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破晓前,她们就来到了海滩。潮水正在退去,露出被夜浪冲刷得光滑的礁石群。卡萝选了一块巨大的黑色玄武岩,它像一头沉睡的巨兽匍匐在海滩上。
“今天只观察。”卡萝说着,已经架起了画板,“不看别处,只看这块石头和它周围的水。”
莉安在她身旁坐下。晨光微弱,海浪在礁石上撞成白色的泡沫。她注意到卡萝并没有立即动笔,而是像一尊雕塑般凝视着目标。
“看水退下去的时候。”卡萝突然低声说,“石头上会留下一层水膜,像给它穿了件透明的衣服。”
莉安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确实,每次浪退后,礁石表面都会短暂地映出天空的颜色,然后迅速褪去。这个转瞬即逝的细节,她之前从未捕捉到。
第一天的观察持续了四个小时。她们记下了不同潮位时海浪拍打的轨迹,阳光移动时礁石阴影的变化,甚至记录了哪些地方容易聚集海藻。
回到画室,第一次尝试开始了。卡萝用炭笔勾勒礁石的轮廓,莉安准备描绘周围的海水。但半小时后,问题出现了——莉安习惯的流畅笔触与卡萝坚硬的线条格格不入。
“停。”卡萝放下炭笔,“我们像是在两张不同的画纸上作画。”
莉安看着画面上割裂的两部分,皱起眉头:“我的海浪太温柔了,配不上你的礁石。”
第二天,她们改变了策略。卡萝先铺上礁石的底色,待半干时,莉安立即跟上海浪的部分。这次效果稍好,但色彩的交界处显得生硬。
“湿度问题。”卡萝用手指测试画布的干燥程度,“南方的颜料干得太慢。”
接下来的三天,她们试验了各种方法。有时莉安先画海浪的轮廓,卡萝再在其中加入礁石的阴影;有时她们同时工作,让湿润的颜料在画布上自然交融。失败的作品堆满了画室角落。
周五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断了工作。她们站在画室门口,看着雨水在院子里汇成小溪。
“看那里。”卡萝突然指着屋檐下的排水沟。水流撞击在石阶上,溅起的水花呈现出复杂的形态。
雨停后,她们立即回到画布前。这次卡萝没有预先勾勒形状,而是用大笔刷铺出礁石的暗部,莉安紧接着用湿润的蓝色晕染海浪。在颜料未干时,她们交替工作,让颜色在画布上自由渗透。
当夕阳透过云层时,画布上的礁石与海浪终于不再对抗。深褐色的岩石仿佛真的被海水浸透,蓝色的浪花则在礁石边缘碎成真实的泡沫。
“这次对了。”莉安轻声说。
卡萝没有回答,但莉安看见她微微点头。
晚上,她们开始整理开放日的作品。莉安选出六幅海浪研究,卡萝整理了八张潮间带生态图。最后,她们将合作完成的《交界》放在两组作品中间。
“还需要一幅。”卡萝审视着布局,“放在入口处。”
第二天清晨,她们带着画具再次来到那块玄武岩前。这次两人共用一个画架,轮流在同一张画纸上工作。莉安画下晨光中波光粼粼的海面,卡萝添上礁石上细密的水珠。
这幅画完成得很快,几乎一气呵成。画面上,晨光中的海面与湿润的礁石仿佛刚刚苏醒,带着清晨特有的宁静。
“叫《晨间对话》。”莉安提议。
卡萝思考片刻,在画框背面签下名字,然后在旁边写下莉安的名字。
布展当日,艺术村的展厅里人来人往。当《交界》被挂上主墙时,几位年长的画家驻足良久。
“有趣的尝试。”一位白发画家评论道,“两种风格冲突却又和谐。”
莉安和卡萝站在展厅角落,看着观众在她们的作品前停留。有人更喜欢莉安温柔的海浪,有人欣赏卡萝严谨的礁石,但每个人都会在那幅合作作品前停留最久。
黄昏时分,展厅渐渐安静下来。她们做最后的巡视,确认每幅画都安然无恙。
走出展厅时,海风迎面吹来。莉安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灯火通明的艺术村。
“三个月快到了。”她说。
卡萝也转过身,目光掠过展厅的窗户,落在远处黑暗的海面上。
“嗯。”她应道,“该准备下一站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