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姜突然推开了她。
紧接着,石门被推开,一道光线撕开了暗室,**枝本能地侧过头去。
强烈的不悦感自胸口涌而上,当然不是怪她最可靠的沈大人来救她了,而是李姜那一瞬的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迟疑。
太快了。
她出手的时机甚至早过光线涌入。她竟一直都在洞察四周。
**枝胸口一窒,像是被谁从梦里一把拽了出来,连反应的余地都没有,整个人还浸在那场缱绻而昏乱的温热里。她心还撞着,脸还烫着,可身旁之人已经重新拾起了从容,甚至没有多看她一眼,径直迎向石门外透进来的光,好像方才什么都没发生。
那一刻她恍然明白,原来这整段黑暗中的沉沦,陷进去的,只有她自己。
**枝咬了咬牙,脸上还算镇定,心底却已冷冷翻了个身。
行啊李姜,真有你的。
**枝拍了拍衣上灰尘,站起身来,故作寻常地顺手去扶李姜。手一搭上,两人几乎是下意识地靠得更近了一点。
毕竟,更亲密的事情都做过了,这点距离,也算不上什么。
但是对沈秋筠来说却不一样。**枝自然没留意到,当沈秋筠的眼神滑过她俩时,眼中掠过一抹难以言明的异色。
在暗无天日的地方待了这么久,她们的脸色有些过于红润了。
这,肯定不是火光的昏黄造成的。
沈秋筠敏锐地察觉到她们二人之间应当有了不为人知的进展,但她没说什么。她时常懊悔自己太过敏锐了,若是少知道些,烦恼也许会少一些。对**枝的事,向来是**枝不说,她就不会过问。而且关于李姜,她已不知提过多少遍,**枝不听,她也没办法,她没有立场论人长短,再说便是越界了。她甚是好奇这位郡主殿下到底给**枝下了什么**药……算了,她必然有的是手段,那些本事,即使知道了又如何,她约是学不来的。
沈秋筠揣着明白,例行抱歉道:“对不起,我来迟了,你们还好吗?”这显然是句场面话,脸色这么好,想必状态也没差到哪里去。
“活着。”**枝装作无事地笑着,接过她递来的水囊与干粮。
沈秋筠简略道来这几日的经过。算起来,自发现密道起,已过去了整整三日,她一直能听见击石声,无奈这地道纵横交错,回音四散,难辨方向。她凭记忆往回走,在几处石壁上发现了些记号,应是前人所设,用以标识通行路径。靠着这些残留的线索,她将迷宫般的地下构造一点点拼凑起来,在心中描绘出了大致路线。两日前,她隐约听见了外头队伍的动静,在几番拍墙辨位后,终于锁定了一块石墙。众人合力凿开了一个口子,从那头递来了火种与食物,随后便继续出发寻找击石声的来源。
“刚才声音忽然停了,我心里一慌,还以为出了事。眼下见你们无恙,我便安心了。”沈秋筠也不知为什么要这么问,大约是,想听听她们怎么狡辩吧。
只是……不知是谁狡辩呢?
沈秋筠可真会问啊,**枝心想。为啥会停呢?还不是因为……忙别的去了。想来也是后怕,若真因此错过了沈秋筠,怕是两人就要困死此间了。可说下次还敢不敢?她自问,大概还是敢的。这事儿,气氛到了,就真不好说。
“有些累了,敲着敲着就睡过去了,还好你找到了,”**枝一语带过,挑开了话题,“接下来,怎么说?要等他们凿开那块石墙吗?”
沈秋筠没想得到个正经答案,自是没再追问,不过是在心中默默掂量**枝说话时的气息起伏,细品她眉间那一点不易察觉的松动。显然,她这次说谎没有以前那么自如,跟刚被什么事撩乱过似的,一时还未收拾妥帖。
她又偏头看了眼沉默不语的李姜。郡主殿下有事儿是真不上啊,什么都把**枝推出来顶事,自个儿在一边站得规规矩矩地不插嘴,一副**枝说的都对的模样。但她那眼神,毫不含糊,直直地落在自己身上,挑明了来意,仿佛是在说:是又如何?
无妨,李姜明里暗里和她抢人不是一两天了,早已见怪不怪。可贵在她毫不遮掩,抢得坦坦荡荡,甚至有几分故意做给她看的意味。这就是挑衅。沈秋筠领会了,偶尔也会回击,但绝大多数时候不会同她一般计较。
她可没有兴趣,成为郡主殿下游戏里的一部分。
“有两个选择,”沈秋筠清嗽了一声,说道,“第一,我借着壁上标记,找到了一条出路,或可通向地面。只是这条通道并非原路,我先前独自一人不敢冒进,若你们愿意同往,我们三人可以一试。二是原路折返。那石门结构非机关所制,而是实打实凿砌封死的,若要强行砸开可通一人的大洞,或有崩塌之虞。这地底久废,一旦坍塌,我们都凶多吉少。两个,皆非万全之策。”
李姜捧着水囊喝了口水,说话也温温的:“若是我,还是愿走原路。慢慢凿应不成问题,反正有吃有喝,我们等得起。旧路多少是走过的,谁知新路是不是龙潭虎穴?”
**枝摇了摇头:“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是遇上坍塌,我们都束手无策,反倒是外路虽然未知,可若真通了,出得地上,便有生机。我觉得应往外走,不管外面是什么,这与人斗,多少比与地道斗要多些把握。”她说罢转头看向沈秋筠:“你觉得呢?”
沈秋筠未即刻回应,片刻后才点头道:“你说得有理。尤其是郡主身份贵重,冒不起这个险,我们还是另寻出路吧。此时恰是夜半,出去正好也掩人耳目,你们先在此歇息,我去通报一声,让他们再递些干粮和水来,一会儿就来与你们会合。”
见沈秋筠走远,李姜不咸不淡道:“沈大人可真是聪慧过人。”
**枝喝了口水,没接话,只轻轻一哼,权作回应。
“你看这地方,机关层层叠叠,路径错综复杂,别说通路,连东南西北都辨不清,”李姜顿了顿,慢条斯理地将水囊放下,嗓音温润得跟无事人一般,“可她呢?竟能来去自如,真叫人佩服。”
**枝闻言,眼皮微抬,冷声问道:“你什么意思?”
“我?”李姜咬下一口干粮,眉尖儿微微一蹙,话音依旧软绵绵地在装无辜,“我可没什么意思。就不能单纯夸她一句吗?这世上聪明人虽多,可如沈大人这般的,当真不多见。”
她说的话乍听无事,可经不得细想,跟一把钝刀划过一样,不见血,却留痕。
**枝什么也不接,什么也不问,只瞥了她一眼。那警告很直接:你可别不嫌事儿大。
**枝明显是待她冷淡了许多,始作俑者自然是晓得为何。李姜肆无忌惮地对她一笑,取下簪子,手指轻拢慢捻,漫不经心地整饰了一下头发,也在理顺心里那一点隐秘的得意。
不多时,三人会合,一同行至密道尽头。沈秋筠抬手向上顶开石砖,一股冷风扑面而来,火把一晃,只见上方赫然是一间仓敖。木架排列有序,地上一尘不染,桌上查验簿册翻得泛黄,一日一签,从未懈怠,足见此处巡护勤密,规整有度,管理得甚是妥当。
还未出库房,数名军士便持剑破门,转瞬便将她们围住。
“何人擅闯官仓重地?”为首者四旬上下,作梁国仓正打扮,他朗声一喝,目光如炬。
**枝拱手自报名号,为免节外生枝,并未提及暗道之事。那人眉头微挑,未急表态,目光先是扫过**枝,又定睛打量了沈秋筠与李姜,眼底浮出一丝犹疑之色,继而掩去。他略一行礼,回道:“赵大人,此处乃连山镇所辖官粮重地,在下名纪文澜,任本地一小小仓正,先前并未得见大人尊容,也未曾听闻您会来连山镇。三位孤身现身,又无公文照引,虽有令牌,然孤证难凭,万一疏忽,我等实难交代。”
此地竟是连山镇!地下虽方位不清,但以脚程推算,的确说得通。连山镇十余年前尚属宋地,按他的年纪,这一口的宋官话也并不稀奇。且这人措辞谨慎,礼数周全,言语间滴水不漏,既未妄作揣度,也未越矩拿人,委实挑不出错处。她与沈秋筠互看了一眼,心照不宣,便也顺势恭维道:“大人言之有理,我等此行奉命暗访,因事涉机密,未便声张,亦未及备妥印信,实有不周之处,还望见谅。赵某历来巡访粮仓多处,从未见有如连山一地者,仓储整肃,出入井然,查验勤明,实属难得。大人恪尽职守,循规有度,且公事严明,办事谨慎,待我回梁都复命,将此番所见一一奏报朝廷,想必梁王必对连山镇大加赞赏,以为典范。”
纪文澜随即还礼:“赵大人谬赞了,职责所在,断不敢邀功。小官职掌出入稽核之责,凡有异状,皆须按令上报、验明核对,还请赵大人理解。还望赵大人与同行两位随我暂行宓水县,由官府查验身份、令牌印信后,再作放行。下官并非质疑诸位,只因职责所在,还望大人海涵。”
他语气温和、姿态不低,将规矩讲得分毫不差。沈秋筠看着他,心下亦是一凛——此人说话圆滑,安排谨慎,既寸步不让,又未失礼于人,句句不脱章程,显非可轻试之辈。要说可疑,他最可疑的点便在于,在唯能是举的梁国,至今仍是一地方仓正。他们人多势众,辩解无益,姑且随行,不失为权宜之计。
“纪大人行事稳妥,赵某无甚异议。”**枝颔首道。
说罢,他吩咐手下:“按礼请人,切勿怠慢。”
未久,门外传来马蹄声碎。纪文澜亲自立于门侧作请:“诸位,得罪了,夜行辛苦,请入车。”仓门之外士兵手举火把一列排开,照得夜色凌乱,连暗影都被拉扯得支离破碎。
真是好不马虎的威慑。
本想四处查看一番,可见周围皆是带刃之人,三人作为疑罪之身,除了上车,别无他法。
木轮辘辘,轴声轧轧,车内幽暗,仅有前方一方厚帘透得微风,无窗、无光,众人皆噤声不语。起初路尚平整,渐而坡陡弯深,车体时而倾侧,车中三人随之微晃,唯余马蹄与辘轳声回响不歇,叫人心神难定。
**枝倚着车壁,指尖在腰间赵顾之好的佩玉上缓缓摩挲。
马匹骤然嘶鸣,前蹄扬起,铁蹄顿地,惊得整辆马车一震。
车夫一声厉斥:“何人胆敢拦路!”
一个活在对话中的老熟人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第 37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