍云铮目瞪口呆,他的小夫郎可太厉害了。
当下,双方立了字据,吉如意掏出银票,给了房主。又与房主去官府办了各项手续,这铺子的名字就是吉如意的了。
房契在几人手里都看了一遍,姜临眼睛有些红了,孩子走到今天真是太不容易了。
刚才高兴,不觉得饿,这会儿只听肚子咕噜噜直叫。
姜临的意思是找个路边小摊,大家吃几碗面。
霍云铮豪横道:“去福满堂。”
谁不知道福满堂啊?平安镇最大的酒楼,那里面的一碗饭都比外面卖得贵,放眼整个大吉村,也没有多少家能去得起的。
吉上进当然不同意去,就是垫垫肚子而已,去哪里不能吃?那里那么贵,他们可不花这冤枉银子。
姜临也不同意去,他总觉得那银子是借的,借了那么一大笔银子,说出去都吓人呢。村里人要是在福满堂吃上一顿,回去说上几天都不够。
可最后还是没扭过几个两个小的,吉如意说,今天是个大喜日子,就应该庆祝庆祝。
福满堂这种被绝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地方,是最合适不过的。
四人到了福满堂,掌柜的和账房先生都过来和霍云铮说话。前几日霍云铮来过一次,但这次他们看得出来,是霍云铮自己花银子。
年轻有为啊,这才多长时间,他就能坐在福满堂吃饭了。
姜临和吉上进不知道这里的人是怎么认识霍云铮的,心里也挺骄傲,他们的儿婿就是有本事。
点了几道招牌菜,看得老两口心惊肉跳,但谁都没有说什么,都出来吃了,他们不能太扫兴。
不得不说福满堂的菜就是不一样,这菜他们之前连听都没听过,更别说吃了。味道也好,这银子不白花。
一顿饭,吃得大家都心满意足。
下午的时候,吉如意又去找了工匠,将铺子好好地规划一番。研究了一下午,终于定出来,大厅里一共摆十八桌。每四张桌用屏风隔开,最后两张桌隔在了一起。
又做了十间雅间,每间雅间一张桌。大堂里的桌与雅间的加在一起,一共是二十八张桌。
还要找铁匠打锅,还要买砖头做炉灶。
能不动的地方就不动,尽量节省着用银子,但七七八八全都下来,不算锅的银子,又花了七十两。
他们要的锅多,打铁匠给他们优惠,一共二百两。眼下没这么多银子,只给了铁匠五十两定金。剩下的,等锅全都打好了再给。双方签订了字据,按了手印。
幸好这几日烧烤摊又赚了些银子,原本还剩下一些,否则只怕银子又要不够用了。
霍云铮盘算着,他再进山几趟,烧烤摊还能再摆一段日子,锅要秋收后才能打好呢,肯定能把银子攒够。而且还要再多攒些银子,开铺子,说不到念不到就要花银子。
几人又是坐着吉志的牛车回去的,回去的路上,又成为了村里人的焦点。
大家都纷纷问他们,铺子租妥了吗?月租多少银子啊?
吉如意一一回答,都租妥了,一个月十两银子,半年一付。
那也要六十两银子呢,说拿就拿出来了。
后续还有其他的费用呢,吉家是真有银子啊。
村里人羡慕不已,又说了一些恭喜的话。
吉如意想着,说得太少了,一看就是假的,村里人不会信的。既然要编,那就编得真一些。
姜文远得知吉如意买了一个大铺子一事后,特别高兴。那么大的铺子,肯定需要不少人。吉家人肯定干不过来的,到时候自己家人不就有能干了吗。
那么大的铺子,跑堂的就得好几个,后厨的主厨也得俩,还得有帮厨,洗碗的,得需要这么多人呢。
吉如意回来以后,就和姜临他们商量了这事。
姜临的意思是不如找个时间,把大家都叫来,一是为了庆祝,二是问问他们有谁想干,好确定出人来。
时间其实已经很紧凑了,秋收在即,如果这个时候人手确定不下来,就得要秋收以后了,万一耽误了开业怎么办?
商定了一番后,就决定第二日晚间让大家伙来。
姜临叫姜文远明早上回家告诉家里一趟,也让他们能来的都来。不光是姜辰和姜兆,几个能干活的小的都来。
姜文远没想到这顿饭还有他们姜家人的事,当下乐得合不拢嘴。
吉如意给他结银子,姜文远看着多出来的银子道:“哥,银子多了七十文呢。”
吉如意笑道:“没多,这几日都是你代我烤的,所以给你的是大厨的价格,比你当跑堂的时候每天多了十文。”
姜文远这才把银子都收起来了,太好了!
他竟然赚了这么多银子。
这一晚,小两口睡得挺香。老两口兴奋地没怎么睡,一会儿你掐我一下,我打你一把,就想着这是不是梦。
第二日,吉春花和吉春柳带着孩子最先来的,紧接着是姜辰、姜兆带着夫郎和孩子们也来了。到了下午的时候,王秋菊带着两个儿媳,周霞,霍秀兰他们也都来了。今天人多,他们来帮着做饭。
这是件大好事,吉如意他们今天没出摊。
今天来的人多,吉如意家的桌椅板凳根本不够用。无妨,吉勤奋、吉庆安把自家桌椅板凳都带了来。
来的路上,遇到村里人,有的不知道吉如意赁了铺子一事,便问他们扛着桌椅板凳干什么?他们就把这事说了,村里人一听都羡慕不已,自己怎么没有门好亲戚呢?吉家要起来了。
人多做饭快,不多时就把饭菜全都摆上来了。
老一辈们坐在一起,小一辈们坐在一起,一共放了三张桌,正好坐下。
吉上进看看桌上的人,问道:“二哥他们没来?”
吉如意道:“昨天就告诉他们了。”
这个点没来,看样子是不能来了。
“那我再去叫一遍。”吉如意说着站起身来,
正赶巧,吉有志带着四个儿子和儿媳来了。
吉有志他们之所以来这么晚,是在家里和孙桂芳吵了一架。
昨天吉如意告诉他们这个消息时,原本快要病好了的孙桂芳又气得差点儿厥过去。
一直以来,在这些亲戚里面,都是他们家过得最好的。这也是她横行霸道的资本,结果这才短短几个月,老五家的日子起来了,竟然还过得比他们家还好!
最最气人的,人家能在镇上赁铺子了,还是那么大的铺子!
就算他们家想赁铺子,也得寻思寻思。
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
孙桂芳气得要死,好不容易缓过来了,就听到吉有志和四个儿子商量着明天要去老五家吃饭。
谁都知道,明天的饭不仅仅是庆祝赁铺子那么简单,老五他们肯定要找人去做工的。
孙桂芳不让他们去,他们这次没听她的,还埋怨她上次不让他们去河里捞鱼,没让他们赚到银子的事。
孙桂芳更气了,在家里又哭又闹。
后来这事就没人再提了,今天眼看着快到晚饭的时间了,吉有志和几个儿子、儿媳一商量,这事不能听孙桂芳的,还是赚银子要紧。算来算去,他们不光是没赚到捞鱼的银子,就连做签子的银子也没赚到。老大和老六家的,可是赚了不少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和银子过不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