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锦拿着一副手绘舆图,蹙起眉头,白皙的指尖在蜿蜒的曲线上游走。
旋即满腹疑心地对萧仁禹问道:“你这地图……这是对的路吗?”
萧仁禹风轻云淡地接过来:
“萧清珩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应当有些依据。”
蓝锦把这狗爪爬一般的地图,转过来,横过去。
炭笔样的粗乱线条,像是荒山野岭人迹罕至未经修剪的杂草丛。
把本就迷乱的山脉,描摹得加倍云里雾里。
二人同时抬起头,望着眼前的青山。
树木葱郁,藤生花覆,再普通不过。
怎么也不像是中有桃源般密境,盛产极尽鲜美的天宫佳肴的地界。
“行至如风寨,往西南十里,见傍林山,曲径通幽,略无人声。遇老道,言笑可亲,煮茶烹鲜,平生莫敢忘……”
这粗制滥造的神秘舆图——如果它能称得上是一副舆图的话——本是夹在一本游记里的。
萧清珩当宝贝似地收在自个儿书房,轻易不示于人,常常锁门闭户在屋内研读的风土纪胜。
“西南有密林,林中有食仙。仙人奉玉盘,鲜腴胜江鲋……”
她眉眼张扬,挥着一枚长鞭,权作轻舟,在萧家庭院里边舞边唱。
萧仁禹奉母命,前来教训整日只想远游的妹妹,对此场景司空见惯,一切流程早已驾轻就熟。
可是这个西南食仙的形象,在他的脑海中,鬼使神差地留了下来。
如今,不服管的妹妹,顺心遂意地去了海上招摇。
那他对这个西南食仙的好奇,是否也能得以圆满……
既然与食物相关,想必锦娘也会有几分兴趣。
果然,蓝锦刚拿起那本书页泛黄的《遇仙记》,就翻得爱不释手。
遗憾里面没有插图,不能让书中描写的珍馐美味跃然于纸上。
“其实……这本书是萧清珩从游街串巷的老道手里买来的,也不一定全当得真的。”
萧仁禹随着兴奋的锦娘,一路跋涉到此处,自然怕她失望。
“……那老道是个破落户了。起初还口气硬,说是家传宝贝,饶是饿死,也不能做对不起祖宗的事。”
“后来见了一锭金子,欢喜得什么都忘了,身上背的书箧全撇下了,都给了萧清珩……”
蓝锦摇摇头,兴冲冲又认真地说:“不,便是有所演绎,肯定是有据可依的。这本书将其情其景描写得这样详尽……”
“更何况,寻常人编故事,为名为利。再不济,也是为着攻讦对家,图得一时畅快,出一口气。”
她合上书页,提起裙摆,就着腐叶处处的山路,又往前踏了几步。
“哪有人费尽心力,就为了骗人去这大山里,找一口吃的。”
自然,那上头写了,是仙人给的食物。
仙人吃过的东西,无用也陡升几分功用。
可这本书的编写者,又在开篇就清楚明白地讲了。
这一生略无功绩,虚掷年华,连寿数也与旁人无异。
回望眼,就只有这一段因缘际会堪称奇妙。
仙人无用,在谜面上就写明了。
但山中奇遇,不管是食物的鲜美,还是山景水色,都是平生未见,足以惑人。
故而勉支病躯,虔诚录之,以戒后世。
——戒什么?
蓝锦想,大概是戒一戒,让人不要走他的老路。
当一个寄希望于仙人,一生蹉跎,英年早逝的平凡人。
再者说了,这些想象力丰满的古代人,那是总爱写仙人故事的。
须知,这世上是没有神,也没有仙的。
虽然想到自己的境遇,对这种笃信,蓝锦在心里悄悄打了个折扣。
因着这种折扣,她才对进山觅食这件事,有着空前的热情。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万一山里真有什么她未曾见过的新鲜食材?
浓荫蔽日,只听见沙沙作响,不知是什么声音。
翠竹条条,峭拔直逼云端,抬头看不见云舒云卷。
初时还有路,到了后来,俯下身子,在竹林中用手勉强抱着粗壮的竹根上攀,才能将将踏出一条路来。
竹影深深,人息愈静。
忽地看见一只白生生的孤鸟盘旋飞翔,像是叫什么东西惊起,半途生转而来,又消逝于林间。
蓝锦拍拍萧仁禹,指给他看白鸟消失的地方。
萧仁禹问道:“既是有鸟指路,我们去那儿?”
“不,去相反的方向,说不定会有人烟。”
雀鸟习性,亲近自然,被人惊到还差不多,总不见得会和人类同吃同住。
又不是像图册故事里一样,真的有神仙,能与它们作伴。
幽静的林子里,只听见脚踩落叶的声响。
蓝锦两人十指紧扣,谁也不说一句害怕或后悔的话。
终于,当眼前出现一座道观的时候,两人都结结实实地松了一口气。
这道观端的是选了一个好位置,依山傍水,山深林静。
观前无人值守,门扉也是半掩。
一个颇有高古气度的道长站在院内。
——手执笤帚,正在扫地。
蓝锦最后那点子鸡皮疙瘩也消散了,热情地打起招呼:“道长!”
接下来又不知道说什么了。
一路行来一直没有人烟。所谓仙人,会在这座道观里吗?
问人家“吃了么您呐?”——有点自来熟了。
要是说“您听过爱做美食的仙人故事吗?”——交浅言深,说不得有点冒犯。
道长转过身来,倒是省却了她许多麻烦:
“无量天尊,二位远道而来,相逢即是有缘。正是放饭的时辰。如不嫌弃,请进来一道用些吧。”
瞧瞧人家,多么热情淳朴。
两人半推半就,稀里糊涂的,就坐进了人家道士们的饭堂。
此间没有桌子,人人盘腿席地坐于草席之上,手里捧着一个圆钵。
蓝锦拿着竹筷,好奇地看一眼钵中圆滚滚的物什。
其貌不扬,乌青难辨形状。
她夹到鼻前嗅了嗅。倒是很香,质朴的山林野气。
蓝锦原先还有一丝丝疑虑,现在闻见了这股味道,腹内凭借本能咕噜作响。
也是,走了半日山路,体力损耗着实大了些。
况且,以她的经验来判断,这不是雨滋露润的蘑菇,就是山生林养的野草野果,谈不上什么危险。
这群大小道士们都吃得神色如常。
她看得真真的,大家碗里的东西,都是从同一个大锅里盛出来的。
而且,这可是他们的膳食——每日都要吃的。
她向萧仁禹使了个眼色,意思是你先不要吃,让我尝尝咸淡。
真要有个什么事,还能机灵点,靠你照应。
刚吃了第一口,蓝锦就认出来了。
鲜,直击灵魂的那种鲜。但又不是靠工业味精强行提起来的鲜,是一种回味悠长,层次复杂的鲜美。
浓郁的香气,包含了一点木质的清香,一点食材本味的自然清甜。
这是菌子!
伞盖紧实韧滑,嚼起来有如肉食。
细听起来,还有“咯吱”细响,顺着骨头一路传到耳中。
蓝锦有些飘飘然了。菌子不止一种,入口即化。
唇齿间充溢着菌子的汁液,又香又润,让人禁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脆嫩回甘,越嚼越香,有挥之不去的松木香和鸡肉味,大抵是松茸一类的菌子。
弹滑而有果仁味,如嚼一块黄油,许是鸡油菌。
韧而鲜美,醇厚堪比鹅肝,味同牛肝菌。
还有些脆脆的,满怀孔洞似蜂窝的,纤长如发的,滑如豆腐花的……
萧仁禹和满院道士一起,围看抱着一棵大树叫干妈、呵呵傻笑的蓝锦,陷入了沉思。
“手机!我手机呢?这怎么解锁不了!欠话费了吧,该死的流量卡,买蛋糕送的就是不靠谱!”
“太闷了,快开空调……”
“巧克力,我手上有巧克力!”
“啊呜”一大口,正好咬在萧仁禹的小臂上,疼得他无声地倒抽一口冷气。
锦娘的牙口,还真是坚不可摧啊……
及至蓝锦再度醒来,一睁眼看见的,是一碗冒着白气的带衣竹笋。
“万幸,善人这是返虚入静,超形脱迹,开了众妙之门了……”
蓝锦脑袋昏昏,好一阵子才缓过来。
大啐一口:“什么啊!这分明是吃野生菌中毒!”
最后二字一出,众道士纷纷有些惊惶,看向自家道长。
萧仁禹适时地与蓝锦补充,刚才用罢饭的道士,都进了隔壁屋子。
大门紧锁,里面嬉笑怒骂不断。
也就是蓝锦率先跑到院中抱树,谁也拖不走,又是最后一个清醒。
是唯一吃了菌子,但没做道长要求的“功课”的。
什么仙人奉玉盘!
“喂,菌子有毒,非得长时间高温烹煮,你能不知道吗?”
道长沉吟片刻:“我是故意保留一点的。”
道家讲求体悟。
他意外发现山菌的玄妙之后,福至心灵。
“如此这般,不仅有助攀天梯,其味还更鲜美。”
蓝锦为之绝倒。
这些拼死吃菌子的狠人。
果然,路边的饭菜,不要吃啊!
她愤然将新出炉的竹笋,吃了个干净。
青竹旁的笋子,就地挖坑埋叶,火烧成灰。
剥去灰黑的笋衣,是天生地养的鲜物,堪称“傍林鲜”。
蓝锦苦口婆心地形容了“神经毒素”累积的危害——久吃只会速死,没有别的功效。
道长终于明白了,言说以后一定做熟了再吃。
“所以,傍林山中,真的没有仙人吗?”
“曾有一位游方道长造访,我托他为此观扬名,其余就……”
蓝锦悻悻抚净双手。
合着是大馋道士念念不忘《遇仙记》,升仙道长一门心思生吃菌子……
就把她给骗来这了。
唉,好奇心害死猫啊……
“不过,”道长老神在在,倏地抬起眼皮,“我观阁下,倒是不像此间人士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3章 番外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