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庭院深几许,云开见月明 > 第21章 抵滇

第21章 抵滇

列车驶入滇南境内时,窗外的风景彻底变了样。连绵的青山裹着层淡淡的云雾,山脚下的彝族村寨错落有致,红瓦白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偶尔能看到穿着民族服饰的村民背着竹篓走过,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叶云庭趴在车窗边,看得入了迷,连笔记本都忘了翻——这是她第一次亲眼见到滇南的模样,比资料里的图片更鲜活,更有烟火气。

列车到站的提示音响起时,叶云庭赶紧收拾好东西,背上双肩包,提着行李箱跟着人流下车。刚走出车站,一股混合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比火车上的空调风清新多了。

站在车站广场上,看着周围陌生的建筑——车站外墙画着巨大的彝族摔跤图案,门口挂着彩色的经幡,随风轻轻飘动,耳边传来当地人用方言交谈的声音,陌生却亲切。

夕阳下的小伙子斜靠着摩托车,应该就是他了,那张照片她看了很久,那张脸深深刻在脑海里。小伙子显然也提前熟悉了她的面孔,看到最后一个下车的她,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叶云庭,这儿!”

“你好!”听到那带着滇南片区特有口音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她觉得心里温暖了起来,至少在这一片,她能够稍微放下一点心防了。

“你一个人啊?”小伙子关心道。

“是的呢!师姐她们在忙其他的事情,过两天才过来!”夕阳映衬着小伙子那张有些异域特色的脸庞,整个儿如一幅温润和谐的画。

“到家得有一公里多,坐车吗?”小伙子侧身问。

“走走可以吗?我坐了很久的车了!”

“好啊,我陪你一起走吧!对了,差点忘了自我介绍,我叫吴勇,十六岁,刚参加完中考,打算去卫校学护理。”

“护理专业好啊,特别是男护士,现在别提有多吃香。”

两人聊着聊着便熟络起来,毕竟之前师姐都帮忙打点过了,而且年轻人可聊的话题也多,再者历届的同门师兄师姐们之前都是借宿在吴勇家,因此,叶云庭内心的波浪渐渐被抚平。

到了那户人家,由吴勇领着同他家人相互做了简单自我介绍,叶云庭对吴家祖母说明来意,吴奶奶并未显讶异,显然也习以为常,毕竟她们所在小镇是保留民族文化最完整的小镇之一。

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小石雕像,街镇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皆由镇上三座佛寺之一为中心,牵引而出。该佛寺双塔由菩提树包裹,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树包塔”。其实叶云庭抛开专项是网球,她真实的理论研究方向是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所以选在出发前她本身就期待着这次旅行,而另一份期待,恐怕与原本要同行的那人脱不开干系。

一般认为节庆文化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因此,周梓深建议她不妨做傣族彝族文化由来与佛教渊源交叉研究的准备。研究框架还需要后期继续打磨,但是眼见着泼水节逼近,她不得不在做好万全准备前出发来到此地,自然也等不及与周梓深同往。

叶云庭拿出行李箱里满箱特产,吴奶奶连忙推辞,在叶云庭的一再坚持下,最终还是接受了那份心意。看到有好吃的零食,家里的孩子们也拥了过来,大家都开开心心,一片祥和。

坐在小吃摊的矮凳上,铜锅米线很快端上来。滚烫的铜锅冒着热气,米线洁白爽滑,配上鸡肉、菌菇和当地的辣椒酱,香气扑鼻。叶云庭尝了一口,鲜美的汤汁在舌尖散开,辣得恰到好处,比她在学校吃的米线好吃多了。

她赶紧拍了张照片发给周梓深,配文:“周教授,滇南的铜锅米线超好吃!等您以后来,我带您来吃这家,味道绝了!”

没过多久,周梓深的回复就来了:“看到你吃得开心,我就放心了。民宿老板联系你了吗?到了之后记得发定位,晚上别单独出门,有任何事随时跟我说。”后面依旧跟着个小小的太阳表情,让叶云庭心里暖暖的。

吴勇的嫂子说,叶云庭并不是今年她们接待的最早的访客,此前有研究寺庙教授带着博士生来考察,也是住在她们家,但是只是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下午就回去了。那教授走之前让随行的博士生给他和吴奶奶拍了张合照,并递给吴奶奶一个厚厚的信封,后来吴奶奶打开来,不出所料,她从里面拿出了一大沓钞票。

叶云庭当然知道那个教授是谁,学院研究傣族佛寺建筑重檐攒尖顶结构的那名教授她可是不陌生,只是对吴勇嫂子她只字未提。她此次出来就是方教授在她的申请上签的字,当时找方教授签字时,他看到差旅事由愣了几秒,问了句:去云谷啊!不等周教授一道?

叶云庭当时并未多想,只当他是走程序的随口一问,便打了个哈哈蒙混过去。毕竟同一研究组里,只有他跟自己的导师是死对头,大家做的研究有交叉或并向,在专题研讨之外,多说无益,只是应了一声就拿着签了字的申报书就走了。

好在还有几天可以准备访谈材料,吴奶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兼具傣彝血统,家里比较重视泼水节和火把节,因此她是一个很好的访谈对象,这也是傣彝文化的研究者们都喜欢借宿吴家的缘由。

避免冒昧,叶云庭在头两天并未开口问询吴奶奶自己研究方向的问题,而是帮着吴奶奶摘摘菜,扫扫地,开始吴奶奶还跟她客套,慢慢地觉着这孩子善良心细,也并不与她客套了,因此,有时候也容她主动洗洗碗。

文献资料大多来自地方县志和民族地理历史电子博物馆,还有许多是导师传来的内部资料,都是服务于手上正做着的部级基金项目,她是排名第二的主研人员,导师是项目负责人,因此她能够从导师那里得到研究相关的各方面资源。

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她是从本科开始一直在蹭各个学术大拿的课,并尝试给国内外相关领域内的教授发邮件,讨论领域内的最新动向,做相关研究,大一就明确了自己要读研读博,做民族学研究,所以弯路走得不多。本科期间除了泡图书馆,就跑月老办公室打过杂,偶尔去跑跑腿,倒倒水,拿拿外卖,打扫卫生......

但由于那时候各大比赛安排比较密,去研究生院的次数并不多,而且周梓深那时候才到体育史所,办公一般在所里,直到后来理顺了体育史所里的工作,才脱开身来研究生院坐班。

月老一直十分信任她,也源于她的执着与坦诚。

那位做佛寺建筑研究的教授在她保研那会儿其实主动争取过她,希望她在自己门下读研,以给她直博名额利诱,但她拒绝了。她在大一第一次专业课上见识了自己导师的渊博,在别人看来枯燥乏味的民族史在导师的课堂上竟是另一番模样,引经据典,诙谐幽默。

因此,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导师的研究生,并且一直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以年级绩点第一名顺利得到推免名额,直到她在研究生导师网页看到周梓深的照片和简介,不过那都是后话。

与导师双选成功后,研究南川藏区体育文化的方教授依然没有放弃,主动给她打了电话,明确表示希望她调剂到自己门下,以直博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条件,但她毫不犹豫拒绝了。

其实这些导师都看在眼里,因为两位教授均在同一个办公室,一个是科研部主任,一个是期刊部主任,表面是合作关系,谁也不服谁,对于能招到叶云庭这样掐尖儿的事情也是暗地里较着劲儿。

对于这些,叶云庭都没有太当回事儿,坚持自己的选择对谁都好,不是吗?与其花心思在算计上面,她更愿意拿时间来做实事,有时候也做做考古学的浅要研究,这些最终都能够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赋能。

送走吴勇和吴奶奶,叶云庭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看着远处的青山,心里格外平静。她拿出周梓深给的笔记本,翻开“彝族摔跤节”那页,想起阿姨说的“吴勇爸爸练摔跤”的事,觉得调查的第一步似乎没那么难了。

夕阳西下时,滇南的天空被染成了橘红色,青山和村寨都笼罩在温暖的霞光里。叶云庭掏出手机,拍了张夕阳下的滇南风景,发给周梓深,配文:“周教授,滇南的夕阳好美!今天真的很幸运,遇到了好多好心人,您放心,我会好好完成调查,也会照顾好自己。等甄贞师姐过来,我们就开始深入调查,到时候跟您汇报。”

这次周梓深回复得很快:“夕阳很美,你能快速适应,我也替你开心。调查不用急,注意安全最重要。晚上早点休息,别熬夜整理资料。”

叶云庭看着消息,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虽然周梓深不在身边,但这份牵挂一直都在。她合上手机,拿起笔记本,开始整理今天收集到的信息。摔跤节举办地、老人喜欢的礼物、当地的特色美食,都一一记录下来。

夜色渐浓,滇南的星星渐渐亮起来,比叶云庭在城市里看到的更亮、更多。她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抬头看着星空,心里满是期待——期待接下来的调查,期待甄师姐的到来,更期待等调查结束,能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周梓深身边,跟她一起分享滇南的故事,分享这段难忘的时光。

滇南的夜晚很安静,只有虫鸣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叶云庭抱着周梓深给的薄外套,靠在藤椅上,心里格外安心。她想,接下来的日子,虽然会有挑战,但也一定会充满惊喜,而这份来自远方的牵挂,会一直陪着她,走过滇南的每一段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我的18岁男房客

咸鱼暗卫打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