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时分的地铁总是挤满了人,车厢内散发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味道,就算戴着口罩也能闻到。周煊也抓着车厢门边的扶手,头顶上有冷风吹来,冷风吹散了她身边难闻的气味,总算让她能正常呼吸。
周煊也今年33岁,在一家市属国企干行政,今年上半年刚升为部门负责人,原本是件喜事,但她却怎么都提不起精神来,只觉得每日上班都像是被抽走灵魂一般,恍恍惚惚一日接一日的过着。下了班,灵魂是归位了,但身体的疲累却令她连站立都有些费劲。
地铁缓缓进站,在门开启后,周煊也立即打起精神,飞快地走下车,下班高峰期若是慢了一分就下不去车了,所以她不得不反应迅速、动作矫健。
她逆着不断往地铁里挤的人流,步履匆匆地走出了地铁站。这站地名叫“大学里”,不是她平日下车的地方,所以出站后她有一瞬间的茫然,往左右两边看了一眼后才找到正确的方向。
此处是星城大学老校区所在地,附近有不少写字楼,所以下班乘坐地铁的人格外多,也因为学生多,所以地铁站外有很多小摊贩。走在路上,闻着烤肠、烤串、玉米....的味道,原本就饿着肚子的周煊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大约走了五分钟,星城大学的校门映入眼帘,这是一张很古朴的校门,灰墙青瓦,透着浓浓的年代感。
周煊也刚走到学校门口便看到周淮宁慢悠悠地朝自己走来。
“周煊也、周淮宁,你俩是亲姐妹吗”——这是二人读书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二人身高相近、身材相仿,又都姓周,也难怪总有人以为二人是姐妹。事实上,二人在上初中前并不认识对方。
初中开学时,老师按照学号分座位,二人因为学号相近被分到了前后桌,自此二人成了好友,友谊一直延续至今,已经足足有二十年。
初中时,二人的样貌还有几分相似,随着长大二人的样貌差异越来越大。周煊也不戴眼镜、周淮宁戴,周煊也是杏眼、周淮宁是桃花眼,周煊也是鹅蛋脸、周淮宁是圆脸,也许是工作的原因,长期坐办公室的周煊也比周淮宁要白一些,身材也要略胖一点。
因为样貌差异越来越大,成年人二人就没再听过“你们是不是亲姐妹”这样的话了。
看到一脸悠哉的周淮宁,周煊也只觉得身上的疲累褪去几分,她总是很喜欢周淮宁身上这股子淡然,有一种天塌下来当被盖的随意。
看到穿着衬衣西裤、头发束起,一副精致打扮的周煊也,周淮宁也忍不住莞尔一笑。在她眼里,这身打扮与周煊也跳脱的性格十分不合,越看越觉得怪异。
隔着几米的距离,二人相视一笑,都快步朝对方走去。对她们来说,对方都是这个陌生城市唯一的依仗和宽慰。
说起来,二人并非星城人,二人的老家是距离星城不到一百公里。二人高中时,一个学文一个学理,最终却殊途同归地都考上了星城大学,最终都留在星城大学工作。
“我饿了。”周煊也说着,一把挽住了周淮宁。
周淮宁笑得恬静:“我也是。”
二人像高中时一样,手挽着手,朝星城大学后门走去。星城大学后面有一条美食街,针对大学生,所以物美价廉。在这条美食街的尽头是一个古寺的后门,这个古寺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古寺侧面的小巷子里,有一家装修得古香古色的云南菜馆,是二人大学时最爱去的地方,厨子烧得一手地道的云南菜,老板冲得一手香气四溢的云南咖啡。二人以前最爱这里的腊排骨锅、薄荷米线还有咖啡和玫瑰奶茶,今日二人便是想约此处吃饭。
二人穿过星城大学校园,慢悠悠往前走着。眼下已到夏秋相交之际,天气渐渐转阴,二人刚走到美食街,便看见天边有一团乌云伴随着大风飘到了星城大学上空。
一道光穿过乌云一闪而过,紧接着一声惊雷响彻天际。二人抬头看了一眼天,都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
美食街与古寺后门之间有一扇十分突兀门,看到那张门便知道已经走到了美食街的尽头。之所以突兀是因为,它远看像一幢老宅,只有走近才会发现这只是一扇门,这是一扇青砖灰瓦、古朴却破败的门,门板已经不见,支撑门板的石柱坑坑洼洼,两边的青砖也是破破烂烂,乍一看总觉得它风吹即倒、摇摇欲坠。有人说此门是清末时候就在这里了,也有人说是之前为了修缮古寺时建的,至于这个门与古寺有没有关系、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无人得知了。这门就这么孤零零伫立在此处,不知历经了多少风雨。
不等二人走到门那儿,豆大的雨滴已经落了下来,瞬间天地便被密密麻麻的雨水连接起来。虽然此处距离餐馆已经不远,奈何雨太大,为了不被淋成落汤鸡,二人只能站在门下躲雨。门上方的屋檐并不宽,差不多刚好够两三个人在下方躲雨,由于雨太大,溅起的雨水还是打湿了二人的裤脚。
周煊也穿的是西装裤,质地光滑,被打湿后贴在小腿上令她十分难受。周淮宁穿着长裙,裙子里面的内衬还没有湿透,只觉得脚踝处有些凉。
二人原以为这场雨很快就会过去,可十分钟过去了,雨势丝毫不减小,但天却越来越黑。
闪电在黑压压的云层穿梭而过,雷鸣声不绝于耳,周淮宁忍不住瑟缩一下。
“不知哪位道友在渡劫呢。”周煊也说着玩笑话,下一秒一道闪电穿过厚厚的乌云,带着火花,在不足二人五米的地方落下。
二人吓得浑身一颤,不约而同地看向对方,不等二人说些什么,天空光芒一闪,二人只觉得眼前一道白光闪过,雷声仿佛就在耳边炸开一般,震得人发晕......
去年挖的新坑,也许是年龄和心态的变化,以前写的文总是无法顺畅地继续往下写,只好挖了新坑,准备一鼓作气写完,往后每周五更新两章。再次感谢我珍贵的读者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楔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