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已然在无人知晓的暗处悄然汇聚,仿佛一只潜伏的猛兽,獠牙淬毒的风暴正在暗哑无声地逼近,带着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压迫感。
然而,
处于这场风暴眼中心的两人,却意外地迎来了一段短暂而纯粹的宁静时光。
这宁静并非源于无知或麻木,反而带着一种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一种想要紧紧抓住当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深切情感。
学术会议的压力像一道隐约的背景音,始终存在,仿佛一只无形的手,时刻在提醒着他们即将到来的挑战。
但顾时韫似乎暂时将它锁进了大脑中专门处理“待办事项”的区域,暂时屏蔽了那份紧迫感。
他依旧是那个严谨而一丝不苟的教授,会花大量时间反复打磨他的主题报告,核对每一个数据,斟酌每一句表述,力求做到无懈可击。
但不同的是,他不再独自面对这份沉重如山的压力。
林夕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最得力的“备会助手”,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的默契搭档。
她的超忆症在此时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优势,成为了他们备战会议的强大武器。
她不仅能快速记住所有与会重要嘉宾的公开资料、研究领域和近期论文,
还能像**搜索引擎一样,在顾时韫需要引用某个观点时,瞬间报出原文出处甚至页码,精准得令人惊叹。
“顾教授,你这里提到植物逆境应答的表观遗传调控,史密斯教授去年在《Nature Plants》上发表的那篇综述的第三个观点可以佐证,他特别强调了组蛋白修饰的特异性,这对我们的论证非常有帮助。”
林夕轻声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自信。
“嗯,有道理。那篇文章的页码是多少?”
顾时韫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那篇文章是在线发表的,没有传统页码,但大约在第三部分的第二个大段落,开头是‘Our findings suggest a highly specific...’”
林夕迅速回答,仿佛那些文字已经深深印在她的脑海中。
“好,记下了。”
顾时韫满意地点头,心中对林夕的佩服又增添了几分。
这样的对话,在温室里频繁而高效地进行着。
顾时韫发现,有林夕在侧,准备工作的焦虑感被一种奇异的踏实感所取代。
他不需要担心遗忘或遗漏任何细节,因为她就是他最可靠的外接存储器,随时随地为他提供所需的信息。
他甚至开始享受这种默契的配合,仿佛他们共同在搭建一个坚固的堡垒,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心中充满了安全感。
...
周末,阳光格外眷顾这座玻璃宫殿,将每一片叶子都照得通透碧绿,仿佛在为他们的努力加油打气。
顾时韫没有像往常一样埋首于书堆或显微镜前,而是提议:
“今天天气这么好,要不要……帮我给这些小家伙们做一次详细的形态记录?”
他指了指温室一角那些需要定期观察记录生长数据的幼苗,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林夕欣然答应,这与其说是工作,更像是一种独特的约会,一种心灵的默契交流。
她心中涌起一丝暖意,觉得这样的时光格外珍贵。
顾时韫耐心地教她如何测量叶片的长度、宽度,如何观察叶脉的走向,如何记录新芽的萌发状态。
他的讲解清晰而专业,手指轻柔地触碰着那些娇嫩的植物,眼神里充满了对待生命般的专注和温柔。
那一刻,他仿佛与这些植物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魅力。
林夕学得很认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这项细致的工作中。
她发现,当自己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些细微的植物特征上时,脑海中那些纷繁杂乱的记忆噪音似乎也安静了许多。
顾时韫的世界是如此具体而单纯,一株植物的生长,一个数据的记录,都有着清晰的因果和边界。
这种简单,对她而言,是一种难得的疗愈,让她感到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宁静。
她看着他低垂的睫毛在阳光下投下的细小阴影,看着他修长手指小心翼翼拨开叶片的样子,心中那片柔软的角落再次被触动。
她忽然想起小悠的担忧,但此刻,那些遥远的、可能的困难,似乎都被眼前这片静谧的绿意和这个男人专注的侧脸稀释了,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你看这里,”
顾时韫示意她靠近,指着一株兰苗根部极其细微的凸起,
“这是原球茎,是兰科植物一种重要的繁殖结构。虽然很不起眼,但对它未来的生长至关重要,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一样。”
林夕凑过去,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仔细观察。
两人靠得很近,她能闻到他身上那股熟悉的、令人安心的草木清香,混合着阳光的味道,仿佛是一种独特的安慰。
“有时候,最重要的东西,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顾时韫轻声说道,不知是在说植物,还是在感慨别的什么,声音中带着一丝深意。
林夕的心微微一动,仿佛被这句话触动了心底的某根弦。
她抬起头,正好对上他转过来的目光。
他的眼镜片上反射着点点光斑,但镜片后的眼睛却清晰地看着她,带着一种温和的、近乎探究的神情。
“就像……识别一个人,也不一定需要最显眼的面孔,对吗?”
她轻声回应,嘴角弯起一抹浅浅的弧度,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顾时韫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她的意思。
他眼底掠过一丝笑意,点了点头:
“嗯。本质往往在于细节,而真正的了解,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
阳光透过玻璃,温暖地笼罩着他们。
周围是万千静静生长的生命,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而黏稠。
一种无声的暖流在两人之间静静流淌,不需要过多的言语,理解和默契已然生根发芽,悄然生长。
工作间隙,他们坐在温室角落的一张长木椅上休息。
顾时韫拿出水杯喝水,林夕则打开自己的手机,下意识地点开了那个《顾教授识别与互动指南(试行版v1.0)》。
她想了想,在末尾添加了一条新的记录:
【特殊技能:拥有让复杂世界变简单的奇妙能力。与他相处时,记忆的潮汐会变得平缓,心灵得到宁静。】
顾时韫瞥见她屏幕上的内容,虽然没有看清具体文字,但猜到了她在做什么。
他并没有觉得被冒犯,反而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
这种彼此“记录”和“定义”的方式,成了他们之间独一无二的、充满安全感的互动,仿佛是一种特殊的默契。
他也拿出手机,点开那个名为《林夕·唯一坐标(持续更新中)》的文件,沉吟片刻,在众多客观描述之后,添加了一条极其主观的备注:
【观察备注:其在阳光下观察植物时的侧脸轮廓,与温室内的光影构成和谐画面,具有稳定心绪的视觉效果。
(需进一步观察验证)】
写完这条,他自己都觉得有些过于“不学术”,耳根微微发热,迅速锁上了屏幕,心中却涌起一丝甜蜜。
林夕将他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心里甜丝丝的,却没有点破。
这种笨拙的、小心翼翼的相互靠近,比任何轰轰烈烈的告白都更让她心动,感到一种深深的温暖。
傍晚时分,他们一起离开温室。
夕阳将天空染成瑰丽的橘红色,校园里的路灯次第亮起,晕开一圈圈温暖的光晕,仿佛在为他们送行。
“会议下周就要开始了。”
走在通往校门的小径上,顾时韫忽然开口,语气平静,但林夕能听出那下面隐藏的一丝紧绷和不安。
“嗯。”
林夕点点头,
“准备已经很充分了。你的报告绝对没问题,我相信你。”
她补充道,
“至于其他的……我们一起想办法,共同面对。”
“我们”这个词,她用得自然而坚定,仿佛在无形中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顾时韫侧头看了她一眼,夜色初降,光线昏暗,他看不太清她的表情,但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话语里的支持和力量。
他心中的那一丝不安,似乎也被这简单的两个字抚平了些许,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
“好。”
他应道,声音低沉而稳定,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将她送到校门口附近,看着她坐上回家的公交车。
车子缓缓驶离,尾灯在暮色中划出两道红色的光轨,渐渐消失在视线中。
顾时韫站在原地,没有立刻离开。
晚风吹拂,带着夜晚的凉意,但他心中却感到一丝温暖。
他抬头望了望已经开始闪烁星光的夜空,深深吸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前方有挑战,有未知的风险,但他知道,自己不再孤单。
因为身后,似乎有了可以依托的坐标,那个坐标就是林夕,是他心中最坚实的后盾。
这种感觉,陌生而珍贵,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
他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教工宿舍的方向。
身影逐渐融入渐浓的夜色中,坚定而孤独,却又似乎与往日不同,带着一丝微弱的、却无法忽视的暖意,仿佛有一束光照亮了他的前行之路。
而在网络世界的某个阴暗角落,第一批淬毒的箭矢,已经悄然离弦。
几封匿名的爆料邮件,正安静地躺在几个颇具影响力的八卦公众号和行业论坛版主的收件箱里,等待着被打开、被审视、被那追逐流量的贪婪目光点燃。
风暴前的宁静,甜蜜而短暂,如同玻璃温室里精心呵护的幻梦,美好而脆弱。
而梦的外面,现实的风暴,已然张开了它冰冷的巨口,随时准备吞噬一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