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阳光开始显露出夏日的炙热,林小溪站在刚租下的坡地上,仔细规划着开荒的时序。
清晨六点半,山间的薄雾尚未散去,她就已经带着工具和规划图来到了地里。
经过多方咨询老农和查阅资料,林小溪了解到本地种植果树的最佳时间是在九月秋植,这给了她足足两个多月的准备期。这个时间窗口正好可以让她循序渐进地开展开荒工作,不必太过匆忙。
“得先请人把五亩菜地开出来。”林小溪仔细盘算着资金和时间的安排。
坡下的五亩菜地相对平整,适合机械化作业。通过村长的介绍,林小溪雇用了村里有小型拖拉机的王叔,连着忙活了三天,用机械把五亩菜地深翻了一遍。
看着新翻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混合着青草的清新气息,林小溪心里踏实了不少。王叔还贴心地把大块的土坷垃都打碎了,这让后续的整地工作轻松了许多。
剩下的二十亩坡地,林小溪决定采取不同的策略——自己带着雇用的几个村民慢慢整理。
这样既能节省开支,也能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脾性。
每天清晨七点到上午十点,下午四点到七点,林小溪都会带着工具上山,避开正午最热的时段。
在清理坡地的过程中,林小溪发现了不少惊喜。
一丛丛野草莓像红色宝石般散落在草丛中,虽然果实小巧,却散发着浓郁的果香。林小溪小心地采摘了一些,打算带回空间研究能否培育出更好的品种。
更让她欣喜的是,在一片向阳的坡面上,她发现了几株正值花期的野生百合,橙红色的花朵在绿草丛中格外醒目,引来几只蜜蜂嗡嗡采蜜。
“这些本土植物都是宝贝啊。”林小溪细心地将这些野生植株用红色布条标记出来,打算保留在最终的规划中。
在一处岩石缝隙里,林小溪还找到了一簇罕见的蓝花楹,虽然现在不是花期,但那独特的羽状复叶让她一眼就认了出来。她小心地在周围插上竹竿作为保护,生怕在后续开荒中被不小心破坏。
最让林小溪感兴趣的是坡地东侧的一片野生覆盆子。这些浆果虽然个头不大,但酸甜可口,比市场上卖的更有风味。她特意在空间里留出了一小块地,准备把一部分野生覆盆子移栽过去,看能不能进行优化,今后种到农场里。
同来帮工的翠花婶告诉林小溪,这些野果子在这里长了有些年头了,夏天的時候村里的孩子们常来摘着吃。
林小溪在开荒打野的同时,也没忘记在网上更新视频,“小溪的桃源生活”账号持续走红。最新一期“夏日野果寻宝”视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热度。
镜头里,林小溪一边介绍着坡地上的各种野生果实,一边分享着它们的特性和用途。
林小溪特意拍摄了野草莓在晨露中的特写,野生百合在阳光下绽放的瞬间,还有那些缀满枝头的覆盆子,画面清新自然,充满了野趣。
“没想到荒地里藏着这么多宝贝!up主真是慧眼识珠。”
“这些野生植物看起来比超市卖的好吃多了,羡慕了!”
“期待农场建成后的样子,一定要去打卡!感觉比那些商业化的农场有意思多了。”
在粉丝的建议下,林小溪开设了“开荒进度公示”专栏,每周更新开荒进展。这个互动版块很快成为账号的新亮点,粉丝们不仅积极留言鼓励,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有人建议她保留坡地上的几棵野生果树,有人分享土壤改良的经验,还有人帮她规划灌溉系统。
粉丝数突破六万之后,林小溪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很多商业合作的邀约。
有一家生态肥料公司和几家农业设备公司想请她做推广,还有几个旅游账号想合作拍摄。
但林小溪谨记初心,只选择了一家与生态农业理念相符的品牌合作,并且在视频中明确标注了合作内容,保持了内容的真实性。
随着开荒的深入,林小溪开始系统地规划各个功能区。
五亩菜地已经初步整理完毕,林小溪按照生态农业的标准,划分出不同作区的轮作区,还留出了一小块作为育苗区。坡地的清理也在稳步推进,林小溪特意保留了那些有价值的野生植物,只清除具有侵略性的杂草。
每天收工前,林小溪都会带着笔记本在坡地上走一圈,记录当天的进展和发现。
这天,林小溪在坡地西侧的一处岩石下发现了一处泉眼。水量不大,但水质清澈甘甜。
这个发现让她喜出望外,立即调整了灌溉系统的规划,决定以这处泉眼为核心,坡下的小河为辅助,建设一个自然灌溉网络。她用手机拍下泉眼的位置和流量,准备晚上好好研究如何利用这个天然水源。
“这里可以建个蓄水池,”林小溪一边用测量仪测量地势高差,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数据,“利用地势高差,实现自流灌溉,这样既节能又环保。”
为了不破坏坡地的生态环境,林小溪潜心研究。林小溪下载了很多关于生态灌溉的电子书,每天劳作结束后,她都会进入空间,利用时间静止的特性,专心研究水利工程的知识。
这天傍晚,当林小溪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老宅时,发现院门口放着一篮新鲜的土鸡蛋和几个烧饼。
翠花婶从隔壁探出头来:“小溪,我看你天天往坡地跑,给你送点吃的。开荒不容易,别累坏了身子。“
这份来自邻居的关怀让她心头一暖。更让林小溪感动的是,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有村民主动来帮忙。
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坡地的开荒进度超出预期。
李叔教会她识别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建议她在砂质土壤区多种植耐旱作物;王大妈送来了自家积攒的草木灰,说是最好的天然钾肥;连孩子们都来帮忙搬运小石块,用稚嫩的声音说要帮小溪姐姐建农场。
“这块地荒了这么多年,你能把它开出来,是好事。“李叔一边帮林小溪修剪野生果树的杂枝,一边说,“这些果树留着,以后都是宝贝。“
这份来自乡邻的情谊,让林小溪更加坚定了要把农场做好的决心。
七月初,第一批利用空间加速制作的有机肥终于可以投入使用。
林小溪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用量,先在菜地的一角做了试验。令人欣喜的是,施用后的土壤明显变得松软肥沃,蚯蚓数量也增加了不少。
林小溪在试验田里种下了一批小白菜,想看看改良后的土壤到底能提升多少产量。
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夏季的暴雨说来就来,刚刚整理好的坡地面临着水土流失的风险。
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有强降雨,林小溪连夜设计了一套简易的水土保持方案,利用稻草、树枝等材料制作防冲刷网,还在关键位置挖了导流渠。
这天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考验着林小溪的准备工作。
乌云密布,雷声隆隆,豆大的雨点很快就砸了下来。
林小溪披上雨衣,冒雨检查坡地的状况。令人欣慰的是,防护措施起了作用,大部分土壤都保持完好。只有一小块区域因为坡度较陡,出现了轻微的冲刷。
林小溪立即用准备好的沙袋进行加固,雨水顺着导流渠有序地流向低处,没有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雨停后,她在泥泞中修补着受损的区域,心里却在思考更长远的水土保持方案。
也许可以种植一些本土的固土植物,比如狗牙根、结缕草,或者建设石砌的护坡...
林小溪注意到一些村民自发地来到坡地,帮她检查雨后的情况,这个发现让她心里暖暖的。
就在这时,林小溪注意到雨后的坡地上,几株之前没发现的植物格外显眼。
一丛丛淡紫色的鸭跖草在湿润的土壤中生机勃勃,还有几株野生的铃兰在滴水珠下闪闪发光。更令她惊喜的是,在一处岩石下,她发现了几簇地衣,这是空气质量良好的标志。
这些意外的发现让林小溪重新审视这片土地的价值——这里蕴藏的生态多样性,或许比想象中还要丰富。
傍晚时分,当林小溪拖着沾满泥泞的雨鞋回到老宅时,手机里收到了陈屿发来的信息:“听说你在做水土保持,最近雨水多,要注意边坡安全。我整理了一些坡地水土保持的资料,需要的话可以发给你。”
林小溪回复了感谢,心里却不禁在想:这位技术员的消息,未免太过灵通了。
夜幕降临,林小溪进入空间,发现空间有了新变化。半亩地的边界处,之前浓厚的黑雾淡了一些。
林小溪猜测,也许是最近在空间里种了一些野花野果,丰富了空间的植物种类,导致空间略微升级了吧。
林小溪望着空间外繁星点点的夜空,知道这个夏天注定要在忙碌与探索中度过了。但看着一天天改变的坡地,看着村民们热情的笑脸,看着线上持续增长的影响力,林小溪相信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