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历公元1930年2月,科学家发现冥王星,其被认为是太阳系最遥远的第九大行星。在此后的近70年内,冥王星都被归类为主行星之一。直到地球历公元2006年,这个遥远的冰雪世界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中除名。
这在当时引起人们的众多讨论。不过,无论人类如何争论,对冥王星来说都没有意义。它不在意。
冥王星的自转周期为 6天9小时17分36秒,约6.387地球日。
冥王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周期为248地球年197天5.5小时,约248.5年。自1930年被发现到其被太阳系除名,冥王星尚未完成其轨道的四分之一圈运行。
说到这里,了解林见鹿及其爱人的人们应该已经明白我要说什么。冥王星的伴星——卡戎,正是林见鹿爱人的名字。
很多人对这二位的爱情故事感兴趣。关于传奇,浪漫,以及没有结局的故事。作为离他们爱情故事最近的人,很多人希望我能讲述一下我的看法和见解。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应答,我认为适当的留白和遗忘才是他们的故事最好的注脚。
不过,如今幽都拍摄的爱情大电影上映了,电影我看了,不请自来评价一下。
拍得一塌糊涂!
首先,我要说明,世上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与爱情无关。所谓倾城之恋也只有倾倒一座城市才能结一段良缘,否则林见鹿和卡戎也无需走入虚无。
人的情感可以简单分类为亲情,友情,爱情。亲情无法选择,甚至苦难深重;友情泛滥成灾,无法辨清真伪。唯有爱情,既不是生来就有,也不是随处可见。因此人们就可以把一切想要的,没有的,得不到的,爱的,恨的,一无所有的情感通通堆砌其上,统一称为爱情,仿佛其存在就是为了填补人生命的空缺。
简·爱、凯瑟琳、伊丽莎白、斯嘉丽、梅吉、费尔明娜、白流苏……你可以在任何爱情故事里找到名为残缺的答案。
但林见鹿和卡戎不太一样。我有时怀疑是他们的孤独造就了他们的爱情,一种吊桥效应。一个人的孤独太过悲哀,两个人的孤独则较好地消解了这份悲哀。
但我有时又不禁反驳自己。因为他们两个人无论是谁,都有一套自己的行为逻辑,独立而完整,少了谁都能运转下去。爱情于他们来说无用,甚至是累赘。这又衍生出关于爱情的另外一种解读,即打破秩序,回归本能。
正如“卡戎”这个名字。
冥卫一卡戎与冥王星构成双矮行星系统,两者围绕共同质心运行,且相互潮汐锁定,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均为6.387天,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对方。同时,卡戎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与冥王星相同,均为248年。
我只能说,卡戎比我们所有人都先一步意识到林见鹿的孤独,并且用冥王星来代指,可谓一针见血。不过,比起有意识的隐喻,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卡戎的直觉。这个人的直觉准的吓人,经常走着走着突然想买彩票或者抽奖盲盒啥的,然后一抽就中。
他们的故事有着大量的留白,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衍生出各种版本,我不做过多解释。这大概也是电影褒贬不一的原因,每个人所理解的与相信的答案都不一样。
单从电影角度来说,拍得还算不错,扒出的时间线也算符合事实。从对林见鹿的审判开始,到卡戎和黑天鹅座助林见鹿越狱,惊心动魄的追逃的确抓人眼球,艺术性的口子用商业性填,挺好的。反正我对这种历史向电影向来不抱任何期待,政治目的太过强烈,与其说爱情不如说是为了给黑天鹅座做宣传,方便幽都与其合作。
我爱人问过我,作为越狱的亲历者以及参与者,我对电影场景和剧情的评价。尤其是其中“江欲燃”的角色设计。
我的评价是还不错。这大概归功于戏份比较少的原因,看起来神神叨叨的,一点也不像我。
总得来说,除了我爱人唱的主题曲,这电影就没什么好的。不过,有两个细节我很喜欢。
一是相遇,二是结局。
林见鹿和卡戎这两个人没有和我说过他们是如何相遇的,我也不是好事者,所以没问。我所知道的答案也是经过多次传播所得。我从懂事起就不再盲信任何非亲眼所见,非亲耳所闻的一切,所有的话语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电影里,在汹涌的人潮中,他们一眼就认清了彼此,没有迷茫亦没有孤独,就此结伴同行。他们走过这个世界,看月升又看月落。正如电影院中的我们在黑暗中观看着他们的故事,他们也坐在电影院的黑暗中看着关于这个宇宙的故事。然后一同离开。宇宙的尽头是电影院。
然后,除了记忆什么也没有带走。
同样的,除了记忆什么也没有留下。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结局。
这大概就是人们所期待的结局。他们的旅程没有尽头,不受风爽雨雪时光岁月的侵扰,成为比永恒更久远的存在。
我想,这大概就是烂片存在的意义。
——电影《如月之恒》影评 江欲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